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外道弟子規

[複製鏈接]

63

主題

389

帖子

388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renee209 發表於 2010-7-4 10: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佛說當來變經》云:

佛告比丘。復有五事。令法毀滅。何謂為五。一或有比丘。本以法故出家修道。廢深經教十二因緣三十七品。方等深妙玄虛之慧。智度無極。善權方便。空無相願至化之節。二反習雜句淺末小經。世俗行故。王者經典亂道之原。好講此業。易解世事。趣得人心令其歡喜。因致名聞三新聞法人。淺解之士意用妙快。深達之士不用為佳。四天龍鬼神不以為喜。心懷悒戚口發斯言。大法欲滅故使其然。舍妙法化反宣雜句。諸天流淚速逝而去。五由是正法稍稍見舍無精修者。是為五事。令法毀滅


從佛法畢竟空性的角度出發一切世間外道法無論善法還是惡法皆是三界顛倒輪迴的生滅法,是不究竟不圓滿之法,是相對之法,是能所不斷的有為法,是非解脫法,所以世間法不是佛法,如果世間法種種知見是佛法,佛則不用示現八相成道,宣說三藏,使眾生,開,示,悟,入,佛的正知正見,而不是開示悟入眾生世間法的非佛知見,正是因為世間法不能得到究竟圓滿的解脫,諸佛菩薩才一次又一次的示現,雖然說佛法要從世間法去領悟佛法第一義妙諦,但這並不表示世間法妄想顛倒的本質就能取代佛法的究竟解脫,法華經中佛出現於世只為宣說一佛乘,而不是為了宣說二三四佛乘,因此世間法純屬是個應眾生根器的善巧方便,因此說世人如若認以世間法為宗依止修行誤為究竟,而不能最終捨棄導歸佛法實相無相不二的勝義當中,則終究還是是落在顛倒生滅之中,正如《佛說當來變經》中說對於這些世間法真是淺解之士意用妙快。深達之士不用為佳。鑒於此一切外道純粹以方便為究竟大肆宣揚的顛倒學說就更加是不值一提了,有些外道會趁機反駁拿金剛經里的「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來辯解,他們會說既然金剛經都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或許又會說佛自己都說了他從沒說過一句法若有人說佛有所說法既是謗佛,這麼看來根本沒有什麼特定的佛法,既然如此理應該一切法不管是佛法也好世間外道法也好都應該算是佛法才對 還分什麼佛法什麼世間外道法,像這樣的外道持有這樣愚昧的見解就好像是在說甘草跟鶴頂紅都是能治病的好藥材一樣,對於什麼是佛法什麼是世間法從根本就不理解其中的含義,不錯,這句是法平等無有高下站在佛的涅槃證量畢竟空性的立場來講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佛的證量上對一切法空性上統統平等,佛的眼中根本沒有一個能夠說或者可以說的「法」的「自性相」言外之意就是說佛縱然一生講經講了四十九年但從來沒有一法是佛獨自創造的新鮮事物,種種不可思議的妙法義理都是佛從本自具足的涅槃妙心發現的而非破天荒創造出來的,佛從來沒用意識心去刻意的想要加以描述任何一種神秘莫測未能被了知或可以被了知的法,因為根本就不存在值得這樣去做的法,但是世間種種外道生滅法則就不然了,而且是大相徑庭剛好相反統統都是意識心的心外求法的生滅法,法同自心,一切法即心,就像六祖說更加透徹了


何其自性.本來清靜.

何其自性.本不生滅.

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何其自性.本無動搖.

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就好比說世上沒有一個健健康康的人是整天對良藥或者毒藥情有獨鐘的,因為根本就不需要,法尚應舍何況非法無論是良藥還是毒藥對於一個徹底解脫的人來說都應當不起一絲貪著,但是生死輪迴的眾生身上畢竟有無明的業障病的,法就是治病的藥方,那麼這個無明眾生的病對於法的取捨自然就有分別,佛法就好比是能夠從根本徹底治癒眾生生死輪迴業障病的唯一的良藥,世間外道一切善法善道就好比是只能治表不能治本敷衍搪塞的假藥,甚至說有一些外道更是連治表都不是的而且有害無益的毒藥,那麼這些說一切法都是佛法的外道到底是選能夠徹底治癒疾病的明心見性的良藥呢?還是選治標不能治本世間外道相上生滅法的假藥呢,或者選根本談不上治病反而會病上加病的外道邪知邪見的毒藥呢?




弟子規 屬外道典籍 不屬佛法範疇   況且在佛滅度之後還沒出現(弟子規)之前 依照凈土佛經修行凈土法門的人 照樣往生無數   難道說這個后出世的弟子規反而能成為往生極樂世界的保障??難道說那些沒有聽說過《弟子規》的古大德都沒往生?這不是荒唐可笑嗎??更何況它還不是屬於佛家思想的典籍呢。諸位佛弟子盡可以去翻翻這本(弟子規)看看是否能體現出什麼是「苦 ,空, 無常,無我」的道理 看看是否能夠找到判斷是不是正法的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的影子
金剛經雲 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連佛陀開示的 能夠令眾生證悟自性本心的 無上方便之法尚且都不應當生起法執 都應當要舍 更何況那些不能令眾生明心見性的 外道生滅之法呢



弟子規 是儒家講求 忠孝仁義等宗旨的一派學說 表面上看好像是善法善書 但是以佛法觀之 則不難看出 你這個忠 這個孝 這個仁 這個義 沒有一法能離開 一個能忠的我 一個所忠的人 一個能孝的我 一個所孝的人 一個能仁的我 一個所仁的人 一個能義的我 一個所義的人    這便是 我人眾生壽者四相了 既然你這個法離不開四相 自然不能脫離能所 脫離不了能所的心 自然是相上的生滅之法   這弟子規看似教人勸善 實際上是以人我相互對立的關係建立起來的善 來暗示眾生 令其生起我人眾生壽者相的執著   因為你叫眾生行這個相對的善法 無疑等於是在暗示眾生還有一個惡法是可行的 這樣一來 眾生在這個善惡對立生滅相中永遠也無法見到諸法的空性 更不用說能證到不生不滅不二的涅盤妙心了 以此對立存在的善法來遮蔽眾生的自性本心 是根本不可能證得聖果的 所以這個儒家的學說(弟子規)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教人過度修行中的善法而已 妄想以此作為佛法來參悟修學證得無上菩提果位根本就是在朽木之上雕刻花鳥終究是一無所成



外道之所以變成了外道究其原因不就是因為這些主張外道學說的外道六師們硬是把佛陀開示的不二法門變成了或二或三或四等等無數的對立分別,有的外道或許也會趁此機會借題發揮刁難發問說:既然你們佛門不主張分別不主張任何的對立學說,那麼為什麼不能兼并外道的學說反而要跟外道的學說針鋒相對呢?對於這樣的刁難發問其實不難解釋,佛陀開示的不二法門就是無上的絕對,即成無上也就是唯一,唯一的絕對已經完美圓滿怎能再畫蛇添足多此一舉呢兼雜這些外道不能稱之為絕對的歪理邪說呢?那樣一來如同在一潭清如明鏡的水中潑進一盆黑墨把原本清澈見底的一潭水攪得渾濁不清,水也不是水,墨也不是墨,那樣的絕對豈不是成了非絕對了?再好比說佛陀開示絕對的不二法門猶如一把燒菜用得食用鹽,一切外道的學說就好比是一瓶砒霜,無量無邊的眾生就好比是準備用來烹調的蔬菜,適量的鹽放進蔬菜里能夠讓原本清談無味的蔬菜一下子變成了香美可口的佳肴,可是如果燒菜放進的不是食用鹽而是加進了少許的砒霜請問是否能讓原本不管如何清談無味但至少也是還不死人的蔬菜變成更加可口佳肴呢,就像外道所說如果佛法的絕對不二法門兼并一切外道的學說就等於是把食用鹽和砒霜攪拌在一起,請問用這樣經過攪拌砒霜后的鹽時候還能烹調出香美可口的佳肴呢?



現如今末法時代外道邪師橫行,更有不少附佛外道大說特說相似法的(相似佛法其實根本不是佛法),把種種外道學說摻雜在佛學裡面混淆佛法的實相無相不二的真理真義,用對立的學說論述去給眾生講解佛的絕對,用相對的論點去體現絕對,通過這樣的手段掩蓋真正的正法,埋沒佛陀的究竟圓滿之法,看似是叫人行善最樂,實則是用對立的心去叫眾生行善,用對立的心去體現「忠」「孝」「仁」「義」等等,完全違背了本來不二無分別的涅盤妙心,眾生始終都是迷茫的難以明辨什麼是正道什麼是邪道,稍有不慎就被誤導帶入邪道上去了,百千萬劫也無法見到法身證入涅盤,



優婆塞戒云:



問能歸三寶 若言能者。復應語言。優婆塞戒。極為甚難。若歸佛已。寧捨身命。終不依於自在天等。若歸法已。寧捨身命。終不依於外道典籍。若歸僧已。寧捨身命。終不依於外道邪眾。汝能如是至心歸依於三寶不



所以 佛弟子還是應當恪守本分 深入三藏 續佛慧命

63

主題

389

帖子

388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8
沙發
 樓主| renee209 發表於 2010-7-4 10:46 | 只看該作者
大安法師開示如何看待《弟子規》
大渡網記者:

當代國人學習儒家文化為前提,很重要、很必要。但是,我們又觀察到一個現象,我們也不知道這個現象對和錯,不敢妄加評論。所以,很想由師父開示一下。那就是——有相當數量的同修認為,往生凈土的條件,它的前提就是你必須要做一個好人,你必須要先做到《弟子規》的要求,成為一個合格的人以後,才有資格能夠往生西方極樂。同修們還引經據典,比如講 「諸上善人,聚會一處」,我們如果不能作為一個「人」,那更不可能作一個「善人」,那怎麼可能有資格和這些「上善人」聚會在一起?所以,請師父慈悲開示,您怎麼樣看待這樣一個現象?

大安法師:

作為一個凈業行人,他應該要盡量去做「凈業三福」——「孝養父母,奉侍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世間的善,就包含著儒家文化的核心在裡面了。這是作為佛教徒應該去做的一個事情。

但如果要談到往生的條件的話,它就有凈土法門特別的一個解釋方式。往生凈土的條件,不在於你行為是善或惡,完全是在於你對凈土法門有否信心、對阿彌陀佛有否信心。

一切眾生,雖然你表面行為上看他是善一點,是惡一點,但是,他都從自性理體來說都有佛性,都有如來智慧德相。就在這一點,阿彌陀佛實施的名號,往生凈土一法,是從大平等的這種理體當時實施的。

所以,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你千萬不能說,你要學到《弟子規》,做好一個善人才能往生,這完全就跟聖言量相違背了。

聖言量告訴我們,你哪怕是造作了五逆十惡,即將要下地獄的罪人,你只要臨命終時相信了這句名號,至心念佛,十聲乃至一聲,都能往生。佛家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善和惡這樣一個形態,就在一念當中轉化。雖然他以前造作了很多行為上的惡業,他是一個惡人。但是當下他至誠念佛的這一剎那,他就是「善男子,善女人」。他就完全有資格和西方極樂世界諸上善人聚會一處!是這樣去理解。

反之,你一個學好弟子規的人,學得很好,五戒十善也修的很好,甚至四禪八定都很好,但是對這個法門不相信,對不可思議的阿彌陀佛的救度他不感興趣,他也往生不了。

所以《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講,善男子,善女人,是指有信心的人,為善男子,善女人。哪怕五逆十惡,他也是善男子,善女人。

大渡網記者:

法師的說法堅定了我們的信心,我們都很歡喜。謝謝大安師。但我們如果,從福德資糧來考慮這個問題,修這種人天的善,對於我們培養往生凈土的福德資糧,是不是有直接的關係?

大安法師:

是間接的關係,不能談直接的關係。直接的關係,就是你念這句名號。「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得生彼國」,怎麼去理解這句話?

實際上,你念這句名號,就是福中之福;念這句名號,就是善中之善。不在這個名號之外,去談福德和善的問題。所以,世間這個福善可以修。

修是為什麼?一方面是佛教徒應有的行為規範,他應該要按照儒家聖人和佛教的五戒去做。他通過這種修福,福積得厚了,他就會有一定的慧——智慧。這個「慧」產生之後,他就直接表現在凈土法門,就會產生信心。是這麼一個間接的關係。

直接單刀直入的,你就是「信願持名」,就是福中之福、善中之善,這就是多福德多善根,殊勝的因緣就能藉助這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3

主題

389

帖子

388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8
3
 樓主| renee209 發表於 2010-7-4 10:47 | 只看該作者
ZT  換句話說 如果沒修成 (弟子規)  就不能往生  那麼 凈土聖賢錄 裡面的 張善和 一生一世殺牛無數 可謂造業不淺 臨終一念信願行 照樣往生 看來還是大安法師說的在理 能不能往生 關鍵還是看 信願行 三資糧   有信願行 自然就是大善 自然包含了一切善  縱使修了許多善 如果沒有對凈土阿彌陀佛聖號和  四十八大願的 建立起的信願行  也是枉然 出離不了三界輪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3

主題

389

帖子

388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8
4
 樓主| renee209 發表於 2010-7-4 10:47 | 只看該作者
ZT佛弟子如何對待外道
釋迦牟尼佛言:「從今為破外道故,誦讀外道書。」;「不應愚痴,少慧不分明者令習外書,自知明慧多聞,強識能摧外道者,方可學習。」「當佔三時,每於二時佛經,一時習外典。」

夢參老法師的開示:皈依法,一切外道典籍不皈依。那麼,學不學世間典籍呢?菩薩講究五明學,要學,學不是皈依,學了拿當工具。你要是不學文字、不認識字,你還能學佛、能看經嗎?把世間典籍當工具,不是皈依,你經常這樣子的來考驗你的心裡。


《維摩詰所說經講記 》智諭法師:

「受諸異道,不毀正信」,他也去聽外道法,也看外道書,不毀正信,正信是佛的教義。所以佛制定出家人不可以看外道書,深入佛法以後,為了破外道可以看外道書。

「雖明世典,常樂佛法」,雖然通達世間一切經典,可是常樂說佛法。我們講經,在講經台說世間法,不好。講經台說儒家、道家的法,不是佛法。登講經台上不 敢輕易說外道法,如果你為了顯示外道和佛道的正邪可以說,不能以那個為主。

我的理解,為了「無量方便,饒益眾生」,比如度化儒教、道家、基督教人士,可以看一些外道及世俗典籍。但讀不是為了皈依外道和世俗經典,而是為了「破」。而且有一個前提,就是不失正信、常樂佛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3

主題

389

帖子

388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8
5
 樓主| renee209 發表於 2010-7-4 12:07 | 只看該作者
ZT五台山比丘果戒談學弟子規   
有人問:佛教不是孤立的,是建立在道德上,如《弟子規》上講的對父母要「晨昏定省」等,做佛子第一步要好好學《弟子規》,並不是學了佛,把什麼都拋棄了。
    師答:你這個問題,就是顛倒。說學佛的第一步是學《弟子規》,不是!學佛的第一步是學三皈依。因為你沒有受三皈依,學三皈依,你就沒有戒體,就不是佛弟子。那麼反過來我要問你,《弟子規》給你受了一個什麼戒?
    居士問:師父,那有這種情況。有的人也受了三皈依,但又去學《弟子規》。
    師答:你仔細聽!如果你受了三皈依后,在俗世生活工作中,為了生存和教育下一代,不得不學一些技術、知識,那種情況下可以學。如學習《弟子規》,是為了更好的教育下一代,這是對的!如果你沒有上述的苦衷和不得已,你受了三皈依后,自己不但學習這些,而且你還拿著這個在佛教內部傳播,並打著佛教的旗號,你就是犯了三皈依戒。假如有人想學習佛法,想發心求正法,來請教你,你給他介紹《弟子規》,說這是學佛的第一步,是基礎,你就犯了三皈依戒。
   居士問:然後這些人給剛學佛和想學佛的人造成一種印象,認為學佛就是學這些,這些就是佛法。久而久之,大家看到的全是這些,對於什麼是真正的佛法,連聽都聽不到了。
    師答:正因為如此,所以必須要把真的佛法告訴大家,來糾正他們的錯誤觀念。中國傳統文化好不好?好!這個我們不能否認。但你弘揚儒家的東西,你就不要打著佛教的旗號,因為佛法不是儒教,儒教也不是佛法的基礎,你如果打著佛法的名義來傳播儒教,那我們佛弟子就不得不站出來,把這個問題給大家說明白!你把這個當成佛法給人傳播,是斷送別人的善根,你自己是在造業,折你的福報。假如你把《弟子規》當成一種小孩子的教育教材,就跟學校的課程一樣,為了教育好孩子,你不得不學,那麼你不犯三皈依戒。我們在皈依的時候,說的明明白白,「皈依法境,寧捨生命,終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如來所說三藏十二部,是我所尊,慈愍故。」那麼我問你,《弟子規》屬不屬於三藏十二部?如果不屬於,你學的話,是不是違背三皈依?這個你要好好思量。
    居士問:師父,那在人際交往方面能不能學和傳播?比如某人不是佛弟子,但他喜歡傳統文化,跟他交流一下,是否可以?
    師答:為了你的生存,你不得已這麼做,不得不去學習和掌握,這方面的知識你可以學習,除此之外都不能。你說你和別人聊天,聊這些內容,沒有必要,你不聊也影響不到你的工作和生活。
     現在社會上一些人把《弟子規》、附體和感應提起來,告訴佛弟子,不先學這個,你就學不好佛,這個是佛教的基礎,用這個和佛法來討價還價,這個就是徹底的犯戒,而且犯的不是一般的戒,是佛教的根本戒。造這個業,比殺、盜、淫、妄還重!為什麼?殺、盜、淫、妄只是讓你自己這輩子種下一些不好的習氣,但不壞你的智慧。但三皈依的戒一旦破了,就把你的智慧和善根一下子毀掉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6
chico 發表於 2010-7-4 23:0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0-7-4 23:24 編輯

法師們的是非人我,是佛教衰敗的主要原因。把外人都搞迷糊了,哪個是正信的法師?!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3

主題

389

帖子

388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8
7
 樓主| renee209 發表於 2010-7-5 03:04 | 只看該作者
師答:你仔細聽!如果你受了三皈依后,在俗世生活工作中,為了生存和教育下一代,不得不學一些技術、知識,那種情況下可以學。如學習《弟子規》,是為了更好的教育下一代,這是對的!
如果你沒有上述的苦衷和不得已,你受了三皈依后,自己不但學習這些,而且你還拿著這個在佛教內部傳播,並打著佛教的旗號,你就是犯了三皈依戒。
假如有人想學習佛法,想發心求正法,來請教你,你給他介紹《弟子規》,說這是學佛的第一步,是基礎,你就犯了三皈依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8
chico 發表於 2010-7-5 04:07 | 只看該作者
觀無量壽經凈業三福,第一是孝敬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弟子規》教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孝敬父母。我真不知道這同佛法有什麼衝突。

任何法師說的東西都不能拿出來當普遍真理。都有具體的因緣,都是針對某個人、 某類人說的。脫離哪個前提,來評論某個觀點,某句話不是一個學佛人的應有的行為。因為他不懂什麼是因緣。我們如果這樣做的話,佛陀說空說有豈不也矛盾了嗎?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3

主題

389

帖子

388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8
9
 樓主| renee209 發表於 2010-7-5 04:57 | 只看該作者
說不好,只是覺得這幾位法師說得有道理,要掌握分寸,引以為戒。所以才轉過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3

主題

389

帖子

388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8
10
 樓主| renee209 發表於 2010-7-5 04:57 | 只看該作者
說不好,只是覺得這幾位法師說得有道理,要掌握分寸,引以為戒。所以才轉過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1
chico 發表於 2010-7-5 05:0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0# renee209
假如有學佛的人問,佛說要孝敬父母,我不知道如何才算孝敬父母。我說你看看《弟子規》,那上面說的比較清楚。難道我真違背了三皈五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12
Djogchen 發表於 2010-7-5 05:42 | 只看該作者
「弟子規」是儒家思想,如果把它放入佛法里,只是第六,七識的作用,須知是有漏
法,如果把它當佛法來教導別人是不大適當,但它也沒有違背了四宏願之中的「法
門無量誓願學」只是一種方便法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13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7-5 18:4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hammapala 於 2010-7-5 18:51 編輯
法師們的是非人我,是佛教衰敗的主要原因。把外人都搞迷糊了,哪個是正信的法師?!
chico 發表於 2010-7-4 23:04

佛教衰敗的原因是相似法取代了正法。

迦葉,如來正法欲滅之時,有相似像法生;相似像法出世間已,正法則滅;譬如大海中船,載多珍寶,則頓沈沒,如來正法則不如是,漸漸消滅。如來正法不為地界所壞,不為水、火、風界所壞;乃至惡眾生出世,樂行諸惡,欲行諸惡,成就諸惡;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律言律,律言非律;以相似法、句、味熾然,如來正法於此則沒。(雜阿含906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5: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