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清思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自天涯)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818民國那些大文人

[複製鏈接]

95

主題

872

帖子

34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41
361
 樓主| 清思 發表於 2009-8-20 13:32 | 只看該作者
饕餮(一)
  蘇曼殊在滬期間,交結革命志士,撰寫著述,擔任教職。民國成立后,曾經發表宣言,反對袁世凱稱帝。余時,同芳居茶館是他最常去的地方。他善於作詩,有詩僧之譽,尤工繪畫。由於平生愛飲食,尤愛甜食,每有潤筆收入,就到同芳居茶館消遣。同芳居茶館有進口的外國糖果,一種名叫「摩爾登」的糖,據說是茶花女所嗜食,蘇曼殊因景慕茶花女,也就特別愛吃這種糖。
  
  蘇曼殊曾一時衝動,要重譯小仲馬名著《茶花女》,以至於被戲稱為「天生情種」詮注「薄命女郎」,后被陳獨秀婉拒才作罷。他特別愛吃茶花女所鍾愛一種糖,叫西洋摩爾登糖,因為吃糖無度超出常人想像,故被時人戲稱為「糖僧」。
  
  蘇曼殊自稱「日食酥糖三十包」。
  
  蘇曼殊在自日本寄給在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朋友鄧孟碩的信中,內容多半是吃。如:「唯牛肉、牛乳勸君不宜多食。不觀近日少年之人,多喜牛肉、牛乳,故其性情類牛,不可不慎也。如君謂不食肉、牛乳,則麵包不肯下咽,可赴中土人所開之雜貨店購頂上腐乳,紅色者購十元,白色者購十元,塗麵包之上,徐徐嚼之,必得佳品。」有趣的是,蘇曼殊認為「吃什麽像什麽」,吃牛肉牛乳,性情會類「牛」。
  蘇曼殊在信里接著說:「如君之逆旅主人,詢君是何物。君則曰紅者是赤玫瑰(cheese);彼覆詢白者,則君曰白玫瑰(cheese)。此時逆旅主人,豈不搖頭不置,嘆為絕品耶?」
  
  據說,蘇曼殊離開爪哇時,囊中尚有百金,可他居然全用來買了糖果,而不待海輪抵岸,這百元糖果竟已被他吃完。
  
  蘇曼殊貪吃是人所共知的,整天嚼著一種叫「摩爾登」的塊糖,燒賣、年糕和八寶飯不離左右,寫一行字,就要吃一口東西,還瘋狂地吸馬尼拉的香煙。一次,因和人打賭,一口氣吃下60個小籠包。
  
  一次,蘇曼殊在小食店裡吃糖果,吃完了,朋友問他:明日能過來坐坐么。他答曰:不行,吃多了,明日須病,後日亦病,三日後當再來打擾。
  
  「三日後當再來打擾」還有一個版本。有一次,曼殊去易白沙處作客,賓主相談甚歡,到了吃飯的時候,易白沙用中餐款待他。好傢夥,曼殊真是肚量驚人,總共吃下炒麵一碗,蝦膾二盤,春卷十枚,還有許多糖果。易白沙以為曼殊手頭拮据,多日挨餓,才會這樣狼吞虎咽,便邀他明天再過來坐坐。曼殊連連搖頭說:「不行,吃多了!明日須病,後日亦病。三日後當再來打擾。
  
  對於許多生活常識,蘇曼殊也是一概不懂。他分不清稻子與麥子,吃飯連吃四五碗,讚歎說:「這是何物,如此好吃?」
  
  在上海,有次栗子上市,陳去病去買了一包,但吃后蘇曼殊感到不過癮,自己去買了幾包,回來全部消滅,結果「肚子脹得似要裂開」,整晚無法入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5

主題

872

帖子

34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41
362
 樓主| 清思 發表於 2009-8-20 13:34 | 只看該作者
饕餮(二)
  
  蘇曼殊非常喜愛吃糖炒栗子,據他的朋友周南陔說:蘇曼殊病危時,曾兩次住上海寶昌路某醫院,錢用了不少,可病老是治不好,於是蘇曼殊就請周南陔代他向醫院方面交涉,那個醫院的院長也不多說,就拿出糖炒栗子,說是從蘇曼殊枕頭邊搜出來的,並且說他老是吃這些禁忌的食品,病啷個好得起來嘛!還亂怪醫院治療不力,最後讓代理人周南陔無話可說。後來轉到上海廣慈醫院,醫生仍然嚴禁他吃糖炒栗子,可他如聽耳旁風,照吃不誤。死後,還從他的枕頭下搜出很多糖炒栗子。
  
  有一次,蘇曼殊在東京費公直家替人寫條幅,吃午飯時,他說想吃鮑魚,費公直便命人買回一盤。吃完后,他覺得意猶未盡,自己又跑去買,連吃三大盤才罷休。當夜,他腹痛不止,暴泄整晚,氣息奄奄地休息了好幾天。
  
  蘇曼殊還愛吃八寶飯。為此,江南名士劉季平(人稱「江南劉三」)的夫人陸靈素曾多次精心煮制八寶飯,然後邀請蘇曼殊來吃。蘇曼殊去世后,,沈尹默賦詩《劉三來言子谷死矣》以志懷念,其中還提到了八寶飯:「君言子谷死,我聞情惻惻。滿座談笑人,一時皆太息。平生殊可憐,痴黠人莫識。既不遊方外,亦不拘繩墨。任性以行游,關心唯食色。大嚼酒案旁,呆坐歌筵側。尋常覺無用,當此見風力。十年春申樓,一飽猶能憶。於今八寶飯,和尚吃不得!」
  
  章太炎《曼殊遺畫弁言》記載蘇曼殊在日本「一日飲冰五六斤,比晚不能動,人以為死,視之猶有氣,明日復飲冰如故」。
  
  蘇曼殊喜歡吃江蘇吳江的特產,用糯米,豆沙,糖桂花,豬油丁等制著的麥芽塔餅,一般人吃三四塊就算胃口不錯了,可蘇曼殊卻一次可以吃24塊。
  
  蘇曼殊是杭州西湖白雲庵的常客。白雲庵有月下老人祠,祠門有聯曰:「願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屬;是生前註定事莫錯姻緣。」白雲庵意周和尚曾記曼殊小住於此的情形:「蘇曼殊真是個怪人,來去無蹤,他來是突然來,去是悄然去。你們吃飯的時候,他坐下來,吃完了顧自走開。他的手頭似乎常常很窘,老是向庵里借錢,把錢匯到上海一個妓院中去。過不了多天,便有人從上海帶來許多外國糖果和紙煙,於是他就不想吃飯了。獨個兒躲在樓上吃糖、抽煙。」
  
  蘇曼殊囊中羞澀時,可以坐擁棉被,喝水度日。但沒有糖的生活卻極其難熬。據說,一日窘極,他曾出怪招,取錘敲落鑲金的門牙,血肉模糊地就拿去換糖。章士釗為此還特寫了一首詩調笑他,詩曰:「齒豁曾教金作床,只緣偏嗜膠牙糖;忽然糖盡囊羞澀,又脫金床付質房。」
  
  蘇曼殊有年冬天赴香港,窮困旅舍,偶見商店有呂宋煙和各色巧克力糖,想買卻無錢,夜不能寐。明晨,敲下嘴裡金牙,入市出售,久久卻無人買,憤而拋入海中,但煙糖仍有很大誘惑力,乃將外套交當鋪,所得錢盡購煙糖,雖身寒亦所不計。
  
  蘇曼殊在日本留學時,有一次給友人柳亞子寫信,落款時津津有味地署明「寫於紅燒牛肉雞片黃魚之畔」,令收信的柳亞子捧腹大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5

主題

872

帖子

34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41
363
 樓主| 清思 發表於 2009-8-20 13:35 | 只看該作者
饕餮(三)
  
  蘇曼殊「以繪畫自遣,繪竟則焚之」。曼殊生性浪漫,對自己的畫,旋作旋棄。他敬重劉三的俠義之舉(劉三為鄒容收殮遺骨,葬於自家黃葉樓下),故為劉三畫《白門秋柳圖》、《黃葉樓圖》。他遵守然諾,為趙聲畫《飲馬荒城圖》,則是酬報死友,託人代他焚化於趙聲墓前,頗有延陵季子墓門懸劍的古賢遺風。
  但別人一開口向蘇曼殊索畫,則又變得十分矜貴,輕易不肯下筆。南社好友高吹萬千里寄縑,請曼殊繪製《寒隱圖》,尚且一再稽延,頻年難以到手,其他人就只有垂涎的份了。還是《太平洋報》總編葉楚傖有辦法,他請曼殊作《汾堤吊夢圖》,也是屢索不遂,於是心生一計。有一天,他閑談時告訴曼殊,上海新到一批外國五香牛肉,聞香下馬者不知凡幾,他好不容易購得三斤,還有摩爾登糖和呂宋煙,一併放在樓上美術編輯室,曼殊有空可去品嘗。曼殊聽說美味在等他,就如同佳人有約,沒有不去的道理。他三步並作兩步上了樓,葉楚傖即在他身後鎖上房門,聲稱,曼殊若不完成《汾堤吊夢圖》,就別想出來。有美食,就有好心情,有好心情就有靈感,繪一幅畫又有何難?有餌能釣大鱸魚,葉楚傖果然得計。
  
  曼殊豪於飲而雄於食,過於貪圖口福,尤其喜歡飲冰水,吃糖果和五香牛肉,朋友們戲稱他為「糖僧」和「牛肉大師」。他的觀點是: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於精神毫無妨礙,我空,人空,宇宙空,今日之美食,不過是異日之塵埃,不吃白不吃。然而暴飲暴食損壞腸胃,最終要了他的命。
  
  柳亞子回憶道:「君工愁善病,顧健飲啖,日食摩爾登糖三袋,謂是茶花女酷嗜之物。余嘗以芋頭餅二十枚餉之,一夕都盡,明日腹痛弗能起。」
  
  曼殊對性慾的控制力堪稱天下第一,對食慾的控制力則堪稱天下倒數第一。他寫信給柳亞子,信中談及自己病中貪食,頗為詼諧:「病骨支離,異域飄零,舊遊如夢,能不悲哉!瑛前日略清爽,因背醫生大吃年糕,故連日病勢,又屬不佳。每日服藥三劑,牛乳少許。足下試思之,葯豈得如八寶飯之容易入口耶?」
  
  在寫給另一位朋友的信中,蘇曼殊將自己那副老饕相活寫如畫:「月餅甚好!但分啖之,譬如老虎食蚊子。先生豈欲吊人胃口耶?此來幸多拿七八隻。午後試新衣,並赴順源食生薑炒雞三大碟,蝦仁面一小碗,蘋果五個。明日肚子洞泄否,一任天命耳。」他明知多食傷身,仍然對各類佳肴欲拒還迎,照單全收,這真有點「癮君子」不怕死的勁頭了。
  
  魯迅對蘇曼殊的詩文評價很高,對他的個人生活則不表恭維:「黃金白銀,隨手化盡,道是有錢去喝酒風光,沒錢去廟裡掛單。」
  
  一次,蘇曼殊在東京住院,醫生嚴令他飲食規律,他卻騙妹妹,讓她拿年糕給他吃,結果病情更加嚴重。
  
  曼殊去世前一兩年,在東京十分落魄,有時竟會典當掉剩餘的衣服,赤條條不能見客。
  
  蘇曼殊去東南亞遊歷,每天五、六十枚甜果,結果腸胃炎發作,差點客死他鄉。他自記在杭州曾「日食酥糖三十包」。他的同事周越然回憶:他最愛吃蜜棗,「有一次,他窮極了,腰無半文,他無法可想,只得把金牙齒拔下來,抵押了錢,買蜜棗吃」。他死前三、四年,腸胃病已經非常嚴重,住在日本還是天天蓮子八寶粥,病情加劇,兩日一小便,五日一大便,但他仍不思調養,因懷念國內的多種甜食而決定回國。
  
  1918年,蘇曼殊身體更差了,蔣介石、陳潔如夫婦收留他,陳潔如悉心照料下,曼殊稍有精神,他從醫院回到寓所,大家以為他會遵照醫囑,安心養病,可是他卻仍去廚房偷吃熱栗子。蘇曼殊始終不能控制自己的食慾,終於醫藥罔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5

主題

872

帖子

34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41
364
 樓主| 清思 發表於 2009-8-20 13:37 | 只看該作者
性情
  
  蘇曼殊自況:眾人一日不成佛,我夢中宵有淚痕。
  
  蘇曼殊說:「我生性不能安分,久處一地,甚是沉悶。」
  
  一度是曼殊友人的劉師培叛變民主革命后,蘇曼殊痛心而憤激;傳言曼殊師友的章太炎變節,曼殊馬上對其進行指責,在給他的信中毫不客氣地直呼「太炎」。
  
  蘇曼殊反對清朝的腐朽統治,但是對一直擁護清王朝的辜鴻銘,他又表示出欣賞。
  
  蘇曼殊很氣憤一些革命黨人只顧索取資金及名號,不能如願則呶呶不已,認為「這種人有什麼用?僅僅只能擔狗糞,洗廁所罷了。」
  
  孫中山作臨時大總統,曾邀其出來工作,他堅辭。辛亥革命勝利,蘇曼殊欣喜若狂,也只不過想可與朋友「痛飲十日」,而不乞求一官半職,光宗耀祖。所以孫中山極欣賞他,認為「曼殊率真」。
  
  李蔚(《蘇曼殊評傳》的作者)認為,蘇曼殊講「『色』即是『空』,『空』亦無有。惟其能空,故對任何事均無執著。能無執著而後必無所依戀。這就是佛經上說的: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相那一番道理。只有真正認識到這點,才可以談得到革命。」
  
  吃花酒,是蘇曼殊在上海期間常乾的事,只要有點錢,他就招呼了朋友去吃喝。在飯館里喝酒,若邀妓女坐陪,需先寫個局牌,寫上被叫妓女的名字,落款寫叫局者的名字,呼堂倌送去。蘇曼殊的落款總是「和尚」,也算是局牌中的一絕,上海名妓之中,有不少是蘇和尚的「精神愛人」。
  
  蘇曼殊曾和張繼、黃興等人在長沙任教。蘇曼殊習慣獨處,他的同事後來回憶說:「除授課外,鎮日不閉戶不出。無垢無凈,與人無町蹊。嫻文詞,工繪事,然亦不常落筆,或繪竟,輒焚之。」
  
  潘一平《西湖人物》中談到蘇曼殊:蘇曼殊真是個怪人,來去無蹤……。他在白雲庵,白天睡覺,到晚來披著短褂子,赤著足,拖著木屐,到蘇堤、白堤去散步,有時直到天亮才回來。他除了吟詩外,也喜歡畫畫。他畫得很多,紙不論優劣,興之所至,手邊的報紙也會拿起筆來塗鴉。不過若有人誠心誠意地去向他求畫,他又變得非常矜貴了。
  
  蘇曼殊愛畫日本婦人的髮髻。在淺草的人群中,蘇曼殊以婦人的發為模特兒,用帶在身上的信紙,一面走一面畫著……蘇曼殊的字也「書道的」,寫的很好,頗有一些女人風的特徵。寫信時,曾在便箋邊沿起,寫滿了小於螞蟻的細字。
  
  曼殊從不賣畫,偶爾作些小品送人。欲求其畫者,須資助其遨遊名山,代價比賣畫可高多了。他好作絕細蠅頭小字,頗有書卷氣。信札瀟灑如六朝人語,如其西湖來札云:「此時滿湖煙雨,正思足下也。」
  
  蘇曼殊畫瀟散淡遠,但頗難求,其性嗜甜食,某人慾求其畫,在室內擺上好糖果,請其到家作客。曼殊見有甜食,伸手取食,主人攔住說「須先作畫」曼殊當即為他作一橫幅。主人大喜,滿掬糖果以獻。曼殊飽食后說「此畫尚須補筆」遂在月輪中略加點綴,畫中之月變成制錢狀,廓圓孔方,中貫以小繩。求畫者見之哭笑不得。
  
  上海市長張岳軍,極慕蘇曼殊的山水之作,屢以為請,但一直未得。后得知蘇曼殊嗜朱古力糖,買來送與蘇曼殊。時間久了,曼殊知道了他的意思,笑說:「君豈欲得余畫耶?不然,胡以日破慳囊也?」於是曼殊為作一小幅,遠山新月,疏柳寒鴉,極慘澹蒼茫之至。張岳軍非常高興,道謝不己。曼殊笑曰:「未也!」忽然用筆從斜月至柳梢畫了一道長線,擲筆起身說:「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此真絕妙畫境也。」張岳軍急忙制止,但已經來不及了。
  
  大家都知道蘇曼殊貪吃,故常以美食糖果為餌誘其作畫,蘇曼殊禁不住吃欲,吃完了,只好作畫,但心中卻反感,故經常作弄求畫人。溫一如《曼殊逸事》記載:在上海時,葉楚傖曾強其作畫,後有同貴為部長之某君見獵心喜,邀蘇曼殊共進晚餐,席間求畫,蘇曼殊推辭不過,只好展紙而畫,初繪枯木數株,繼復畫月,某君樂不可支。不料其後竟畫巨繩一,繞月重重,令某君淚喪不置。
  
  邵元沖的《曼殊遺載》也記載此類故事:某君欲請蘇曼殊作畫,聞葉楚傖得畫之事,亦欲效仿葉。蘇曼殊也不推辭,落筆繪一老樹一月。某君大喜,說:「我將以糖果餉君。」說罷就到樓上去取。等他下樓,發現蘇曼殊以濃墨繪曲線繞樹身及月。某君大駭,問:「是何為者?」曼殊曰:「此所謂『金繩系月』也。」遂拂袖去,后不復往。
  
  李一民《曼殊遺聞》中說:「曼殊工繪事,顧性懶不恆作。」他在南洋時,突然想用一個月的時間畫成一頁尺百幅,於是特地乘車去泗水,選購繪畫所用的紙張畫具。準備工作做好,畫具準備齊全,於是蘇曼殊鋪開紙張,準備作畫。甫一握管,不料幾滴墨滴到紙上,於是他便將筆一扔,從此不再提做巨幅畫之事。
  
  蘇曼殊的畫難求,作為其好友的柳亞子,與蘇曼殊相交十餘年,在蘇曼殊生前沒有得到其贈的畫作。柳亞子擁有的蘇的兩幅畫作是他人轉贈。這是柳亞子一生憾事。
  
  馬仲殊《曼殊大師軼事》:曼殊善繪事,每於清風明月之夜,振衣而起,匆卒間作畫。既成,即揭友人之帳而授之。人則僅受之可耳;若感其盛意,見於言詞,語未出口,而曼殊已將畫分為兩半矣。
  
  張卓身《曼殊上人軼事》:憶自戊申之秋,與予同寓東京小石川智度寺,……偶值寒風凜冽,雨雪載途,人皆圍爐取暖。曼殊獨自踽踽,出遊山林曠野之地;歸則心領神會,拳拳若有所得,乃濡筆作畫。其畫,山明水秀,超然有遺世獨立之慨。然亦不多作,興至則作之。與其詩相稱,均足以見胸襟,並傳不朽。曼殊嘗謂:「題詞與和人詩不作,作亦不佳。」
  
  胡樸安寫道:「子谷其行似狂,其志實狷。今之人潔白如子谷者,誠不多覯也。不甚解世事。一日,余赴友人酒食之約,路遇子谷。余問曰:『君何往?』子谷曰:『赴友飲。』問:『何處?』曰:『不知。』問:『何人招?』亦曰:『不知。』子谷復問余:『何往?』余曰:『亦赴友飲。』子谷曰:『然則同行耳。』乃至啖,亦不問主人,實則余友並未招子谷,招子谷者另有人也。」
  
  蘇曼殊和柳亞子攜手同游西湖,在一小橋上遇到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媽媽。蘇曼殊佯裝說老人極像自己的日本老母親,就一直跟著老太太走到她家裡。蘇曼殊見老人家徒四壁,便想送些錢給老人,無緣無故又怕老人不收。蘇曼殊絞盡腦汁最後竟讓老人為他做了一件布褂,然後送去些錢作為工錢,老人驚訝地說:「用不了這麼多!」蘇曼珠把錢扔下,連頭也不回就走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5

主題

872

帖子

34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41
365
 樓主| 清思 發表於 2009-8-20 13:37 | 只看該作者
瘋癲(一)
  陳獨秀、章士釗、蘇曼殊三人留學日本時合租一屋居住,有一次竟斷了炊,他們便讓蘇曼殊拿幾件衣服去當鋪典當,以便買點吃的。可是蘇曼殊到了半夜才回去,帶來卻不是飯而是書。他說「這本書我遍尋不得,今天在夜市翻著了」。陳獨秀和章士釗罵了幾聲「死和尚」「瘋和尚」之後,只好空著肚子上床了。
  
  在日本時,蘇曼殊曾與劉師培、何震夫婦同住。何震是蘇曼殊的弟子,向蘇曼殊學畫。一天晚上,蘇曼殊忽一絲不掛,赤身闖入劉室,兩眼木訥,直視洋油燈,看了約有半分鐘光景,忽然大罵起來。劉夫婦感莫名其妙。據馮玉祥說,蘇曼殊是犯了神經病。
  
  平日里,蘇曼殊觀悲劇而淚眼婆娑,聞哀樂而袈裟濕透,思故人而泣如雨下。曾月夜泛舟,面對湖上月影涕淚縱橫,哭罷則歌詠古人詞句,恍如神遊幻境。
  
  蘇曼殊從日本回國后,應留日蘇州籍學生吳秩書、吳綰章兄弟之邀,前往蘇州吳中公學講學。他在這裡結識了包天笑等人。曼殊對吳儂軟語一竅不通,只能與同仁們作筆談,閑暇時則整日沉默寡言,偶爾塗抹幾筆畫,作數首小詩。在此期間,他曾為包天笑作《兒童撲滿圖》,並與友人到蘇州郊外猴子山「招國魂」。
  
  《蘇報》被封不久,章士釗、陳獨秀等人又在上海辦起《國民日日報》,蘇曼殊遂赴上海參與該報工作。這一年他的重要著作《慘社會》、《女傑郭耳縵》、《嗚呼廣東人》都發表在《國民日日報》上。此時他的國學功底尚淺,便藉此機會向章、陳等學習古典詩詞。
  
  20世紀初年,陳獨秀與蘇曼殊就職於上海《國民日日報》報館,后報館被封,他們便租房同住。蘇曼殊天天鬧著要離開上海,陳與寓友何梅士不允。某日,曼殊邀何外出看戲,在戲館中剛剛坐定,蘇曼殊便要回寓所取錢付鈔,結果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何返回住處,僅見蘇曼殊所留一信,告知不辭而別的原因,並說,當何閱信時,他已經離滬遠去了。
  
  蘇曼殊在長沙任實業學堂舍監,常被學生侮弄。他常背人兀坐,歌哭無常,見人時,目光炯炯直視,數分鐘不轉瞬,人稱他為「蘇神經」。他飲食無常度,有時兼人之量,有時數日不食,尤其喜歡巧克力和雪茄煙。
  
  據說,劉師培曾抱著穿僧衣的曼殊於室內繞走為戲。
  
  蘇曼殊有句口頭禪:「沒有閱歷可不行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5

主題

872

帖子

34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41
366
 樓主| 清思 發表於 2009-8-20 13:37 | 只看該作者
瘋癲(二)
  
  某日,蘇曼殊不知何處得一女郎明信片,乃故意誇揚,寫了一篇《碧迦女郎小傳》,並乞友題詩張之,彷彿真有其事一般。
  
  蘇曼殊性脫略,不分人己之界。囊空如洗,也從不向友人借貸;若有周濟他的,則毫不客氣,受而不謝,亦不償還。曾斷炊數日,在床上輾轉呻吟,自忘其苦。有友人到,嘆曰:「我遲來一步,不意君為餓殍!」為之具炊飯,並贈以百金。他腹飢既解,欣然行於市,見有自行車構制精美,十分喜歡,便買了一輛。又遇到一個乞丐,不食已三日,便傾余囊相贈。
  數日後,那位友人又去看他,只見他偃卧呻吟如故,不禁大為詫異,以為他在絕食自棄。了解情況后,友人埋怨道:「你不會騎自行車,為何要買?」他答道:「無他,從心所欲而已。」友人無奈,只好派一個僕人來照顧他。
  
  有一次,蘇曼殊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錢,連褲子都典押出去。朋友實在看不下去,就幫他贖回褲子,並且給了他一筆錢花,誰知他拿到錢后,馬上全部用來買了他愛吃的摩爾登糖,第二次朋友來看他時,見他還是光著腿桿,沒有褲子穿。
  
  有朋友給了蘇曼殊紙幣數十元,他就到街頭商家去買藍布袈裟,從袋子里抓出一把錢,拿起袈裟就走,商家喊:先生,還要找您錢。曼殊和尚頭也不回,派頭十足地搖手:「不用找了。」一路奔去,奔到家裡,友人再看其袋子,卻是空空如也。買袈裟其實並沒花光錢,是因為曼殊倒披袈裟,那些票子在他一路奔跑中,一張張飄落而出,如天女散花,散在馬路上了。
  
  一次孫中山讓宋教仁接濟蘇曼殊二百大洋,困苦的曼殊接錢后狂喜,遂廣發請柬,大宴賓朋,孫、宋亦在被請之列,接帖時,兩人對視,哭笑不得。
  
  曼殊於理財一事頗不在意。偶有所蓄,即任意揮霍。若炸彈在囊,必速去之始快。馮自由曾說:曼殊「居滬時,又遇行囊稍豐,即喜居外國飯店,謂一月不住外國飯店,即覺身體不適。」
  
  蘇曼殊喜抽雪茄,讀英美小說,一見雪茄兩字,就犯煙癮,就喃喃自語,不勝其狀。有回在日本,雪茄煙癮犯上了,而兜里不名一文,他就走到店家,張開大嘴,從口裡拔出一顆金牙來,當煙錢付。
  
  一次在上海,曼殊收到了300元的稿費,他整日呼朋喚友,天天上館子,香車美食,不在話下。有人向他打聽上海的計程車價格,他說起步價是八元,旁人大驚:別人是租一天車,都只是三元,你卻坐一程,卻三倍之,為什麼?因為有錢了的曼殊和尚不坐一般車,非豪華車不坐!如此花錢,千元也罷,萬元也罷,一日兩日,自然囊中羞澀了。
  
  蘇曼殊經長沙南下香港,憑著馮自由的介紹信,找到陳少白並寓住《中國日報》報館。其父蘇傑生在家鄉為其選聘了妻子,並親自到港尋其回鄉成親,但曼殊竟避而不見。不久,蘇曼殊出家為僧。
  
  不久,蘇曼殊難以忍受佛門清規戒律的束縛,沒幾天,乘師傅外出,偷了已故師兄的度牒及師傅錢財,逃之夭夭。再回香港,蘇子谷已成名副其實的蘇曼殊了——據說曼殊是師傅給他取的法號。
  
  蘇曼殊不告而別後,陳獨秀再也不聞曼殊之消息。數年之後,陳重返上海,一次與朋友在一家酒館用餐,談話間,闖入一眉清目秀的和尚,正是蘇曼殊。據陳說,蘇曼殊雖著僧裝卻不戒酒肉,后經陳等勸說而改穿西服,並且毫無顧忌地說,穿僧裝「吃花酒不方便呀」。與陳再會面於上海的蘇曼殊不但一改往日沉默寡言的習慣,口不擇言,高談闊論,而且廣交十方,既有男朋友,更有女朋友,很有點「美人如玉劍如虹」的意思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5

主題

872

帖子

34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41
367
 樓主| 清思 發表於 2009-8-20 13:38 | 只看該作者
瘋癲(三)
  
  據說,蘇曼殊他經常招校書而來,卻又瞪目凝視,久無一言,隨即遣之而去。為此不少校書在私下議論曼殊「和尚真是個瘋子」。
  
  陳獨秀與蘇曼殊一起翻譯囂俄(Hugo,今譯雨果)的《悲慘世界》,但陳說那是曼殊的手筆,他只是稍加潤飾而已。陳還指出,曼殊所譯對原作很不忠實,亂添亂造,根本談不上「信」,而他的潤飾更是馬虎得一塌糊塗。譯作先是在《國民日日報》上登載,未及刊完,報館被封,后又由鏡今書局出版。接受書局建議,陳與蘇皆署名其上,故有同譯之說。
  
  陳獨秀所說:「照這樣看來,當曼殊是傻子的人,他們還在上曼殊的大當呢,曼殊的貪吃,人家也都引為笑柄,其實是他的自殺政策。他眼見舉世污濁,厭惡的心腸很熱烈,但又找不到其他出路,於是便亂吃亂喝起來,以求速死。」陳進一步肯定他說:「在許多舊朋友中間,像曼殊這樣清白的人,真是不可多得了。」
  
  蘇曼殊住院看病,不知該節省算計,有一回到了該出院的時候,他無法支付醫藥費,就連隨身穿的衣服也全部典當出去,朋友去看他,見他用被子蓋住全身,但氣色尚好,就問他為何不出院。回答說:衣已典當,總不能赤條條步出醫院。
  
  蘇曼殊畫畫時要讓一個嬌艷女郎立侍在旁,興緻來了,就沾取女郎唇上的朱紅作為顏料。
  
  有一次,在東京馬路上,蘇曼殊發現一名藝妓正在上電車,他情不自禁,拔腿就追,剛跑到電車站,電車就開動了因為跑得太急,在站台附近跌了一跤,門牙被跌掉兩顆。事後,眾人說他是「無齒之徒」。
  
  1917年夏天,蘇曼殊因飲食無節,患病在上海霞飛路某醫院,他的朋友程演生去探病,他出示當票多張,囑程代贖。程亦在客中金盡,未能相助。事為曼殊的革命朋友蔣介石所聞,蔣命陳果夫送些錢去,並接曼殊到新民里蔣宅居住療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5

主題

872

帖子

34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41
368
 樓主| 清思 發表於 2009-8-20 13:38 | 只看該作者
情誼
  
  蘇曼殊經朋友介紹,到南京陸軍學堂任教,從而結識了青年革命家趙聲。在他的《燕子龕隨筆》中有一段話,描述了他倆的革命情誼。文中寫道:「趙伯先少有澄清天下之志,余教習江南陸軍小學時,伯先為第三標標統(相當於團長),始與相識,余嘆為將才也。每次過從,必命兵士購板鴨黃酒。伯先豪於飲,余亦雄於食,既醉,則按劍高歌於微風細柳之下,或相與馳騁於龍蟠虎踞之間,至樂!」
  
  蘇曼殊和趙聲常在一起飲酒賦詩,縱馬高歌,鐘山附近的人們都被他們豪邁的氣概所吸引。蘇曼殊曾給趙聲畫一幅《飲馬荒城圖》,題詩一首:「絕域從軍計惘然,東南幽恨滿詞箋。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
  
  《飲馬荒城圖》畫成后,蘇曼殊卻無法交給趙聲,因為趙聲為革命四處奔走,居無定所。黃花崗起義后,趙聲悲憤而死,化名「天香閣主人」葬於香港。蘇曼殊就效法延陵季子掛劍的故典,托一位友人將此畫帶到趙聲墓前焚化。這位友人不捨得這樣做,自己收藏了,此畫後來不知下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5

主題

872

帖子

34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41
369
 樓主| 清思 發表於 2009-8-20 13:40 | 只看該作者
逸事
  
  在這近六年的留學期間,蘇曼殊的生活是很清苦的。據他的同學和好友馮自由回憶,蘇曼殊在東京上學時,因林紫垣只月助十元,蘇曼殊住的是最低劣的「下宿屋」,吃的是摻了石灰的米飯,為了節省火油費,晚上竟不點燈。
  
  1910年,陳獨秀給蘇曼殊寫信,問他「有奇遇否?有麗遇否?」當時陳剛與高君曼同居,他得意地問蘇曼殊:「新得佳人字莫愁,公其有詩賀我乎?」
  
  1909年夏,蘇曼殊與好友劉三避暑於杭州白雲庵禪院,意外收到一封匿名的恐嚇信。大意是,革命黨人早就看出蘇曼殊形跡可疑,與叛徒劉師培、何震夫婦(他們都是替兩江總督端方搜集革命黨人情報的密探)瓜葛甚密,警告他若再敢與劉、何二人沆瀣一氣,不加收斂,閻王殿上就會立刻多一個新鬼。
  
  此事驚動了章太炎的大駕,他趕緊出面為蘇曼殊辯誣。其詞為:「香山蘇元瑛子谷(蘇曼殊在俗時又名元瑛,字子谷),獨行之士,從不流俗……凡委瑣功利之事,視之蔑如也。廣東之士,儒有簡朝亮,佛有蘇元瑛,可謂厲高節、抗浮雲者矣。……元瑛可誣,乾坤或幾乎息矣。」後來大家才知道,這封令人迭足屏息的恐嚇信是南社成員雷昭性所寫,他懷疑曼殊與劉師培夫婦同流合污。
  
  蘇曼殊曾應陳獨秀之邀,到安慶安徽高等學堂任教。在安慶,蘇曼殊對陳獨秀說:「安慶真無聊,無書可讀,無花可觀。」不久,蘇曼殊吃膩了安慶的燒賣,想念上海小花園的八寶飯,便和鄭桐蓀一起回到上海。
  
  文濤的《蘇曼殊的怪性》中記載:大師很喜歡女人……最喜歡給女子畫畫,真所謂有求必應。——不,有時簡直是毛遂自薦:「某某,我把妳畫畫好不好?」故一般***見大師一到,即喊:「蘇和尚,給我畫畫。」大師即笑咪咪地答應一聲:「嗄!」提起筆來就畫。至如男子,若求他的畫,那是要命,不要說是一個向不往來的要求一方一尺而不可得,就是素相知交的,恐怕也要今天挨明天,一天一天地挨延下去,或許終於不可得。但有一種法子可以得到:你如其看到他已經畫好的東西,你只要說一聲:「蘇和尚,這畫我拿去了!」你拿之就走,他也默不做聲;這是最便利的一種法子。還有一種法子,也可以得到大師的畫,不過機會很難遇的。比方今天忽然下雨,下傾盆的大雨,那你先磨好墨,攤好紙。他還是來看看桌上的紙,去看看門外的雨,總要真箇下得他實在不能出門了,方始給你畫起來。但切記,你要畫,切不可說要畫;若說要畫,他一定是寫字的。總而言之,大師的畫,在女性則賤若泥沙,在男性則貴若珠玉,從不肯爽爽快快地給男性作畫。
  
  蘇曼殊在吳中公學時,喜歡塗抹,有時寫幾句西哲格言,有時寫一首自作的小詩,給同學看后,扔到紙簍。他又喜歡作畫,見了有空白紙張,便亂畫一番,結果亦扔到紙簍。
  
  蘇曼殊在白雲庵居住時,據意周和尚說,蘇曼殊白天睡覺,午夜,披上短褂,赤足,木屐,盡享湖山夜色,至天明方歸。
  
  據說,蘇曼殊去朝聖的路上,曾路遇老虎。一次,蘇曼殊走得很累了在河邊洗臉,突然從河對岸的叢林里竄出一隻黃虎,它發現了蘇曼殊。蘇曼殊受了一驚,老虎昂著頭,雙耳直豎,眼睛盯著蘇曼殊一動不動,大約相持了十來分鐘,老虎似乎覺得眼前的這個人並沒有什麼惡意,就繼續俯下頭到河裡飲水,之後不慌不忙地消失在叢林中。蘇曼殊見老虎走去,長吁一口氣。當天晚上借宿在不遠的村寨中,蘇曼殊就把白天遇到老虎的事告訴大家,村民聽后全都驚詫萬分,說他命大。
  
  有一天,蘇曼殊問章太炎:「子女從何而來?」太炎回答說:「此類問題,取市間男女衛生新論之書讀之即得,何必問我?」曼殊卻說:「不然,中西書均言須有男女媾精,而事實上則有例外。吾鄉有其夫三年不歸而妻亦能生育者,豈非女人可單獨生子,不需要男子之明證?」聞者無不捧腹大笑。
  
  一次劉半農興緻盎然地與蘇曼殊談論西洋詩歌,卻遲遲不見蘇曼殊開口,只是不停地抽雪茄煙。末了,他忽然高聲說:「半農!這個時候了,你還講什麼詩,求什麼學問?」
  
  曼殊性嗜雪茄,每於批閱歐美小說時,見有雪茄字樣,輒批曰:「雪茄!又是雪茄!」若有餘羨。
  
  蘇曼殊的朋友圈子很大,多數是後來震蕩了歷史風雲的人物:黃興、宋教仁、章太炎、陶成章、鄒容、陳天華、廖仲愷、何香凝、陳獨秀、馮自由、章士釗、劉季平(即劉三)、何梅士、趙聲、于右任、柳亞子、陳去病等。
  
  據史料記載,李叔同的一位友人在李未剃時曾對他說:「曼殊一出家,你們這些開傷感主義風氣之先的文人就更認定人生是悲劇,是苦空無常。」
  
  姜可生在《紀曼殊上人》中記錄蘇曼殊之事:蘇曼殊曾經繪英國十幾位國王的小像,出神入化。一個美國朋友見了,愛不釋手,蘇曼殊就全部贈與他。美國人在一個展覽會上展出,標價一萬美元,但表示拒絕出售。但當時此畫像極為轟動,一時英國、美國人競相爭買。最後一個英國人以五萬美元成交。美國人售出后極為懊悔,又舉的得了錢很是可恥,於是拿出錢來支助蘇曼殊。蘇曼殊問名原因后,曼殊笑曰:「無傷,衲固以畫本贈君矣。藏之售之,權在君而不在我。我畫果能立致君富,此正千秋韻事也。」時蘇曼殊打算回國,這位朋友便設宴餞行,並為其準備行李,在蘇曼殊的箱底藏了三千美元。到了船上,朋友告訴蘇曼殊贈金一事。
  當時船上的人都知道了這件事情。旅途中,有人玩撲克牌,三缺一,於是拉蘇曼殊湊數。蘇曼殊說不會,有人便教他如何玩,蘇曼殊說沒有錢,有人便說:「三千金不翼飛耶?」曼殊曰:「此非衲所有也,烏乎可?」客紿之曰:「取則不可,簙簺固無妨。」蘇曼殊於是加入戰局,三千美元很快輸光。第二天再玩,蘇曼殊雖身無分文,但「坦然入座,轉敗為勝」,一下贏了千餘美元。此時,蘇曼殊說餓了,要休戰。旅客中有人嘲笑他贏了錢跑,曼殊笑曰:「取則不可,簙簺固無妨。」此人語塞。船到舊金山,蘇曼殊將千餘元全部購買了雪茄和糖,請同船的旅客享用,同船人皆稱異人異事。
  
  1907年前後,蘇曼殊在日本與魯迅有過一段交往。魯迅生前曾多次提到蘇曼殊,他在給增田涉的信中說:「曼殊和尚的日語非常好,我以為簡直像日本人一樣。」他還對另一日本友人說,蘇曼殊是「一個古怪的人,有了錢就喝酒用光,沒有錢就到寺里老老實實地過活。與其說他是虛無主義者,倒應說是頹廢派。」
  
  1916年1月,蘇曼殊與戴季陶往訪孫中山,此後他又單獨兩次拜訪孫,並一度為其草擬文件,充任臨時秘書工作。據說,一次蘇曼殊無力支付旅居費用,孫還派人送去500元。後來有人問孫對曼殊與太虛法師如何評價,他說:「太虛近偽,曼殊率真。內典工夫,固然曼殊為優;即出世與入世之法,太虛亦遜曼殊多多也。」
  
  一天,曼殊聽說同盟會的同志都已發到了津貼,他也去廖仲凱那裡領津貼,廖仲凱想,你又不是盟員!但他對曼殊十分謹慎,沒有拒絕,而是請他且等一下,說著就去請示孫先生。「當然要發,」孫先生說:「在我心裡,曼殊早是我們的同志了。」
  
  蘇曼殊與蔣介石也有交往,據說是因其學生陳果夫引見而結識。當時蔣正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炒作股票,寓住新民里十一號,蘇曼殊貧病交加,蔣介石曾將其接回自己寓所調養,由其夫人陳潔如悉心照顧。
  
  蘇曼殊對女性的評價似乎並不高,柳亞子在《蘇和尚雜談》一文中說:「曼殊在《碎簪記》中,大呼『天下女子,皆禍水也』,頗近叔本華的女性憎惡論,其實只是他做戀愛小說的反面文章而已。在《婆羅海濱遁跡記》內,卻確確實實的說了女性許多壞話。這一部書很奇怪,不知道所謂南印度瞿沙者是真有其人,抑只是曼殊的搗鬼?倘然屬於後者,曼殊的侮辱女性,未免太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5

主題

872

帖子

34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41
370
 樓主| 清思 發表於 2009-8-20 13:40 | 只看該作者
凋零
  1918年春天,蘇曼殊由海寧醫院轉到金神父路的廣慈醫院,這時曼殊已將衣物典質一空,經濟非常拮据。他在病中還托程演生帶信給陳獨秀(這時已到北京大學任教)、蔡元培,希望病癒后能得到一些費用,送他到義大利去學習繪畫。
  
  病中的蘇曼殊致書柳亞子曰:「亞子足下……病卧半載,未克修候,歉疚何似?至今仍不能起立,日瀉六、七次,醫者謂今夏可望痊可,此疾蓋受寒過重耳。聞足下見賜醫費三十金,寄交楚傖,但至今日,仍未見交來,不知何故?……古歷二月初三日,元瑛伏枕拜白。」
  
  大約二月的中下旬,蘇曼殊又有一封信給柳亞子,這可能是他臨終前的絕筆:「亞子足下……續手示,敬悉一切,台端春間不克來滬,為之悵然。尊款托友往催,前日始交友人帶來,感激無量。賤恙仍日卧呻吟,不能起立,日瀉五、六次,醫者謂須待夏日方能愈,亦只好托之天命。」
  
  1918年5月2日下午4時,蘇曼殊經過三十五年的紅塵孤旅,留一句:「但念東島老母,一切有情,都無掛礙」,然後離開了人世,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感慨。
  
  除了幾隻粗陋的箱子和一些胭脂香囊,這位著名的畫家、詩人竟然一無所有。蘇曼殊的後事由汪精衛等料理;直至去世6年後,1924年6月9日,由孫中山出資千金,其友人陳巢南(去病)等將蘇曼殊葬於杭州西湖孤山;與之遙遙相望的,是南齊名妓蘇小小的義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5

主題

872

帖子

34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41
371
 樓主| 清思 發表於 2009-8-20 13:40 | 只看該作者
紛紜
  
  周作人對蘇曼殊作了多方位的評價:
  評價曼殊其人云:「曼殊是一個很有天分的人,看他的絕句與小品文可以知道,又生就一副浪漫的性情,頗足以代表革命前後的文藝界的風氣。」
  批評他的思想云:「……但是他的思想,我要說一句不敬的話,實在不大高明,總之逃不出舊道德的樊籬——這在詩人或者是難免的?……曼殊思想平常,或者有點像舊日讀書人,(彷彿胡適之博士,也曾在《新青年》通信中痛罵過《絳紗記》)」。
  評價他的詩文云:「他的詩文平心說來的確還寫的不錯,或者可以說比一般名士遺老還要好些,還有些真氣和風致,表現出他的個人來,這是他的長處。」
  評價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云:「先生說曼殊是鴛鴦蝴蝶派的人,雖然稍為苛刻一點,其實倒也是真的。」「曼殊在這派里可以當得起大師的名號,卻如儒教里的孔仲尼,給他的徒弟們帶累了,容易被埋沒了他的本色。」
  
  蘇曼殊的情愛作品,悲劇色彩很濃,茅盾評論說:「我好像看見作者的太赤熱的心,在冷冰冰的空氣里跳躍。它有很多要詛咒,有很多要共鳴,有很多要反抗。它焦灼地團團轉,終於找不到心安的理想、些微的光明來。」
  
  郁達夫說:「蘇曼殊的名氏,在中國文學史上,早已是不朽的了。」
  
  有人評價說:「作家許地山(落華生)是入世的『真人』,而和尚蘇曼殊是出世的『情人』。」
  
  裴效維先生的觀點「他自始至終都不是個名副其實的和尚」
  
  友人高燮曾詩贈蘇曼殊曰:「住心常覺眾生苦,冷眼猶嫌熱淚多。」
  
  顧彬說:「蘇曼殊是文言文最後一位大師,同時也是第一位對於病態沒有採取迴避態度的作家,在作品中對病態做了不加粉飾的描寫。」
  
  在陳平原看來,蘇曼殊出於脫苦脫俗的需要,強迫自己信仰佛教,潛意識裡卻始終浮躁不安,他的作品正是「在東西文化、俗聖生活的矛盾中苦苦掙扎的心靈的自白」。
  
  柳亞子曾說:「蘇曼殊不死,也不會比我高明到哪兒去,怕也只會躲在上海租界內發牢騷罷了。」
  
  蘇曼殊死,檉山先生挽之曰:「君與基督同年死!」蓋蘇曼殊死時三十五歲,與基督同。
  
  柳亞子評價蘇曼殊為「不可無一,不可有二」的天才。
  
  馬一浮評價蘇曼殊:「固有超悟,觀所造述,智慧天發,非假人力。」
  
  茗山大師說自己在「禪堂參悟,而曼殊於妓院得道」。
  
  印順大師說:「中國有兩大詩僧,前有佛印,今有曼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5

主題

872

帖子

34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41
372
 樓主| 清思 發表於 2009-8-20 13:41 | 只看該作者
結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373
NYLASH 發表於 2010-1-31 02:4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NYLASH 於 2010-1-31 06:31 編輯

好帖子  謝謝分享
多少讓人想起杜牧有詩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颱風雨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23

主題

4917

帖子

1599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99
374
鐵螳螂 發表於 2010-2-11 00:19 | 只看該作者
這個煌煌巨貼好,先頂起來,待俺慢慢學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15 05: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