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怒問李登輝是哪國人?李登輝政治之路解析!
[列印本頁]
作者:
weihua99
時間:
2011-1-18 17:15
標題:
怒問李登輝是哪國人?李登輝政治之路解析!
發表於 4 小時前 | 來源 CHN強國論壇
怒問李登輝是哪國人?李登輝政治之路解析!
文/兵哥時評
中新網1月12日電 國台辦發言人今日就李登輝有關「釣魚島是屬於日本領土」言論發表評論說:我想兩岸同胞都不會認同這個說法的。
中新網1月12日電 據台灣《蘋果日報》報道,針對李登輝在剛上市的日本《文藝春秋》雜誌上說:「多說幾次也一樣,釣魚島就是日本的領土。」馬英九辦公室發言人羅智強11日重批,李登輝的說法違反歷史事實。
羅智強指出,李登輝在釣魚島的主權問題上發表「退縮」的謬論,我們感到非常遺憾。
兵哥在這裡禁不住要問一下李登輝:「到底你是哪國人」,如果以李登輝變臉的速度來講,實在是台灣島內無人能及。但就算其台獨嘴臉曝露於天下后,無人會再否認其台獨的本質,但至少李還算是一個台灣人吧,那為何卻要把歷史上屬於台灣地區管割的釣魚島三翻兩次的堅持是認為「屬於日本領土」呢?對於何無事實依據的論調,卻如此恬不知恥再三堅持,實在讓人費解。
2007年訪問日本時,李登輝前往供奉了日本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參拜影響自己深遠的長兄-李登欽,許多正義人士為此表達了抗議與譴責。李登輝的所作所為對曾經被日寇慘殺的台灣同胞的情感放在何處,其恬不知恥的作法為何還能在台灣島內呼風喚雨?實在讓人無法理解。
我們來看看網友們收集的關於李登輝媚日的言論:
1、1992年,李登輝給台灣博物館題詞時,像日本人那樣以「終戰」一詞代替台灣「光復」,公然抹煞侵華日軍對台灣和整個中國的侵略歷史。
2、「在日本天皇去世時,全世界只有台灣和日本一樣表示由衷的哀悼!我的悲痛也不下於日本人。」——李登輝與到台灣訪問的日本作家深田裕介談話
3、「台灣成為日本領土后的第二年,日本便很快地從夏威夷引進新品種甘蔗。而1905年日俄戰爭時,台灣也較日本內地先進口德國的化學原料。而民政局長后藤新平與總督兒子源太郎搭檔創設了獨立財政、公賣制度、台灣銀行等,奠定了台灣發展的基礎。工程師八田與一從大政十年(1920年)起,花費了十年時間,在廣闊的嘉南平原建立偉大的水庫及大大小小的水道,肥沃了近150萬公頃的土地,而使近百萬人的農家生活富裕起來。」——1994年3月李登輝接受日本右傾評論家加籟英明到台北訪問時的談話。
4、1994年3月,李登輝與日本極右作家司馬遼太郎對話,稱「自己22歲以前是日本人」,並把從祖國大陸退踞台灣的國民黨當局稱作「外來政權」。
5、「殖民地對代的日本人所留下的東西很多。在批評的同時,如果不用更科學的觀點來評價就無法了解歷史。」「內人受到日本教育,善於記家計簿,所以我可以安心工作。」——1994年4月5日李登輝與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的談話。
6、「日本就過去對中國的侵略持續向中共低頭道歉的傾向做得太過分。」 ——1997年12月,李登輝在接受日本記者專訪時說。
7、「日本應了解他們自己並不弱,有其實力。要看到自己的優點,不要只強調自己的缺點。」——1999年5月23日台灣《獨家報導》8、2000年年初,李登輝在他出版的《台灣的主張》一書中說,他自己在日本佔領台灣的時代里充滿了「幸福」和「自豪」的感覺。
9、2001年8月,李登輝公開表示,支持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還說參拜靖國神社是日本的事,「其它國家的人不要出嘴干涉」等。
10、2002年9月,李登輝在接受《沖繩時報》採訪時說,中國主張釣魚島是中國領土,是因為「看中了附近藏有石油」,「尖閣諸島(日方對釣魚島的稱呼)顯然是日本的領土」。
11、2004年1月,李登輝在接受日本《產經新聞》專訪時說,中國人缺乏「誠」的精神,始終都在撒謊,他很羨慕日本能保有武士道精神。他還聲稱,「美國20年來沒有改變過圍堵中國的目標,今後可能會讓日本處理台灣問題,日本應該代表美國打理亞洲的外交戰略。」
12、2004年11月,李登輝穿上和服,把自己打扮成日本漫畫中的男主角江田島平八,為一「台灣」網站做宣傳,十足一個日本浪人的形象。
13、2007年5月30日,李登輝在去日途中接受日媒採訪時叫稱:「60年沒見的哥哥被奉祀在靖國神社,如果不去的話,在人情上是說不通的。」
14、2008年9月,李登輝赴日演講,他在拜訪沖繩時公開表示:「釣魚島在日據時代就是日本領土,而當時台灣也是日本領土,所以很多台灣漁民會去釣魚島捕魚,魚群是共享的。」
15、2010年10月18日,李登輝在為民進黨大高雄市長參選人陳菊站台時再次發表驚人言論,稱釣魚島是「人家的地方」,「讓我們捕魚已經很好了」,並吁不要再對於「釣魚島有爭議」,以免漁民「徒增困擾」。
16、2010年10月,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訪台併到「忠烈祠」獻花致敬。對此李登輝發表言論,稱:「台灣人到日本靖國神社,也應該鞠躬一下,這是尊重」。日前,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訪台。除與台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會面之外,安倍晉三還專程會晤李登輝。李登輝肯定安倍到台灣「抗日忠烈祠」致意的舉動,並且稱「台灣人到日本靖國神社,也應該鞠躬一下」。針對李登輝一番「台灣人可以參拜靖國神社」的言論,台灣藍綠陣營「立委」都認為不妥,指台灣「抗日忠烈祠」祭拜的是抵抗侵略者的烈士,與靖國神社供奉侵略戰犯,兩者不同。國民黨「立委」強調,李登輝的說法與台灣民眾觀感有落差。民進黨籍「立委」也表示,可以理解李登輝過去受日本教育的背景,所以用類似日本人想法來思考,但李登輝身為卸任當局領導人,說出這樣的話,實在不應該。
眾所周知,李登輝的媚日情結由來已久,他自稱22歲前是日本人,還有個日本名字叫岩里政男。自2001年卸任台灣地區領導人職務以來,李登輝先後五度訪日,不顧兩岸人民的感情一再參拜日本靖國神社,每次都給中日關係帶來不和諧的音符。客家人出身的李登輝,為何有如此深的戀日情結?本文將為你一一講述。
李登輝與岩里政男
李登輝祖籍福建省永定縣湖坑鄉奧杳樓下村,也就是現在的龍岩區永定縣湖坑鄉樓下村,為閩西客家人。李家遷台後,落腳於桃園縣龍潭鄉的三合村,后因謀生不易,而遷居台北縣大屯山下靠海的三芝鄉埔坪村。
李家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是十分馴服的良民,李登輝之父李金龍在當日本刑警時就起了個日本名字叫岩里李龍男。李登輝上中學時他老爸也給他起了一個很不尋常的日本名字叫岩里政男。
「岩里」是日本神話的一個人物,和中國《西遊記》里的孫悟空十分相似,本事非常大,是一位了不起的神。所以說「岩里」兩個字,不但深奧神秘,而且冷僻。以「岩里」作為姓氏的人,不但在日本不多,在台灣更是絕無僅有。而李登輝其父李金龍雖然擔任過日本刑警,還當過「民代」,但是日文水平並不高。因此,李登輝這個頗具文化水平的日本名字,究竟是出自於其父李金龍之手或出自於他人,很難妄下結論。而這樣一個深奧的日本名字,加上一些關於照片的傳說,使人很容易對李登輝的身世產生疑問。
學業生涯造就深厚的親日情結
李登輝出生於1923年1月,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時,他已22歲。也就是說,李登輝從出生到大學二年級,接受的都是日本文化的熏陶,這對李登輝人生觀的形成,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在小學、中學至大學的前兩年,李登輝接受的都是日本式的教育。從小接受日式教育的李登輝至今對日本的感情依舊,凡是到台灣見過李登輝的日本訪客,都從心底感到李登輝親切、熱絡,猶如自己的「家長」。
藤本辰男是李登輝小學六年級的級任老師。這個日本熊本縣九洲大學肄業的高材生,滿懷壯志地來到台灣,就是希望使殖民地的子弟能夠成為忠於天皇並為大日本帝國做出貢獻的人才。因此,藤本十分注重培養班上的資優學生。李登輝進入六年級以後,學習成績逐漸躍為全班第一名,並擔任了班長。因此藤本老師開始注意到李登輝,有意對其進行重點培養。他讓李登輝搬到自己的宿舍,幫助他進一步打好學業基礎。受老師重點栽培的李登輝搬進了淡水公學校為藤本租住的福興宿舍,正式成為藤本的入門弟子。這位頗具日本精神的藤本老師,對李登輝的影響之深,遠遠超越了其他老師。
1935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之前,日本殖民當局為防止台灣同胞起來反日,在台灣加強殖民統治,極力推行「皇民化運動」,妄圖徹底斬斷台灣同胞的民族意識。李登輝就讀的淡水公學校課程有了很大的變化,日文課大量增加,成為主課。在校內,老師學生都不得講中國話,也不得寫中國字,一切均以日文為主,違者將受到處罰。對校方的這種做法,有的學生不予理會,認為這些規定不合理,在下課後仍大聲用閩南語交談、講笑話;而以李登輝為代表的另一部分學生,則以作日本殖民者的順民為榮,儘可能用日語來交談,用日文來書寫,並期望考試時取得高分,光耀門庭。
不僅如此,李登輝曾在「武德殿」拜師學習日本劍道。「武德殿」,是當時日本人在台灣開辦的練武術的地方。李登輝不只是學招式、技法,還深受所謂日本武士道精神的熏陶,對他今後的人生道路也產生了重大影響。正如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饒穎奇所說的,在政爭過程中,李登輝彷彿也是在比劍,先是沉潛忍耐,不動聲色,然後找出對手出招時露出的破綻,電光石火般的準確還擊,一舉擊倒對手。正因為他深得練習「劍道」的好處,所以至今仍保存著一張穿劍道服裝照的相片。
李登輝的政治之路:中國共產黨地下黨員——中國國民黨黨員——台灣團結聯盟(台聯黨)精神領袖。
聲明:本文部分資料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用!
作者:
sam333
時間:
2011-1-21 08:12
真正的狗漢奸!
作者:
cenote
時間:
2011-1-21 08:21
weihua99 發表於 2011-1-18 17:15
發表於 4 小時前 | 來源 CHN強國論壇
怒問李登輝是哪國人?李登輝政治之路解析!
「身在曹營心在漢」~~
身為漢人,心為倭人...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