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10-6 17:02 編輯

明暗對比室 Room of the Chiaroscuri
位於宗座宮中世紀核心地帶. 這片寬敞的空間曾是教皇寢宮 Apostolic Palace(cubiculum)的看守人員, 以及負責抬轎的侍從(palafrenieri)駐地. 此外, 16世紀 還曾用於秘密樞機會議 consistories. 即教皇與樞機主教們的隆重會面. 它之前也被稱為「鸚鵡」室, 可能是因為傳統上它被用來飼養這種可愛的鳥類. 目前的面貌可以追溯到16世紀. 木製格子天花板 coffered ceiling 建於16世紀, 由拉斐爾設計, 室內還展出了贊助人教皇利奧十世·美第奇(1513-1521)的功績和武器. 牆壁上繪建築場景, 假柱支撐著楣梁, 上方是飾植物花環和丘比特的雕帶. 柱間是彩繪小堂, 內有一系列使徒和聖徒 Apostles and Saints 畫像. 下方基座上是假大理石浮雕, 令人聯想起上方人物的殉道, 上方則是美德的化身. 這一系列使徒和聖徒畫像由拉斐爾於1517-1518年為教皇利奧十世創作. 畫像在十六世紀中葉(1560)嚴重受損, 後由費德里科和塔德奧·祖卡里兄弟重新繪製. 大量原始裝飾的痕迹依然保留, 與福音傳教士聖約翰、聖勞倫斯和聖馬太的畫像相對應, 並刻1518、1519、1540和1541年日期.
教皇利奧十世·美第奇(1513-1521)
利奧十世(1475生於佛羅倫薩[義大利], 卒於1521於羅馬)是文藝復興時期的重要教皇之一. 他使羅馬成為文化中心和政治中心, 但也耗盡了教皇國庫, 並且由於未能認真對待正在發展的新教改革, 導致了西方教會解體. 利奧十世1521將馬丁·路德逐出教會.
早年生活及教會生涯
利奧十世本名喬瓦尼·德·美第奇 Giovanni de』 Medici, 是佛羅倫薩共和國統治者洛倫佐·美第奇次子, 出身於資產階級美第奇家族. 喬瓦尼註定要過宗教生活, 八歲時便接受了剃度禮 tonsure—這是一種剪去頭髮的儀式, 標誌著他從俗人 layperson 轉變為神職人員. 五年後, 成為羅馬多米尼卡聖瑪利亞教堂的執事樞機 cardinal deacon. 然而, 后一項任命的條件是, 他三年內不能佩戴與其等級相應的徽章或享受其職位的全部特權(即成為樞機主教團成員 member of the Sacred College of Cardinals). 在父親的宮廷里, 他接受了歐洲最好的教育; 哲學家皮科·德拉·米蘭多拉是他的幾位導師之一. 1489-1491, 喬瓦尼在比薩大學學習神學和教會法. 1492成為樞機主教團成員, 並試圖在羅馬定居. 同年晚些時候父親去世, 他回到了佛羅倫薩, 與哥哥皮耶羅一起生活.
當選教皇 Election to the papacy
1513年2月21日, 尤利烏斯二世去世后, 樞機主教團召開會議選舉繼任者. 會議於3月4日舉行, 樞機主教們希望為好戰的尤利烏斯找到一位愛好和平的繼任者, 經過簡單的商議, 3月11日選舉了德·美第奇樞機主教. 這位當選教皇以利奧十世頭銜, 3月15日被任命為神父, 並於17日被祝聖為羅馬主教. 兩天後教皇加冕.
梵蒂岡城: 世界藝術文化中心
梵蒂岡城: 世界藝術文化中心 梵蒂岡城藝術收藏概覽, 包括對教皇利奧十世贊助的討論.
查看本文所有視頻
這位新教皇堪稱文藝復興理想化身. 青年時代在洛倫佐·德·美第奇的宮廷度過, 習得歐洲最輝煌社會風氣之一的舉止和品味, 與他接替的軍人教皇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尤利烏斯二世統治了十年之後, 羅馬渴望的平靜祥和的氛圍與他格格不入. 利奧不僅揮霍教會的金錢, 也揮霍自己的金錢. 在他的庇護下, 羅馬再次成為歐洲文化中心尤利烏斯二世時期開始修建的聖彼得大教堂加速推進, 梵蒂岡圖書館藏書大幅增加, 藝術事業蓬勃發展. 甚至連教皇的虔誠度, 在經歷了博爾吉亞家族教皇(卡利克斯圖斯三世和亞歷山大六世)統治時期的低迷之後, 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復.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amp;gid=1&pid=2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Leo-X/Conflict-with-Luther

-

西斯廷教堂
我們在此凝視的壁畫, 將我們帶入了啟示錄的世界. 我們信仰的真理在此從四面八方向我們訴說. 人類的智慧從這些壁畫中汲取靈感, 賦予它們無與倫比的美感.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1994年4月8日, 即最後審判堂修復完成之際, 在彌撒聖祭的講道中, 強調了西斯廷教堂的神聖性, 這些壁畫如同書籍的圖像, 使聖經中表達的真理更加易於理解. 西斯廷教堂以教皇西斯廷四世德拉羅韋雷(1471-1484 教皇)的名字命名, 他在 1477-1480 修復了古老的 Cappella Magna. 牆壁的 15 世紀裝飾包括: 假帷幔、摩西故事(南牆和入口牆)和基督故事(北牆和入口牆)以及教皇肖像(南北牆和入口牆). 它由一個畫家團隊完成, 最初由 Pietro Perugino、Sandro Botticelli、Domenico Ghirlandaio 和 Cosimo Rosselli 組成, 在他們各自的工作室和一些親密助手協助下, 其中 Biagio di Antonio、Bartolomeo della Gatta 和 Luca Signorelli 最為突出. 在天花板的 Pier 上, Matteo d'Amelia 繪製了一片星空. 壁畫的繪製始於1481並於1482完成. 以下大理石作品也於同一時期完成: 屏風、唱詩班席位(唱詩班成員就座的地方)以及入口大門上方的教皇盾徽. 1483年8月15日, 西克斯圖斯四世將新教堂祝聖, 供奉聖母升天. 西克斯圖斯四世的侄子尤利烏斯二世·德拉·羅韋雷(Julius II della Rovere, 1503年至1513年任教皇)決定對裝飾進行部分修改, 並於1508年將這項工作委託給米開朗基羅·博納羅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 後者繪製了天花板以及牆壁上部的半月形窗. 作品於1512年10月完工, 在諸聖節(11月1日)當天, 尤利烏斯二世以莊嚴的彌撒為西斯廷教堂揭幕. 九塊中央嵌板展現了《創世紀》故事, 從創世到人類的墮落, 再到洪水, 以及隨後人類與諾亞家族的重生. 這很可能與彼得前書(3:20-22)有關. 書中, 洪水被視為洗禮之水的預言性標誌, 洗禮之水將孕育出一個新人類, 即那些被基督拯救的人. 在拱肩之間的空間里, 我們可以看到五位女預言家和七位先知端坐在巨大的寶座上. 四個角落的穹頂上描繪的是以色列的奇迹般的救贖, 而在拱肩和半月形窗(位於南北牆和入口牆)上則描繪了基督的祖先. 1533年末, 克萊門特七世·德·美第奇(1523-1534 教皇)委託米開朗基羅進一步修改西斯廷教堂的裝飾, 在祭壇牆上繪製《最後的審判》. 這導致15世紀的壁畫, 即《使徒們中間的聖母》的祭壇畫以及佩魯吉諾繪製的《摩西與基督的故事》的前兩部分, 都丟失了. 米開朗基羅希望在這幅壁畫中, 根據《新約》經文(參見馬太福音24:30-31; 25:31-46; 哥林多前書15:51-55), 展現基督榮耀歸來的時刻. 藝術家於1536年保祿三世在位期間開始創作這件宏偉的作品, 並於1541年秋季完成. 米開朗基羅運用其非凡的藝術才能, 試圖將上帝無形的美與威嚴轉化為可見的形式, 並受《創世紀》的指引, 將西斯廷教堂打造成「人體神學的聖地」.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1994年4月8日宣讀的講道)
入口牆壁上的壁畫在16世紀下半葉被重新繪製:亨德里克·范登布魯克(Hendrik van den Broeck)重新繪製了基爾蘭達約(Ghirlandaio) 的《基督復活》, 而馬泰奧·達·萊切(Matteo da Lecce)則重新繪製了西諾雷利(Signorelli)的《摩西屍體上的討論》(該畫在1522年門倒塌時遭到嚴重損壞). 西斯廷教堂的壁畫在 1979-1999 進行了全面修復. 修復工作也涉及大理石部分, 即唱詩台、屏風和西斯廷四世的盾徽。教皇選舉會議在教堂舉行.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講道中再次強調了西斯廷教堂在教會生活中的首要地位: 「西斯廷教堂是每位教宗一生中特別日子的紀念地……正是在這裡, 在這個神聖的地方, 樞機主教們聚集在一起, 等待基督對聖伯多祿繼承人的旨意的彰顯[...]. 在這裡, 我本著服從基督的精神, 並信賴他的母親, 接受了教宗秘密會議的選舉.」

天花板
尤利烏斯二世決定徹底翻修天花板裝飾, 很可能是因為西斯廷教堂自其教皇任期初期(1503-1513)就一直存在嚴重的靜態問題. 這些問題很可能是由於為建造博爾吉亞塔樓和新聖彼得大教堂而對教堂南北兩側進行的挖掘造成的. 1504年5月, 天花板出現了一條長長的裂縫, 時任宮殿建築師的布拉曼特受命尋找解決方案, 並在教堂上方區域修復了一些拉杆. 舊畫遭受的損壞程度足以說服教皇委託米開朗基羅重新繪製一幅畫作. 1508年5月8日, 米開朗基羅簽署了合同, 合同規定在穹頂上繪製十二使徒, 並在其餘部分繪製裝飾圖案. 隨後, 應布奧納羅蒂本人的要求(布奧納羅蒂認為這個項目「很糟糕」), 教皇給了他一項新的委託, 將整個方案的規劃交給了藝術家. 藝術家很可能在創作過程中得到了教皇宮廷神學家合作. 米開朗基羅在宏偉的彩繪建築中放置了九個描繪《創世紀》情節的中心故事, 兩側是裸體人物, 手持刻有《列王紀》文本的圓形浮雕. 在建築結構底部, 十二位先知和女巫坐在巨大的寶座上, 與之相對的是基督的先輩, 他們分別出現在拱肩和半月形窗(北牆、南牆和入口牆)上. 最後, 在四個角落的拱頂上, 藝術家描繪了一些以色列人民奇迹般獲救的情節. 米開朗基羅於1510年8月完成了天頂畫的前半部分, 即從入口牆到《創造夏娃》的部分. 由於教皇於11月1日在小教堂舉行彌撒, 該作品應於1512年10月31日之前完成.
拱肩 Spandrels
八個拱肩上繪人物群像壁畫, 這些壁畫可能構成了下方半月形窗中基督祖先系列的補充. 評論家們對於這些人物群像的確切歸屬仍存在爭議.

傑西、大衛、所羅門半月形壁龕的拱肩 Spandrel of the lunette Jesse, David, Solomon
除了右下角的部分, 傑西、大衛和所羅門半月形壁龕上方的拱肩部分, 米開朗基羅僅用一天時間就完成了. 壁龕中央的拱肩部分以神秘莫測的姿態佔據, 描繪一位端坐在地上的女性, 面容向外, 一動不動. 軀幹裹著一件緊貼的綠色長袍, 露出米開朗基羅筆下女性人物典型的男性肌肉. 雙腿交叉, 披著淺紫色斗篷. 一隻手搭在腿上, 另一隻手的後背輕撫臉頰, 突顯那神秘莫測的目光, 彷彿與身後陰影中描繪的兩位人物—男人和孩子—完全脫節. 古銅色裸體背對觀者, 彷彿在仰望, 如同那些站在對面拱肩之上的人物.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ias--salathiel.html

半月形壁龕的拱肩: 約西亞、耶哥尼雅、撒拉鐵 Spandrel of the lunette Josiah, Jechoniah, Shealtiel
半月形壁龕上方的拱肩描繪了約西亞、耶哥尼雅和撒拉鐵, 僅用兩天時間便完成了創作. 米開朗基羅運用「斯波維羅」(spolvero)技法, 將漫畫—以及所有拱肩—的圖案轉移到石膏上. 這組畫作描繪的可能是耶哥尼雅一家, 以及他的妻子和兒子撒拉鐵. 三人躺在裸露的地面上; 前景中的耶哥尼雅赤腳, 半卧著, 面朝內. 他身穿黃色襯衫和白色褲子, 褲腳處緊貼, 與背景的色調形成鮮明對比. 更遠處, 他的妻子坐在綠色的草墊 pallet 上, 頭上披著一條白色披肩, 垂在她紫色的束腰外衣上. 她溫柔地將兒子抱在懷裡, 臉龐緊貼著孩子, 飽含母愛柔情 maternal tenderness. 人物姿態加夜色 nocturnal 氛圍, 令人想起聖保祿對基督祖先的定義: 他們是「客旅」 pilgrims 和「寄居在地上的寄居者」, 正前往應許之地.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ias--salathiel.html
穹窿 Pendentives
位於天頂畫角落的大型拱肩講述了以色列人民奇迹般得救的四個故事. 這些故事應該被解讀為彌賽亞的預兆, 因為它們見證了上帝在其子民生活中的持續存在以及救贖承諾的不斷更新. 因此, 它們是天頂畫和牆壁故事的交匯點.
女預言家和先知 Sibyls and Prophets
長邊兩側, 先知和女預言家交替坐在巨大的寶座上, 而短邊則以撒迦利亞的形象為主, 祭壇上方則是約拿(約拿書 1:2). 約拿的地位舉足輕重, 因為他是基督的預表(馬太福音 12:38-40; 16:1-4; 路加福音 11:29-30). 先知和女預言家的姓名由下方標籤中的文字標識, 他們是第一批感知到救贖主降臨的人. 因此, 先知和女預言家見證了人類對救贖的持續等待. 前者確實預見了基督降臨以色列人. 後者雖然屬於異教世界, 但因其預言天賦而在此出現, 從而將對救贖的等待從選民延伸到全人類.

穹頂
天花板角落的巨大拱肩講述了以色列人民奇迹般得救的四個故事. 這些故事應被解讀為彌賽亞的預示, 因為它們見證了上帝始終存在於其子民的生活中, 並不斷更新救贖的應許. 因此, 它們是天花板故事與牆壁故事的交匯點.
女預言家和先知
長邊兩側, 先知和女預言家交替坐在巨大的寶座上, 而短邊則以撒迦利亞的形象為主, 祭壇上方則是約拿(約拿書 1:2). 約拿的地位舉足輕重, 因為他是基督的預表(馬太福音 12:38-40; 16:1-4; 路加福音 11:29-30). 先知和女預言家的姓名由下方標籤中的文字標識, 他們是第一批感知到救贖主降臨的人. 因此, 先知和女預言家見證了人類對救贖的持續等待. 前者確實預見了基督降臨以色列人. 後者雖然屬於異教世界, 但因其預言天賦而在此出現, 以此將對救贖的等待從選民延伸到全人類.

先知撒迦利亞
大利烏王第二年八月, 耶和華的話臨到易多的兒子撒迦利亞……(撒迦利亞書 1:1-2)
入口處的牆上描繪了一位留著鬍鬚的老人, 他的半身像側面像, 正在讀書. 撒迦利亞生活在公元前500年左右, 致力於用上帝的話語幫助從巴比倫流放歸來的以色列人. 由於以色列人所遭受的苦難沒有得到上帝祝福的跡象, 他們感到失望. 在撒迦利亞書的第一部分(撒迦利亞書1-6章), 描述了八個預示彌賽亞降臨的異象. 先知試圖用這些異象鼓舞他人民沮喪的靈魂. 在接下來的章節中, 先知預言了賞賜之日的到來(撒迦利亞書 8:1-23), 以及以色列未來的復興, 但由於未能認出彌賽亞(撒迦利亞書 9:9-10), 復興之前將經歷戰爭和災難(撒迦利亞書 9-14). 撒迦利亞預言彌賽亞降臨的話語在馬太福音中被反覆引用, 以表明基督彌賽亞式的降臨(馬太福音 21:4-7).

先知以西結
(以西結書 1:2)
三十年四月初五日, ……天開了, 我得見神的異象(以西結書 1:1)…… 我觀看, 見北方颳起狂風, 隨有一朵大雲, 周圍有光輝並有火不斷閃爍, 火中彷彿閃亮的銅. 從雲中間出來四個活物的形像. 他們的形狀是這樣: 有人的形狀, 各有四個臉面, 四個翅膀(以西結書 1:4-6)…… 在他們頭以上穹蒼之上有寶座的形像, 彷彿藍寶石; 在寶座的形像上, 坐著一個人的形狀(以西結書 1:26) …… 下雨的日子,雲中虹的形狀怎樣,周圍光輝的形狀也怎樣。耶和華榮耀的形狀就是這樣. 我一看見, 就俯伏在地, 又聽見有聲音對我說: 「人子啊, 你站起來, 我要和你說話. 」他對我說話的時候, 靈就進入我裡面, 使我站起來, 我聽見他對我說話. (以西結書 1:28; 2:1)
以西結被描繪成一位老人, 正在與他右邊的一位年輕人深入交談. 他是以色列第一位先知, 活躍於他的土地之外. 事實上, 他被流放到巴比倫(約公元前593年), 在那裡他試圖呼籲猶太人對美索巴塔米亞的流放和耶路撒冷的毀滅承擔道德責任, 因為他們不忠於與上帝的聯盟. 以西結書的預言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揭露了選民的罪孽, 這些罪孽將導致上帝不可避免的懲罰, 並在耶路撒冷的陷落時達到頂峰(以西結書, 第1-24章). 第二章是關於偶像崇拜者滅亡的宣告(25-32章), 而在最後幾章(33-48章), 上帝賦予先知呼召猶太人民悔改歸正(33:10-20)的使命, 並宣告他們的未來, 預言新耶路撒冷的建立、新教派的建立以及在新牧人—大衛—領導下的新土地的建立.

利比亞女先知
女先知的形象展現了她旋轉身體, 在身後舉起或放下一本書的瞬間. 這一姿態, 加上她是距離祭壇最近的女先知, 被一些評論家解讀為在彌賽亞即將降臨之際放下預言書的行為.

德爾菲女巫
彷彿被某種外部因素(或許是幻象)分散了注意力, 她無法繼續閱讀捲軸, 目光轉向與身體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 她的眼睛和微微張開的嘴巴, 似乎在展現她面對新事件時突如其來的情緒, 而她身體的其他部分仍在抗拒, 保持著先前的平靜狀態, 就像她身邊的兩個年輕人一樣. 德爾菲女巫因其外貌和理想之美, 成為最受推崇的女巫之一.
中心故事
天花板中央部分展現了《創世紀》的九個故事, 分為三組, 分別與宇宙起源、人類起源和邪惡起源相關. 前三組(光明與黑暗的分離: 創世紀1:1-5; 太陽、月亮和行星創造: 創世紀1:11-19; 陸地與海洋的分離: 創世紀1:9-10)以宇宙的創造者上帝為中心. 接下來是創造亞當(創世紀1:26-27)和創造夏娃(創世紀2:18-25)的場景, 描繪了男女裸體形象, 裸體象徵著純潔(創世紀2:25), 而純潔將隨著原罪(創世紀3:1-13)降臨而消逝, 並在下一組中與由此引發的逐出伊甸園的事件(創世紀3:22-24)一起呈現. 最後三幅壁畫(諾亞獻祭: 創世紀 8: 15-20, 洪水: 創世紀 6: 5-8、20, 諾亞醉酒: 創世紀 9: 20-27)展示了人類墮落和重生, 諾亞被上帝選中成為唯一被拯救的人, 在造物主因人類的邪惡而決定毀滅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之後, 諾亞重新繁衍生息.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ppella-sistina.html
https://www.museivaticani.va/con ... torie-centrali.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