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金屋藏嬌(3)
[列印本頁]
作者:
lixixing
時間:
2009-7-20 05:58
西漢宮廷故事
10:3
西漢宮廷故事
李西興
1995
年初稿於中國陝西西安
2009
年修訂於紐西蘭奧克蘭
第十篇
金屋藏嬌
(三)言不遜栗姬失寵 受株連太子被廢
從此以後,長公主天天在景帝面前說栗姬的壞話。同時稱讚王夫人很賢慧,王夫人的兒子也很有美德。景帝也喜歡劉徹乖巧機靈,並且
「夢日入懷」的故事,也不時縈繞在他腦海里。只是礙著長幼之序,下不了廢立太子的決心。
有次景帝身體不舒服,心情很壞,就對栗姬說:
「我百年之後,後宮的責任就託付給你了。你可要善待諸皇子和他們的母親啊!」栗姬因為皇上遲遲不立自己為皇后,心裡一直不高興,就頂嘴說:「我憑什麼照顧他們呢?皇上還是托長公主去照看他們吧!」
【按《史記
·外戚世家》記載:「
景帝嘗體不安,心不樂,屬諸子為王者於栗姬,曰:『百歲後,善視之。』栗姬怒,不肯應,言不遜。
」《漢書·外戚傳》也說:「景帝嘗屬諸姬子,曰:『吾百歲后,善視之。』栗姬怒不肯應,言不遜。」但栗姬如何「
言不遜」,二書不詳。我在十幾年前寫這個故事時,把
栗姬
「
言不遜」演繹為栗姬
頂嘴說:
「我憑什麼照顧他們呢?皇上還是托長公主去照看他們吧!」並和下文長公主詆毀栗姬的話串在一起。】
景帝一聽,心裡十分生氣。恰好這時候,長公主劉嫖來探望皇上。栗姬見到長公主,連招呼也不打,扭頭就出去了。
景帝很傷腦筋,就和姐姐說起剛才的事。長公主說:
「栗姬見到其他的夫人,常讓侍女在他們背後吐口水,咒罵她們是狐狸精,今後一定不得好死。這個女人的妒忌心也太強了。」景帝聽后,心裡就更加惱怒栗姬。
《漢武故事》里是這樣說的:
「
上嘗與栗姬語,栗姬怒弗肯應;又罵上老狗。上心銜之。」如果栗姬真的敢罵皇上是「老狗」,也就太肆無忌憚了。所以《漢武大帝》的編劇,僅用「
夜犬晨雞
」的含糊字眼,來反映栗姬和長公主的矛盾。
【漢武大帝】電視劇對這一情節是這樣演繹的。
景帝:朕問你,要是有一天,朕千秋萬歲了,那十幾個皇兒,你會怎麼對待他們呢?
栗姬:哎呦,陛下,你知道不知道,長公主把臣妾比作狗。
景帝:朕問你,你說,你會怎麼對待他們?
栗姬:既然是夜犬晨雞,各司其職,難道他們自己不會照顧自己。臣妾也不是他們的奶媽。
(景帝臉色變了)
栗姬:陛下,陛下,陛下。
景帝
(不理,最後說):你走吧。
栗姬:你說真的,那好,走就走。不過,走了以後,你可別叫我再回來。
景帝
(被惹怒):滾!
栗姬回去后,就到竇太后那裡告狀。
栗姬:都是那王娘娘,挑唆著皇上都臣妾不滿。他兒子才幾歲,就認阿嬌作媳婦。還不是要巴結大姐,讓大姐,對臣妾也生出誤會。其實這一切,都是王娘娘事先設計好的。她看見皇后的位子騰空了,她呀,就拚命的巴結皇上。她還越過臣妾,早早的跑到湯泉宮去。
竇太后:行了,宮裡都是自家人。不要成天疑神疑鬼的,生出那些沒出處的話來。你難道不知道嗎?皇上召王娘娘去湯泉宮,是為了談和親的事兒。
栗姬:和親,什麼和親?
竇太后:皇上要把南宮公主嫁到匈奴去。怕王娘娘想不開。是啊,別說她這個做娘的,就是我這做奶奶的,心裡也不是滋味兒。我漢室朝廷從未拿真公主和親,這是什麼事兒啊,那麼大一個國家,只能靠送女人,去換取和平,還搭上財寶。還美其名曰什麼和親。回去吧,栗丫頭。天下的道理,就那麼一點點。還望栗娘娘能夠領會,得寵尚須思辱,居安仍要思危。國家如此,個人何嘗不是如此啊!
由於在《漢武大帝》電視劇里,編劇創造出南宮公主出嫁匈奴的情節,淡化了王夫人在後宮爭鬥中深沉心機的殘酷性。
王夫人得知栗姬惹怒皇帝的消息,心中暗喜。她暗中指使人去見大行
(九卿之一
,掌諸歸義蠻夷
),讓他奏請皇上立栗姬為皇后。大行不知宮裡的內情,就上奏章說:「『子以母貴,母以子貴。』如今太子的母親應該立為皇后。」景帝發怒說:「這也是你應該說得話嗎?」立即將大行問罪處斬。同時廢皇太子劉榮為臨江王。栗姬愈加愧恨,又見不著皇上,憂鬱而死。
【在《漢武大帝》電視劇中,是長公主劉嫖指使大行栗賁上奏。還說栗賁是栗姬的哥哥。蓋均編劇家言也。且情節上多有疏漏。一、長公主劉嫖置酒請大行,商議奏立皇後事。按:大行如何敢與長公主私下宴飲呢?這與當時社會禮儀不合。二、栗賁上奏得罪皇帝,被下廷尉問罪。栗姬急請竇嬰解救,並說數年未見栗賁。按:在劇里,田蚡總是貓在姐姐王夫人宮裡。為何栗姬和身為大行的哥哥栗賁,數年不通音訊?三、哥哥栗賁出了事,栗姬想起來找竇嬰,那麼栗賁在奏事前,為什麼不找太子太傅竇嬰商議商議呢?四、劇中還有栗賁在上奏前,暗訪周亞夫,以及朝議時周亞夫附議栗賁立后的情節,也與史實無徵。另外,景帝惱怒栗姬,不過是冷落她罷了。劇中說把栗姬打入冷宮,而
「冷宮」乃是傳統小說和古裝戲劇中的用語,並非漢代的宮廷制度。劇中還採取《漢武故事》的說法,把栗姬憂鬱而死改為自殺】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