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加爾文基督教要義(46)卷三第六章 論基督徒的生活,兼論聖經所提示的勸勉

[複製鏈接]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4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0-1-16 02: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第六章 論基督徒的生活,兼論聖經所提示的勸勉
  一、從前我們已經說過,新生的目的是使信徒的生活在順服中與上帝的公義和諧一致,且因此表明他們已被收納為上帝的兒女。上帝的律法指示在新的生命中我們可以恢復上帝的形像,但因為我們的遲鈍,我們需要許多激刺和幫助,所以從聖經各方面搜集材料,找出一個改變生命的原則,使凡真心悔改的人不致於走錯了路,並非無益之事。我知道當我討論基督徒生活的時候,必將牽涉到許多不同的辯論,若要討論基督徒生活的各部分,非寫成一部專冊不可。我們知道教義對於一個簡單的道德問題常不惜作冗長的研討,但並非過分的喋喋不休,因為在討論中無論介紹何種美德,由於問題的廣泛,若非有詳盡論述,恐怕對該問題的研討有失公道。但我的計劃不是要對生活的問題多事鋪張,或對每一種德行都加以討論和勸勉。這類作品在他人的著作中也許可以找到,尤其在教會的訓誡中屢見不鮮。如果我能提供一種方法,使虔敬的人可以生活在正軌中,而且可以簡單地定出一普遍的規律,以明自己的責任,那就很夠了。或者在將來可以有更充分的時間討論這些,或者有更適當的人來擔負這任務。我是歡喜簡單的,假如我大放厥詞,我就不能成功。即令那冗長的教導方式是最受歡迎的,我也不願嘗試。現在的寫作計劃是以簡明的方式,處理簡單的教義。正如哲學家有某些正直和誠信的原則,因此他們產生了特殊的責任,和道德體系。聖經在這方面也不是沒有體系的,它比哲學家的體系更美麗,更確實。只是有一個分別,就是哲學家都是有野心的人,他們為了要誇耀自己的巧妙,故意偽裝明顯的方法。但聖靈的教訓沒有虛偽,沒有固定的和永久的方案,但在某些地方所指示的一些方法是我們所不該忽視的。
  二、我們所說的聖經的系統主要有兩點:第一是我們的內心要愛好公義,這不是我們所天然傾向的;第二是給我們一個規範,免得我們走錯誤的路。聖經用了許多美好的論據,介紹公義,有些是我們已經注意到的,有些我們現在要簡單地加以討論。聖經教訓我們,要我們聖潔,因為上帝是聖潔的。我們討論的開始有什麼基礎比這更好的呢?(參利19:2;彼前1:16)。當我們分散如同失群的羊,流落在世界的迷官中,他把我們聚集起來,使我們和他結合。當我們聽到說及與上帝結合的時候,我們應該記得聖潔是結合的條件,但不是以聖潔的功德為條件(因為我們須先跟從他為的是要有他所賦與的聖潔,才可以隨時接受他的使命),卻是說,他的光榮所具有的特性是不與罪惡和污穢相接觸。如果我們希望符合上帝選召我們的目的,我們必須時常注意這就是他選召我們的目的。假如我們在活著的時候始終陷於污泥中,那末,我們從世界的罪孽中被拯救出來又有什麼目的呢?此外,我們被勸誡既作上帝的子民,就當住在聖城耶路撒冷(參賽35:10)。這城既歸他自己為聖,就不容為污穢的居民所敗壞,所以說:「要行為正直,作事公義的人,才可以住在上帝的帳幕里」(參詩15:1,2;24:3,4)因為若把他所住的至聖所,弄得像馬房一般骯髒,是最不相宜的。
  三、我們還有一個更好的鼓勵:父上帝既藉著基督使我們與他復和,因此他在基督身上給了我們一個榜樣,要我們和他一致(參羅6:4;8:29)。有些人以為哲學家才有公正的和系統的道德哲學。讓他們告訴我吧,在什麼其他的著作中,有比我所講論的更好更完整的制度。當他們以最高的道德勸告我們時,他們所提供的論據不外是要我們的生活和自然相符合。但聖經所給我們的勸誡,是出自真實的本源,不但吩咐我們在生活上與上帝相類似,並且告訴我們,我們從原始即墮落了,那使我們得與上帝復和的基督給了我們一個好模範,我們應該在生活中表現他的品格。還有什麼比這更有效的教訓嗎?除此以外,還有別的需要嗎?如果上帝承認我們做他子女的條件是要我們摹仿基督的生活,我們若不盡心求他的義,那麼我們不但是背叛造物的主宰,也是棄絕了他,不認他為我們的救主。聖經所勸告我們的一切都是從上帝的恩典所得來的,也是從我們各方面的救恩所得來的。上帝既然是我們的父,若我們不謹守兒子的本分,便是忘恩負義;基督既然以他的寶血洗凈我們,並用洗禮使我們潔凈,我們決不可玷污自己;他既然使我們與他結連,成為他的肢體,我們就不可自暴自棄,致蒙羞辱;我們之首既然上升於天,我們就當拋棄屬世的情慾,盡心仰望天上的事。聖靈既然把我們當做上帝的聖殿,我們就該儘力歸榮耀於上帝,不使自己陷於罪中。我們的身體與靈魂既然都要承受天上的純潔和一個不褪色的冠冕,我們就當儘力保持它們清潔,等候基督的降臨。我敢說,這是生活規範最好的根基,這不是在哲學家當中所能找著的,哲學家所推崇的道德,從未超越人類自然的尊嚴。
  四、在這裡向那些只具有基督名稱和記號,卻仍願意稱自己為基督徒的人說話是最適當的。他們有何面目誇耀主的聖名呢?除了那些憑福音的道理真正了解他的人以外,沒有人是與基督有關係的。凡未拋棄那為私慾所迷惑的舊人,而披戴基督的人,使徒不承認他們是了解基督的(參弗4:20-24)。不論他們怎樣花言巧語談論福音,他們對基督的認識,都是虛偽的。因為這道理不是屬於口頭的,乃是屬於生命的,也不像其他科學一樣,憑知識和記憶所能了解的。生命的道理一經進入人心,就佔據了心靈,銘刻在內心的深處。所以他們應該停止以無為有,停止誇口污辱上帝,或是表示他們確配稱為他們的主基督的門徒。我們把那包含我們信仰的教理放在第一位,因為它是我們拯救的根源;為要使它成為對我們有益,我們應當把它銘刻在心,並見諸行為,以便改造自己。如果哲學家們攻擊及遺棄那些把生活的準則當作口頭詞令的人,以他們為令人厭惡的,那麼那些以福音為口頭禪的人,豈不更令人齒冷。他們應當把教理深深地印入內心,這其實比哲學家的勸告要有百倍的效力,能影響整個人生。
  五、但我不是主張一個基督徒的生活非完全符合整個福音不可,雖然這是我們的盼望和所追求的。有些人在福音上不能達到完全的地步,但是我們並不苛求,不因此而否認他們為基督徒,否則將有許多人被擯棄於教會以外;因有許多人距離目標甚遠,或進步很小,對這些人加以排斥是不公道的。然則怎麼辦呢?我們當立一個標準,照這個標準去做,標準確定以後,就要努力追求。若你和上帝妥協,履行他指派給你的一部分職責,又隨意省略另一部分,這是不對的。因為第一,他隨處都吩咐我們要有完整的敬拜,要誠心誠意,不可有絲毫虛偽;誠心的反面便是二心;這即是說,內心竭誠在聖潔與公義兩方面的修養上用工夫,乃是屬靈而正直生活的開始。可是在今世的肉體囚籠里,既然沒有一個人有充分的力量,能夠勇往直前,追求正道,大多數的人迫於無能,躊躇猶豫,甚至匍匐在地,寸步難移,所以讓我們各人按照自己棉薄的能力前進。沒有一個人不能有少許進步。我們當繼續努力,不斷地朝向主的正道前進,不要因為成功渺小而失望;儘管我們的成功不能如願,然而我們的勞力卻沒有白白消耗,只要今日是比昨日好。若我們忠於自己的志向,力爭上遊,不自負,不滔邪惡,永遠地努力向前,不斷地改善,終必有達到至善的一天,這是我們一生的目的,末后在我們摒除一切肉體上的弱點時,上帝必允許我們與他有完全的契合。

[本話題由 追求永生 於 2010-01-16 02:58:22 編輯]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8: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