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_719: 能加一項,兄弟姐妹需要多少就給多少.也就是說,他們向我借多少,我就考慮給多少的意思...哈哈..
我兄弟姐妹向我借過,告訴我數字,我就借了!哈哈..
yuxin_9605: 下面沒有了~
xinsheng: 好,我加上。
人間的盒子: 我家爹媽和弟弟各自有房,你這投票是指年輕人吧,不過我還是投了個其它。
yuxin_9605: 下面沒有了~
xinsheng: 假設你有弟妹需要買房
人間的盒子: 不借,我有錢我自己買了借給他們住,沒錢就只好算了。
我曾借給妹妹過五千美金,是救急,她有款還沒到帳,一星期就還給我了,儘管損失一點(兩頭手續費我都吃下
borninheaven: 教你個錢孝兩全的辦法, 出錢給你父母買個3室好房, 讓你父母安度晚年。 讓你弟/妹住你父母的房子就行了!
在美一方: 我選擇「需要多少就贊助多少」,當初就是這麼做的,將來仍然會這麼做,只要自己不破產。自己在外,父母在國內,平常都是其他兄弟姐妹在堂前盡孝,贊助買個房啊車
Giada: 給是一定會給了,但不會那麼算得那麼清楚,百分之幾的年收入等等, 量力而行,受錢人不高興也沒辦法。
xinsheng: 「自己在外,父母在國內,平常都是其他兄弟姐妹在堂前盡孝,贊助買個房啊車啊的,是給我機會可以報答,怎麼還可以討價還價」道理上很好。
但是,「需要多少就贊
borninheaven: 教你個錢孝兩全的辦法, 出錢給你父母買個3室好房, 讓你父母安度晚年。 讓你弟/妹住你父母的房子就行了!
在美一方: 嗨,我不是說只要自己不破產嗎!需要多少就贊助多少是基於能力的。我比較lucky,正好拿得出當初人家需要的那麼多。
Hansonding: 其實,對兄弟姐妹的幫助不是僅僅局限與錢和物資,因為這只是一種短期的行為。如果其他更好的徹徹底底的走出窮困的方法,不妨做這個投資上的幫助。只有把握賺錢的
丹奇: 咱十幾年前出國,把國內的兩套新房子一套給了弟弟,一套給了妹妹。自己就拿著兩隻皮箱闖美國來了。那會咱不差錢。現在姐弟妹感情很深。他們是我父母生命的延續。
人間的盒子: 我也偏於這樣,或者就是自己的房子,讓他們住就是了。
xinsheng: 好姐姐,贊一個。
你也是夠幸運的, 可以不差錢。
丹奇: 出國前,咱下海玩票了一回,小賺一筆。來美國后,就差錢了。
xinsheng: 我以前不覺得差錢,有了孩子以後就差錢了
Hansonding: 哈哈哈哈,我這是紙上談兵而已,俗話:救急不救窮。所以只能是泛泛而談。
borninheaven: 對啊, 只要所有權, 送父母, 弟妹使用權, 兩全其美! 他們有住, 還天天念著你的好處, 哪天不需要時賣了, 它也許是你這輩子最好的投資呢
丹奇: 同感啊!
在國內,我是單身貴族。活得很瀟灑。這裡的稅太重了。在國內沒有這個概念。
蒲公英: 房價的一半是首付我和老公出,作為投資。她自己承擔一半,按揭。房子她住,我們不收她租金,但賣房子時也要給我售價的一半。合理吧?
hu18: 俺家弟妹都比俺強,如有需要,應該是他們資助俺。
6月: 入股哈```
xinsheng: 你很幸福啊。
xinsheng: 這個比借錢給她合算呢,也合理。
hu18: 傻人有傻福。
蒲公英: 她的能力不比我們差,只是手頭沒現金而已。總的說來,姐姐還是要多幫妹妹,好像是天經地義吧。
xinsheng: 你還傻啊? 那我們不就傻的無可救藥啊。
hu18: 你們是大智若愚。俺是小聰明——讓人覺得聰明,證明做人已經很失敗了。
追求永生: 他們都有房了。
xinsheng: 你這種情況算好的,這種忙也還不太難幫。真的,弟妹能幹也是福。
蒲公英: 是啊。
stellazhu111: 這個命題很有意義, xin-sheng在"蝸居"中不能自拔了. 但我相信這個命題不太適合我們這個年齡群.
調查者的年齡如果小於35歲, 國內出生的, 大概不太會有
xinsheng: 你說得有道理。
我本來是想借大家對蝸居的熱情, 調查了解一下大家在超越自身能力範圍的情況下,怎麼處理親情與自身利益的關係?
比如:家庭收入大慨10萬(美國
xinsheng: 除非是要多少給多少,受錢人不高興是很難避免的。
給出「百分之幾的年收入」就是與量力而行掛鉤。 比如你年薪100萬, 拿出10萬美金可能能不太難; 但年薪5萬的
蒲公英: 我只想說:理解應該是相互的。
設想一下:贊助十萬美金給弟妹買房,買的恐怕就不僅僅是蝸居了吧。然後,剩下的給自己買蝸居也不夠。
有這樣不理解人的弟妹或父母
xinsheng: 我明天爭取總結一下投票結果。
其實我感興趣的是:在超越自身能力範圍的情況下,怎麼處理親情與自身利益的關係?
比如:你家庭收入大慨10萬(美國華人的平均值
shipuliu: 村裡有哪位是靠別人資助買的房?做人第一條就是要自立。弟妹要是有「靠」的思想就更不該助長,父母干預那是糊塗。--- 看上去不通人情,而事實上會省太多的煩惱。
芳草: 量力而為,可能一下子拿不出太多,分期分批最有可能,借了就不指望還。
xinsheng: 道理上是這樣,但做起了很困難吧?
stellazhu111: 我曾經把我的一半資產借過家人, 不知道能算回答了你的問題么; 當時是贊助, 我也沒想過拿回來, 可巧的事, 在我困難的時候, 我又回收了.
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一定不
方方頭: 他們才不需要我幫忙呢。我倒是需要找個雷鋒。找不著就自己幫自己啦。
xoyuanfen: 我不問他們借他們就謝天謝地了。
蒲公英: 我只想說:理解應該是相互的。
設想一下:贊助十萬美金給弟妹買房,買的恐怕就不僅僅是蝸居了吧。然後,剩下的給自己買蝸居也不夠。
有這樣不理解人的弟妹或父母
孤舟獨釣: 如果親情一定要與金錢掛上鉤的話,那已經打了折了.
樓下蒲公英說得很有見地!
shipuliu: 要面子就會活受罪,後續煩惱沒完沒了,長」痛「不如短「痛」。
xinsheng: 這樣好。確實,國內很多人也過得比我們強。
xoyuanfen: 都在國外.
xinsheng: 你是男性吧,投票中男性更傾向要求彼此獨立,女性更傾向幫。
有空的話我寫投票總結,同時給女生一個難題:你幫了自己的弟弟妹妹,配偶的家人也要求幫,怎麼擺平
xinsheng: 如果他們需要買房,期待你拿20萬美金(假設的數目對工薪階層太不易,考驗你啦),沒講明是借還是贊助,你準備借還是贊助?(拿不出20萬)贊助年薪的百分之多少?
stellazhu111: 這個命題很有意義, xin-sheng在"蝸居"中不能自拔了. 但我相信這個命題不太適合我們這個年齡群.
調查者的年齡如果小於35歲, 國內出生的, 大概不太會有
xinsheng: 出來的人大都經歷過艱苦奮鬥,比較能理解對方,一般不會想著指望援助
xoyuanfen: 好象我國內的同學也都知道國外的我們過得挺"苦"挺"難"的.
shipuliu: 結婚了,兩人要為小家奮鬥:搬到好學區(為孩子啊)買好房子了嗎?自己房貸還清了嗎?兩口子還在開兩手舊車?否則,一方為弟妹想,另一方也為弟妹想,那麼你們的
xinsheng: 你挺樂觀呢。 作為第一代移民經歷打工求學等等過程都不覺得是艱苦啊?我的同學們就老調侃我在「洋插隊」呢。
跟你抬杠呢,不過我挺羨慕你的樂觀的。
tanjiang10: 自己有錢也不能借,
借了可能以後兄弟姐妹都沒得做了
xoyuanfen: 是挺樂觀的, 偶爾發發牢騷.
Hansonding: 其實,對兄弟姐妹的幫助不是僅僅局限與錢和物資,因為這只是一種短期的行為。如果其他更好的徹徹底底的走出窮困的方法,不妨做這個投資上的幫助。只有把握賺錢的
桑兒: 哈哈,俺弟弟挺爭氣,不用幫~~
daomeidan: 為了防止啃老族隊伍的擴大,請幫幫他們!
manjing: 如果你很富有那當然買一套送他們都沒問題.如果你只是中產,何必呢.你又不欠他們的. 救急不救苦..
xinsheng: 哈哈, 海外遊子們為了省昂貴的保姆費,請老人來幫忙帶孩子算不算加入了「啃老族」?
daomeidan: 算吧!那麼中國人講的天倫之樂又是什麼呢?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