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輕鬆讀懂F1
[列印本頁]
作者:
越
時間:
2004-9-26 03:37
標題:
輕鬆讀懂F1
F1賽車裝備
當今F1
除了車身的尺寸規格與空氣力學外,當前的F1限定引擎容積為3公升,汽缸數不得超過10缸,每缸汽門最多為5汽門。之前FIA對於汽缸數的限制為12缸,但11支參賽車隊清一色使用V10引擎,為了順應這股潮流,賽會在特別重做了此項新規定。V10引擎的好處在於重量輕及動力輸出穩定,當然油耗比V12低也是一個重要關鍵。不得使用增壓器,賽車重量包括車手不得低於600公斤。
高性能F1引擎和變速器
F1 引擎是非常輕巧的。捷豹(Jaguer) R1 的引擎只有 569 mm 長、506 mm 寬、492 mm 高 (包括風箱)。離合器只比成年男子的拳頭大一點而已。高科技材料使得引擎變得很輕,重量只有 97 公斤。
所有車廠都使用 V10 結構,V10 可提供"大約"800 匹馬力的動力(車隊通常不願透露正確數字),相當於一般家庭房車 1.6 公升引擎馬力的 8 倍。大部分普通房車的引擎每分鐘最大轉速約為 6000 轉,但 F1 引擎的轉速可達每分鐘 18000轉,其活塞加速比子彈還快。
雖然 F1 引擎的燃燒溫度可達攝氏 1,000 度,但在運轉時卻比普通房車引擎溫度稍低。一級方程式 V10 的冷卻劑溫度可低到攝氏 110 度,油料溫度可達 140 度,大約比普通房車低 20 度。這麼小的機器卻能產生如此之大的能量,你難道不想把 F1 的引擎裝到自己的車裡嗎?也許不想,因為 F1 引擎每跑 100 公里就吃掉 60 公升的汽油。
F1比賽規則禁止使用自動變速箱,但是賽車比賽規則也只規定車手必須自己選擇換檔,因此車手們可以使用半自動系統,利用液壓操作離合器和轉檔叉,方便車手可以隨時拉起方向盤後方的兩個排檔桿進行換檔。
半自動系統可以達到急速換文件的目標,車手只需要0.02秒就可完成全部換檔動作,而一般轎車則需要0.5秒才能完成換檔。
進入特定彎道時,車手可以預先設定一連串的定時換擋,免除了在接近彎道時用手操作數次排檔桿的麻煩。
精密F1賽車輪胎
F1 賽車輪胎的工作溫度大約高達攝氏100度。只要溫度稍低一點,輪胎就變得容易打滑。所以在上胎之前,工作人員會先把輪胎放到一個叫做「輪胎保溫袋」的特殊毯子里,以便盡量使輪胎保持工作溫度。
彎道打滑容易引起輪胎過熱或者起泡,加快磨損的速度。車手必須小心保護輪胎,以便撐到下一次進維修站,或撐到比賽終點.
比賽之前,車手必須從賽車官方的合法輪胎供貨商普利司通(Bridgestone)提供的不同輪胎組合中選擇輪胎。較硬的組合較耐用,但是抓地力較小。因此使用這種輪胎組合的賽車繞圈速度會稍微慢一些,但是可以用較少的進站維修次數作為彌補。較軟的組合較易磨損,但是抓地力較大,可使賽車產生較快的繞圈速度,但是這種輪胎很少能撐過100公里。
車隊為不同的天氣準備不同的輪胎。四槽輪胎在乾地時可發揮最大性能,而濕地輪胎的觸地面會有花紋,方便排出車道表面的雨水。中間型輪胎適用於潮濕天氣。
隨時傳遞信息的F1賽車計算機
計算機改變了一級方程式的比賽方式:
除了實際測量的資料外,在將賽車駛往車道之前,車隊會先使用模擬軟體設定變數,例如齒輪比和車翼設定值等等。
同樣的,車隊會在測試台上,模擬賽車道的應力特性而對引擎進行測試。
一級方程式賽車裝滿了感應器,測量任何可用來提高性能的資料。捷豹聲稱它利用微波聯機,在賽車每跑完一圈時,就可以從賽車上下載4MB的資料到維修站。
維修站和和車隊總部之間已建立起網路聯機,因此雙方都可對資料進行評估。
配合神速的維修人員
F1在決賽過程中必須視輪胎的磨耗及油耗的狀態進入維修站換胎和加油,被稱為Pit Shop 需要21個人來共同完成,F1車隊的維修工作人員通常花6到12秒來為賽車加油及換胎。按照現今F1車隊的水準來說,通過團隊的合作可在7秒內完成對一輛F1賽車的換胎並加滿六十公升的汽油。
作者:
越
時間:
2004-9-26 03:40
標題:
高科技車手裝束
F1賽車手比賽時的裝束,必須穿上配有國際汽車運動管理機構批准的標牌專用服裝。國際汽車聯合會在賽車手的裝束方面,特別是對裝束的耐燃性,有著非常嚴格的標準。標準保證一個裝備齊全的車手在700℃的火焰中必須有12秒鐘的時間不受傷害。F1賽車手具體裝束如下:
頭盔:頭盔具有吸震作用。賽車手在一個賽季中一般要換戴15頂頭盔左右,現在用的全臉頭盔只有1.2千克。頭盔除了有效地保護賽車手的頭部以外,頭盔上還標有車手個人和贊助人的彩色標記。
頭盔的面罩:一種叫"列桑(Lexan)"的頭盔面罩能抵擋時速為500公里的飛石。
耳塞:賽車手帶無線電耳機的特製耳塞,是保護耳膜不受賽車發動機隆隆雜訊的傷害。發動機的雜訊與噴氣式戰鬥機起飛發動時的雜訊一樣響。
頸帶與頸圈:是限制賽車手頭部的活動,並在長距離快速轉彎時防止車手頸部肌肉疲勞。
諾梅克斯賽車服:車手的賽車服(防火服)是起到防止車手燒傷作用的。賽車服是用防火的諾梅克斯材料縫製的,可保證車手在700℃的火焰中有12秒的保護時間。所有賽車服的縫線,甚至廣告條,都必須符合"12秒的保護時間"的標準。
新穎的內衣:車手的內衣不能有一點的性感裸露,更不能在內衣上鑲花邊。由於車手衣著有防火的要求,因此諾梅克斯是唯一指定的材料。另外車手的襪子、T恤衫和長村褲規定必須得穿。
結實防火的手套:塗有諾梅克斯的手套防火是最有效的。手套表層的拇指和食指部位鑲有皮革,便於車手能握緊羊皮包裹的方向盤。手套通常很緊,並用"維爾科羅"(Velcro)帶固定住。
穩妥的賽車鞋:車手的賽車鞋是用皮革做的,內幫相襯泡沫塑料,用以避免車手在駕駛座艙中的擦碰傷。為了更好地防火,賽車鞋表面還塗有一層諾梅克斯,鞋底用高級防滑橡膠做成。
作者:
越
時間:
2004-9-26 03:41
凡F1賽車必有4個腳踏,除常見的油門、剎車和離合器腳踏外,還有一個是提供車手在非轉檔時踏腳的固定腳踏(DEAD PEDAL)。這腳踏在賽車轉彎時,供車手踏腳以保持身體平衡。
在賽車高速地駛達直路末,準備入彎前:
1、車手開始剎車
2、車手踏下離合器
3、降檔
4、車手用腳掌的左部踏著剎車而腳跟橫移,施力,踏下油門,使引擎轉數提升。跟趾動作可令車手同時作出踏離合器,剎車和加油三個動作,令賽車可在極短時間內完成減速和降檔等入彎前準備。在降檔過程中,踏下離合器時同時加油,這動作主要是把引擎轉數提升至下一檔所需的轉數,以配合轉低檔后所需要增加的轉數。(如:賽車在減速前的速度是180公里等於5檔×7500轉(rpm),當車速減至120公里時,引擎轉數等於5檔×5000轉(rpm)但這時車手降檔至4檔,由於5檔和4檔的變速比例不同,在同樣120公里的速度下新的引擎轉數等於4檔×7000轉(rpm)。如果車手不再踏下離合器的時候把引擎轉數提升至7000轉(rpm),如果只依靠離合器強行的把引擎拖到所需達到的轉數,這不但會使變速箱和引擎的負荷與耗損增大,甚至會使驅動輪發生打滑現象,這種情形,在濕滑路面更為明顯,嚴重的會使車身失控,在彎中打轉,發生意外.
5、左腳鬆開離合器踏板,如需要繼續降檔,重複第2~3點動作。
6、完成整個降檔和減速的過程后,把左腳放回固定踏板,右腳控制油門,準備入彎。
作者:
越
時間:
2004-9-26 03:45
標題:
五顏六色的旗語
為有效指揮車手比賽,儘可能防止各種事故的發生,F1大賽採用搖動各種彩色旗幟的辦法作為指揮信號。搖動的旗子不僅可以使車手在很遠處看到,提前引起注意,同時也可使現場觀眾了解比賽過程中發生的一切.
指揮旗為長方形,由賽道各處的裁判執掌,各種旗語的具體含義如下:
綠旗:比賽開始時出示,表示熱身圈比賽開始。
黃旗:出示黃旗后出示表示危險已經消除,賽場一切恢復正常,比賽可以正常進行。
黃紅條靜止旗:表示路面有水或油,賽車容易打滑,應小心駕駛。
黃紅條揮動旗:警告車手路面濕滑程度較重,駕駛應格外小心。
白旗:表示在賽道上有賽會指定的車輛或行駛緩慢的賽車,提醒車手注意避讓該類車輛,以免發生危險。
黃色靜止旗:表示前面有危險,車手應減速。
黃色揮動旗:表示前面有危險,車手應減速行駛,此時超車視為犯規;如果車手在同一地方再次看見裁判揮動黃旗,應減慢車速並做好停車準備。
藍色靜止旗:表示車後有其他賽車緊隨,車手應提高警惕,但不必避讓。
藍色揮動旗:表示緊隨其後的賽車準備高速超越,車手應注意安全,但仍可按原路線和速度行駛,無需避讓。
黑、白對角旗:表示對車手缺乏體育道德行為的第一次警告,如果車手置之不理,則出黑旗與白旗取消其比賽資格。
黑旗與白色數字旗組合使用:白色旗的數字顯示該數字編號的車已被取消比賽資格,車手必須在下一圈進入維修站,並向大賽組委會報告。
紅旗:一般不揮動。一旦揮動該旗,意味著比賽暫停或提前結束。停賽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卻不是按原來要求圓滿地進行完畢而停止的。
黑、白格旗:表示比賽圓滿結束。
作者:
越
時間:
2004-9-26 03:46
標題:
F1燈光
除了旗語,還有燈光。燈光指令裝置設置在起跑區的前上方,負責宣布起跑和傳達其他各種信息。
起跑時紅燈從左至右依次亮起
1. 倒數5秒時,一組紅燈亮。
2. 倒數4秒時,兩組紅燈亮。
3. 倒數3秒時,三組紅燈亮。
4. 倒數2秒時,四組紅燈亮。
5. 倒數1秒時,五組紅燈亮。
6. 五組紅燈同時熄滅,比賽正式開始。
作者:
越
時間:
2004-9-26 03:49
標題:
2004年F1新規則
2004賽季國際汽聯對比賽規則作了一系列的修改。下面是修改後的相關規則:
車手數量:
車隊可以使用第三車手
自由賽變化:
周末比賽日程:原有的周五早上兩小時的練習時間取消。星期五隻舉行練習賽,將分別在11至12時和14至15時進行兩次自由練習賽。練習賽期間,除了上賽季前四名的車隊之外,其他車隊還可以派自己的備用賽車上道測試。而駕駛備用車的車手在前兩年參加一級方程式分站賽的數目,不能超過六站。
排位賽在周六舉行,分兩個階段進行,共耗時大約90分鐘(而去年的排位賽分別在周五和周六兩天進行,每天一個小時)。第一階段排位賽的發車順序由上站比賽的成績決定,第一名首先發車,後面的以此類推。
第二階段的發車順序是按照第一階段的成績出發,單圈計時。成績最差的首先發車。未能完成第一階段的賽車,不得參加第二階段排位賽,只能在正式比賽中最後一位發車。一些車手可能因為第一階段排位成績較差,不得不在第二階段首先發車。這樣在兩個階段之間留給他們的只有兩分鐘時間。像米納爾迪這樣的小車隊,有可能採用更換新引擎的策略。因為他們在排位賽中通常是墊底的,所以更換引擎的處罰對他們來說沒有影響。這樣,這些小車隊就有可能通過犧牲排位成績,來換取比賽中更好地表現。
排位賽改變:
排位賽改為在周六進行新的排位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的發車順序是按照世錦賽積分(首次比賽按照2003年的世錦賽積分),單圈計時,單圈成績最快的車手可排頭位,稱為P.P.(Pole Position),又稱為「竿位」,但賽車不返回維修站;第二階段的發車順序是按照前一部分的成績出發,單圈計時。未能完成第一階段的賽車,不得參加第二階段。
單台發動機:
每站比賽從周五練習賽到周日正式比賽期間,每個車手只能使用同一套引擎,即使使用備用賽車也被視為更換引擎。如果在排位賽之前更換髮動機,那麼該車手在周日正式比賽的發車位置,將根據其排位賽成績向後順延十位。如果再次更換髮動機,那麼該車手將最後發車。另外在排位賽結束之後正式比賽開始之前,車手更換髮動機,也將在正式比賽時最後一位發車。
更換車手新動向:
在世錦賽車隊積分排名前四名以外的車隊,可以在賽季的任何時候更換車手。
更換輪胎的標準:
一個車手在一次比賽中可以使用10套乾地輪胎,但其中的3套僅限在周五練習賽中使用。車手可使用的濕地輪胎為28個(14個前輪、14個後輪)。
維修通道的時速:
由原來的每小時80公里,提高到100公里。但這項規定對不同的賽道將做出相應的調整。
空氣動力學:
賽車后定風翼被限制為兩片(原來是三片)。定風翼的垂直部分以及發動機罩可以適度增大,從而為贊助商留出更大的廣告空間。
電子系統:
"自動啟動系統"和自動變速箱都被禁止使用。車手們不能再依靠電子系統,幫助他們在發車時及時而快速地啟動。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