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植物學角度來說,「月季花」、「玫瑰」 是屬於薔薇科薔薇屬的兩個不同「種」,植物形態上有區別:「月季花」( Rosa chinensis )為直立灌木,枝有皮刺,葉光滑,四季開花,花色較多;「玫瑰」(Rosa rugosa )雖也是直立灌木,但枝多皮刺和剛毛,葉有皺褶,春季一季開花,花色多為紫紅色和白色。所以,把「月季花」和「玫瑰」等同起來顯然是不對的。 二百多年前,中國的月季花傳入了歐洲,經過多代育種家的努力,1867年育成了「現代月季」( Modern Rose ),把月季花發展到一個嶄新的階段,二十世紀,現代月季重返故鄉,成為我國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花卉,人們仍稱之謂「月季」。然而,它和原有的「月季花」 有不同的含義,因為,「現代月季」在中國「月季花」的基礎上溶入「玫瑰」、「野薔薇」等的血液,它既是中國月季花的發展,也是中國月季花的繼承。所以,現代月季既包括「月季花」、「玫瑰」、「野薔薇」等薔薇屬植物,也包括它們的雜交後代,含義較為廣泛。 「Rose」一詞在英、法等國是對薔薇屬植物的通稱,實際上包括了各種野生薔薇、月季花、玫瑰等多種植物,可能我們前輩翻譯家們對此了解不深,在所有的「英漢」、「法漢」「德漢」等詞典中,「Rose」(「Rosen」) 一詞只有「玫瑰」一種解釋,所以,「Rose」一詞統一被翻譯成「玫瑰」,這也是長期以來造成月季和玫瑰不分的重要原因。 在我國香港、台灣等地區,由於受國外的影響,把月季一直稱為玫瑰,並影響到廣東地區,例如,深圳的月季園被稱為「玫瑰宮」,文學作品中也把生活中的月季冠以「玫瑰」的雅稱,把月季切花通稱為玫瑰,什麼「送你一支玫瑰花」,「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等等,實際上這種叫法是不夠準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