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北斗導航衛星再升空 美國高度警惕(圖) [列印本頁]

作者: 打狗棒    時間: 2010-11-1 12:03
標題: 北斗導航衛星再升空 美國高度警惕(圖)

11月1日0時2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第六顆北斗導航衛星送入太空。這是我國今年連續發射的第4顆北斗導航系統組網衛星。新華社

  北京時間1日0時26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第六顆北斗導航衛星送入太空,這是中國今年連續發射的第4顆北斗導航系統組網衛星。

  新華社報道,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目前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四大供應商之一,是中國獨立發展、自主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同時也是國家正在建設的重要空間信息基礎設施。北斗系統的建設,促進了全球衛星導航領域的合作發展,推動了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技術進步。按照「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於2012年前具備亞太地區區域服務能力;2020年左右,具備覆蓋全球的服務能力。

  經過19年的不斷發展和建設,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測繪、漁業、交通運輸、電信、水利、森林防火、減災救災和國家安全等諸多領域得到應用,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特別是在四川汶川、青海玉樹抗震救災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這次發射中,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首次在運載火箭上使用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標誌。藍色圓形標誌包含有北斗七星、司南、網格化地球等元素以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中英文名稱,表明北斗系統星地一體,為全球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的行業特點,展示其開放兼容、走向世界、服務全球的建設宗旨。

  這次發射的衛星和運載火箭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33次飛行。

  美國高度警惕北斗進展  

  另據中國國防報早前報道,海外媒體曾對北斗系統進行了全面細緻的介紹。報道稱,「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雖然目前軍事用途仍有限,不過具有雄厚的軍事應用潛力,這也是中國未來發展的重點。理由很簡單,雖然中國衛星導航定位應用近年來發展迅速,但絕大多數的軍民應用範疇都是建立在美國GPS之上。一旦發生戰爭,美國關閉GPS或加大民用碼誤差,對中國而言,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大陸必須未雨綢繆。  

  海外媒體還重點分析了北斗的簡訊通信功能。報道稱,因運作方式不同,北斗有一些GPS沒有的軍事功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部隊的指揮管制。  

  由於「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簡短通信功能可進行「群呼」,這項功能用在軍事上,意味著可主動進行各級部隊的定位,也就是說中國各級部隊一旦配備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除了可供自身定位導航外,高層指揮部也可隨時通過北斗系統掌握部隊位置,並傳遞相關命令,對任務的執行有相當大的助益。

  一個國家的安全,不能依賴外國,必須依靠自己。美國的歐洲盟友尚且如此,何況中國。在伊拉克戰爭期間,中國中遠公司有一條遠洋貨輪,通過馬六甲海峽駛入印度洋后,被美國艦船攔阻,要求檢查船隻。美國在伊拉克作戰,可以划臨檢區,但不能把臨檢區劃到整個印度洋。  

  中國貨輪不買美國的賬,不停船受檢。但後來這條船開的時間不長,發現船用GPS失效了,船被迫停下來進行檢修,但沒有發現故障。後來才明白是美國海軍對中國貨輪GPS進行局部屏蔽。很顯然,如果中國的軍事裝備和通信聯絡也使用GPS,戰時很可能發生災難性的悲劇。正因如此,中國才大力發展北斗系統。  

  中國北斗的問世,使美國感到不安。美國《太空新聞》曾報道稱,中國的北斗軍事衛星導航系統擾亂了美國的計劃。中國航天部門正試圖借鑒歐洲「伽利略」系統,通過發射與美國導航衛星相似的M編碼頻率信號,來壓制美國衛星導航系統的軍事優勢。美國最好的解決方法是直接發展GPS-4,即第四代GPS系統。  

  據美國軍方內部人士透露,美軍甚至還制定有一份詳細的作戰計劃,在「必要」時摧毀北斗系統。

來源:中評社 2010-11-01
作者: hsinchutw    時間: 2010-11-1 13:55
很快船隊會下五大洋
作者: weihua99    時間: 2010-11-1 15:13
國家的安全不能依賴於他國,特別是美國。
作者: zjd713    時間: 2010-11-1 17:38
呵呵,一舉數的,既發展了自己獨立自主的系統,又能以四兩拔千斤的手法誘使美國進入惡性循環的軍備競賽,最終和蘇聯一樣走向自我吞噬的覆滅。。。。有趣,有趣。。。
作者: hsinchutw    時間: 2010-11-1 18:42
戰略上

俄國因為中國強大而獲勝
作者: zgynkmsgh    時間: 2010-11-2 14:48
美國人又要天天值夜班了,可憐啊。以後機會多的是啊。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