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音分平、上、去、入四聲,上、去、入三聲為仄聲。今天普通話的第一聲、第二聲在中古多屬平聲,第三聲多屬上聲,第四聲多屬去聲,但是普通話沒有入聲。中古音的入聲以p, t, k 三個塞音為韻尾,普通話中這三個韻尾均已經脫落,歸入平、上、去三聲中了。普通話是以北京話為基礎的,英語叫Mandarin,實際上就是滿人入主中原后在北京講漢語的口音,這是北方語系的口音。北宋滅於金人,宋王朝南逃,建都臨安(今天浙江杭州),講中古音的人群隨之南移,在今天的粵語、閩語、吳語中,都輕而易舉地能夠發現仄聲字的讀音。因此,北方的朋友作近體詩的時候,調平仄的困難會比南方人來得大,不曉得哪個字該念仄聲,怎樣念法。比如,普通話「屋」念第一聲,平水韻屬入聲。竹、服、逐、伏、菊都念第二聲,平水韻也屬入聲。木、目、陸、鹿都念第四聲,平水韻也都屬入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