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
出生於義大利,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學者,文藝復興時代繪畫方面的代表人物。在力學方面,在他的札記中,有許多對力學、機械設計的構想。這些構想曾經涉及:起重機械、蒸汽炮、抽水機、飛行器、機械傳動、降落傘、升降機、氣槍等方面。是最早對落體和梁的彎曲進行認真研究的學者。
胡克(Robert Hooke,1635-1703)
英國科學家,1678年以拉丁文發表《論彈簧》Lectures (de Potentia Restitutiva) (Lectures of springs)。研究了物體的彈性,奠定了固體彈性性質的理論基礎。此外他在萬有引力、光學、顯微術等方面都有重要貢獻。
萊布尼茲(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
德國哲學家、科學家。萊布尼茲是一位多才多藝的科學家,他在哲學、法律、宗教、政治、歷史、文學、邏輯學等方面都有貢獻。在數學上他是與牛頓齊名的微積分的發明人,又是數理邏輯、數的二進位表示、組合分析、的級數表示的開創者。在力學上引進了活力定律。
達朗貝爾(Jean le Rond d'Alembert,1717-1783)
法國學者,法國百科全書派的重要成員。在力學上,1744年發表《流體的平衡和運動教程》,1747年發表《弦的振動的研究》,將他發展的關於偏微分方程理論用於研究弦振動。後來他研究了任意形狀物體的運動,並用以解釋地球運動的章動(歲差)。1752年他討論了流體的阻力,提出所謂達朗貝爾佯謬,之後到黏性流體理論中才得到解決。他提出後人所稱的達朗貝爾原理第一次將動力學與靜力學按統一觀點來處理。它與最小作用量原理一起為分析力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樂甫(Augustus Edward Hough Love,1863-1940)
樂甫的主要貢獻在變形介質力學方面,在固體力學、流體力學和地球物理學方面都有重要工作。此外他在電波理論、彈道學、理論力學以及微積分方面也有論著。樂甫在彈性理論方面最著名的研究工作是他對薄殼彎曲所作的系統研究,1888年他推廣了薄板理論中的基爾霍夫假設,對薄殼提出了直法線假設,這就是基爾霍夫-樂甫假設,它是仍廣泛使用的薄殼理論的基礎。
萊特兄弟,(哥哥 Wilbur Wright,1867-1912,弟弟Orville Wright,1871-1948)
美國發明家,兄弟合作於1903年在人類歷史上首次成功進行了載人飛機飛行。在實踐上證明靠空氣動力而不是靠空氣的浮力進行飛行的可能性。
馮·卡門(Theodore von Karman,1881-1963)
匈牙利猶太裔科學家,早年在德國工作,由於希特勒排猶,去了美國。他給出了板的大撓度方程,至今被稱為卡門方程。給出圓柱後面渦旋穩定性交錯排列穩定性的理論解釋,至今稱為卡門渦列。在高速空氣動力學與飛機克服音障方面有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