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關於加爾文主義改革宗浸信會(十三 )

[複製鏈接]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4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0-1-5 12: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九、現今的美國改革宗浸信會

 
 
 
 

以上我們概括地評述了1960年代和1970年代期間改革宗浸信會教會和宣教事工倍增的情況,現在讓我們再簡略地考察一下,主作工並且在浸禮派中間恢復這種合乎聖經的改革宗信仰的一些作為。

             1960年代和1970年代以後促進改革宗浸信會教會倍增和成長的相關發展和幫助。在我們回顧一些這樣的發展和幫助的時候,將會不可避免地重複前面已經看到的一些情況。首先是:

          a.    第一個改革宗浸信會教會聯合會――改革宗浸信聯合會(RBA)。改革宗浸信聯合會最初是1969年在賓夕法尼亞的派羅代斯成立的,起初有四個成員教會,其中包括卡萊爾教會和新澤西的三一教會。在接下來的一些年中,其他一些教會加入,也有一些教會離開了這個聯合會。聯合會成立的目的是提供一個公開討論的機會,使弟兄們可以經常聚在一起,彙報教會進展情況,一起禱告,並且讓其中一位弟兄宣讀一篇對大家有幫助的有關某些問題的論文。

可惜的是,這個聯合會在1990年代早期解體了。最終導致它解體的至少一個早期因素是在有關宣教工作應該如何合作方面缺少一致性。導致解體的最終因素是,在聯合會以後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形式上缺少一致性。

在早些年間,這個聯合會對於在兄弟教會中促進團契,相互鼓勵以及合作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改革宗浸信聯合會在協助發起新澤西州的三一教牧學院方面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說後來的改革宗浸信會宣教機構(RBMS)也是起源於先前的改革宗浸信聯合會(RBA)。

早年另一項幫助是:

          b.    加爾文主義和改革宗浸信會期刊。除了1950年代開始出版的更為跨教派的《真理旌旗》雜誌以外,其它明確的加爾文主義期刊也開始問世,其中包括《今日宗教改革》,《浸信會改革評論》和《劍與鏟》。這期間還有:

          c.    在幾所大學校園中大學生以及大學生之間的互動。主經常通過許多大學校園包括基督徒大學的一些學生團體作工帶來改革。有關主當時在大學生中作工,特別是在關鍵的早些年作工的例子非常多。

          d.    我們已經看到,在那些年間出現了好幾個定期的牧師聯誼會和研討會以及家庭研討會。所有這些都產生了明顯的影響。早期的日子裡主所使用在這類研討會上講道的著名改革宗浸信會演講人有阿爾·馬丁沃爾特·錢特里維恩·麥克約翰·萊辛格

          e.  有各種各樣培訓事奉人員的工作,首先是在新澤西的三一教牧學院開始的,這我們已經看到了,但是在後來的一些年中倍增了。

下面來看:

             對1980年代的發展的簡略回顧。由於這裡我們來到了一個離當前更近的階段,評估它就更具有挑戰性,因為當你仍然在樹木中間,是很難從樹木看到整個森林的。這時只能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階段,因為沒有更長一段時間過去無法作出判斷。不過還是跟我一起看幾件事情,這些事至少讓我們看到一些起初的觀察所得,所以值得一提。首先,這個階段:

          a.    有繼續的增長,新的改革宗浸信會教會繼續在美國和美國以外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例如,對於密歇根的大急流市教會來說,就是一個特別富有成效的建立教會階段的開始。從1980年代開始,一直延伸到1990年代,這個教會在建立不同的地方教會中起了作用,往往是同其他兄弟教會一起作工,在這十年間以及以後的時間裡,許多其他改革宗浸信會教會也出現了。1980年代中期司提反·霍夫麥爾也被作為一名宣教士由三一浸信會教會差往菲律賓宣教。

          b.    1980年代也出現了可悲的衝突和分裂

               (1) 首先,1980年代早期和中期出現了有關道德律法是否有連續性以及星期天是不是基督徒的安息日這兩個問題的爭論。儘管某些人在挑起這場爭論中起了重要作用,然而,更為完全改革的改革宗浸信會教會同主權恩典教會有明顯的劃分,恐怕是不可避免的。這是因為在這之前兩個群體在接受恩典教義的復興當中是融匯在一起更為混合的,地方教會中兩種成員都有。可悲的是,在那些堅持恩典教義的人中出現的這種劃分至少在某些情況下導致了分裂,以及從地方教會中大批人員的退出。

               (2) 在某些方面更可悲的是,1980年代在忠心的改革宗浸信會之間首先出現的衝突和紛爭。這些改革宗浸信會在道德律、安息日和許多其它事情上都是一致的,他們曾經彼此有甜美密切的團契。這裡我們不去探究細節或是試圖得出結論(我把這留給別人來做――特別是留給比較晚的某一代人去做),這裡我只要說有時候導致分離的教義和實踐領域的分歧包括:

- 關於長老的上下兩級觀點和長老同等觀點

- 長老或牧師職能和權威的性質,程度和實施

- 教會與教會之間相互之間關係的性質,彼此負責或有交代,在國度工作上的合作

然而,正如頻繁發生的那樣,分歧不但是教義和實踐的不同――雖然這些肯定是一個因素,還有一些具體的困難局面和更為個人的問題。在近些年,一直有一些令人鼓舞的嘗試開始彌合改革宗浸信會弟兄姊妹之間的分裂。

          c.    1980年代有一些跡象表明,在改革宗浸信會兄弟教會之間也有一些不斷增加的合作

               (1) 一方面,在建立教會和宣教工作上,有更為正式的合作實例。

               (2) 也有更為正式的發展:

                  (a)    1985年,改革宗浸信會宣教機構(RBMS)在印地安那州的安德森成立,成員有14到15個教會。在伊斯蘭世界長期進行福音工作的利恩·波勞賽(Leon Blosser)在RBMS最初的開始中起了關鍵作用。

                  (b)    地區性的南卡羅來納改革宗浸信會教會聯合會(SCARBC)可以追溯到1986年,這個聯合會1990年正式成立。

                  (c)    1997年3月,美國改革宗浸信會教會聯合會在亞利桑那的米薩成立,2000年改革宗浸信會宣教機構同美國改革宗浸信會聯合會合併――這樣就成了這個聯合會工作的一部分。1998年改革宗浸信會學院(IRBS)同加利弗尼亞的威斯敏斯德神學院一起也作為美國改革宗浸信會聯合會的一項教牧訓練事工開始了。到2006年美國改革宗浸信會聯合會已經增加到52個教會。[1]

              另一個很重要的值得一提的發展是,這些年以來改革宗信仰和加爾文主義在福音派的基督徒中間有著持續的更為廣泛的影響。在20世紀的頭50年神無比奇妙地以白白的主權恩典拯救罪人的聖經真理是被人藐視的,差不多是被所有人拒絕的。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真理越來越廣泛地被人接受,遠遠超出了改革宗浸信會或是主權恩典教會的範圍。一些有恩賜的傳道人和著作家,像約翰·麥克阿瑟(John MacArthur),R.C.史哲羅(R.C. Sproul)約翰·派伯(John Piper)以及阿里斯台爾·白革(Alistair Begg)連同其它一些教育機構(如加利弗尼亞的主人學院和神學院(同約翰麥克阿瑟的事工聯繫在一起)在基督教會中對聖經真理的恢復起了範圍很廣的影響――為此我們應該獻上感恩。

一個特別鼓舞人心的發展是稱為奠基者運動的一種增長,這個運動是在美國最大的抗羅派教派之內,就是南方浸信總會(SBC)。這項試圖回到南方浸信總會原有的加爾文主義和改革宗的根基的運動極大地受到了俄爾尼·萊辛格晚年事工的促進。

現在,我們很快回顧一下:

             改革宗浸信會的現狀。一位住在佛羅里達的寶貴弟兄在他的網站上保持著一份改革宗浸信會名錄,上面列出了他所知道的改革宗浸信會或類似的教會。他表明有些人可能不會把所有這些教會看成是明確改革宗的。另一方面,這個名錄肯定沒有列全現存的所有改革宗浸信會教會。不過如果我們使用他的名錄來了解這個教會群有多大的話,那麼可以知道,到2005年為止,在美國有271家改革宗浸信會教會,在加拿大有22家,在加勒比和中美洲有12家,在南美的哥倫比亞有3家,歐洲有27個,其中9個在英格蘭和威爾士,中東有3個,非洲有4個,澳大利亞和新希蘭有8個,亞洲有35個,其中18個在菲律賓。另外一個來源表明這個數字應該超過40個,馬來西亞有9個。還有一些是在敏感地區,沒有列出來,為了安全原因,也不應該列出來。已經列出來的這些加起來是390個教會,這雖然不是爆炸性的增長,但如果想一想1959年只有一個這樣的教會存在,那麼這也夠鼓舞人心的了。

目前(2007年)改革宗浸信會正處在他們歷史的一個關鍵時刻。第一代教會領袖和教會成員,正在開始離世,下一代人正在變老,新的一代人正在成長起來,這個現實使我們從得到一些總的結束性的功課。首先,在我們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的時候:

1.  總是有把已經得到的地盤交給下一代的挑戰――交給領袖和其他教會成員――希望這些人在明白和遵行教會元首旨意方面走得比我們還遠得多。我們生活在一個日益後現代主義文化中,這種文化嚴重否認客觀真理及其重要性。我們要想像保羅在腓立比書4:9所做的那樣的,激發和鼓勵我們的後來人,那是一種不小的挑戰,保羅在這節經文中說:

你們在我身上所學習的,所領受的,所聽見的,所看見的,這些事你們都要去行,賜平安的神就必與你們同在。

要使接下來的一代又一代人不至於離開古道,就是先前的幾代人在理解和遵行神話語方面所得到的地步,像他們那樣忠心地對待神的話語,這絕不是一件小事。但是:

2.  另一個挑戰是,不要躺在我們的功勞簿上,而要繼續在需要的地方實施改革――不要為了受人歡迎而依從流行的觀念――也不要僅僅抱住那些沒有聖經根據的,人為的,根深蒂固的傳統。我們應該不斷地追求越來越準確地反應基督給祂教會的旨意,好讓祂得到更多的榮耀和一切的榮耀。我們要謙卑地彼此分享所得到的亮光,並且從我們所屬的兄弟教會更為直接的圈子以外的弟兄姊妹那裡得到知識和啟發。

3.  緊密相連的挑戰是,要繼續已經取得的進步,在履行大使命方面比以前大大地增長――特別是實際使人做門徒的第一步。要更好地在我們自己的耶路撒冷和撒馬利亞履行基督的行軍命令。在本地做傳福音的工作,同時也在世界範圍內進行宣教事工。在我們對現代教會歷史的學習中,我們已經看到,開端已經有了,激動人心的機會目前正在到處湧現出來,我們多麼需要祈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來,我們也多麼需要不斷地保持以賽亞的心志――「我在這裡,請差遣我」――主帶領去哪裡就去哪裡。

4.  還有一個繼續不斷的挑戰是以公義仁愛的方法彌合兄弟教會之間出現的分裂,紛爭。不要忘記基督捨命的前一夜為我們所做的禱告,那就是祂所有的屬靈兒女全都合而為一(約翰福音17:20-23)。並且要記住主耶穌所做的合一禱告是有一個傳福音動機的,那就是世人可以知道並且相信父神已經差了耶穌來,並且愛祂的子民。這個對合一的考慮應當特別是我們這些在已經提供合一依據的聖經真理方面有很多一致性的人。

5.  最後,讓我來借用一位參與培訓基督徒事奉人員的改革宗浸信會牧師和歷史學家的話:

我們應該極大地感到鼓舞,雖然曾經有過艱難,現在也有分歧和不同――然而神已經行作,並且正在行作善事。所以我們應該感到鼓舞。[2]

這樣的鼓勵應該使我們謙卑地把一切榮耀歸給我們的神和救主,因為是祂喜悅讓我們這樣軟弱有過失的人做祂的僕人和神奧秘事的管家,在拓展祂國度上,有那麼一點點作為。我們當然沒有任何餘地誇耀我們自己,或是我們的英雄,因為我們有什麼呢?我們所有的不都是從我們恩主手中領受的嗎?因此一切榮耀歸給那位正在照祂的應許建造自己教會的主,祂也正在勝過地獄之門的攻擊。



 
 
Materials needed:

Diagram of The Two Major Views of Church Government Claimed From the Apostolic Fathers (15C)
Time line of The Monarchs During the Reformation in England (64B)
Chart of The Various Degrees of Reformation - 17th Century England (66B)
Diagram - The Significant Offspring of Just One Local Church (65B)
Chart of English Baptist History (82B) (from An Introduction to the Baptists by Erroll Hulse)
Map - The Early English Colonies of North America (67B)


Sources:

Ahlstrom, A Religious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People, pp. 170-76, 318, 441-44, 721, etc.
Armitage, A History of the Baptists, pp. 716
Baker, A Baptist Source Book (from Cornerstone library), pp. 62-63, 67-72, 75-76, 117-18, 135, 140, 145-46, 188-89, etc.
"The Baker Book House Story", p. 1, obtained online at the following website:  bakerpublishinggroup.com/ME2/dirmod.asp?sid= . . .
Berry, The Kehukee Declaration and Black Rock Address with other writings relative to The Baptist Separation between 1825-1840, pp. 13, 52
Brackney, Baptist Life and Thought: 1600-1980, pp. 173-74
Cathcart, The Baptist Encyclopedia, pp. 52-54, 1059 (singing)
A Confession of Faith Put forth by the Elders and Brethren Of many Congregations of Christians (baptized upon Profession of their Faith) in London and the Country, 1677, Chap. XXVI, Pars. 14-15
Dallimore, George Whitefield, vol. 1, pp. 18-32, 263-4
D'Aubigne, The Reformation in England
Edwards, The Works of Jonathan Edwards, vol. I, A, History of the Work of Redemption, p. 601
Englizian, Baptist History and Principles Workbook, Western Baptist Press, pp. 14-34
The First London Confession of Faith with an Appendix by Benjamin Cox, Backus Book Publishers, p. 17
Garner, "A History of the Sovereign Grace Movement among Baptists in the South since World War II", pp. 5, etc.
Grenz, in Baptist Theologians, pp. 102-120
Houghton, Sketches in Church History, pp. 112-22
Huls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Baptists, pp. 47-75
Latourette, A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Letters of A. W. Pink, p. 7
Long, Articles on Baptist History, p. 4 - obtained on the internet under web address:   www.pbpress.org/articles.htm.
Lumpkin, Baptist Confessions of Faith, pp. 168-69, 295-96, 327, 360-61, etc.
Mack in The Ideal Church, pp. 45-66 (main source)
Mahan, recorded message dated May 28, 2006, delivered at Bethel Baptist Church in Spring Lake, NC
Martin, "The History, Message & Ministry of Trinity Baptist Church" - taped message preached on Sunday eve., Apr. 26, 1981
McBeth, The Baptist Heritage, pp. 68, 81-3, 91-5, 97f, 113-50, 171f, 178f, 200-83, 343, 463, 770-71
Minutes of the Philadelphia Baptist Association from 1707 to 1807, pp. 4, 11-24, 343, etc.
Murdoch, Portrait of Obedience, pp. 92, 130-31
Murray, E. Martyn Lloyd-Jones - The Fight of Faith 1939-1981, pp. 137, 193, 232, etc.
Murray, The Puritan Hope
Murray, Revival and Revivalism
Murray, "The Story of the Banner of Truth" from the Banner web site:  info@banneroftruth.co.uk
Murray, Spurgeon and Hyper-Calvinism
Noll (ed.), Eerdman's Handbook to Christianity in America, p. 97
Renihan, The Practical Ecclesiology of the English Particular Baptists, 1675-1705
Renihan, tape of Sunday School class at Reformed Baptist Church of Lafayette, New Jersey on June 18, 2000
Shurden, Associationalism among Baptists in America (1707-1814)
Sidwell, "The Reformed Baptists - A Fundamentalism File Research Report, p. 2, obtained online from Bob Jones University at web address:  www.bju.edu/library/collections/fund_file/refobap.1.html.
Singer, A Th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American History, pp. 108, 148, 183, 300, 331-35
Spurgeon, The Downgrade Controversy
"The Story of the Banner of Truth", the Banner web site:  info@banneroftruth.co.ukSweet, The Story of Religion in America, p. 76
Thomas, Ernest C. Reisinger (all - a main source)
Torbet, A History of the Baptists, p. 252
Torbet, Venture of Faith:  The Story of the American Baptist Foreign Mission Society and the Woman's American Baptist Foreign Mission Society - 1814-1954, pp. 97, 252
Tracy, The Great Awakening, pp. 6-10, 132-135, 153-54, 170-179, 187-88
Vedder, A Short History of the Baptists
Waldron, Baptist Roots in America (all - a main source)
Waldron, TMA HT4 notes, pp. 7-9
Walker, A Histo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pp. 401-13, 507-9
Walker, The Creeds and Platforms of Congregationalism, pp. 59-74, 393, 396, etc.
Westminster Confession of Faith, Free Presbyterian Publications, 1973, pp. 101-02
White, Association Records of the Particular Baptists of England, Wales and Ireland to 1660
White, The English Baptists of the 17th Century.  A History of the English Baptists, Vol. 1
Wills, Democratic Religion:  Freedom, Authority and Church Discipline in the Baptist South, 1785-1900, pp. 116-17
Yarbrough, "The Origin of Baptist Associations Among the English Particular Baptists", Baptist History and Heri

  [1]  More recently, during 2003 to 2004, a similar regional association has come together in the Midwest.

[2]  2000 Sunday School tape at the Reformed Baptist Church of Lafayette, New Jersey.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9: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