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華爾街日報 中國經濟冰火兩重天令人不解
[列印本頁]
作者:
流水線
時間:
2010-7-6 09:48
標題:
華爾街日報 中國經濟冰火兩重天令人不解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日前發表分析文章,題為《中國經濟數據冷熱交織令人不解》,作者為Craig Stephen。文章摘編如下:
文章說,中國經濟的內部運作方式常常令分析人士百思不得其解,如今又有了一個新的謎題──中國經濟看起來處於冰火兩重天之中。最近一段時間來,樓市過熱、出口飆升、通脹加劇成了關注的焦點,而眼下人們擔心的卻是製造業開始開倒車。
假如這些只是一個溫和調整中的經濟體──不冷不熱的「金髮姑娘式」放緩──中存在的猜測,那將無可厚非。不過,這看起來像是痴心妄想。
更有可能的是,這是伴隨中國政府指導下的資本主義和規模過大的固定資產投資而來的失衡甚至不良增長的最新徵兆。
上周公布的6月份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令人擔心製造業在放緩。6月份官方PMI數據從上個月的53.9跌至52.1,而滙豐(HSBC)中國指數跌至50.4,剛剛超過50這個擴張和萎縮的分水嶺。
PMI的下滑令人困惑不解,因為就在此前5月份中國出口額還達到了創紀錄的1,360億美元。據報導,中海集裝箱運輸股份有限公司說,可能會增加運費,因為集裝箱短缺也表明經濟在快速發展。
不過,其他指標卻表明貿易在下滑。自5月底以來,波羅的海乾散貨航運指數(Baltic Dry Index)一直大幅下滑,目前已經跌了40%以上,儘管該指數是一個波動幅度較大的指數。
對這些互相矛盾的信號的一種解釋是,為中國工廠運送原材料的集裝箱貨輪市場在走軟,不過運輸出口成品的集裝箱市場依然強勁。
或許,在製造業有充足的原材料用以加工的情況下,波羅的海貨運指數(BFI)是出口疲弱或中國內需減弱的一個領先指標?對於最新PMI數據出爐后的形勢,滙豐的看法是,全球補充庫存的活動在減弱,財政刺激的影響在減小。
瑞士信貸預計市場對盈利下調的擔憂即將湧現,這加大了中國大陸經濟硬著陸的可能性,即便目前瑞士信貸預計這種可能性仍較小。
對中國政府來說,所有這些使得如何解決同時存在的投資泡沫與製造業放緩的政策窘境難度不斷加重。希望在於中國能成功解決正在放緩的高速增長的再平衡難題。如果不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則附帶影響將是全球性的。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