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伊朗影片《內達和西敏:一次別離》獲盛讚
[列印本頁]
作者:
鐵螳螂
時間:
2011-2-17 04:44
標題:
伊朗影片《內達和西敏:一次別離》獲盛讚
萬花筒式的多面主題、環環緊扣的戲劇衝突、道德與社會的雙重矛盾,伊朗影片《內達和西敏:一次別離》15日在柏林電影節首映新聞發布會上收穫了電影節5天來最熱烈的掌聲。導演阿斯加爾·法爾哈迪在影片中既觸及伊朗社會特有矛盾,也探索了人類共有的情感困局,獲得媒體和觀眾高度認可。
影片起始於丈夫內達和妻子西敏在法庭上的激烈爭吵。移民國外、讓女兒接受更好的教育一直是西敏的夢想,他們一家人也終於拿到出國簽證。然而這時內達卻拒絕出國,原因是不能撇下家中患老年痴呆症的父親。西敏無法說服固執的丈夫,最終選擇離婚。他們10歲的女兒泰爾邁是一個敏感、內向的中學生,內心並不願離開伊朗,更不願看到父母離異。
西敏從家裡搬了出去。為照顧父親,銀行職員內達雇傭了女工拉齊耶。拉齊耶來自社會底層,丈夫失業在家,身邊有個四五歲的小女兒。如果說內達和西敏屬於伊朗社會中比較富有、西化和開放的代表,拉齊耶和丈夫則屬於保守的貧困階層,依然嚴格、虔誠地遵守各項宗教規定。
拉齊耶對這份工作並不滿意,特別是老人時常大小便失禁而不得不為他換洗。她為此還特别致電宗教部門,希望了解為其他家庭的男人換洗衣褲是否「犯下罪孽」。僅工作一天,拉齊耶便決定放棄。後來在內達的要求下,拉齊耶才答應留下來。
然而,一次意外卻把這兩個家庭的所有成員推向矛盾漩渦。拉齊耶上班時外出,由於害怕老人亂跑便將他綁在床上。內達回家時,發現父親倒在床下,奄奄一息。怒不可遏的內達與隨後進門的拉齊耶發生爭吵,並把她和小女兒強行推出門外。
不料第二天,卻傳來拉齊耶從內達家樓梯滾下併流產的消息。拉齊耶家人以「謀殺罪」將內達告上法庭,認為他應對胎兒死亡負責。內達堅稱自己不知道拉齊耶當時懷有身孕,並認為按照他們的站位,拉齊耶不可能被推到樓下。不過,法院仍決定將內達暫時收押。
不得已,西敏再次出面,收拾這個陷入困境的家。實際上,無論老小,兩個家庭的原有生活都被徹底打亂。不久,泰爾邁發現父親在法官面前撒了謊:其實他早就知道拉齊耶懷孕。對於這種嚴重觸犯教規的行為,泰爾邁深感不安和困惑。而內達則不斷給泰爾邁施加影響,希望女兒做出對他有利的證詞。忍受著巨大的道德折磨,泰爾邁也開始撒謊……
西敏希望與拉齊耶一家庭外和解。而傲慢的內達再次誤會西敏的好意,固執地拒絕和解。不過最終,兩家人在部族長老見證下決定和解。誰知在宗教宣誓環節,另一個「說謊者」出現了:拉齊耶一直在說假話,她的流產其實與內達無關,而是因為之前她被汽車撞倒。那天她離開內達家,就是因為難忍劇痛而去了醫院……
「情節像偵探片一樣巧妙展開,每個人物都面臨掙扎和抉擇,畫面和敘事十分緊湊,總之你在兩小時內根本沒時間走神,情緒完全被劇情吸引。」電影散場時,德國一家娛樂雜誌記者格哈德·科赫對記者說。
在隨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導演法爾哈迪的出現讓不少媒體記者長時間起立鼓掌。這種場面在柏林電影節開幕5天來並不多見。法爾哈迪說,他希望這部影片儘可能真實地展示伊朗的現實矛盾和個人的道德困境。
除了伊朗社會的特定矛盾,法爾哈迪還在影片中探索了人類眾多共有的道德和法律困局——真誠與謊言、人情與法律、父母與兒女、婚姻與自由、移民與留守等等。影片試圖用讓人應接不暇的情節說明,人們面對的矛盾不是簡單層面的誰對誰錯,而是一個複雜而深刻的混合體,每個人都無法保證絕對正義。
「影片本身沒有提供答案,我們留下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觀眾應帶著疑問和個人思考把這個故事繼續下去,」法爾哈迪說。
《內達和西敏:一次別離》是本屆柏林電影節唯一入圍競賽單元的伊朗影片。2009年,法爾哈迪曾憑藉《關於伊麗》獲第59屆柏林電影節「銀熊獎」最佳導演獎。
第61屆柏林電影節2月10日至20日舉行,分為競賽、全景、新生代等單元,共吸引58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00部電影參展或參賽。包括最高獎「金熊獎」在內的各獎項將於19日晚揭曉。
柏林電影節創始於1951年,素以突出文藝和鼓勵新銳著稱,與法國戛納電影節和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並稱「歐洲三大電影節」。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