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lhuangtx 發表於 2010-12-9 00:47
It is so,so funny that someone who lives in US and somehow enjoy (otherwise you can go back China) i ...

是二戰後美國對被戰爭破壞的西歐各國進行經濟援助、協助重建的計劃,對歐洲國家的發展和世界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戰歐洲戰場勝利後,美國憑藉其在二戰後的雄厚實力,為幫助其歐洲盟國恢復因世界大戰而瀕臨崩潰的經濟體系,並同時抗衡蘇聯和共產主義勢力在歐洲的進一步滲透和擴張而提出此計劃。該計劃因時任美國國務卿喬治·馬歇爾而得名,但事實上真正提出和策劃該計劃的是美國國務院的眾多官員,特別是威廉·克萊頓和喬治·凱南。
重建計劃於1947年7月在一個由歐洲各個國家普遍參加的會議上首次提出。馬歇爾計劃最初曾考慮給予蘇聯及其在東歐的衛星國以相同的援助,條件是蘇聯必須進行政治改革,並允許西方勢力進入蘇聯的勢力範圍。但事實上,美國擔心蘇聯利用該計劃恢復和發展自身實力,因此美國提出了一些蘇聯較難接受的條款而蘇聯和東歐拒絕了該援助計劃,最終使蘇聯和東歐各國被排除在援助範圍之外。
該計劃於1947年7月正式啟動,並整整持續了4個財政年度之久。在這段時期內,西歐各國通過參加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總共接受了美國包括金融、技術、設備等各種形式的援助合計130億美元。若考慮通貨膨脹因素,那麼這筆援助相當於2006年的1300億美元。
當該計劃臨近結束時,西歐國家中除了德國[註 1]以外的絕大多數參與國的國民經濟都已經恢復到了戰前水平。在接下來的20餘年時間裡,整個西歐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時期,社會經濟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可以說這與馬歇爾計劃有部分的關係。同時馬歇爾計劃長期以來也被認為是促成歐洲一體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為該計劃消除,或者說減弱了歷史上長期存在於西歐各國之間的關稅及貿易壁壘,同時使西歐各國的經濟聯繫日趨緊密並最終走向一體化。該計劃同時也使西歐各國在經濟管理上系統地學習和適應了美國的經驗。
近年來歷史學家又開始注意對於馬歇爾計劃的深層動機及影響的研究。現在一些歷史學家認為,馬歇爾計劃之所以能取得一定的成效,其實應歸功於新的自由放任政策,以及這一政策下市場對經濟增長的穩定作用。而當下也有某種意見認為,美國施行該計劃的本意是為了通過援助使歐洲經濟恢復,並使之成為抗衡蘇聯的重要力量和工具,同時也可使美國更方便地控制和佔領歐洲市場。但事實上歐洲經濟後來的發展趨勢並未使其成為美國的附庸,反而通過一體化等途徑成為了世界經濟舞台上可以和美國抗衡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時在美國國內也有不少批評意見認為馬歇爾計劃開了使用本國納稅人金錢援助他國的先例。
wazhh 發表於 2010-12-8 23:11
壞人辦壞事,是一般的邏輯,因為壞人也會辦好事的。
好人辦好事,也是一般的邏輯,因為好人也會 ...
美國是一個對美國人很好很好的國家,在美國人民眼裡,美國是一個很好的國家。...
美國真正的可怕之處在哪兒?
作者 解放軍空軍副政委兼空軍紀委 劉亞洲中將
美國真正的可怕之處在哪兒?美國雖然有著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最先進的科技,但我認為這並不可怕。據說它的隱形飛機來去中國很自由,但這也沒有什麼可怕的。它可怕的東西不是這些。
1972年我在武漢大學讀書,上政治課,一個政治老師講:"美國是腐朽、沒落的資本主義國家的代表,已經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了。"我,工農兵大學生,一身 軍裝,立即站起來,反駁:"老師,我覺得你說得不對。美國雖然不象中國一樣,是早晨八、九點鐘噴薄而出的太陽,但它也不是什麼夕陽,而是正午的太陽。"老 師氣白了臉,結結巴巴地說:"你這個同學,怎麼敢說這話!"他沒有問我為什麼要說這話,卻用了一個"敢" 字。其間心態,一眼看穿。就是這個腐朽、沒落的資本主義國家,卻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領導了世界上最新的一場科技革命。
我大學畢業后,正逢改革開放。我又有一個觀點:美國是由千千萬萬不愛自己祖國的人組成的國家、但他們都很愛美國。那時很多領導人,一邊罵美國,一邊把子女往美國送。反差巨大!講了半天,美國可怕之處何在呢?我自己感覺有三點:
第一,美國的精英體制不可小覷。
他的幹部制度,他的競選機制,能夠確保決策者是一批精英。我們中國的悲劇,大到國家,小到一個單位,多數的情況是,有思想的人不決策,決策的人沒有思想。 有腦子就沒位子,有位子就沒腦子。美國正好相反,他的寶塔尖體制,正好把一批精英弄上去了。因此,第一,他不犯錯誤;第二,他少犯錯誤;第三,犯了錯誤他 能很快改正錯誤。我們是犯錯誤,這是第一。第二,常犯錯誤。第三,犯了錯誤很難改正錯誤。美國用一個小小的台灣牽制了中國整整半個世紀。他把這個棋子走活 了,走神了,一個台灣,改變了東亞的國際政治生態。
我最擔心的中國新世紀發展的戰略框架因為台灣而扭曲。現在對強勢民族來說,領土的重要性大大下降,已經變追求領土為追求國勢。美國人對任何國家都沒有領土 要求。它不在乎領土,它在二十世紀的全部作為都是造勢,什麼叫造勢?除了經濟強大以外,民心啊!有了民心國家就有凝聚力,失去的領土可以回來;沒有民心, 你擁有的土地肯定會失去。有的國家領導只看一步。美國行事往往看十步。因為如此,所以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發生的每一次重大的全球性事件都在加強美國的地 位。如果我們被它牽著走,就可能丟掉所有的戰略籌碼。
我一再講,美國的戰略重心不會移到亞洲來,但不意味著它不包圍中國。很多同志只看到美國在軍事上包圍中國,就象很多人只看到中美雙方在科技和武器裝備方面 的差距,而沒有看到在大戰略、尤其是外交層次上比裝備落後更嚴重的失衡。我們的對美外交,要麼有措施沒有境界,要麼有細節沒有全局。 "9.11" 之後,美國迅速在兩個月之內拿下阿富汗,從西面包抄中國。日本、台灣、印度的軍事壓力也未減輕。
看起來我們從"9.11"中得到了一些眼前的利益,但這些利益不出一兩年可能就會消失。我認為對我國的戰略包圍是另外一種,不是軍事,超乎軍事。你看,近 些年,我國周圍的國家紛紛改變社會制度,變成所謂的"民主 "國家,俄羅斯、蒙古變了,哈薩克變了。再加上原先的韓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再加上台灣。這種威脅對我國而言比軍事威脅更厲害。軍事威脅或許是短 期效應,而被所謂的"民主"國家包圍則是長期效應。
第二,美國的大氣與寬容。
你要到歐洲去,再去美國,你會發現一個重大差異:歐洲早晨大街上沒有什麼人,而美國早晨大街小巷有很多健身的人,甚至全天如此。我有句言論:健身是一種品 質。健身代表一種蓬勃向上的文化。一個國家有沒有朝氣,看看它有多少人健身就知道了。美國人可以把國旗當褲衩穿在身上。我在美國買過一條星條旗褲衩。我常 穿。我穿它是為了蔑視它,是出氣,是一種心理的渲泄和滿足。美國人穿則是一種調侃。本質不同。美國人可以在大街上焚燒自己的國旗。戴旭(作者朋友,《空軍 軍事學術》編輯)說:如果一個國家連自己的國旗都可以燒的話,你還有什麼理由去焚燒它呢?
第三,精神和道德的偉大力量。
這是最可怕的。"9.11"是一場災難。當災難襲來時,最先倒下的是軀體,但站的是靈魂。有的民族逢災難,軀體未倒,靈魂已繳械。"9.11"事件中發生了三件事,都可以讓我們從中看到美國人的力量。
第一件,世貿大樓頂部被飛機撞擊之後,烈焰奔騰,形勢千鈞一髮。樓上的人們通過EXIT向下逃生的時候,並不特別慌亂。人往下走,消防隊員往上沖。互相讓 道,並不衝突。有婦女、小孩、盲人到時,人們都自動地讓出一條道來,讓他們先走。甚至還給一條寵物小狗讓道。一個民族的精神不強悍到一定的程度,斷然做不 出這種舉動。面對死亡,冷靜如斯,恐怕不是聖人也接近聖人了吧。
第二件事,"9.11"的第二天,世界就知道這是阿拉伯恐怖分子所為。很多阿拉伯商店、餐館被憤怒的美國人砸了。一些阿拉伯商人也受到襲擊。這個時刻,有 相當一批美國人自發地組織起來,到阿拉伯人的商店、飯館為他們站崗。到阿拉伯人居住區巡邏,阻止悲劇的進一步發生。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啊。我們自古就有報 復的傳統。我住在成都。鄧艾破成都后,龐德的兒子把關羽一家老幼全殺光了。血腥報復,斑斑點點,不絕於史籍。
第三件事,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墜毀的那架767 客機,本來是要撞向白宮的。後來機上乘客與恐怖分子搏鬥,才使飛機墜毀。因為當時他們已經知道世貿大樓、五角大樓被撞的消息,他們決定,不能無所作為,要 和恐怖分子進行殊死鬥爭。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還做了一件事:決定投票通過,是不是要和恐怖分子作鬥爭。在這麼一個生死悠關的時刻,我都不把我的意志 強加給別人。後來全體同意,才去與劫機者搏鬥。什麼叫民主,這就是民主。民主的理念已經深入到他們的生命中、血液里、骨髓中。
這樣的民族,他不興盛誰興盛;這樣的民族,他不統治世界,誰能統治世界。我常作奇想:世界最尖端的武器、最新的科學技術、最強大的武裝力量,掌握在這些人 手中,還是挺合適的。總比掌握在日本人手中強吧,總比掌握在利比亞、伊拉克人手中強吧?就是掌握在我們手中,我們能做出些什麼,也未可知。美國這個國家有 很多成功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的借鑒。
這不會有明確答案的
|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