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海外長大的孩子,將來能多大程度上保持中國的特色。 [列印本頁]

作者: 海外憤青    時間: 2009-11-10 01:27
標題: 海外長大的孩子,將來能多大程度上保持中國的特色。

作者: ww_719    時間: 2009-11-10 01:32
主要看父母...即使這樣,也就25-50%之間就不錯了,可是大多數父母還都忙,孩子連中文都不會,所以我感覺也就25%以下,至少我周圍看到的不多的幾例是這樣...哈哈...,
作者: 海外憤青    時間: 2009-11-10 01:42
ww_719: 主要看父母...即使這樣,也就25-50%之間就不錯了,可是大多數父母還都忙,孩子連中文都不會,所以我感覺也就25%以下,至少我周圍看到的不多的幾例是這樣...哈哈...,
說得有理,不過你大小姐就別提了,上來就給50%封頂了。
作者: ww_719    時間: 2009-11-10 02:02
海外憤青: 說得有理,不過你大小姐就別提了,上來就給50%封頂了。
沒有啦...你分類就分的那樣呀..我才這樣說的呀..哈哈..
作者: 海外憤青    時間: 2009-11-10 02:05
ww_719: 沒有啦...你分類就分的那樣呀..我才這樣說的呀..哈哈..
不認帳啊,忘了你的德州BOY了。
作者: ww_719    時間: 2009-11-10 02:07
海外憤青: 不認帳啊,忘了你的德州BOY了。

作者: sousuo    時間: 2009-11-10 02:44
什麼是中國特色?要是指吃,俺家兒子是95%,要是說,那是5%,合一塊成不100%?
作者: kylelong    時間: 2009-11-10 04:42
取決於家庭教育。
作者: kylelong    時間: 2009-11-10 04:43
很多孩子不學中文,不吃中餐,都是家庭教育的結果。
作者: 海外憤青    時間: 2009-11-10 05:30
kylelong: 很多孩子不學中文,不吃中餐,都是家庭教育的結果。
只吃中餐你也發愁。
作者: sujie_alex    時間: 2009-11-10 05:48
WW說的有道理,關鍵看父母的教育
作者: snortbsd    時間: 2009-11-10 05:53
though i voted between 25%~50%, but really i think it should be in low end of that. speaking a bit of chinese, understanding some chinese conversation, reading chinese somewhat and visiting china few times in 20 years doesn't make that person a chinese, since he/she doesn't live/breath in the chinese culture.

language is just the most important gateway to a culture. but if there is very little substance behind the gateway, he/she will be just another american boy/girl who happens to have some knowledge of china.
作者: 來美六十年    時間: 2009-11-10 05:58
除了言語及食物外,還有道德觀念和中國文化??
沒有共同的特色標準,不易投票。
作者: 海外憤青    時間: 2009-11-10 06:10
來美六十年: 除了言語及食物外,還有道德觀念和中國文化??
沒有共同的特色標準,不易投票。
綜合感受吧,分太細了大家投著累。
作者: 海外憤青    時間: 2009-11-10 06:12
snortbsd: though i voted between 25%~50%, but really i think it should be in low end of that. speaking a bit of chinese, understanding some chinese conversatio
同意。特別是對生活在西人文化佔主導的郊區,孩子剩的就是一張東亞人的臉了。
作者: 海外憤青    時間: 2009-11-10 06:24
sujie_alex: WW說的有道理,關鍵看父母的教育
孩子將來多半是在海外發展,你教育的太中國化了也麻煩。象我這樣在單位跟著同事一起罵"路邊炸彈",上了倍可親卻罵"真笨,怎麼才炸死兩個",成了兩面人,多不好。
作者: 海外憤青    時間: 2009-11-10 06:25
sousuo: 什麼是中國特色?要是指吃,俺家兒子是95%,要是說,那是5%,合一塊成不100%?
綜合感受吧,分太細了大家投著累。
作者: 海外憤青    時間: 2009-11-10 06:26
來美六十年: 除了言語及食物外,還有道德觀念和中國文化??
沒有共同的特色標準,不易投票。
謝謝投票。
作者: 來美六十年    時間: 2009-11-10 06:33
海外憤青: 謝謝投票。
請問老兄投票結果何用??
作者: 海外憤青    時間: 2009-11-10 06:41
來美六十年: 請問老兄投票結果何用??
小弟還真沒想過,覺得投票這個功能很有趣。能發起讓大家感興趣的投票,更高興。
作者: snortbsd    時間: 2009-11-10 07:05
海外憤青: 孩子將來多半是在海外發展,你教育的太中國化了也麻煩。象我這樣在單位跟著同事一起罵"路邊炸彈",上了倍可親卻罵"真笨,怎麼才炸死兩個",成了兩面
that gotta nothing to do with chinese culture. it matters how you view the wars we are fighting and where you stand by with.

i am absolutely against the iraqi war. but support the war in afghanistan. does that mean i would support the IED against troops there? of course not.
作者: 追求永生    時間: 2009-11-10 07:58
父母的態度,本人的需要,中國的影響力,都是重要因素。

如果在每個國家都建立一所免費的高質量的綜合性的中國文化教育學院,就更好了。
作者: 同往錫安    時間: 2009-11-10 08:27
我女兒現在不喜歡吃中國菜,愁死了。至於孝順之類,現在還好,不知道將來如何。中文不識,會聽,講得少。
作者: laketree    時間: 2009-11-10 08:32
今天的海外華人和20年前情況不一樣了。今天的海外華人生活的環境如果你不需要講英文,你照樣可以生存。你吃的,用的,看的,聽的,講的,打字的,思想的幾乎全可以是中文,中國的。小孩子在當地中文學校上課,還可以到中國參加夏令營等。整個在中國文化的籠罩,或影響之下。所以,他們想擺脫中國文化的影響都難。加之你我這樣的純中國造的(凡在大陸讀完大學后),中國情結很濃的一代影響,變質的過程相對會緩慢一些。
還要看家長對此是否很嚴肅。家長對孩子不學中文,他就任其自然,無動於衷。這樣的ABC就是很純了。這樣的後代接受的完全是單一文化教育。故對此問題不感興趣也很正常。
作者: sousuo    時間: 2009-11-10 08:35
海外憤青: 只吃中餐你也發愁。
教他自己作。
作者: 海外憤青    時間: 2009-11-10 08:56
sousuo: 教他自己作。
他做三明治、漢寶寶。
作者: 海外憤青    時間: 2009-11-10 09:05
snortbsd: that gotta nothing to do with chinese culture. it matters how you view the wars we are fighting and where you stand by with.

i am absolutely against
I am more left than you.
作者: 海外憤青    時間: 2009-11-10 09:09
追求永生: 父母的態度,本人的需要,中國的影響力,都是重要因素。

如果在每個國家都建立一所免費的高質量的綜合性的中國文化教育學院,就更好了。
永生兄說得有道理.比你講經文簡潔.
作者: yuxin_9605    時間: 2009-11-10 09:10
家庭的教育確實重要
作者: 海外憤青    時間: 2009-11-10 09:12
同往錫安: 我女兒現在不喜歡吃中國菜,愁死了。至於孝順之類,現在還好,不知道將來如何。中文不識,會聽,講得少。
漢字太複雜, 中餐比西餐也有不足之處. 這是俺在村裡不敢討論的兩個觀點.
作者: kylelong    時間: 2009-11-10 09:13
海外憤青: 只吃中餐你也發愁。
多樣化比較好啊。
作者: sousuo    時間: 2009-11-10 09:15
海外憤青: 他做三明治、漢寶寶。
我兒子作的可是紅燒肉,魚香茄子之類呀。
作者: 海外憤青    時間: 2009-11-10 09:17
sousuo: 教他自己作。
要看你住在哪裡, 紐約, 多倫多, 舊金山, 溫哥華, 沒問題. 但北美其它地方就難說了, 說一句讓你氣憤的話: 孩子不喜歡中文, 不是孩子的錯, 是漢字太難學了.
作者: sousuo    時間: 2009-11-10 09:20
海外憤青: 要看你住在哪裡, 紐約, 多倫多, 舊金山, 溫哥華, 沒問題. 但北美其它地方就難說了, 說一句讓你氣憤的話: 孩子不喜歡中文, 不是孩子的錯, 是漢字太難學了.
千真萬確。
作者: 海外憤青    時間: 2009-11-10 09:20
sousuo: 我兒子作的可是紅燒肉,魚香茄子之類呀。
好, 將來可討中國媳婦.
對了, 你兒子有中國成長的背景么? 上到小學三年級就不算數了啊.
作者: 海外憤青    時間: 2009-11-10 09:23
kylelong: 多樣化比較好啊。
西餐看著少, 其實很紮實, 就是肉多蔬菜少了點.
作者: 海外憤青    時間: 2009-11-10 09:25
yuxin_9605: 家庭的教育確實重要
看父母的觀念和影響吧.
作者: sousuo    時間: 2009-11-10 09:25
海外憤青: 好, 將來可討中國媳婦.
對了, 你兒子有中國成長的背景么? 上到小學三年級就不算數了啊.
四歲過來的,十歲前只吃漢堡,後來終於知道還是中餐好吃。

吃饞了,就得自己作。
作者: 海外憤青    時間: 2009-11-10 09:28
sousuo: 四歲過來的,十歲前只吃漢堡,後來終於知道還是中餐好吃。

吃饞了,就得自己作。
QC MONTREAL?
作者: sousuo    時間: 2009-11-10 09:34
其實不是,但改不過來了。

在多倫多邊上。
作者: 海外憤青    時間: 2009-11-10 09:37
sousuo: 其實不是,但改不過來了。

在多倫多邊上。
那更近了.
作者: 人間的盒子    時間: 2009-11-10 09:54
中國特色不都是好的,好的要保持,不好的就別保持。

學中文的確困難點,不過我對小盒子挺有信心的。
作者: 海外憤青    時間: 2009-11-10 09:58
人間的盒子: 中國特色不都是好的,好的要保持,不好的就別保持。

學中文的確困難點,不過我對小盒子挺有信心的。
盒子說的好. 一句話提醒了我, 快抓小憤女來學中文.
作者: kylelong    時間: 2009-11-10 10:08
海外憤青: 西餐看著少, 其實很紮實, 就是肉多蔬菜少了點.
嗯。中餐一般肉少菜多。所以,我這裡就是中西結合。
作者: snortbsd    時間: 2009-11-10 10:45
海外憤青: I am more left than you.
everyone takes side, but i do deal event by event....
作者: 同往錫安    時間: 2009-11-10 11:54
海外憤青: 漢字太複雜, 中餐比西餐也有不足之處. 這是俺在村裡不敢討論的兩個觀點.
哈哈~怕什麼?你可以寫寫怎樣保持。我在這方面比較泄氣。努力沒有結果。
作者: 海外憤青    時間: 2009-11-10 12:02
同往錫安: 哈哈~怕什麼?你可以寫寫怎樣保持。我在這方面比較泄氣。努力沒有結果。
在這兩方面我持「西化」態度,所以才不敢寫。
作者: 同往錫安    時間: 2009-11-10 12:14
海外憤青: 在這兩方面我持「西化」態度,所以才不敢寫。
哈哈~原來如此呀~ 我想不用害怕,大家暢所欲言而已啊~ 我還是希望我女兒吃中餐,感覺營養一點。她最喜歡吃的是M記。汗死!
作者: 海外憤青    時間: 2009-11-10 12:21
同往錫安: 哈哈~原來如此呀~ 我想不用害怕,大家暢所欲言而已啊~ 我還是希望我女兒吃中餐,感覺營養一點。她最喜歡吃的是M記。汗死!
什麼都可以談,就是不可以講「漢字複雜」,祖墳給罵開的。我可是沒有你那樣的修行。
作者: 海外憤青    時間: 2009-11-10 12:22
同往錫安: 哈哈~原來如此呀~ 我想不用害怕,大家暢所欲言而已啊~ 我還是希望我女兒吃中餐,感覺營養一點。她最喜歡吃的是M記。汗死!
西餐多吃色拉也不錯,就是生的,也不知道衛生與否。
作者: 同往錫安    時間: 2009-11-10 12:37
海外憤青: 什麼都可以談,就是不可以講「漢字複雜」,祖墳給罵開的。我可是沒有你那樣的修行。
哈哈~ 起碼我認為漢字是複雜,不罵你~
作者: 同往錫安    時間: 2009-11-10 12:38
海外憤青: 西餐多吃色拉也不錯,就是生的,也不知道衛生與否。
色拉沒有問題,我夏天吃很多,蠻健康的。
作者: 宜修    時間: 2009-11-10 12:42
ww_719: 主要看父母...即使這樣,也就25-50%之間就不錯了,可是大多數父母還都忙,孩子連中文都不會,所以我感覺也就25%以下,至少我周圍看到的不多的幾例是這樣...哈哈...,
俺算你周圍的嗎?
作者: 宜修    時間: 2009-11-10 12:43
kylelong: 取決於家庭教育。
這也正是俺的答案。握手龍老師!
作者: ww_719    時間: 2009-11-10 12:44
宜修: 俺算你周圍的嗎?
您算那個父母家教太好的,估計有您在,那比率要高到75%以上了,哈哈哈..
作者: 宜修    時間: 2009-11-10 12:44
kylelong: 很多孩子不學中文,不吃中餐,都是家庭教育的結果。
更架不住有的爹媽操著一口怪腔怪調的英文沒完沒了地跟孩子勤學苦練......
作者: 宜修    時間: 2009-11-10 12:45
來美六十年: 除了言語及食物外,還有道德觀念和中國文化??
沒有共同的特色標準,不易投票。
嚴謹。
作者: 宜修    時間: 2009-11-10 12:58
ww_719: 您算那個父母家教太好的,估計有您在,那比率要高到75%以上了,哈哈哈..
老實說:俺的願望是75%以上。但自知那樣難以要求孩子們做到。況且,還要看孩子們將來領回個誰來!
作者: 來美六十年    時間: 2009-11-10 12:59
宜修: 嚴謹。
宜修女士﹕﹕
如果投票不嚴謹,其結果與事實不符,浪費時間。
作者: 宜修    時間: 2009-11-10 13:01
來美六十年: 宜修女士﹕﹕
如果投票不嚴謹,其結果與事實不符,浪費時間。
正是。
作者: ww_719    時間: 2009-11-10 13:28
宜修: 老實說:俺的願望是75%以上。但自知那樣難以要求孩子們做到。況且,還要看孩子們將來領回個誰來!
對,別太逼孩子,順其自然,哈哈..
作者: 宜修    時間: 2009-11-10 13:29
ww_719: 對,別太逼孩子,順其自然,哈哈..
大環境如此,不能強求。
作者: tonyice    時間: 2009-11-10 17:09
如果3-5歲前在國內,受過些許教育,比例會高些。生在國外的就要低不少。關鍵還是父母的家庭教育和為孩子創造的家庭環境。
作者: 流水線    時間: 2009-11-10 21:53
既然是海外長大的孩子,
受海外影響肯定較大,
較之國內長的孩子,
很難保持中國的特色,
一般說來也就是保持25%以下啦!
當然,沒有具體數據統計,
只是憑個人感覺。
作者: 流水線    時間: 2009-11-10 22:06
既然是海外長大的孩子,
受海外影響肯定較大,
較之國內長大的孩子,
很難保持中國的特色,
一般說來也就是保持25%以下啦!
當然,沒有具體統計數據,
只是憑個人感覺。
作者: 海外憤青    時間: 2009-11-11 00:26
宜修: 大環境如此,不能強求。
確實如此,同學們都吃Pizza、漢堡,你讓孩子買個盒飯,拿筷子扒飯吃,可能嗎?
餃子算簡單、營養的中式快餐吧,咱大人自己敢在辦公室微波一盤韭菜餡的么?!
作者: 海外憤青    時間: 2009-11-11 00:29
tonyice: 如果3-5歲前在國內,受過些許教育,比例會高些。生在國外的就要低不少。關鍵還是父母的家庭教育和為孩子創造的家庭環境。
孩子小的時候(12歲前),偎在父母身邊,還好說。孩子大了,活動範圍廣了,不西化不行啊。所以我覺得移民定居后,就沒有回頭路了。
作者: 海外憤青    時間: 2009-11-11 00:32
流水線: 既然是海外長大的孩子,
受海外影響肯定較大,
較之國內長的孩子,
很難保持中國的特色,
一般說來也就是保持25%以下啦!
當然,沒有具體數據統計,
只是憑個人
看著孩子的一舉一動越來越西化,比較彆扭也沒轍,在網上和大家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的觀念是否太出格。
作者: kylelong    時間: 2009-11-11 01:57
宜修: 這也正是俺的答案。握手龍老師!
同感。
作者: kylelong    時間: 2009-11-11 01:57
宜修: 更架不住有的爹媽操著一口怪腔怪調的英文沒完沒了地跟孩子勤學苦練......

作者: 流水線    時間: 2009-11-11 09:46
您的觀念一點都不出格。
孩子既然在海外長大,
要融入環境,
必然要越來越西化。
您選擇把孩子送到海外,
就必須接受孩子的這種西化,
或者把孩子送回國。
要麼承認現實,
要麼改變現實。
作者: 海外憤青    時間: 2009-11-11 09:47
流水線: 您的觀念一點都不出格。
孩子既然在海外長大,
要融入環境,
必然要越來越西化。
您選擇把孩子送到海外,
就必須接受孩子的這種西化,
或者把孩子送回國。
要麼
言之又理。
作者: 宜修    時間: 2009-11-11 11:46
kylelong:
您汗什麼啊?難不成您也犯這糊塗?
作者: tonyice    時間: 2009-11-12 22:05
海外憤青: 孩子小的時候(12歲前),偎在父母身邊,還好說。孩子大了,活動範圍廣了,不西化不行啊。所以我覺得移民定居后,就沒有回頭路了。
20歲以前,孩子通常在父母身邊,應該多灌輸一些中國的東西,這種教育也是潛移默化的。等他們離家獨立后,特別是在華人少的地方,能保持25%就不錯了。其實讓孩子的頭腦中有兩種傳統,兩種觀念,對他們是有好處的。
作者: 海外憤青    時間: 2009-11-12 23:51
tonyice: 20歲以前,孩子通常在父母身邊,應該多灌輸一些中國的東西,這種教育也是潛移默化的。等他們離家獨立后,特別是在華人少的地方,能保持25%就不錯了。其實讓孩子
是的,保持一定中國特色是必要的。現在將來國際交往多,孩子見了一個模子刻的中國客戶,卻只會聳肩、攤手,大概只有連說Sorry了。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