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一樣,以前我國內的同學說,再生一個吧,反正在加拿大生孩子不花錢。我說,不花錢?是吃的不花錢,還是穿的不花錢,不少花錢。我們現在都不要老二,養不起,光是每年的飛機票都多不少。 |
挺細緻 |
沒想到跟俺一樣有個「悠」字,是轉載的嗎 |
以前是在乎有飯吃不挨餓,有衣穿不受凍。現在卻是在乎吃什麼穿什麼,吃的更健康更營養,穿的更舒適更漂亮。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穿新衣吃大魚大肉就是過新年,如今的孩子,天天都可以像過新年。 瑞典物價貴,但也有優惠折扣的時候或者其他平價店鋪。瑞典嬰兒車配套設備普遍在5000克朗以上,但也有簡易的嬰兒車2000克朗左右,而且還有些家庭網購選擇二手的嬰兒車,二手的衣服玩具等等。有了第一個孩子,第二個孩子一般相對就省錢一些,比如可以用哥哥姐姐用過的嬰兒車配套設備,哥哥姐姐用過的衣服玩具等等。我們家就有點特例了,這次還是重新買嬰兒車汽車安全座椅等等,單就雙胞胎嬰兒車配套設備就花了1萬多。 每個家庭具體情況不同,為孩子花掉的錢也不同。 按照瑞典銀行調查研究的說法,一個孩子第一年需要用掉8萬,到孩子成年需要140萬,初始我還真嚇一跳,仔細想想,在瑞典養一個孩子,還真是很費錢。我們對於孩子的需要從不吝嗇,所有他的都是全新的,不是二手的。就是給孩子買一個戶外蹦蹦床,我們儘管走中檔價位,也花了4000多克朗,便宜的當然1000多甚至更簡單的1000克朗都不要。給孩子搭建一個花園小木屋,至少5000克朗,另外盪鞦韆以及滑梯等設備就是2000多。 還需要孩子一直健康不生病,雖然瑞典有醫療保險,大部分花銷國家免了,也並不是看病完全免費,比如兒童掛急診就是200克朗一次,不需要治療費,但藥費,非處方葯是完全要自己掏錢的,處方葯一年內最高支付2200克朗等等。關於瑞典醫療保險,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總之呢,普遍意義上來說,對於一個家庭,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瑞典,生養孩子都是很私人的,很不容易的。不可能有哪個國家哪個政府免費將你的孩子養大。 中國國內普遍請「月嫂」請保姆帶孩子,支付保姆月嫂是一筆開銷,在瑞典,自己休假帶孩子,要失去部分收入,其實也等於是一筆開銷。中國的孩子要支付一大筆學校教育費用,瑞典的孩子要支付一大筆戶外運動旅遊等興趣費用,瑞典孩子的吃穿行普遍比中國孩子開銷大。中國在孩子的課堂教育上投資很大,培養的是知識型的孩子,而瑞典在孩子的戶外玩樂等投資方面很大,培養的是獨立個性。 是不是瑞典個人收入就比中國個人收入高很多呢?都知道瑞典高物價,高稅收,是不是高工資?瑞典全國的個人平均月收入稅前是25000克朗(*前幾年的官方數據,其中斯德哥爾摩地區個人收入平均29000克朗),全國平均稅大概是30%,也就是每月實際收入還不到17500克朗,1克朗相當於1元人民幣。還有一部分失業的或者收入低於這個水準的呢!所以生活在瑞典,並不是外面說的共產主義的天堂生活,雖然稅收后個人收入差別不是很大,但還是有所謂貧富差別的。低收入的或者沒收入的家庭,生養一個孩子似乎就更不容易了。 所以說,瑞典沒有計劃生育控制,全國的人口增長率也很低。中國就是放開二胎政策,也可能不會普遍選擇要二胎,都是類似同一個道理:家庭經濟決定因素。而且生養一個孩子的不容易,也不只是經濟主導,孩子是父母的責任,這需要愛心耐心細心,也就是說父母得操心費心,讓孩子健康成長,放心讓他們獨立走向社會。 養大一個孩子需要多少錢?這個答案沒有確切的數據,這個數據其實也並不重要。一般調查公司做的統計數字只能說明一個大致方向,家家都有自己不一樣的實際情況和具體細節,我們需要了解的一個常理就是:生活不容易,生兒養女不容易。就是瑞典的福利,看上去美而已,那也是來之於民用之於民,羊毛出在羊身上。 希望下次不要再聽到有人對我說:在瑞典生養一個孩子很容易,是政府免費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