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陳家興:國家形象表現在事件里
[列印本頁]
作者:
Hanxin
時間:
2010-10-19 05:58
標題:
陳家興:國家形象表現在事件里
2010年10月18日07:37人民網
妥善處置每一起事件,不僅是國家發展的需要,也是塑造良好國家形象的需求,更是幹部具備世界眼光的題中之義。
陳家興 評論作者
10月14日,在700米地下生存69天的33名智利礦工全部重見天日。世界關注的焦點投向南半球最南端的智利,矚目那些命懸一線礦工的重獲新生。而回溯這場持續兩個多月的「超級營救」,此前「一直被世界忽視」的智利未曾離開過世界的視線,更有媒體把此次礦工獲救稱為智利的「國家重生」。
一次銅礦坍塌事故,反而成就了智利的國家形象,起決定作用的正是智利政府。無論是智利總統成為「礦難營救現場的常客」,還是多種救援方案齊頭並進,都向世人傳遞出正面的、積極的國家形象信息:這個國家重視普通人的生命,為救人不惜一切代價。由此,智利國民為自己的國家感到驕傲,其他國家民眾則對智利這個國家產生好感。
又如「5·12」汶川特大地震,也成為世界「看到一個有血有肉的真實中國」的大事件。面對這一場世界罕見災難,中國展開驚天動地的生命大營救,展示出的救援理念、救援速度、救援力量,讓世界看到了完全不一樣的中國。他們發現在災難面前,中國人竟然如此堅強團結,中華民族如此血濃於水,共產黨員在危險和困難面前毫不退縮。英國《每日電訊報》評述「世界正在更多地接受中國共產黨,而且共產黨在中國越來越成功」。
國家形象就這樣隱藏在事件之中。在一個國家,每天都會有各種各樣的事件發生,這是一種客觀存在。有突發事件,也有平常事件,有轟動的大事件,也有微末的小事件。不論哪一類型的事件,都可能成為世人審視這個國家的載體,進而深刻影響和改變著國家的形象。對於政府來說,每一起事件都應慎重處之,小覷不得、大意不得。
必須看到,事件最終所展現的國家形象,往往是對政府處置事件的態度和行為的外在反饋和評價。現實中有不少事件,原本與政府行為無關,但恰恰是政府的態度成為人們關注的理由。事件處理得好,一起「負面事件」也會產生「正面影響」。處理得不好,即使是「正面事件」也會產生「負面效果」。因而,決定事件傳遞出的國家形象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關鍵就在於政府在事件發生前後的態度和行為。
今天,國內發生的每一起事件,只要它進入世界關注的視野,就影響著世界對中國的看法。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路化時代,傳遞國家形象的載體固然有很多,決非事件一途。不過從實際效果看,那些引人注目的事件所傳遞的國家形象,更具穿透力和影響力。因為世人不僅關注你怎麼說,更關注你怎麼做,真實發生的事件最有說服力。因此,妥善處置每一起事件,不僅是國家發展的需要,也是塑造良好國家形象的需求,更是幹部具備世界眼光的題中之義。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