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民幣還有升值空間

[複製鏈接]

2244

主題

2484

帖子

3515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51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徽道孤魂 發表於 2012-6-2 21: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筆者多年來曾經多次論述,人民幣應該大幅度升值,因為這對中國利大於弊。近來有許多關於人民幣已經接近均衡匯率的論述,甚至有不少人認為人民幣將會貶值。本文論述,雖然人民幣應該升值的幅度已經減少,但還是有相當大的升值空間。
  
  自2005年中以來,人民幣兌美元的名義匯率已上漲約30%。由於這期間中國的物價上漲比美國的大,人民幣對美元的「實際」匯率上漲得更多。這使應該繼續上漲的空間減少。
  
  由於多年來沒有讓人民幣做足夠的升值,部分地使物價與資產價格上升,因而多次須要通過提高利率與上調銀行準備金率等方法來抑制,到最近又因增長速度下跌而又須要下調銀行準備金率。筆者認為這部分是沒有及時足夠升值所造成的問題。
  
  另外,人民幣雖然對美元有相當大的升值,但由於美元這幾年來有相當的貶值,所以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的升值幅度並不是很大,對澳元甚至是貶值了。
  
  中國貿易順差佔GDP比重在2007年時高達7.6%,其後逐年回落到2011年的 2%。經常項目順差佔GDP的比重,則從約10%左右回落到2011年的2.8%。很多人認為這已經很低,因此人民幣不必繼續升值。其實,對於一個大國,尤其是已經累積了3.3 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的中國,2.8% 的經常項目順差 還是很大的,而且是不必要的大。
  
  筆者非常同意著名經濟學家鄒至庄4月24日在財經時報中文網的論述:『減少順差有如下好處:(1)減緩中國的通貨膨脹,(2)有利於對中國出口的國家增加總需求和提升GDP增長,從而對世界經濟復甦做出貢獻。因此,當中國的出口順差減少時,中國和其他對中國出口的國家都能從中受益。為了減少中國的貿易順差,中國應該允許人民幣匯率升值,使得其他國家購買中國產品更加昂貴,而中國從其他國家進口更加便宜。』
  
  幣值高有很大的利益,可以用少量的出口換取大量的進口(包括出國旅遊與購物)。雖然生產出口品的生產者會有短期的損失,但生產入口品的替代品的、進口商、進口品使用者(包括生產者與消費者)得利。當原來的幣值太低時,利大於弊。
  
  筆者同意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張明於4月20日在財經時報中文網的論述:『人民幣 … 匯率距離購買力平價匯率還存在相當程度的低估,這構成了國際金融機構建議人民幣升值的中期基礎。… 儘管從外部平衡視角來看,人民幣匯率已經比較接近均衡匯率水平,但從利率平價、購買力平價與勞動生產率視角來看,短期甚至中期內人民幣匯率可能依然明顯低於均衡匯率水平。』
  
  在過去一年裡,中國外匯儲備增長8%,由於這遠低於之前9年每年25%的平均增幅,有人認為人民幣已經沒有升值的空間。筆者不同意這看法。當中國的外匯儲備只有幾千億美元時,25%的增長,是約一千億。現在有了3.3 萬億的外匯儲備,8% 的增長,是兩千六百多億!
  
  更重要的是,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像一個人的現金,是儲以備用的,不少越多越好,也不是只能增加,不能減少。如果鐵定中國的外匯儲備一定要每年增加,永遠不減少,則等於中國永遠借錢給外國人花,而且每年增加借出去的錢,永遠不收回借出去的錢。這不是讓還相對貧窮的中國人(尤其是工農)慈善捐錢給西方的有錢人去白花錢嗎?(中國的外匯儲備很多是用於持有美國債卷的。)
  
  更廣泛而言,由於沒有對破壞環境的生產與消費有足夠的徵稅,幣值太低所鼓勵的生產加大破壞環境的扭曲,因而得不償失。像一個人在家裡做糕點出售,除了人為壓低人工的價錢,還不計算家裡弄髒的成本,這不是很不合算嗎?
  
  以國際貿易理論來說,中國是一個大國,只有人為提升出口貨價格的經濟理由(從本國觀點出發,使用一定的壟斷力量),沒有人為壓低出口貨價格的經濟理由。
  
  應該提高人民幣的幣值,讓要消費用中國勞動人民的血汗與中國的稀有資源與環境品質而製造出來的中國貨的外國人多付一些錢,中國的出口才會值得(至少在邊際上而言)。
  
  有論者認為,近年來,中國很多地方已經在鬧民工荒,工資大量上漲,使很多工廠已經向工資比較低的國家轉移,使人民幣不再有升值的空間。筆者認為這是好事,表明農村中的蘊藏失業已經大量減少,工人的邊際生產力增加。中國的人工成本增加,就應該讓適合低薪工人的工廠轉移,本國才能逐步向比較高層次的生產轉移。 生產力增加了,每小時生產出來的產品的價格當然要增加了。因此,這並不影響人民幣的升值。
  
  人民幣在未來好多年仍然存在相當大的升值空間。筆者同意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4月20日在財經時報中文網的論述:『在未來幾年內,我們預計中國的經常項目順差仍會保持在佔GDP 2-3%的水平。一個強勢的穩定的人民幣匯率體系仍然符合中國的戰略利益。它有助於使貿易順差保持在一個比較合理的水平,減緩外匯儲備過快增長,及由此帶來對國內流動性、資產價格和貨幣政策方面造成的壓力。此外,它也有助於中國經濟實現由出口導向為主轉向內需為主的增長模式的戰略性轉軌。』
  
  最近讀到《新加坡經濟評論》(Singapore Economic Review)今年(2012)三月的一篇文章,提供了支持人民幣不應該與美元掛鉤的實證論據,特此解釋其要點。這篇文章是在美國大學任職的華裔學者SUN Wei 與 AN Lian 寫的。根據對實證數據的計量分析,得出兩個結論。第一,美國的衝擊(shocks)並不能夠多大地解釋中國的產量波動,顯示中美這兩個經濟體是受到不同的衝擊的。因此最優貨幣區理論不支持人民幣與美元掛鉤,而應該對美元浮動。第二,美國的衝擊並不能夠多大地解釋中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的波動,顯示人民幣與美元掛鉤的利益很小,而人民幣對美元浮動是可行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9: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