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中國既不是一黨制,也非多黨制 [列印本頁]

作者: 小辣辣    時間: 2011-5-16 04:15
標題: 中國既不是一黨制,也非多黨制
2011-03-18 12:50  作者:肖楓 當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員


  一直以來,西方輿論都愛用「一黨制」描述中國的現在,用「多黨制」揣測中國的未來。事實上,權且不論中國政治的變化,這兩種定義就都不對。


  毛澤東早在1956年《論十大關係》中就明確提出:「究竟是一個黨好,還是幾個黨好?現在看來,恐怕是幾個黨好。不但過去如此,而且將來也可以如此,就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在這一點上,我們和蘇聯不同。」就是說,中國既不搞西方多黨輪流執政的那種「多黨制」,但也不搞前蘇聯那種由蘇共一黨單獨執政的「一黨制」,中國堅持並發展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


  上世紀90年代以來,西方學術界在反思「選舉民主」不足的基礎上,開始研討並提出「縱向民主」、「協商民主」等概念和理論。從實踐看,「協商民主」最早應算是中國的一種「政治創造」,而且只有在中國才能找到世界上最大的「協商民主」的固定平台———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及其各級人民政協組織。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也可以說是「協商民主」與「選舉民主」的結合,兩種民主形式并行而相得益彰的制度。


  改革開放30年多來,中國徹底清算了極左思潮和流毒,也清除了斯大林模式的後遺症和影響,建立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體系。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的執政黨,本身已發生很大變化,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它廢除指定接班人制度、取消領導幹部終身制、健全黨內民主,提出以人為本的理念,等等。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邀請請專家主講已成慣例,在世界上還有第二個政黨這麼做嗎?中國不照抄西方多黨制,但已全面突破和超越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政治民主獲得空前發展,從而建立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體制,整個中國政治已發生巨大變化,而且每天還在繼續發展變化。這一切,只要不懷偏見都會看得到的。中國不搞多黨輪流執政,不搞「三權鼎立」,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作者是當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員。)


作者: zjd713    時間: 2011-5-16 05:28
本帖最後由 zjd713 於 2011-5-17 03:54 編輯

呵呵~~實際上還是和歷史、文化有關。。。。


中國自夏朝開始就實施了三公九卿制,《禮記》:「夏后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後慢慢發展成三省六部制。秦朝開始採用了郡縣制,「'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形成了一個實實在在的國家,隋唐時期就開始了正規的公務員考核制度,平民參與國家政治。由此可見,橫向分權制約,橫向相互協商民主體制已經有了4~5千年的歷史,而縱向平民參政式的民主也有了1500多年的歷史。。。所以說一定意義上中國一直以來就是一個「半民主」的國家。。。。注意了這個「國家」的標準可以按照現代的標準劃分。。。


反觀西方官僚體制,幾千年來一直採用縱向等級制度,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系統,這也就是為什麼西方很難形成一個統一國家,民族的根本原因。其國家政權實際上幾千年來一直掌握在貴族階層手中,分封制度保證了領主、爵位世代相傳,各自有各自的地盤,國家只是一個鬆散的結構,沒有郡縣的概念,平民只是各自領主的私人財產,永無出頭之日。呵呵~這點讓我想到了逗士,主權概念淡薄,只知道向主子效忠,這種落後的觀念是有歷史有來的。。古代的西方更像現在的阿富汗、非洲等地區,國家概念淡薄,領主、酋長是各個部落的最高首腦。。。。以至於後來形成的所謂大陸法系、英美法系的法律體制,以及選舉制度等等,都是為了緩解平民同貴族階層的縱向的矛盾衝突。。。。現在原來的領主階層發展為了資本家階級,實際上本質上沒什麼改變,所以在這種背景下,縱向民主產生了。因其文化的落後性,所以多數資本主義國家直到近代依舊保持著奴隸制度,有些直到上個世紀才有所改觀。。西方的政府行政體制形成於18世紀左右,比中國落後了近3000年左右,有趣的是,形成初期還是以當時的中國為藍本建立的。。。呵呵~~~。。。


以上簡單探討一下,感興趣的話,大家可以繼續。。。
作者: 新鮮人    時間: 2011-5-16 08:53
中國實行有中國特色的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有其獨特的優越性。
作者: jasonlee    時間: 2011-5-16 10:24
這個世界又不是西方人建的,憑什麼所有事情都要按照他們的思路來,我們走自己的,讓他們說去吧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