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聰明的佛陀 [列印本頁]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18 22:21
標題: 聰明的佛陀
本帖最後由 MapleTree 於 2010-6-23 04:25 編輯

大凡佛教徒都以聰明智慧為榮,這是與佛教的特點有關的。佛教是一門講究智慧的宗教,而教主釋迦摩尼就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人。

釋迦摩尼年輕的時候在王宮裡長大,從小就聰明過人,文武雙全。十二歲時就精通當時印度稱為科學的五明和哲學的四吠陀。後來據說產生了厭世情緒,出家了。

釋迦摩尼剛剛出家的時候,開始走訪當時印度的種種宗教學者,廣學各家理論。但是所有的理論都不能使他開悟,於是他決意跟隨沙門去苦修,希望苦修可以帶來開悟。但是經過幾年的苦修后,釋迦摩尼仍然沒有成就,於是他毅然拋棄了沙門的苦修,接受了牧羊女的乳糜供養。幾位同修指責釋迦摩尼「道心退」,釋迦摩尼於是離開了幾位同修。

釋迦摩尼離開沙門幾位同修后,就來到伽耶山菩提樹下坐下,端坐冥思,並發誓「我道不成,要終不起」,經過幾天幾夜的苦思冥想,忽然廓然大悟,宣布自己成為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陀。

從釋迦摩尼的這段經歷我們看到,釋迦摩尼是一個很有追求的人,他雖然在王宮裡吃喝不愁,家庭溫馨,但是他並不滿足並毅然離開王宮出家。這說明他是一個決不滿足現狀的人,是一個希望做大事的人。

而在產生自己的理論前,他廣聞各家學說,吸取各家之精華,不可謂不聰明。而苦行幾年沒有成效后,他並不坐以待斃,而是毅然離開自己認為沒有前途的方法,自己開始了獨創理論的道路。我甚至覺得他這樣做都是事先計劃好了的,苦行可能只是他大計劃的一部分,是為了他最終自創理論鋪路的,釋迦摩尼的智慧可見一斑。最後他離開沙門同修後來到菩提樹下苦思冥想,應該是他對幾年來的學道修行做一個總結,來形成自己的理論,為將來的傳道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礎。
作者: 匿名    時間: 2010-6-18 23:47
回復 1# MapleTree
如果釋迦牟尼是如來轉世,他不必要學這學那,應該早就開悟了。不知佛教如何解釋?
作者: beibei    時間: 2010-6-19 00:14
博採眾家之長,一切為我所用。 支持原創
作者: chico    時間: 2010-6-19 01:30
回復  MapleTree
如果釋迦牟尼是如來轉世,他不必要學這學那,應該早就開悟了。不知佛教如何解釋?
Guest from 199.202.95.x 發表於 2010-6-18 23:47


上人明鑒。
那樣的話,他就是神明,而非人師了。人也就不會跟他學了。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19 01:47
回復 2# Guest from 199.202.95.x
原始佛教只是把釋迦牟尼當作一個人,一個老師,所以不存在問題。佛的意思就是覺悟的人,是後來的佛教徒把佛神化了,變成了一個能上天入地變化多端的神靈。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19 01:47
回復 3# beibei

謝謝!
作者: chico    時間: 2010-6-19 02:48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0-6-19 02:50 編輯

回復 5# MapleTree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要不得,要不得,注重調查,反對瞎說!這句話你可能沒聽說過。
你讀過《四阿含》嗎? 讀完了再說話,不然事實是不講情面地。
作者: chico    時間: 2010-6-19 02:52
請教楓樹老師,什麼是原始佛教?具體什麼內容,如何形成的?
謝謝
作者: 一說實相    時間: 2010-6-19 05:25
本帖最後由 一說實相 於 2010-6-19 05:46 編輯

釋迦摩尼被沙門「開除」后,就來到伽耶山菩提樹下坐下,端坐冥思,並發誓「我道不成,要終不起」,經過幾天幾夜的苦思冥想,忽然廓然大悟,宣布自己成為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陀。1# MapleTree

短短不到50個字有三個問題:
1. 哪一部原始經典上用詞「被開除了」?自己捏造的。為什麼要捏造?是想用鄙夷的辭彙來宣洩一下自己對這個古今中外被人類尊重的聖者的某種情緒。可是怎麼會不知道佛陀開悟之後度的第一批人就是這五比丘呢?
2. 哪一部經典上說佛陀在菩提樹下「苦思冥想」?自己捏造的。為什麼要捏造?因為從來不懂得禪定為何物。禪定還有思和想嗎?一個宗教徒不知道禪定為何物的,他還能去哪裡?
3. 佛陀還有自己宣布的?基督教的思想。
作者: Dhammapala    時間: 2010-6-19 09:29
其實,耶穌在曠野禁食四十天,當時也是在修苦行。
作者: 一說實相    時間: 2010-6-20 00:02
本帖最後由 一說實相 於 2010-6-20 00:04 編輯

楓樹兄,我的話有些顯得尖刻了一些。我為此道歉。但是我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我們都自許是有信仰追求的人。既然是這樣,我們就應該自覺地提高自己的情操修養。凡人都有各種脾氣和習性(比如我自己就是常常會暴露出一些醜陋的壞習慣),我不認為這是什麼大問題,大家也都在自己的身上看到別人的毛病,或者在別人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問題。可是有一點是我們應該做到的---不要自甘墮落不要愛好膚淺。也不要看到了他人的膚淺覺得不舒服的時候,比賽更加的膚淺。

我欣賞尖銳的問題,越尖銳越好。但是我不喜歡膚淺。我認為與膚淺言論進行任何辯論戰的人,不管結果如何都是輸家。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21 20:48
回復 8# chico

Chico兄客氣了。原始佛教就是真正出自釋迦牟尼的教導。由於釋迦牟尼在世的時候還沒有文字記載,所以他真正都說了些什麽,無從知曉。但現代學者認為《雜阿含經》應該是最接近釋迦牟尼教導的,其它經書都是後人發展而來。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21 21:00
回復 9# 一說實相

當時還沒有學籍制度,所以被開除只是一個方便說法,而且加了引號,這只是一種詼諧的說法,請一說兄不必大動肝火。佛陀的第一批學生的確是這5個比丘,我後面還會提到。這不更加說明了他的「不計前嫌」嗎?(別問我哪部經書有這四個字哈。

關於佛陀在菩提樹下是「苦思冥想」還是禪定,我認為是前者。因為佛陀在離開沙門之前,一直與比丘們苦修禪坐(禪坐並不是佛陀的發明)。如果他那時達到一定的禪坐級別的話,應該已經有很多收穫,而不會「一無所獲」。所以最合理的解釋是他到菩提樹下的時候,還不懂如何禪定。
作者: Dhammapala    時間: 2010-6-21 21:30
...所以最合理的解釋是他到菩提樹下的時候,還不懂如何禪定。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21 21:00

佛陀在出家之初,學的就是禪定,而且四禪八定的證境都有了。四禪八定是佛教與外道的共法,無論你是否佛教徒,按著要領去練習,多少都能體驗到這些禪境。它就好比開車,只是一個技術,把車開往何方則是另一回事。
作者: 一說實相    時間: 2010-6-21 22:33
四禪八定是佛教與外道的共法,無論你是否佛教徒,按著要領去練習,多少都能體驗到這些禪境。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6-21 21:30


禪定是基礎共法。可是也不那麼「共」。比如基督徒又有幾個有一點禪定功夫的?你說的開車比喻不錯。連禪定都不知道為何物的,還能夠去什麼地方?天真夢想而已。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21 22:51
回復 15# 一說實相

一說兄,請問四禪八定最高可以達到什麽境界?可以去什麼地方?
作者: 一說實相    時間: 2010-6-21 23:03
回復  一說實相

一說兄,請問四禪八定最高可以達到什麽境界?可以去什麼地方?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21 22:51


    喜歡大談「最高」的人往往就是連「最低」都沒有嘗到的人。真正跟著老毛打天下的老革命有幾個會說「最高指示」的,最喜歡喊口號喊「最高指示」的是文革中十幾歲的紅衛兵們。

請楓樹兄對自己的問題進一步開發你的「苦思冥想」的潛力吧!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21 23:56
回復 17# 一說實相

既然一說兄不願意說,楓樹就自告奮勇一把:
初禪可以達到:覺、觀、喜、樂、一心。(無鼻舌二識)
二禪可以達到:內靜、喜、樂、一心。(無覺無觀)
三禪可以達到:舍、念、智、樂、一心。(定中之樂與外境無關)
四禪可以達到:不苦不樂、舍、念清淨、一心。(可修成五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如意通。)

以上四禪還是在色界,以下是無色界的四無色定:
空無邊處定:(出色界)
識無邊處定:(發現無量無邊過去和未來的心識)
無所有處定:(一心定在無所有的法塵中)
非想非非想處定:(進入沒有"想",也沒有"無想")

請一說兄看看,是否有錯?
再請問一說兄,釋迦牟尼離開沙門之前達到了哪層「四禪八定」?
作者: 一說實相    時間: 2010-6-22 00:39
吃菜譜味道如何?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22 00:52
沒意思。
作者: chico    時間: 2010-6-22 01:17
回復  chico

Chico兄客氣了。原始佛教就是真正出自釋迦牟尼的教導。由於釋迦牟尼在世的時候還沒有文字記 ...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21 20:48


看來那些學者,當時在佛陀身邊,不然他們怎麼知道的。
還是那句話,你真看過四阿含?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22 01:23
回復 21# chico

印順法師也這樣認為的,可惜他老人家不在了,不然Chico兄可以問問他是怎樣知道的。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22 04:11
釋迦摩尼被沙門「開除」后,就來到伽耶山菩提樹下坐下,端坐冥思,並發誓「我道不成,要終不起」,經過幾天 ...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10-6-19 05:25


一說兄,你不是要釋迦摩尼被沙門「開除」的證據嗎?下面就是:

 專心修苦行  節身而忘餐(修苦行而忘餐)
 凈心守齋戒  行人所不堪
 寂默而禪思  遂經歷六年(禪坐6年)
 日食一麻米  形體極消羸
 欲求度未度  重惑逾更沈(禪坐失敗,不能滅欲求,疑惑更深)
 道由慧解成  不食非其因(開始反思,聰明!)
 。。。
 思惟斯義已  澡浴尼連濱(洗澡,退出)
 。。。
 時彼山林側  有一牧牛長
 長女名難陀  凈居天來告(牧羊女)
。。。
 敬奉香乳糜  惟垂哀愍受(敬奉香乳糜)
 菩薩受而食  彼得現法果(釋迦摩尼吃了)
 。。。
 五比丘見已  驚起嫌怪想(五比丘起身責問)
 謂其道心退  舍而擇善居(指責釋迦摩尼「道心退」)
 如人得解脫  五大悉遠離(「開除」沙門)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22 04:19
以上節選自《佛所行贊》卷第三,阿羅藍郁頭藍品第十二
作者: 信仰平等    時間: 2010-6-22 04:22
 "如人得解脫  五大悉遠離(「開除」沙門)"

這就是開除了? 那我也可以說耶穌被猶太教開除了.
作者: 真源湛寂    時間: 2010-6-22 04:27
 "如人得解脫  五大悉遠離(「開除」沙門)"

這就是開除了? 那我也可以說耶穌被猶太教開除了.
信仰平等 發表於 2010-6-21 15:22


你還是花點時間,謙虛一點, 恭請他逐字解釋一下, 為什麼

如人得解脫  五大悉遠離 是「開除」沙門 的意思吧。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22 04:28
說分道揚鑣比較好?
作者: 信仰平等    時間: 2010-6-22 04:30
你還是花點時間,謙虛一點, 恭請他逐字解釋一下, 為什麼

如人得解脫  五大悉遠離 是「開除」沙門 ...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0-6-22 04:27


是啊. 恭請楓樹逐字解釋解釋吧.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22 04:32
後面還有一句呢:「菩薩獨遊行」。如果沒開除,咋變成「獨遊行」了呢?
作者: 真源湛寂    時間: 2010-6-22 04:33
本帖最後由 真源湛寂 於 2010-6-21 15:36 編輯
是啊. 恭請楓樹逐字解釋解釋吧.
信仰平等 發表於 2010-6-21 15:30

一說兄,你不是要釋迦摩尼被沙門「開除」的證據嗎?下面就是:

 專心修苦行  節身而忘餐(修苦行而忘餐)
 凈心守齋戒  行人所不堪
 寂默而禪思  遂經歷六年(禪坐6年)
 日食一麻米  形體極消羸
 欲求度未度  重惑逾更沈(禪坐失敗,不能滅欲求,疑惑更深)
 道由慧解成  不食非其因(開始反思,聰明!)
 。。。
 思惟斯義已  澡浴尼連濱(洗澡,退出)
 。。。
 時彼山林側  有一牧牛長
 長女名難陀  凈居天來告(牧羊女)
。。。
 敬奉香乳糜  惟垂哀愍受(敬奉香乳糜)
 菩薩受而食  彼得現法果(釋迦摩尼吃了)
 。。。
 五比丘見已  驚起嫌怪想(五比丘起身責問)
 謂其道心退  舍而擇善居(指責釋迦摩尼「道心退」)
 如人得解脫  五大悉遠離(「開除」沙門)


板凳坐好。
作者: 信仰平等    時間: 2010-6-22 04:37
板凳坐好。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0-6-22 04:33


我可能會翻倒在地.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22 04:38
回復 30# 真源湛寂

我一向認為真源不是像平等一樣的法力賽人。雖然佛經里沒有寫「開除」(多沒面子啊!)。但是通過前後的因果推斷,只有兩種可能:1 釋迦摩尼叛教了;2 釋迦摩尼被開除了。你說是哪一種可能呢?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22 04:39
回復 31# 信仰平等

你決不會的,因為你一直在地上打滾。
作者: 真源湛寂    時間: 2010-6-22 04:49
回復  真源湛寂

我一向認為真源不是像平等一樣的法力賽人。雖然佛經里沒有寫「開除」(多沒面子啊!:lo ...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21 15:38


其實, 我完全可以很認真為你講解其中屬靈, 和屬世俗的修持過程。
但是, 因為你並不是真心去學習。 這使我想起耶穌基督的一段話 -- 但是, 我並不想引用這段話。

總之, 勸你好好學習真正的聖經。
作者: 信仰平等    時間: 2010-6-22 04:50
榮幸啊,能成為猶太人. 我再把皮膚漂白漂白, 就不是中國人了, 而是正宗的亞當夏娃的後代了.
作者: 信仰平等    時間: 2010-6-22 04:51
回復  信仰平等

你決不會的,因為你一直在地上打滾。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22 04:39


看神話故事看的.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22 04:57
你們這些人啊,人家的主題是釋迦摩尼聰明,你們卻圍繞著是不是被「開除」做文章。不得要領啊!
作者: 真源湛寂    時間: 2010-6-22 05:06
你們這些人啊,人家的主題是釋迦摩尼聰明,你們卻圍繞著是不是被「開除」做文章。不得要領啊!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21 15:57


理解錯了, 說錯了, 都不要緊, 每個人都會犯錯, 這並不丟人。

你這是在幹什麼? 榮耀你的上帝嗎?
作者: 信仰平等    時間: 2010-6-22 05:35
你們這些人啊,人家的主題是釋迦摩尼聰明,你們卻圍繞著是不是被「開除」做文章。不得要領啊!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22 04:57



   你要是承認耶穌是被開除的,我們就不糾正你的錯誤了.
作者: 一說實相    時間: 2010-6-22 06:12
你要是承認耶穌是被開除的,我們就不糾正你的錯誤了.
信仰平等 發表於 2010-6-22 05:35



    平等兄不必在這裡糾纏。我不在乎是否說的客氣合理。因為釋迦牟尼佛放棄了苦行,五比丘以為他意志薄弱,不再跟隨他了。這是事實。但是佛陀開悟之後首先就是找到了這五個比丘講給他們聽奧妙和道理。他們是歡歡喜喜地重新跟隨佛陀而得到解脫真諦的。把這麼一段事實說成是老師被學生開除了而且還故意不說明前後的師生關係,楓樹兄都是屬於太沒有事情做了。說給任何一個老百姓聽這一段故事誰也不會得出楓樹兄希望的效果啊。勸平等兄有時間花在值得的地方。我可以介紹你一些好文章。喜歡擊敗「低級對手」事實上是自甘墮落。
作者: 信仰平等    時間: 2010-6-22 06:40
平等兄不必在這裡糾纏。我不在乎是否說的客氣合理。因為釋迦牟尼佛放棄了苦行,五比丘以為他意志 ...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10-6-22 06:12


好,聽從一說兄的勸告. 把文章的名字發給我吧.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22 11:09
回復 38# 真源湛寂

真源兄你這是什麼意思?我哪裡說錯了,我哪裡理解錯了?我說的全都有依據,也都給你們看了,你在那裡可以提出什麼異議來就提出來,劈頭蓋臉說人家一通,沒有理由,沒有說明,就是你的風格?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22 11:10
回復 39# 信仰平等

耶穌是被棄絕的。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22 11:17
平等兄不必在這裡糾纏。我不在乎是否說的客氣合理。因為釋迦牟尼佛放棄了苦行,五比丘以為他意志 ...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10-6-22 06:12


我說過了,那段故事我會在下面講出來,一說兄沒有看到?
另外我不認為釋迦摩尼是那五比丘的老師,因為他本人都沒有任何成就,怎麼能帶徒弟?那五個比丘應該是「同修」才是。而且我也解釋過「開除」我使用了引號,意思就是被「排斥」「分道揚鑣」,這一點你也承認是事實,可你為什麼還要指責我呢?
作者: Dhammapala    時間: 2010-6-22 11:31
我說過了,那段故事我會在下面講出來,一說兄沒有看到?
另外我不認為釋迦摩尼是那五比丘的老師,因為 ...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22 11:17

在佛陀開悟成就正覺前,那五比丘的確是同修,但隨著五比丘接受佛陀的教導,師生關係就確立了。
作者: 一說實相    時間: 2010-6-22 12:15
另外我不認為釋迦摩尼是那五比丘的老師,因為他本人都沒有任何成就,怎麼能帶徒弟?那五個比丘應該是「同修」才是。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22 11:17


你說的對。是我的說法不妥。佛陀與五比丘在先前是同修關係。我只是覺得我們既然在這裡花時間就談一些有深度有意義的話題或者問題吧。對言論不對人,大家都自覺抵制一下膚淺惡俗。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22 20:33
回復 45# Dhammapala

謝謝pala兄的確認。在佛陀開悟后,他們的關係是師生關係,這個沒有問題。但是我所說的「開除」的時候,他們卻是同修關係,所以我不覺得有什麽問題。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22 20:37
回復 46# 一說實相

一說兄此話怎講?我們當然應該抵制「膚淺惡俗」,但是你是在影射我的帖子嗎?我一點都不覺得這個帖子屬於「膚淺惡俗」。如果一說兄這樣認為,請告訴我這個帖子哪些內容「膚淺惡俗」了?就連長年學佛的你都沒有注意到他們的同修關係,這叫「膚淺」嗎?我說佛陀聰明,這叫「惡俗」嗎?
作者: 真源湛寂    時間: 2010-6-22 21:54
回復  真源湛寂

真源兄你這是什麼意思?我哪裡說錯了,我哪裡理解錯了?我說的全都有依據,也都給你們看了,你在那裡可以提出什麼異議來就提出來,劈頭蓋臉說人家一通,沒有理由,沒有說明,就是你的風格?

一說兄,你不是要釋迦摩尼被沙門「開除」的證據嗎?下面就是:

 專心修苦行  節身而忘餐(修苦行而忘餐)
 凈心守齋戒  行人所不堪
 寂默而禪思  遂經歷六年(禪坐6年)
 日食一麻米  形體極消羸
 欲求度未度  重惑逾更沈(禪坐失敗,不能滅欲求,疑惑更深)
 道由慧解成  不食非其因(開始反思,聰明!)
 。。。
 思惟斯義已  澡浴尼連濱(洗澡,退出)
 。。。
 時彼山林側  有一牧牛長
 長女名難陀  凈居天來告(牧羊女)
。。。
 敬奉香乳糜  惟垂哀愍受(敬奉香乳糜)
 菩薩受而食  彼得現法果(釋迦摩尼吃了)
 。。。
 五比丘見已  驚起嫌怪想(五比丘起身責問)
 謂其道心退  舍而擇善居(指責釋迦摩尼「道心退」)
 如人得解脫  五大悉遠離(「開除」沙門)


那就請逐字解釋一下, 下面的話, 您是如何從「如人得解脫  五大悉遠離」 得出 《「開除」沙門》這個結論的?

如人得解脫  五大悉遠離(「開除」沙門)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22 22:16
請參考29樓,32樓和44樓。
作者: 真源湛寂    時間: 2010-6-22 22:28
回復  Dhammapala

謝謝pala兄的確認。在佛陀開悟后,他們的關係是師生關係,這個沒有問題。但是我所說的「開除」的時候,他們卻是同修關係,所以我不覺得有什麽問題。


我貼出你「略去」的, 並相鄰的幾段:

 菩薩即於彼  一處靜思惟
 五比丘知彼  精心求解脫
 盡心加供養  如敬自在天
 謙卑而師事  進止常不離

 猶如修行者  諸根隨心轉
 菩薩勤方便  當度老病死
 專心修苦行  節身而忘餐
 凈心守齋戒  行人所不堪
 寂默而禪思  遂經歷六年

五比丘的定功也是很深的。 並且是修行之地的主人。
因為他們知道釋迦牟尼是為了《精心求解脫》, 因此, 《盡心加供養》, 《謙卑而師事》。

而這幾段分明是說五比丘對佛祖相當恭敬, 並以老師相待。 你所認為的, 是自欺, 欺人。
作者: Dhammapala    時間: 2010-6-22 22:41
那就請逐字解釋一下, 下面的話, 您是如何從「如人得解脫  五大悉遠離」 得出 《「開除」沙門》 ...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0-6-22 21:54

他該是把『五大』和『五比丘』當成了一回事。
作者: 真源湛寂    時間: 2010-6-22 22:45
請參考29樓,32樓和44樓。


29 樓
後面還有一句呢:「菩薩獨遊行」。如果沒開除,咋變成「獨遊行」了呢?


32 樓
我一向認為真源不是像平等一樣的法力賽人。雖然佛經里沒有寫「開除」(多沒面子啊!)。但是通過前後的因果推斷,只有兩種可能:1 釋迦摩尼叛教了;2 釋迦摩尼被開除了。你說是哪一種可能呢?


44 樓
我說過了,那段故事我會在下面講出來,一說兄沒有看到?
另外我不認為釋迦摩尼是那五比丘的老師,因為他本人都沒有任何成就,怎麼能帶徒弟?那五個比丘應該是「同修」才是。而且我也解釋過「開除」我使用了引號,意思就是被「排斥」「分道揚鑣」,這一點你也承認是事實,可你為什麼還要指責我呢?


29樓,32樓和44樓, 都沒有逐字解釋 「如人得解脫  五大悉遠離   菩薩獨遊行」 。

那就請逐字解釋一下, 您是如何從「如人得解脫 五大悉遠離 菩薩獨遊行」 得出 《「開除」沙門》這個結論的?

你不是要我指出你的問題嗎?

請逐字解釋 「如人得解脫  五大悉遠離   菩薩獨遊行」  這段話。
作者: 真源湛寂    時間: 2010-6-22 22:46
他該是把『五大』和『五比丘』當成了一回事。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6-22 09:41


這要他自己說出來才能算數啊。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22 22:46
回復 51# 真源湛寂

謝謝真源兄引用的經文,我覺得這樣才是真正的討論態度。

我覺得「謙卑而師事」並不是拜釋迦摩尼為師的意思,但是可以說明五比丘對釋迦摩尼很尊敬,這是事實。不過這是發生在釋迦摩尼沒有接受牧羊女的食物之前。
作者: 真源湛寂    時間: 2010-6-22 22:48
回復  真源湛寂

謝謝真源兄引用的經文,我覺得這樣才是真正的討論態度。

我覺得「謙卑而師 ...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22 09:46


我不想開闢那麼多話題, sorry。 請您回復 53 樓的問題。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22 22:49
在釋迦摩尼接受牧羊女的食物之後,他們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指責釋迦摩尼「道心退」,並導致後面的「菩薩獨遊行」。
作者: 真源湛寂    時間: 2010-6-22 22:50
在釋迦摩尼接受牧羊女的食物之後,他們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指責釋迦摩尼「道心退」,並導致後面的「菩 ...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22 09:49



那就請逐字解釋一下, 您是如何從「如人得解脫 五大悉遠離 菩薩獨遊行」 得出 《「開除」沙門》這個結論的?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22 22:52
回復 52# Dhammapala

我的確是這樣認為的,請問pala兄,這句話是什麽意思呢?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22 22:53
回復 56# 真源湛寂
我那句話理解可能不對,但是不妨礙總體的結論。
作者: Dhammapala    時間: 2010-6-22 22:56
回復  Dhammapala

我的確是這樣認為的,請問pala兄,這句話是什麽意思呢?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22 22:52

『五大』是地、水、火、風、空。
作者: 真源湛寂    時間: 2010-6-22 22:56
回復  真源湛寂
我那句話理解可能不對,但是不妨礙總體的結論。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22 09:53


我重新貼一下, 希望你能看懂:

理解錯了, 說錯了, 都不要緊, 每個人都會犯錯, 這並不丟人。
你這是, (左右躲避, 環顧左右言他) 在幹什麼? 榮耀你的上帝嗎?

順便說一下,你連沙門都不知道是什麼, 就不要說什麼開除。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22 22:58
回復 61# Dhammapala

扯哪去了?
作者: Dhammapala    時間: 2010-6-22 22:59
回復  Dhammapala

扯哪去了?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22 22:58

我沒跟你扯。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22 23:00
回復 62# 真源湛寂

我哪裡說錯了?我再說一遍:我那句話是理解錯了,但總體結論不變。你捨本逐末為哪般呢?為了顯示你的水平比我高?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22 23:02
回復 64# Dhammapala

我是說佛經,怎麽扯到「五大」上面去了呢?
作者: 真源湛寂    時間: 2010-6-22 23:03
本帖最後由 真源湛寂 於 2010-6-22 10:16 編輯
回復  真源湛寂

我哪裡說錯了?我再說一遍:我那句話是理解錯了,但總體結論不變。你捨本逐末為哪般呢? ...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22 10:00


我把帖子修改一下。 你那文章裡面, 連基本概念都搞不清楚。 所謂「開除」沙門的說法, 更是慘不忍睹。

不過, 你的目的不是為了真理。 你是為了搞宣傳, 搞鬥爭, 比高低。 呵呵, 那我們就看著你, 偶爾, 敲打敲打你。
作者: chico    時間: 2010-6-22 23:13
回復  chico

印順法師也這樣認為的,可惜他老人家不在了,不然Chico兄可以問問他是怎樣知道的。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22 01:23

你原來是聽別人說的。自己並沒有讀佛經。不怪不怪.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22 23:13
回復 67# 真源湛寂

真源兄,如果你願意幫助我改正我的「錯誤」,請你指出來,我願意向你學習,向你們任何人學習。但是你們必須明確的指出來我才能學到,就像pala那樣。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22 23:15
回復 68# chico

你讀佛經能讀出佛經書寫的年代嗎?我很佩服你啊!
作者: 真源湛寂    時間: 2010-6-22 23:18
回復  真源湛寂

真源兄,如果你願意幫助我改正我的「錯誤」,請你指出來,我願意向你學習,向你們任何人 ...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22 10:13


只要你能認真討論, 我願意。 但是, 你沒有這樣。
我反覆要求你「逐字解釋」那段話, 請問, 你為什麼不呢?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22 23:23
回復 71# 真源湛寂

真源兄,我很想知道你的心理,到底是什麽驅使你這樣的捨本逐末?想羞辱我?想顯示你水平高?我說過了,無論那句話我是否理解錯誤,不影響我得出的結論。你是對結論感興趣呢?還是對羞辱我感興趣呢?
作者: chico    時間: 2010-6-22 23:35
回復 70# MapleTree
讀不出年代。但可以讀出內容。考究年代,以年代來斷定那個真,那個假不是正確的方法。
作者: 真源湛寂    時間: 2010-6-22 23:37
本帖最後由 真源湛寂 於 2010-6-22 10:42 編輯
回復  真源湛寂

真源兄,我很想知道你的心理,到底是什麽驅使你這樣的捨本逐末?想羞辱我?想顯示你水平 ...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22 10:23


呵呵, 這不是倒打一耙嗎?

難道不是你不斷要求我指出你的錯誤, 於是我才反覆要你「逐字」解釋的嗎?

我去吃飯了。 對了, 最近你不斷提出所謂的「捨本逐末」。 請您順便把 「沙門」 這個概念解釋一下。 說說什麼是《於是他決意跟隨沙門去苦修》?

和「釋迦摩尼被沙門「開除」」 是怎麼一回事。 呵呵。。。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22 23:49
回復 73# chico

年代雖然不是唯一的鑒定法,但是是很重要的參考。無論是現代學者還是像印順法師這樣的「業內人士」都認為只有《雜阿含經》是最接近佛陀教導的,其它經書都是由此發展而來,看來這基本已經達成共識了。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23 00:00
回復 74# 真源湛寂

算了,真源兄,咱們也別再糾纏誰對誰錯了。我們還是要放眼長遠,以討論增進了解為主哈。

沙門,我的理解就是苦行僧,根據歷史研究,在釋迦摩尼時代有兩大信仰體系:一個是婆羅門,一個是沙門。修沙門的人講究苦修,所以我說「於是他決意跟隨沙門去苦修」。而「開除」我再說一遍,只是方便說法,就是被同修所「排斥」「不認可」「分道揚鑣」的意思。
作者: chico    時間: 2010-6-23 00:03
回復  chico
年代雖然不是唯一的鑒定法,但是是很重要的參考。無論是現代學者還是像印順法師這樣的「業 ...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22 23:49

你想說明什麼問題?那個先那個后,還是那個真那個假?
你知道有個「三法印」吧,這是驗證真假的標準。成文的時間早晚不是標準。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23 00:08
回復 77# chico

我知道你們有這個「三法印」(或「四法印」)來驗證佛經,但是我說的不是「佛經」,而是佛陀(釋迦摩尼)的教導。這是兩回事。
作者: chico    時間: 2010-6-23 00:09
呵呵, 這不是倒打一耙嗎?
難道不是你不斷要求我指出你的錯誤, 於是我才反覆要你「逐字」解釋的嗎 ...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0-6-22 23:37


你能指望楓樹說出什麼好詞,不可能的。開除、除名、離棄。。。。又有何妨!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23 00:12
回復 79# chico

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嗎?

你的後半句觀點是對的,前半句我不能贊同。
作者: 唯慎    時間: 2010-6-23 00:34
你能指望楓樹說出什麼好詞,不可能的。開除、除名、離棄。。。。又有何妨!
chico 發表於 2010-6-23 00:09


嗯,在Chico兄的眼裡,楓樹兄是一無是處的了。倒是讓人想起蘇東坡與佛印和尚的故事。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23 01:04
回復 81# 唯慎

唯慎弟兄好,好久不見啦!
作者: 真源湛寂    時間: 2010-6-23 01:59
回復  真源湛寂
算了,真源兄,咱們也別再糾纏誰對誰錯了。我們還是要放眼長遠,以討論增進了解為主哈。

沙門,我的理解就是苦行僧,根據歷史研究,在釋迦摩尼時代有兩大信仰體系:一個是婆羅門,一個是沙門。修沙門的人講究苦修,所以我說「於是他決意跟隨沙門去苦修」。而「開除」我再說一遍,只是方便說法,就是被同修所「排斥」「不認可」「分道揚鑣」的意思。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22 11:00


不能這麼說吧。 我能不能說, 耶穌基督是妖精, 然後扯上一句「別再糾纏誰對誰錯了」?

沙門的意思, 用我們現代的話, 就是指「出家人」。 不是指苦修。 儘管多數那個時代的出家人奉行苦修。 這是一。

其次, 開除「沙門」 的說法, 似乎說, 被開除出某個團體。 從這個角度看, 你似乎把「沙門」 理解成了一個修行的門派 -- 這也是錯誤的。

說老實話, 你對於很多,很多最基本的概念都不清楚,望文生義,錯誤百出,在本壇鬧出很多笑話而不自知。

還是那句老話, 好好學習聖經。 要得到永生, 至少要先做一個誠實的人。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23 02:13
回復 83# 真源湛寂
即使你想利用討論的假設褻瀆神也是不允許的,所以我必須給你一個警告。我的原則很簡單:你針對的是人,而不是事。利用這樣的方法來噁心人,我看真源兄是有點昏頭了吧?
作者: 真源湛寂    時間: 2010-6-23 02:27
回復  真源湛寂
即使你想利用討論的假設褻瀆神也是不允許的,所以我必須給你一個警告。我的原則很簡單:你針對的是人,而不是事。利用這樣的方法來噁心人,我看真源兄是有點昏頭了吧?


長期以來, 閣下不是一直利用討論褻瀆神嗎?  

閣下自稱為基督徒, 卻褻瀆耶穌基督的教導, 背棄神的要求。

違反聖經的戒律, 敗壞基督徒的聲譽。 每每被指出錯誤時, 不是虛心改正自己的錯誤,卻輕飄飄地來一句《咱們也別再糾纏誰對誰錯了》來開脫。
作者: 真源湛寂    時間: 2010-6-23 02:43
回復  真源湛寂
即使你想利用討論的假設褻瀆神也是不允許的,所以我必須給你一個警告。我的原則很簡單:你 ...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22 13:13


MapleTree兄,我很想知道你的心理,到底是什麽驅使你這樣的捨本逐末?
你問的問題, 我都一一為你解說完畢。你感興趣嗎? 你同意我的觀點嗎?

似乎你的心理總是跳來跳去, 卻不能逐一地發現問題, 解決問題, 以便搞清楚事實的真相 -- 也許你是故意的。

你唯一的目的, 似乎就是通過各種各樣的討論, 對比, 去暗示你理解意義上的「基督教」 是好的, 是勝過佛教。 你對於你的論點, 觀點以及論據的正確與否, 不是很關心。 你只是專註於, 比如把釋迦摩尼先生說成「被幾位同修所不齒」 , 等一些小把戲, 去貶低其他宗教, 並以高尚的衛道士而得意。

殊不知, 這正是你褻瀆耶穌基督之處 -- 很多網友正是看到你這種「基督徒」 才遠離了你們。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23 02:49
回復 85# 真源湛寂

你以為我是怕了你嗎?我是覺得跟你糾纏這樣的問題沒有意思,浪費網路資源而已,也愧對網友們的眼球。
我到現在還問你,我的結論哪裡有問題嗎?你的行為就像是一個觀眾質疑踢進球的人鞋帶系的不對一樣。
作者: 真源湛寂    時間: 2010-6-23 02:58
回復  真源湛寂

你以為我是怕了你嗎?我是覺得跟你糾纏這樣的問題沒有意思,浪費網路資源而已,也愧對網 ...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22 13:49


從字面上的問題, 錯誤,#83 我都一一為你解釋清楚了。
字面外的意思, #86 彼此都心知肚明, 不用再說。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23 03:14
沙門的意思, 用我們現代的話, 就是指「出家人」。 不是指苦修。 儘管多數那個時代的出家人奉行苦修。 這是一。

其次, 開除「沙門」 的說法, 似乎說, 被開除出某個團體。 從這個角度看, 你似乎把「沙門」 理解成了一個修行的門派 -- 這也是錯誤的。
...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0-6-23 01:59

第一,我沒有說過沙門是苦修的意思,我說他跟沙門一起去苦修。你的這一點指責無效;
第二,他就是被幾個同修「開除」出了那個團體,這一點沒有問題。就好像今天有一個基督徒被逐出教會一樣,並不需要全世界所有基督徒開會開除一樣,我們仍然可以說他被逐出了教會。這並沒有問題,你說呢?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23 03:32
回復 86# 真源湛寂

有一點你說對了,我就是覺得基督信仰是人的唯一出路,不然我也不會信耶穌。我寫的東西,光明正大,有根有據,都是我的真實理解。但我的確不能保證完全正確,如果我有錯誤,我馬上改正(這也是論壇的一個功能和目的),我也是這樣做的。我記得我曾經在一個帖子寫釋迦摩尼「博覽群書」,後來一位網友質疑說那時候還沒有文字記載的書,我於是改正了,在這個帖子里你去看,已經沒有「博覽群書」這樣的說法。只要你能說服我,我的態度絕對是開放的,有錯就改,沒有問題。但是如果你毫無根據地沖我喊叫,我是不會接受的。

真源兄,我理解你的心情,我也不怪你對我的態度,但是道理我還是要爭的。也請你不要帶有私人感情, 我們心平氣和地討論,好嗎?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23 03:34
回復 90# 信仰平等

寬容也是在原則之下。
沒有原則的寬容是縱容。
作者: 信仰平等    時間: 2010-6-23 03:39
寬容要服從公義的原則,所以按照聖經指示殺異教徒沒錯.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23 03:44
回復 92# 信仰平等

你把你上一個帖子刪了?動作好快啊!
作者: 信仰平等    時間: 2010-6-23 03:47
刪了,覺得那樣做不太好,有點火上澆油的味道,抱歉啊!
作者: 信仰平等    時間: 2010-6-23 03:54
悄悄問一句: 永生兄作為你的同修能開除你嗎? 同級之間能互相開除嗎? 開除是用於上下級之間的.
作者: 信仰平等    時間: 2010-6-23 03:56
本帖最後由 信仰平等 於 2010-6-23 03:58 編輯

五比丘 Bulkwang Fo-Kuang 中的 解釋:
梵語 pañca bhikṣavaḥ,巴利語 pañca-vaggiyā bhikkhū。又作五群比丘。乃釋尊成道後,初轉法輪所度化之五位比丘。悉達多太子踰城出家,其父淨飯王大驚,乃遣使追還,然因太子發心堅固,王乃從王師中選出憍陳如等五人,伴隨侍奉太子學道,此五人遂與太子共修苦行。太子以六年苦行,未能達到解脫,故放棄苦行,於尼連禪河沐浴,並接受牧羊女乳粥之供養,憍陳如等五人以為太子退失道心,遂離開太子,赴鹿野苑苦行林繼續苦修。釋尊成道後,因念此五人,當先度脫,故至鹿野苑為說四聖諦、八正道、布施、持戒、生天等法,令得法眼淨。五人之中,憍陳如與阿說示為釋尊母系之親屬,餘三人為釋尊父系之親屬。今印度加爾各答博物館尚藏刻有釋尊初轉法輪教化五比丘之石板。五比丘之譯名,諸經所舉互有出入,列舉如上表。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23 03:56
回復 94# 信仰平等

沒關係,都是人,有時候遇到情況的時候會有衝動的時候或者說話不注意的時候,很正常,都是罪人嘛。聖經上對這樣的情況說:「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這說明神知道我們的弱點,原諒一時的生氣,只要我們不一直生氣,不記仇就好。
作者: 信仰平等    時間: 2010-6-23 04:01
回復  信仰平等

沒關係,都是人,有時候遇到情況的時候會有衝動的時候或者說話不注意的時候,很正常,都 ...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23 03:56


說得非常好! 重要的是改正自己的錯誤,而不是為了虛榮心而耍貧嘴,使小聰明. 此種行為是人之通病.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6-23 04:03
回復 95# 信仰平等

所以我用了引號啊!意思是「排斥」「不接受」「分道揚鑣」即使不解釋也應該是心領神會的。而且被一種外道「開除」是很丟臉的事情嗎?如果誰說我被哪個其它宗教開除了,我根本不會在乎。
作者: 信仰平等    時間: 2010-6-23 04:04
本帖最後由 信仰平等 於 2010-6-23 04:15 編輯
回復  信仰平等

所以我用了引號啊!意思是「排斥」「不接受」「分道揚鑣」即使不解釋也應該是心領神會的 ...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23 04:03


耍小聰明!   如果真源兄把妖精二字加上引號呢?

既然用排斥,不接受,分道揚鑣可以,你為什麼非要用貶義味道很強的開除呢? 我堅持說耶穌被猶太教開除了可不可以?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