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道是什麼 [列印本頁]

作者: shen fuen    時間: 2009-12-5 13:13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我的理解】道,乃可可道之道,而非通常所言之道,故曰非常道。道本無相無名,今名之曰道。此名,乃是可描述可名之名,而非通常所言之名,故曰非常名。此二句,乃道之體也。常,通常, 常也。
然道無名,其體至虛,天地皆從中變化而出,故為天地之始。而道也有相有名,萬物盡從天地陰陽造化而生。【此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故為萬物之母。此二句,言道之用也。要觀道之妙處觀事物本質此乃道之無相無名要觀道之徼處觀事物之外表, 邊際此乃道之也。徼,外表, 邊際。道體,既含萬物有相有名, 也含無相無名兩者同出而異名之玄。正所一物一太極。故莊子曰,道在稊稗,道在屎尿。如此深觀,才見道之妙處。知有兩者同,乃釋疑顯妙。有一體,異名而非兩體。意謂觀天地萬物,既觀事物之外表, 邊際,又觀事物本質道之妙也而有不能生有,必因無以生有。無不自無,因有以顯無。此乃有無相生。是有無對立異名,而同出相生,謂之玄。斯則天地同根,萬物一體。深觀至此,豈不妙哉。然雖是有無同觀,若不,雖妙不妙。殊不知大道體中,本無有無之名,故曰,玄之又玄。一旦理解到此,以天地萬物,無往而不妙,故曰,眾妙之門。斯乃造道之極也。似此理解,豈可以區區文字而盡之哉。須是靜工純熟,方見此中之妙耳。



[本話題由 shen fuen 於 2009-12-08 15:55:19 編輯]
作者: 追求永生    時間: 2009-12-5 16:41
道、可道、非常道。

竊以為這三個道字,各有不同的意思。這三個不同的意思是理解這句話的關鍵。

第一個道,是道本身,到底這個道是什麼,以後的章節實際都是說明。

第二個道,是動詞。可道,就是可以按著道的本質來規範行動。

第三個道,又是名詞。這個名詞和第一道的名詞不一樣,而是行動的結果。因為這個結果是根據具體情況來遵行道而得出的,所以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是非常道。
作者: shen fuen    時間: 2009-12-6 05:14
追求永生: 道、可道、非常道。

竊以為這三個道字,各有不同的意思。這三個不同的意思是理解這句話的關鍵。

第一個道,是道本身,到底這個道是什麼,以後的章節實際都是說
謝永生兄補充, 還請大家多指教!
作者: 清風道人    時間: 2010-3-8 15:41
還有一種斷法: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釋:「道」是可以用語言描述出來的,但並非我們通常理解的「道」(即道路、通道等等);與「道」相關的名稱,也是可以命名的,但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名」(名稱、命名等等)。在這些與「道」相關的名稱中,「無」用來命名天地形成初始那一刻的狀態,而「有」則是用來命名天地形成以後萬物變化衍生的狀態。據此,常以「無」的意義來理解「道」的奧妙,以「有」的意義來觀察「道」的邊際。「無」與「有」兩者是同出於「道」的,這裡面的玄妙,那是非常的玄妙,體會這種玄妙才是體會「道」之奧妙的開始。

註:這樣詮釋似乎才能與後面的「生一,生二,生三」解釋合理地搭配起來。

謹此商榷!
作者: shen fuen    時間: 2010-3-8 22:27
清風道人: 還有一種斷法: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兩種斷法都行。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這種斷法有待商榷。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道之'無名'是用來描述天地、萬物初始原本的狀態,
道之'有名'是用來描述天地、萬物變化衍生的狀態。
這種斷法的好處是讓'兩者同出而異名'更容易理解。
這讓後面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解釋更合道理。
點開了會讓人產生'一分二', 而不是'一生二'的理解。
謹此商榷!
作者: 清風道人    時間: 2010-3-9 02:53
圍繞「道」的理念,有這樣幾個基本概念:
道,應該說的是自然世界的根本法則,是恆古就有,永不改變的,即所謂「道法自」;
無,是天地形成的「虛無」的初態,是為一;
有,是天地形成的「實有」的狀態,陰陽生,是為二;
混成,陰陽的混成,是為三;
所以才會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形成順序,以及「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的依存關係。

換句話說,並不存在「無名」和「有名」的概念。

繼續商榷。[本話題由 清風道人 於 2010-03-09 02:54:54 編輯]
作者: shen fuen    時間: 2010-3-9 03:34
清風道人: 圍繞「道」的理念,有這樣幾個基本概念:
道,應該說的是自然世界的根本法則,是恆古就有,永不改變的,即所謂「道法自」;
無,是天地形成的「虛無」的初態,是
所不同為此:
'有,名萬物之母', 和道的定義有出入?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道為'天地始',為'天下母'也.
而非"無為'天地始',有為'天下母'也".
共商榷.
作者: 清風道人    時間: 2010-3-9 17:42
許多學者在解釋「道」的時候,認為與「無」和「有」相通,很多時候,這三個所謂的名甚至是混用的。我的理解:無和有都是道的狀態,天地萬物即是在「道」的規約下,從「無」到「有」派生出來的,也就是「道一二三萬物」的產生過程。

所以《道德經》中多次提到「道」、「無」和「有」時,都認為是「天下母」,一脈相承,並不矛盾。
作者: shen fuen    時間: 2010-3-9 19:11
清風道人: 許多學者在解釋「道」的時候,認為與「無」和「有」相通,很多時候,這三個所謂的名甚至是混用的。我的理解:無和有都是道的狀態,天地萬物即是在「道」的規約下
這也是我的理解:無名("無")和有名("有")都是道的狀態,天地萬物即是在"道"的規約下,從無名("無")到有名("有")派生出來的,也就是「道一二三萬物」的產生過程。
《道德經》中也多次提到"道","無名"和"有名":
'道常無名。朴雖小、天下不敢臣。….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朴。無名之朴、亦將不欲。...'
作者: 清風道人    時間: 2010-3-10 02:38
由此可見,「無名」、「有名」、「無為」、「無不為」皆是動詞,而不是名詞。只有「道」、「無」、「有」才是名詞,是與「道」相關聯的「名」。
作者: shen fuen    時間: 2010-3-10 03:58
清風道人: 由此可見,「無名」、「有名」、「無為」、「無不為」皆是動詞,而不是名詞。只有「道」、「無」、「有」才是名詞,是與「道」相關聯的「名」。
我以為, 道、無、有、三字可動可名。
而「道」、「無」、「有」 、「無名」、「有名」、「無為」,皆是老子哲學術語.
作者: 清風道人    時間: 2010-3-10 04:35
這就看你如何斷句。我更傾向於「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作者: 練精化氣AAA    時間: 2010-3-10 04:36
錯了, 錯了 錯的離鋪
作者: 練精化氣AAA    時間: 2010-3-10 04:36
清風道人: 這就看你如何斷句。我更傾向於「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不對呀,不對
作者: 清風道人    時間: 2010-3-10 08:56
練精化氣AAA: 不對呀,不對
如何不對?
作者: 清風道人    時間: 2010-3-10 08:58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否還需加個「動可動,非常動。」?

哈哈,笑談而已。。。
作者: shen fuen    時間: 2010-3-10 09:12
清風道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否還需加個「動可動,非常動。」?

哈哈,笑談而已。。。
圈可圈, 非常圈
作者: 新手登陸    時間: 2010-3-10 11:12

作者: 練精化氣AAA    時間: 2010-3-11 00:07
清風道人: 如何不對?
不能講, 道家不傳之密

還有 道教和道家是兩回事情, 不要一起說哈
作者: 清風道人    時間: 2010-3-12 10:03
練精化氣AAA: 不能講, 道家不傳之密

還有 道教和道家是兩回事情, 不要一起說哈
那如何傳到你這兒啦?

另:道教與道家,可一可二,是經常一起說的。。。
作者: 練精化氣AAA    時間: 2010-3-12 23:44
清風道人: 那如何傳到你這兒啦?

另:道教與道家,可一可二,是經常一起說的。。。
在說一遍, 道教和道家 完全是不同的事務,
你最好線補習點基本功
作者: 清風道人    時間: 2010-3-18 06:55
練精化氣AAA: 在說一遍, 道教和道家 完全是不同的事務,
你最好線補習點基本功
不會好好說話?你又是哪來的權威?[本話題由 清風道人 於 2010-03-18 06:56:27 編輯]
作者: 練精化氣AAA    時間: 2010-3-18 17:02
清風道人: 不會好好說話?你又是哪來的權威?
不多說了哈。 你覺得是一樣就一樣好了
作者: 清風道人    時間: 2010-3-19 06:55
練精化氣AAA: 不多說了哈。 你覺得是一樣就一樣好了
如果你沒有輕蔑的態度,那就多說兩句:

道教和道家不完全是兩回事情。應該說是同宗不同形,先有老子,後有道家,再有道教,理論上一脈相承。
作者: 練精化氣AAA    時間: 2010-3-20 02:48
清風道人: 如果你沒有輕蔑的態度,那就多說兩句:

道教和道家不完全是兩回事情。應該說是同宗不同形,先有老子,後有道家,再有道教,理論上一脈相承。
如果我回答你 , 是不是你又要說輕蔑你呢??

事實上 道家和道教, 理論上都有很大差別
作者: 清風道人    時間: 2010-3-24 20:07
練精化氣AAA: 如果我回答你 , 是不是你又要說輕蔑你呢??

事實上 道家和道教, 理論上都有很大差別
如果是基於尊重和平等的態度,那自然不是輕蔑。

兩者同源同宗這一點上有異議嗎?如果沒有,那它們就不完全是兩回事情。由於出發點、形式和歷史沿革的變遷而造成的巨大理論差異和宗教特徵的不同,並不能消除兩者同源同宗的基本事實,那它們就不完全是兩回事情。
作者: 練精化氣AAA    時間: 2010-3-24 22:57
清風道人: 如果是基於尊重和平等的態度,那自然不是輕蔑。

兩者同源同宗這一點上有異議嗎?如果沒有,那它們就不完全是兩回事情。由於出發點、形式和歷史沿革的變遷而造成
基本上完全是兩回事情。
作者: 混水狼外婆    時間: 2010-7-8 03:00
和西方宗教有所不同,所謂'道教',其原始意義是'道'對於'人'的教化. 道與教,分之則為二,合之則為一,道是所以立教的宗旨,教是推衍此理本以化導世俗的應用. 至於(先秦)道家,關注的是天道與人道的關係,以天道本理鑒辨人道的得失,據人道實際反思天道的本原,並不關懷對世俗社會的教化. 道家賦予道的基本涵義為'自然',因而順任民的本性,不抑不助.這顯然與立一宗旨以推行教化陶鑄民彝,在理旨上存在差異.[本話題由 混水狼外婆 於 2010-07-08 03:01:46 編輯]
作者: shen fuen    時間: 2010-7-8 03:09
混水狼外婆: 和西方宗教有所不同,所謂'道教',其原始意義是'道'對於'人'的教化. 道與教,分之則為二,合之則為一,道是所以立教的宗旨,教是推衍此理本以化導世俗的應用. 至於(先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