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悲哀呀! 中國地震局局長竟然是一個絕對的外行 [列印本頁]

作者: 好啊好啊1    時間: 2011-3-13 12:34
標題: 悲哀呀! 中國地震局局長竟然是一個絕對的外行
悲哀呀! 中國地震局局長竟然是一個絕對的外行
  
在地震預測的工作中,日本人發現了地震時由震源發出的震波有兩種,一種是上下波動的(P波),這種波以每秒6km的速度在地殼中傳導。而另一種是水平方向波動的(S波),這種波以每秒3.5km的速度在地殼中傳導。而後者是主要導致建築物倒塌,從而造成人員傷亡的原因。這種在地殼中傳導的時間差,導致了日本現在發明了目前在小範圍中試用的地震預測技術。當大地震時,得到P波的數據后,立即發出警報,在大約10秒左右的時間裡,人們起碼可以找到一個相對安全的地點保護自己。
此次日本仙台大地震,東京一帶就有這種預測的應用,得到了很好的效果,日本準備進一步推廣應用。
可是對這種報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震局局長陳建民態度非常明確。聲稱:「這是一個非常不專業的問題,所謂提前10秒預測出來,那是不可能的,也絕無此事。」。
日本的這倆種波的發現以及地震預報技術的發明和應用,並不是什麼秘密。我作為作為一個正宗的業外人士都知道這種預報的技術和機制。可是作為正宗的業內人士,中國地震局局長,卻發出那種言論了,表示他對這種他的專業範圍內的事情毫無知曉。在這樣的現實中,誰的言論非常不專業?這就是中國地震局局長對待科學技術的態度!
悲哀呀!憤怒呀!要是看這種消息看多了,我早晚也要變成憤青了。

嘿嘿,

好啊好啊!

附:中國地震局長:日本提前10秒預測地震絕無可能

現代快報    2011-03-12

3月11日日本地震發生之後,網上一則消息開始瘋傳,稱此次地震,日本提前10秒就預測出來了。果真如此嗎?3月12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震局局長陳建民明確表態:不可能,也絕無此事。

  不過,在當前地震頻發的狀態下,這也引發了人們對地震預測問題的關注。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地球物理學家陳運泰接受快報採訪時表示,十二五期間不能放棄對地震預測的努力。□快報特派記者 鄭春平 鹿偉

  中國地震局局長:

  提前10秒預測地震沒可能

  「這是一個非常不專業的問題,所謂提前10秒預測出來,那是不可能的,也絕無此事。」對於網上傳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震局局長陳建民態度非常明確。他告訴記者,「雲南地震局專家已對此做過解讀了。」

  陳建民說,地震預報是在預測的基礎上向社會發布的,通過觀測資料,研究地震活動性的規律,預測可能什麼時期發生。「日本做的是『預警』,就是這裡(已經)發生地震,震動源向外傳播,地震波帶來的能量,在地表產生震動,破壞建築物。」陳建民解釋,地震波傳播需要時間,比如這裡地震,發生之後可以告訴你,多少秒之後能傳到你那裡,信息提前告知給你。

  「電波傳播速度30萬公里,地震波在地殼裡速度為每秒5公里,如果有地震,用幾秒鐘就可以判斷出來,可以用30萬公里的電波傳達。這就叫異地預警。」陳建民解釋,日本做的就是這些工作。如地震還沒有發生能提前預測出來,他豈不是「神仙」?

  中國地震預警項目

  已報到發改委

  那麼,中國的地震預警機製做得怎麼樣?陳建民說,地震預警機制包括預警的模型、預報的台網等,很系統,我們目前還沒有建立。不過,這個項目,已經報到國家發改委,他們已經接納,進入評估過程,「十二五」期間要在有條件的地區試點。

  陳建民還表示,因為預警系統很複雜,還要依靠社會的信息化程度,對電視台怎麼發布,對醫院、公共場所的指令怎麼順暢到達,還有高速鐵路怎麼減速、怎麼停車,天然氣管網、核電站什麼時候關閉、什麼程度不關閉,「信息要快,要准,要緊急處置,各行各業,都要作出快速反應,各方面信息系統要完備、暢通。」目前,日本這個程度比較高。當然,也並不是每一個都有效,也有信息有誤、預報失真等誤觸發的問題。

  院士建議

  陳運泰:不應放棄地震預測

  儘管地震預測難度很大,但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地球物理學家陳運泰認為,國際上對於地震預測確實存在不同看法,但普遍承認,地震長期預測還是有可行的辦法,中期預測也有成功的例子,爭論的焦點是短(期)臨(震)預測。他建議,「十二五」規劃草案中應該強化地震預測工作。

  目前國際上流行的 「地震不能預測」的說法大多指的是短臨預測。況且,地震是不是永遠不能預測,在科學上是一個沒有定論的問題,爭論雖激烈,但是並不是一個靠「少數服從多數」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不能因為地震預測難度大,就放棄努力。我國地震科學工作者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遵照溫家寶總理等中央領導的指示,「 爭取長期預報更加科學,中期預報水平不斷提高,短臨預報有新的突破,保持我國在該領域國際領先地位。」

  記者手記

  地震局局長缺席政協小組會

  委員和記者都說「應該的」

  雲南盈江地震、日本強震發生后,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震局局長陳建民格外忙碌,更是中外媒體追蹤採訪的對象。不過,從昨天開始,想要採訪他沒那麼容易了。

  昨天一大早,快報記者再次來到政協科協界別駐地北京會議中心,想就日本地震的進一步影響再次採訪陳建民。這可能是兩會駐地中最偏遠的一個,來的路上記者已經做好了「撲空」的準備,不過還是情願再跑一趟。

  果然,到達駐地后,科協界別的委員們已開始小組討論,遺憾的是沒有看到陳建民。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陳委員請假了,今天來不了。」其他的委員也跟著點頭,「他今天沒來是對的,這是非常時期,他太忙了,請假也是應該的。」

  接著,又有多位記者相繼過來打探,「陳建民局長在嗎?」「陳局長來沒來?」……當大家聽說陳建民請假后,雖然失望,但是紛紛表示理解,這個時候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他去處理,「請假也是應該的。」

  快報特派記者 鄭春平 鹿偉

  觀點

  秦大河委員(原中國氣象局局長):

  氣候異常

  與地震無關

  地震發生前,氣象會出現異常?「沒有,沒有,那是傳言。」作為多年從事氣候變化研究的中科院院士秦大河委員連聲稱,在自己的知識範圍內,還沒有關於地震發生前氣象會出現異常的科學論證或例子。「從理論上講,地殼發生運動和氣候變化沒有直接的聯繫。天氣的變化,主要是因為大氣運動帶來的。」秦大河對快報記者稱,目前還沒聽說過有科學家討論或研究過,大旱或大澇與地震頻發是否有關。

  快報特派記者

  鄭春平 鹿偉 沈曉偉

  我國東部沿海

  要有海嘯應急預案

  劉賜貴代表(國家海洋局局長):

  我國東部沿海

  要有海嘯應急預案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表示,在當前東部率先發展的大趨勢下,我國沿海地區的經濟和人口密度急劇增大。國家和沿海地方各級政府必須高度重視海洋災害可能造成的影響,切實提高沿海地區的災害防禦能力。沿海地區要抓緊開展當地的海嘯災害風險評估和區劃工作,將海嘯應急預案上升為政府預案,定期開展海嘯應急演習。另外,加大海嘯災害觀測預警能力建設力度,做好海嘯預警服務。同時,大力普及海嘯科學知識,提高全民族的海嘯防災避災意識和能力。新華社

  我國核電技術

  不懼地震

  陸啟洲委員(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總經理):

  我國核電技術

  不懼地震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總經理陸啟洲說,此次日本受影響的核電站採用的是二代核電技術,最大問題就在於遇緊急情況停堆后,須啟用備用電源帶動冷卻水循環散熱。我國的第三代核電技術則不存在這個問題,因其採用「非能動」安全系統,就是在反應堆上方頂著多個千噸級水箱,一旦遭遇緊急情況,不需要交流電源和應急發電機,僅利用地球引力、物質重力等自然現象就可驅動核電廠安全系統,巧妙冷卻反應堆堆芯,帶走堆芯餘熱,並對安全殼外部實施噴淋,從而恢複核電站安全狀態。新華社

  兩會·答記者問

  環保部:

  沿海11省區

  密切監控日本核泄漏影響

  昨天,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加強環境保護」記者會上,日本地震成為記者關注的焦點之一。會上,環保部副部長張力軍表示,日本因地震發生的核泄漏事件不會改變中國發展核電的決心和安排。

  日本核泄漏是否會影響到中國?環保部副部長張力軍說,日本發生地震后,兩台核電機組受到影響。中國核安全局當即與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進行了聯繫,詳細了解日本方面的情況。中國已經啟動了沿海城市的核安全監測裝置,正在監測日本的核電泄漏對中國是否造成影響。「到目前為止,監測的結果一切正常,尚未對中國造成影響。」

  隨後,記者了解到,環保部已經下令沿海11省區密切監視由於核泄漏所造成的環境影響,要求沿海居民密切關注。

  張力軍同時表示,中國現在運行的核電裝置是13台,所有監測結果都表明這運行的13台核電機組排放指標遠低於國際國內的排放標準,運行狀況安全良好。

  政協委員呼籲儘快出台《原子能法》

  本次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陳炳德建議,儘快出台《原子能法》。陳炳德對日本地震中福島核電站可能發生的泄漏事故進行了分析。他說,按照正常設計,在地震發生后,如果核電站喪失了外電網,應急電源將會自動啟動冷卻和關閉核反應堆。而在這次日本地震中,福島核電站的一個應急電源未能啟動,反應堆未被及時冷卻,出現熱量集聚,導致外溢泄漏。因此,福島的核泄漏事件需要繼續觀測評估。

  按照國家能源局的規劃,到2015年,中國核電裝機將佔電力裝機總量的5%以上。陳炳德提出,最為關鍵的是我國管理核領域活動的基本法《原子能法》仍然處於空白狀態,他建議國家加快這方面的立法工作,並告知公眾,明確出台時間表。

  快報特派記者 孫蘭蘭 沈曉偉

  權威訪談

  日本核電站泄漏

  對中國沿海影響不會太大

  快報專訪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理事長:

  日本核電站泄漏

  對中國沿海影響不會太大

  昨天,日本泄漏核電站周圍的應急範圍從10公里拓展到了20公里,是不是意味事態進一步嚴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理事長、原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張華祝說,可以這麼認為,日本做了進一步惡化的準備。

  另外,10公里的應急是就地隱蔽,20公里的應急是疏散撤離,這兩者有何不同?張華祝說,一旦核電站泄漏事故產生影響,周圍應急「就地隱蔽」是指在屋裡不出來,擋住輻射即可;要撤離的話,表明事態相對更嚴重。

  按照通常的看法,核物質泄漏,影響範圍是非常廣泛的,僅僅20公里的範圍「管用」嗎?「居民要撤離的話,最大的範圍也就是30公里,隨著半徑擴大,放射性物質的強度衰減得很厲害。」張華祝委員說,最關鍵的是第一波的應急,此後隨著風向變化、距離延伸等,影響也會越來越衰減。也正是因為上述原因,張華祝委員認為,即使將來影響到中國東部沿海,影響也不會太大。

  「柏崎—刈羽核電站發生的核泄漏事故是我目前知道的最嚴重的事故,但影響也是局部的。」張華祝表示。據悉,2007年,日本新潟地區發生強烈地震,導致靠近震中的柏崎—刈羽核電站發生核泄漏。而柏崎—刈羽核電站有7座反應堆,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核電站。

  張華祝十分確切地告訴記者,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國家級、省級、核電站共三級核應急體系,「可以說,十分詳細和周密。」



作者: jedi_xie    時間: 2011-3-13 12:41
樓主你有閱讀問題啊?你說的不就是中國地震局局長說的嗎?

樓主你說:
」這種在地殼中傳導的時間差,導致了日本現在發明了目前在小範圍中試用的地震預測技術。當大地震時,得到P波的數據后,立即發出警報,在大約10秒左右的時間裡,人們起碼可以找到一個相對安全的地點保護自己。
此次日本仙台大地震,東京一帶就有這種預測的應用,得到了很好的效果,日本準備進一步推廣應用。「

中國地震局局長說:

「日本做的是『預警』,就是這裡(已經)發生地震,震動源向外傳播,地震波帶來的能量,在地表產生震動,破壞建築物。」陳建民解釋,地震波傳播需要時間,比如這裡地震,發生之後可以告訴你,多少秒之後能傳到你那裡,信息提前告知給你

  「電波傳播速度30萬公里,地震波在地殼裡速度為每秒5公里,如果有地震,用幾秒鐘就可以判斷出來,可以用30萬公里的電波傳達。這就叫異地預警。」陳建民解釋,日本做的就是這些工作。如地震還沒有發生能提前預測出來,他豈不是「神仙」?「


作者: 好啊好啊1    時間: 2011-3-13 13:48
回復 jedi_xie 2樓 的帖子

「陳建民解釋,地震波傳播需要時間,比如這裡地震,發生之後可以告訴你,多少秒之後能傳到你那裡,信息提前告知給你。」


日本做的不是局長大人想象的那樣。比如說此次地震中的預報系統本身是在東京,測試系統接收到宮城縣地震源傳來的P波后,立即發出警報,這使得東京有這種預報系統的人能夠在S波傳來破壞房屋建築物等前離開危險的地方、或者找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避難。

不是什麼這裡發生后,可以告訴那裡的人的事。是主動設有探測儀器,一旦接受到P波就報警。而不是等著什麼人來「告訴」。

他的言語中暴露了他不知道地震波有P波和S波之區別。

我實在專業的角度評論他的言論的。如何能減少人們的性命傷害?

而不是空論如何預測地震。地震局不是地震預報局,地震局的業務不僅僅在於預報(目前,的確沒有好的精確的預報哪裡何時會發生地震的方法)和預測地震,而是如何在政府中起到保護人們的性命的角色。

這些就是我說他外行的關鍵!


作者: 六月六日    時間: 2011-3-13 15:01
樓主理解有誤吧。那個人說的是,在地震沒發生前10秒,是不可能有人預測到的。日本那個是說的地震發生后,對即將受災地區的緊急預警。那個局長是在糾正某些人把日本說的預警理解為預測的錯誤。
作者: 好啊好啊1    時間: 2011-3-13 15:33
回復 六月六日 4樓 的帖子

可是他的糾正卻暴露了他對國際地震需研究行動向的無知。

作為一個正宗的業外人士,我並不在呼預測預警,我在乎的是他不懂地震學的理論和實踐新動向
  
  「電波傳播速度30萬公里,地震波在地殼裡速度為每秒5公里,如果有地震,用幾秒鐘就可以判斷出來,可以用30萬公里的電波傳達。這就叫異地預警。」陳建民解釋,日本做的就是這些工作。如地震還沒有發生能提前預測出來,他豈不是「神仙」?

你看他在說什麼?

他連日本人做的是什麼都不知道,還在那裡瞎說什麼電波傳播速度呢。他不知道地震波分P波和S波。他想像的異地預警和日本人實際做的根本不一樣。他的異地預警就是「消息樹」的水平!

你可以不喜歡日本,可以說我們的GDP已經超越日本了。但是你沒法不承認全球1/5的大地震發生在日本這個事實。這就給日本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地震的機會。他們的研究成果難道不能拿到中國來挽救中國人的性命嗎?

我在乎中國人的性命!

作為中國地震局的領導,連地震學的前沿基本動向都不知道!

嘿嘿,

好啊好啊!


作者: cantaoli    時間: 2011-3-14 06:32
絕無可能!關鍵在「絕」字,將話說絕了!
作者: 好啊好啊1    時間: 2011-3-14 19:07
回復 cantaoli 6樓 的帖子

是的,你說的對!當時太情緒化了,太憤怒了。就會出問題。遣詞上就存在問題。
作者: 古來萬事東流水    時間: 2011-3-14 20:36
外行不新鮮,要是內行才新鮮
作者: jedi_xie    時間: 2011-3-14 23:07
本帖最後由 jedi_xie 於 2011-3-14 23:36 編輯

樓主閱讀中文的能力有嚴重問題,真的建議你去讀多點中文書。

你先用自己的話說一下日本人在做啥,再用你自己的話說一遍局長在說啥。看看有啥不同。


你以為現在還是張衡地動儀的時代啊,在東京裝個P波檢測儀來預警?

你自己先看看維基上是如何說的吧。
http://en.wikipedia.org/wiki/Earthquake_Early_Warning_%28Japan%29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Japan)

The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EEW) (緊急地震速報 Kinkyū Jishin Sokuhō?) is a warning issued just after an earthquake in Japan is detected.[1] The warnings are issued mainly by the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JMA), and they issue tips on how to react to the warnings.[2][3]

這個維基解釋裡面還包含了一張你所謂P波,S波的圖,看看人家局長有沒有錯吧



作者: 好啊好啊1    時間: 2011-3-15 16:43
回復 jedi_xie 9樓 的帖子

局長說了一種地震波,表明他不知道這兩種波。嘿嘿,好啊好啊!我的中文閱讀能力就在這裡發現了局長的外行問題。
作者: jedi_xie    時間: 2011-3-15 22:30
回復 好啊好啊1 10樓 的帖子

得了吧,你。


作者: 好啊好啊1    時間: 2011-3-19 09:04
回復 jedi_xie 11樓 的帖子

得不得的,我就是指出了局長的錯誤!
我關心的是他們沒有專業精神,不了解世界地震研究的新動向。我看到的是有兩種波,他卻說了一種波,而傳播速度還和那兩種波都不一樣。是不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地震波?
其實,如果是純學術的說法,我作為正宗業外人士也不在乎,可日本的這種裝置是可以挽救活生生的人的性命的!
嘿嘿,
好啊好啊!
作者: ·八戒·    時間: 2011-3-19 09:28
回復 好啊好啊1 12樓 的帖子

非常好笑啊,錯誤的不是局長,而恰恰是你這「專業人士」

你首先搞混了「預測」和「預警」的差別,而這才是局長指出來的關鍵。世界上沒人能「預測」地震,只能「預警」地震,懂嗎?利用時間差搞預警不單地震,氣象、海嘯等等自然災害都能夠預警,而且已經應用多年。局長在這方面強調,正說明了他專業紮實,嚴格區分兩個概念。

你自稱「專業」,卻根本連這基本的概念還沒搞懂,丟人那。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