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無」字淺析
[列印本頁]
作者:
Djogchen
時間:
2010-9-21 20:13
標題:
「無」字淺析
作者:釋如謙
「無」,梵語{a},意謂非存在,亦非不存在,依佛教認為執著「有」,或執著「無」
皆為偏誤,唯有超越「有」與「無」之相對,方屬絕對之真如。
佛教經典論中,無數次提出宇宙萬象的「有」,皆是因緣和合的「有」,並非一實
體,其本體是「無」,自性是「空」的,世界萬法亦皆由因緣和合而生,故本性亦
是「無」,空無自性。
原始佛教經典中,所顯現無的觀念,較相對於「有」之「無」,亦即相對於「存在」
與「非存在」。大乘佛教經論更進一步顯示其義,如「中論觀」云:「一切有與無」
本即不存在,若見「有」,見「無」之相,即是淺智之見,同論卷四,「大智度論」
卷六等,則藉超越相對性之有,無,泯絕宇宙諸法之假,實,斷、常等,並以「無」
為「一切皆空」之同義詞語。蓋以諸法皆由「因緣和合」所生,故本性即是「空無
自性」,就正因為「空無自性」遂得成一切法。
「大般若經」卷四更籍「無」的徹底否定,面對五蘊,十八界,乃至四聖果,獨覺,
菩薩,佛果,等佛道階位的修行,及各階段的人格發展,予以「一無所執」的精闢
闡論。同經卷三,十八,亦謂「無性,乃是般若波羅密多之自性,而所謂般若波羅
密多,即是舍離般若波羅密多之自性」,由上述引文可知「般若經」系統對「無」
的核心思想,及透徹精闢大乘佛法思想無所滯礙與執著之般若大慧。
「維摩吉經」「入不二法門」亦是詮析「無」的著名典故,經中記載文殊師利等三
十二位菩薩與維摩吉居士談論有關何等不二法門之究竟答案,諸位菩薩均先後提出
各種超越生滅,善惡相對原理之看法,而以之為不二法門;文殊菩薩則謂無言,無說,
無示,無識為不二法門,對此,維摩吉居士則以沉默不語而顯示之。由是,文殊菩
薩遂嘆之為「是真入不二法門」。維摩吉所表現「默不二」即是一種透徹骨髓,積
極活潑「無」的精神,,如唐代道綽有「法身無相」之說,謂如來法身乃無色,無形,
無言說,無住處,無生,無滅者,另如飛錫和尚於「念佛三昧寶王論」卷下,亦提
出「無心念佛」之說,回異於一般的「念佛有念」的思想,而為凈土門中唱道「真
無念」之重點。
此外,如真言密宗以{a},"阿「字揭示」諸法本不生「之理,據」大日經疏「卷七下
載,一切諸法皆由眾緣而生,從緣而生皆有始有本,然若觀此能生之緣亦復從眾因
緣生,如是輾轉從緣,則莫可窮究其根本源頭;如此而觀,即知」本不生際「乃萬
法之根本,若徹見」本不生際者「,即是如實了知自心,此乃密教從」諸法本無,
諸法本不生「之教義來具顯」無之奧秘「。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