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海歸真實感受:不回國沒意思 回國了受不了 [列印本頁]

作者: zzyzx    時間: 2007-2-25 09:12
標題: 海歸真實感受:不回國沒意思 回國了受不了
在加拿大獃了3年以後,非常迫切的想回國發展了。原因如下:

1。不能融入加拿大的文化,在精神生活方面不能的到滿足。

2。受不了加拿大的天氣,半年的冬天,一想到就很煩躁。

3。飲食水平及其差,很多自己想吃的東西都吃不到。每天只是為了填胃而食。

4。朋友交流很少。大部分人都為了生存而掙扎。每個人都很孤單。

5。工作難找且不穩定。似乎事業上不會有什麼大的發展。

6。醫療水平極差。生病得不到治療的痛苦無法言表。

當然,加拿大的很多優點也是值得留戀的。

1。自然環境好。到了夏天非常美麗。(但是冬天的鬱悶也是很明顯的)

2。社會福利好。養小孩,養老人,以後自己的退休都會很舒適。

3。人們非常禮貌,社會治安好。

4。國家民主,言論自由。

5。汽車便宜,養車費用低。

6。國家有很好的credit(信用)。

綜上所述,自己毅然回國。回國之後非常興奮,持續了半年。半年之後,自己對中國的認識又加深了。這裡再來談談中國的情況。

1。首先,讓人直接就想到要重新回加拿大。在中國沒有安全感。比如,剛剛的房貸加息的問題。明明老百姓每月要多付錢了,卻大言不慚的說是為了老百姓的利益。還有要實行房產稅,讓那些靠出租為生的人,每年就突然要損失一大筆錢交給國家了。一個政策,老百姓就可以平白無故的被剝奪了很多,而且,這還是無法抗拒,無法協商的。這個問題讓我非常非常的傷心,本來還想再買一套房子。現在也不敢買了。而且有了把房子賣掉,重回加拿大的想法了。

2。環境問題:這個問題也很嚴重。在我的家鄉,基本上很難看到藍天了。不過大城市現在很重視,北京環境比以前有了明顯的進步。現在的環境還是可以接受的。如果要是北京像我的家鄉那樣,就真的不可能在北京生活了。不過長期下去,環境不容樂觀。中國如果想全面改善環境。難。

3。汽車的問題:雖然一直在降價,還是貴。汽車貴,貴在了花同樣的錢,肯定買不到同樣品質的車。

當然,國內可以買到廉價質劣的汽車,不過海龜如果這樣就太掉價了。養車貴。而且由於政府沒有credit,你不知道是不是當大量汽車到了老百姓手中的時候,政府就開始收各式各樣的費用了。使得養車的成本加大。以我多年的經驗,我想這是肯定的。因此,也不敢買車。

4。房地產:個人感覺,北京的房價並不算高。還是在一個比較合理的價位,也是一個我能接受的價位。不過房屋質量差,物業服務差。使得實際上買房子的付出並沒有的到應有的回報。買房子會遇到形形色色的陷阱。比如,買了房子,拿不到房本。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沒有房本,就說明你沒有房子的所有權。政府可以想收回去就收回去,你沒有一點辦法。我就奇怪了,既然你政府認為開發商的房子沒有資格辦房本,為什麼還允許他們賣呢?既然老百姓買了房子,為什麼不給辦房本?總之,無論什麼情況,都是老百姓吃虧。政府不監督開發商,開發商出了問題,老百姓來買單。其實,政府,開發商都是一丘之貉。

5。養孩子問題:對於一個中國普通老百姓來說,養個孩子每月的花銷是2000RMB以上。對於海龜,如果是外國國籍,那麼費用會大大的增加。本來想的挺好,不行就把孩子弄到老家去養。可是,自己都不能忍受老家的環境,怎麼能忍心讓孩子在那裡?對於養孩子,政府沒有一點點的責任心。你會說,養個孩子要2000,那麼很多人都掙不了2000,怎麼養?其實,2000是一個基本的消費,你當然可以給孩子低消費。可是你不怕孩子吃到毒奶粉嗎?

現在也有了再回去的心了,可是想到加拿大也覺得很沒意思。我想做海龜真的只是應該兩類人,

1。國內有根基,回去創業。

2。國外的Loser。
作者: kuankuan    時間: 2007-2-25 12:03
在哪都一樣, 沒有世外桃源.
沒有享福的地方, 只有奮鬥的土地.
作者: willgo    時間: 2007-3-8 02:24
可憐樓主,這種心態你永遠不會舒服,是強者就不要jjww, 埋頭該幹什麼幹什麼,死不了人的
作者: jessicacandy    時間: 2007-3-11 23:37
選一條路一直走到底吧~~~總會看到光明的啦
作者: lyd5586    時間: 2007-4-12 09:53
入鄉隨俗
作者: MH360    時間: 2007-4-22 16:57
1。國內有根基,回去創業。

2。國外的Loser。

==========
這話說的!唉。。。。
作者: 大西洋人    時間: 2007-8-18 07:29

作者: zyzh    時間: 2007-8-21 22:43
文章名字不錯,來到國外才意識到國內的問題的嚴重性,但我們畢竟還是中國人,當然是在家鄉比較習慣,但是種種不如意……,在國外畢竟是別人的地盤,要尋求一個平衡點,最好是兩邊都能待,呵呵!
作者: james2000    時間: 2007-11-10 11:53
原帖由 willgo 於 2007-3-8 02:24 發表
可憐樓主,這種心態你永遠不會舒服,是強者就不要jjww, 埋頭該幹什麼幹什麼,死不了人的


我的心態與樓主一樣,但我很欣賞willgo的批評,有這種心態的人是永遠不會舒服的!
作者: cstar    時間: 2007-11-21 12:31
沒有享福的地方, 只有奮鬥的土地
作者: 貪腐無能民進黨    時間: 2007-12-4 18:39
大陸人還真會顛倒黑白
舉你第一例,中央銀行的利率上升才能打壓投機,讓房價不致炒作太高.
但你卻說老百姓要多繳錢,
你怎麼不說是那些腦滿肥腸的大資本家因此要多繳利息,讓政府可以多分些錢給窮困人民?
可見你根本不懂,胡說八道一通,難怪也只能在加拿大混,連調高利率打擊投機都不懂.
房屋稅的道理也在這裡,難道你主張資本家都不必繳稅嗎?
最可笑的是還說靠出租為生的人負擔增加了
哈哈
這就是加拿大教你的嗎?
靠出租的是資本利得,屬不勞而獲,本應較勞動所得課較重的稅,有何不對?
你整篇都用這種似是而非的手法
難道中國人都是豬,這麼好騙?!
這種不入流的手法也想造謠騙人?
難怪台灣人會看不起大陸人
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
其他的我就不駁斥了
作者: xli710    時間: 2007-12-18 13:27
標題: 回復 #6 MH360 的帖子

作者: xli710    時間: 2007-12-18 13:29
標題: 回復 #11 貪腐無能民進黨 的帖子
what do you know about mainland China?
作者: ibrma    時間: 2007-12-27 07:11

作者: ibrma    時間: 2007-12-27 07:11
會看到光明的
作者: 華夏之聲    時間: 2007-12-27 08:18
轉這樣的文章應該說明原作是什麼時候寫的。
作者: 牛越渴    時間: 2008-1-21 08:45
樓主寫的是實話,完全可以理解。每個人的境遇不同,夾腳的鞋只有自己知道。
作者: moonriver1012    時間: 2008-1-31 15:43
我覺得樓主有點不太積極,不太樂觀,而且哪都有令人不滿意的地方,最好去適應而不是抱怨。這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是完美的。

3。飲食水平及其差,很多自己想吃的東西都吃不到。每天只是為了填胃而食。
您自己廚藝不佳,不是飲食水平差,再說,很多東西都可以買到,只不過比國內貴而已。

4。朋友交流很少。大部分人都為了生存而掙扎。每個人都很孤單。
我剛來加拿大的時候,一個老移民跟我講,剛去一個新國家都會很艱苦,什麼情況都不了解,你認識的第一批朋友會對你有很大的影響。如果這些朋友有積極的心態,通過努力奮鬥,最後都有很好的生活(包括工作,家庭等)的話,那麼你會從他們身上看到希望和前途。相反,如果你遇到的人比較悲觀,沒有好的生活,他們也會整天抱怨,罵娘,你會從他們的身上看到希望嗎?所以你的朋友圈子應該拓寬一些。

5。工作難找且不穩定。似乎事業上不會有什麼大的發展。
沒有誰能保證工作穩定,國內也一樣。如果一份工作讓你做20年,穩定吧?說不定您還煩了呢。 什麼是事業?做自己的老闆是事業嗎?做年薪百萬的高級打工算事業嗎?

6。醫療水平極差。生病得不到治療的痛苦無法言表。
如果您知道國內的醫療內幕就不會有這想法了。

再看看下面您對國內的不滿意,哪有讓您滿意的地方?您對社會貢獻了多少?您想從社會享受多少?

1。首先,讓人直接就想到要重新回加拿大。在中國沒有安全感。比如,剛剛的房貸加息的問題。明明老百姓每月要多付錢了,卻大言不慚的說是為了老百姓的利益。還有要實行房產稅,讓那些靠出租為生的人,每年就突然要損失一大筆錢交給國家了。一個政策,老百姓就可以平白無故的被剝奪了很多,而且,這還是無法抗拒,無法協商的。這個問題讓我非常非常的傷心,本來還想再買一套房子。現在也不敢買了。而且有了把房子賣掉,重回加拿大的想法了。

2。環境問題:這個問題也很嚴重。在我的家鄉,基本上很難看到藍天了。不過大城市現在很重視,北京環境比以前有了明顯的進步。現在的環境還是可以接受的。如果要是北京像我的家鄉那樣,就真的不可能在北京生活了。不過長期下去,環境不容樂觀。中國如果想全面改善環境。難。

3。汽車的問題:雖然一直在降價,還是貴。汽車貴,貴在了花同樣的錢,肯定買不到同樣品質的車。

當然,國內可以買到廉價質劣的汽車,不過海龜如果這樣就太掉價了。養車貴。而且由於政府沒有credit,你不知道是不是當大量汽車到了老百姓手中的時候,政府就開始收各式各樣的費用了。使得養車的成本加大。以我多年的經驗,我想這是肯定的。因此,也不敢買車。

4。房地產:個人感覺,北京的房價並不算高。還是在一個比較合理的價位,也是一個我能接受的價位。不過房屋質量差,物業服務差。使得實際上買房子的付出並沒有的到應有的回報。買房子會遇到形形色色的陷阱。比如,買了房子,拿不到房本。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沒有房本,就說明你沒有房子的所有權。政府可以想收回去就收回去,你沒有一點辦法。我就奇怪了,既然你政府認為開發商的房子沒有資格辦房本,為什麼還允許他們賣呢?既然老百姓買了房子,為什麼不給辦房本?總之,無論什麼情況,都是老百姓吃虧。政府不監督開發商,開發商出了問題,老百姓來買單。其實,政府,開發商都是一丘之貉。

5。養孩子問題:對於一個中國普通老百姓來說,養個孩子每月的花銷是2000RMB以上。對於海龜,如果是外國國籍,那麼費用會大大的增加。本來想的挺好,不行就把孩子弄到老家去養。可是,自己都不能忍受老家的環境,怎麼能忍心讓孩子在那裡?對於養孩子,政府沒有一點點的責任心。你會說,養個孩子要2000,那麼很多人都掙不了2000,怎麼養?其實,2000是一個基本的消費,你當然可以給孩子低消費。可是你不怕孩子吃到毒奶粉嗎?

現在也有了再回去的心了,可是想到加拿大也覺得很沒意思。我想做海龜真的只是應該兩類人,
您這待幾年,不滿意,那待幾年又不滿意,時間就在您抱怨的時候遛走了,選則一個比較滿意的地方定居下來,踏踏實實做些事情,幾年之後你就會看到你的努力和辛苦沒有白費。最浪費生命的是「漂」,俗話說「滾石不生苔」。
1。國內有根基,回去創業。

2。國外的Loser。

[ 本帖最後由 moonriver1012 於 2008-1-31 15:51 編輯 ]
作者: 愛國有罪嗎?    時間: 2008-2-1 22:41
白在國外呆了。「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說得好!
「當然,國內可以買到廉價質劣的汽車,不過海龜如果這樣就太掉價了。「
您的生活是給別人看的嗎?您是永遠也不會知道西方的精神精髓是什麼的。
您還是回加拿大吧。
作者: 涼泉居士    時間: 2008-2-2 10:42
原帖由 zzyzx 於 2007-2-25 09:12 發表
對於養孩子,政府沒有一點點的責任心。 ...


哈哈,連養孩子都讓政府負責任?那你還生他幹嗎?
作者: gglong_liwei7    時間: 2008-2-13 21:06
有些說的很有道理, 不過也不要太灰心喪氣!!!  中國是有很多制度不完善, 但, 那畢竟是你自己的國家, 在國外,制度是完善, 不過,那都不是給外國人享受的!!  你享受到了乾淨的空氣, 好的交通, 但是付出的僅僅是錢和2等公民的待遇嗎? 人活著為了什麼?
作者: 涼泉居士    時間: 2008-2-21 14:18
原帖由 gglong_liwei7 於 2008-2-13 06:06 發表
有些說的很有道理, 不過也不要太灰心喪氣!!!  中國是有很多制度不完善, 但, 那畢竟是你自己的國家, 在國外,制度是完善, 不過,那都不是給外國人享受的!!  你享受到了乾淨的空氣, 好的交通 ...


如果不灰心喪氣的話,就努力促進中國的民主化。人活著就是要努力進取,爭取更大的政治平等和個人幸福。人人平等了,那社會就平等了;人人幸福了,那整個社會就是一個幸福社會。
作者: Babyleopard    時間: 2008-2-22 07:51
標題: 真實情況,但是回國不都是loser
寫的不錯,真實!但是很多人現在選擇回國不是國外的loser,而是不喜歡國外的文化飲食,生活的很痛苦。到了國外才知道自己是地道的中國人的人很多。就象很多現在的台灣人都選擇了回台灣發展一樣。無論從收入,語言,飲食,文化方面都方便佔優勢!
作者: 涼泉居士    時間: 2008-2-22 08:09
原帖由 Babyleopard 於 2008-2-21 16:51 發表
寫的不錯,真實!但是很多人現在選擇回國不是國外的loser,而是不喜歡國外的文化飲食,生活的很痛苦。到了國外才知道自己是地道的中國人的人很多。就象很多現在的台灣人都選擇了回台灣發展一樣。無論從收入,語 ...


認同!其實出國和回國都不是loser,只是個人為最求個人幸福的決定。個人無力也沒有必要先改變社會再為自己謀福利,出國和回國,都是自我判斷的結果。能獲得自由選擇出國還是回國本身就是一種自由和自我能力的體現,應該算強者。

[ 本帖最後由 涼泉居士 於 2008-2-21 17:11 編輯 ]
作者: 基督天主神    時間: 2008-2-23 12:58
標題: 回復 #18 moonriver1012 的帖子
金玉良言。
可惜是對著這個轉帖了100遍的破文章。
作者: 68east97    時間: 2008-2-24 07:51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