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代辛苦二代得利 加華人困惑:誰是移民受益者

[複製鏈接]

7507

主題

1萬

帖子

749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流水線 發表於 2009-12-22 15: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北京時間2009年12月22日 轉載)
   
    來源:加拿大都市網
   
    伴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步伐,越來越多的國人懷揣著各自不同的夢想走出國門,或成功、或失落,他們在異國他鄉的經歷並非一如最初的夢想般美好。有媒體曾指出,煩惱似乎是移民生活伊始即出現的伴侶,甚至是全部移民生活感受中最強烈的最根深的。這也在一些海外華僑華人身上得到驗證,《星星生活》22日刊發專稿,講述了作者移民的困惑,講述移民子女、父母各自面臨的煩惱,探討誰是移民真正的受益者。
   
    原文摘錄如下:
   
    當年出國的時候,我好像沒有考慮過什麼為了下一代的書包輕一點的問題,似乎當時最典型的想法就是外國比中國,感覺只要是外國都是好的。當然還有一個很遙遠的夢,比如能開上自己的車,住上自家的獨立房什麼的,而且帶著一種不現實的想法:只要我肯吃苦,能吃苦,就一定能成為人上人,從此過著快樂的生活。
   
    出國后才發現滿不是那回事,要面臨許多困難,而且很多時候吃苦並不能解決問題。可是當年出國是自己選的,怨不得誰,於是就把自己的失意收起來,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時常對兒子說:你要努力啊,我們這麼辛苦都是為了你有一個更好的將來,我們可不能白做犧牲啊。
   
    移民真的是第一代辛苦,第二代得利嗎?其實不然,雖然我在口口聲聲地說自己如何生在水深火熱之中。其實自己把大量的精力和時間都用在適應新的國家,學習新的謀生技能,力圖站穩腳跟上了,我並沒有多少時間去痛苦。再加上我帶著成熟的來自原住國的文化,固然我在慢慢向主流靠攏,可是我並沒有多少因為文化的差異而過多掙扎。
   
    在我看來,雖然適應新的文化也給我的生活帶來難度,可是這困難遠比作為第二代移民的兒子要容易得多。
   
    事實上,兒子的掙扎從他入學的那天起就開始了。他本性是一個很熱情的人,喜歡用擁抱表達感情。可是第一課他要學的就是「No Touch」,每次開家長會的時候,老師嘮叨最多的就是他喜歡碰別人。經過了這麼多年的教化,他已經基本上是一個外國孩子了,除了長著一張中國臉,他的言談舉止完全是西化的,彬彬有禮,卻永遠和你保持著距離。
   
    我不知道他形成這一性格經過了多少掙扎,我也不知道究竟該喜歡這種有時候甚至是冷漠的西方紳士風度,還是更懷念他原來的熱情。如果兒子單單改變的是外表倒還罷了,實際上隨著他年齡的增長,他的困惑和痛苦也在增長。對於我們這一輩來說,生活中的大小瑣事,還是遵循著從小到大帶來的習慣,看問題也多半是中國的思維方式,又因為帶著生長年代的烙印,把吃苦和節約作為美德。
   
    在家裡,兒子隨的是我們的文化,然而當他年紀變大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的時候,當學校和社會對他的影響越來越深的時候,這種文化的衝突和夾擊就變得越加明顯。兒子因為來得時候小,沒有語言的困擾,學校的功課他也能應付得來,我們所提供的生活雖談不上富有,倒也盡量滿足他的要求,不至於讓他有太多自卑。因此,他的時間和精力就全在中西文化的平衡上了。
   
    我不想簡單地告訴他哪一種文化好,結果弄得自己自相矛盾。比如如果我說西方的好,那麼為什麼他還學習東方文化?如果東方好,那麼問什麼我們要出國?或者更進一步地同他討論種族問題,白人好看還是黑人好看?因為無論哪種文化都有利也有弊。
     兒子的這種困擾待他長大了就會好些嗎?恐怕他還會再次遇到難題,情緒上會象坐過山車一樣,起伏不定。有的時候為自己是中國人驕傲,有的時候有會因為自己是中國人而受到困擾,兩種混合的文化,或者還要加上我們這多少也有混合文化的父母的教育,使得他在兩者之間漂移。
   
    這種精神上的痛苦,應該大於我現在所受的苦吧?我的苦因為太忙,因而不覺得苦,而他的苦,因他生活中沒有經歷多少痛苦,故此變得更苦。移民這種紮根的苦,一直要到第三,第四代才會擺脫。因為第二代已經把根扎的比較深,而文化的傳承也因為第一代的逝去變得很弱,他們就會把這裡當作自己真正的家了。
   
    這樣說來,孩子並不是我們移民的真正受益者,那麼父母是否是受益者呢?周圍有不少朋友移民后都把父母甚至岳父母辦了過來,他們住上幾年,就可以拿老人金,申請租金相對便宜的老人公寓,享受這裡的福利待遇,讓國內的老夥計好生羨慕。可是且慢,這些老人真的快樂嗎?
   
    中國的習慣是小輩和父母住,老了可以照顧他們,條件好的還可以給他們請保姆。可是這裡呢?那些與外族通婚的人就不用說了,他們恐怕是無法接受給老人養老的,就連那些百分之百的中國家庭,也都傾向於父母老了就住老人公寓,老人院,然後周末或者假期的時候看看,平時打個電話什麼的。
   
    工作這麼忙,壓力這麼大,有多少人敢把一個不良於行的老人放在家裡呢?長期請一個保姆?恐怕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所以移過來的父母,在行動方便的時候是有一段好日子的,但是到了最後的日子,恐怕思念的還是老朋友,老環境和老文化了。對於那些為了不拖累子女,堅持要分開住的父母,這種思念只怕又深了一層。
   
    既然父母,子女都不是真正的受益者,而作為移民本身也是時常感嘆日子艱辛,歲月如梭,那麼為什麼還要堅持留下來而不回去呢?
   
    我不了解別人的想法,但就我和周圍朋友的看法,尤其是女性,我們還是喜歡目前的這種生活的。空氣,水源,食物,交通,衛生等,相對要好,尤其在自己有了一份不差的工作后,越發會喜歡這裡的生活,我們很滿足。然而對於大多數男性移民來說,特別是希望能幹出一番事業的人來說,他們更傾向於在國內發展,最後卻為了家庭,為了能讓妻子快樂,他們還是沒有輕易選擇迴流。
   
    誰是移民的真正受益者?誰是家裡壓力小,生活又相對無憂的人就是那個得利者。

0

主題

3303

帖子

667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67
沙發
dj-diesto 發表於 2009-12-22 16:46 | 只看該作者
hahahahs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8

主題

4821

帖子

4770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70
3
海外憤青 發表於 2010-1-8 04:06 | 只看該作者
Canada is.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9: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