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戰爭另一面:紀念抗美援朝60周年[組圖]
[列印本頁]
作者:
一個中國人
時間:
2010-10-24 22:49
標題:
戰爭另一面:紀念抗美援朝60周年[組圖]
本帖最後由 一個中國人 於 2010-10-24 22:50 編輯
2010年10月24日
60年前,人們以意識形態為理由發動這場戰爭,東西方兩大陣營在半島交鋒三年多,換來只有無數死傷與幾乎不變的邊界,以及——本屬同根的兩國長達60年的仇恨。
1953年8月,南北對峙的真空地帶,一名中國士兵正阻止美國攝影師拍攝。因為當時他們正在這裡尋找戰死士兵的遺體。
1950年9月20日,首爾市區作戰的美軍陸戰一師士兵。
1950年夏,韓國南部洛東江邊,美國海軍陸戰隊上尉弗蘭西斯·芬頓帶著他的人剛剛擊退了一次朝鮮軍隊的進攻,他們的彈藥已經所剩不多。
1951年,韓國首爾附近,一名美軍士兵要求幾名中國戰俘趴在地上保持不動。
作者:
一個中國人
時間:
2010-10-24 22:51
1950年7月21日,韓國某地,一名韓國軍警用手槍催促一個朝鮮戰俘快速前進。
遭到槍殺的韓國平民的最後瞬間。資料顯示,1950年7月,美韓軍隊在最初的敗退前,曾在大田處決了約1800名政治犯。事件曾被列入絕密。
1950年9月28日,奪回大田的美軍在當地監獄廣場上發現了約400具雙手被反綁的屍體。他們被朝鮮軍隊認為是「朝奸」在其撤退前被殺死。
1952年11月17日,韓國全羅北道,兩名韓國軍警展示他們砍掉的朝鮮游擊隊員的人頭。大量朝鮮人民軍士兵在1950年下旬的潰敗中被成為游擊隊,聯軍一直努力將其肅清。
1951年1月27日,韓國陽智,朝鮮軍隊撤退時對囚犯進行處決。這名遇難者由於處刑匆忙尚留有一息,最終死於積雪中。
作者:
一個中國人
時間:
2010-10-24 22:52
1950年底,中國邊防警察從中國邊境城市安東(今丹東)觀望對岸朝鮮新義州遭遇美軍空襲而燃起的大火。
1950年底,在「保家衛國」的宣傳鼓舞下,中國某農村,農民青年集體參軍。中國軍隊從1950年10月19日起大規模進入朝鮮,加入戰爭。
1951年5月6日,駐華北的中國獨立11團舉行赴朝參戰前的動員。後排的士兵氣氛似乎比較活躍。
1951年2月,安養前線,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李奇微在視察途中休息。他的胸前總掛著兩枚手雷,他說這是遇到敵人「最後也最有效的手段」。兩個月後,李奇微成為遠東盟軍總司令。
1953年5月18日,一處激戰四天之後的美軍炮兵陣地的彈殼堆放點。
作者:
一個中國人
時間:
2010-10-24 22:52
正遭遇地毯式轟炸的地區。1950年8月16日,美國空軍的B-29對洛東江附近的朝鮮軍隊集結地進行了這次轟炸。
1950年9月,一名美軍陸戰隊員迅速離開公路上被炸癱的坦克,躲避遠處的朝鮮火力。
1952年8月10日,傷心嶺附近,27步兵團的幾名士兵守在一處坑道里。40碼外就是中國軍隊的戰線。
1950年12月,冒著零下30度的嚴寒撤退中的一名陸戰隊員。當被問起想要什麼樣的聖誕禮物時,他回答:「給我明天」。
1951年5月1日,首爾東北部的防禦戰中,美軍89坦克營D連的坦克兵正在為受傷的戰友進行急救。
作者:
一個中國人
時間:
2010-10-24 22:53
1950年8月28日,一名美軍士兵因為其戰友剛剛戰死而抱住另一名士兵痛哭。不遠處的士兵自顧自地填寫陣亡標籤。
1950年12月8日,美國首都華盛頓的一處醫院內,一名乘坐輪椅的士兵在走廊里遇到了拄著雙拐,同樣被截肢的一等兵查爾斯·伍迪。
朝鮮前線,駐守散兵坑的中國機槍小組的一員剛剛收到後方傳上來的家信,顯得有些興奮。
1952年底,五聖山地區,準備進行夜襲的中國士兵俯身躲避聯軍發射的照明彈的瞬間。
中國軍隊入朝初期,幾名士兵正在領取物資,每人都背著多條幹糧袋。最初入朝的中國軍隊幾乎沒有後勤保障可言,他們不得不攜帶儘可能多的補給。
作者:
一個中國人
時間:
2010-10-24 22:54
在戰壕里分食土豆的中國士兵。中國軍隊的快速南進使本來就很薄弱的後勤線更加不堪重負。
中國軍人在朝鮮前線的坑道里包餃子。在朝鮮環境惡劣的前線生活中,餃子是一種奢侈的享受。
一名中國士兵正在從一枚未爆的美軍航空炸彈中掏出炸藥。這些炸藥將用於中國軍隊修築掩體的爆破工程中。
1951年5月17日,半島中部的春川,聯軍擊退了一次中國軍隊的進攻。戰死的中國士兵遺體被集中起來,其中一名士兵制服上的火還沒有完全熄滅。
1950年夏,朝鮮半島南部,準備上前線的美軍步兵與一支南逃的難民隊伍擦肩而過。戰爭初期,北方軍隊將缺乏準備的美韓聯軍壓縮在半島最南端的釜山。
作者:
一個中國人
時間:
2010-10-24 22:54
中國所保存的「美帝國主義的戰爭罪行」:一名逃難的婦女在路上遭遇空襲被炸死,她的兒子則死於飢餓。
1950年底,平壤市民安文淳的家遭到空襲,他失去了三個孩子。
1950年12月,平壤郊外,為阻擋中國軍隊而被炸毀的大同江大橋上擠滿了南逃的難民。
1951年4月,韓國戰爭孤兒收容所里,不會笑的KooRiKang(音)。美軍在難民的屍體中將其發現。他後來得到治療,找回了笑容。最終被一個美國家庭收養。
1951年7月,交戰雙方在開城商談停戰。一名中國軍人狐疑地打量韓國代表做記錄。由於意見分歧過大,初次談判以失敗告終。
作者:
一個中國人
時間:
2010-10-24 22:55
1951年7月,開城,談判間隙,一名朝鮮軍隊的司機正在與一名美軍司機玩扳拇指的遊戲。
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在北京街頭演出話劇《紙老虎》。飾演美軍的演員身上花哨的各種徽章代表當時中國人對美國的抽象印象。
中國國內,一名女民防隊員正在監視被懷疑是「外國特務」的可疑人物。戰爭期間,中國也開始了大規模清除「反革命份子」的政治運動。
一支向中方投降的韓軍部隊士兵的合影,他們多數人表情很複雜。
1953年5月,板門店附近的和平村,交戰雙方正在交換戰俘。美國陸軍一等兵約翰·普洛赫帶著茫然等待辦理手續。
作者:
一個中國人
時間:
2010-10-24 22:56
1953年夏,板門店地區,被歸還的中朝戰俘登上卡車準備離開。他們多數只穿內衣,戰俘交換時許多人將聯軍發放的囚服脫下以示決裂。
拍攝於1953-1954年間,一名被釋放的韓國前戰俘在首爾的一次集會上高呼反對北方的口號。
1958年,中國部隊告別上甘嶺。朝鮮停戰後,上甘嶺由中國民政警察部隊接管,參加告別儀式的並不是當年的參戰部隊。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