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還原歷史:到底是誰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 [列印本頁]

作者: 雲海暖流    時間: 2010-6-18 18:59
標題: 還原歷史:到底是誰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
還原歷史:到底是誰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

作者: 青青子矜 上貼: 強國之道 發表於 昨天  22:16

幾十年來,由於有些別有用心的人的惡意誤導,很多人一直誤以為是農村集體經濟的解散、以家庭為單位的個體承包制的興起解決了中國的糧食問題。 人民網登載署名丁剛的文章《人民時評:有一種成就叫解放》,更是全面抹殺毛澤東時代解決中國人吃飯問題的巨大成就,"溫飽問題困擾中國人多少年?具體的時間長度,恐怕歷史學家也不一定能說清楚。但改革開放不過幾年的時間,這個問題就基本解決了。它似乎來得太容易,太順手,以至於我們可能不會坐下來仔細想想其中的緣由。"

其實,稍微深想一想,就可以看出這種觀點的荒謬:沒有毛澤東時代奠定的堅實的農業基礎,改開何談幾年解決幾千年的吃飯問題?此種觀點實在幼稚可笑!毛澤東之前的民國,中國實行的就是土地私有化的個體"承包"制,那時人口只有4億,這片貧瘠的土地就已經無法供養,饑民遍野。在這樣的經濟背景下,革命才有機會發展了起來。這說明,農村的家庭承包制並不能解決中國的吃飯問題。

毛澤東執政期間,中國的人口逐漸從4億增加到了8億。解決如此眾多的人口的生存問題,一直是毛澤東關注的重點。在沒有任何基礎,在沒有大型機械的條件下,解放之初,僅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徹底治理了中國的大江、大河,沿海修築海提,從根本上解決了中國的洪澇災害。

上個世紀60年代,鑒於3年自然災害,主要是旱災,毛澤東提出了"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全國各地大搞農田基本建設,興修了5萬多座大中小型水庫和數十萬公里的灌溉水渠,根本上解決了主要產糧區的旱災問題。

解決旱澇災害為糧食的穩步增產創造了基本條件,但是,大幅度的糧食增產還需要科技的因素,具體講就是:優良品種的培育推廣和化肥的普遍使用。

眾所周知,劃時代的雜交水稻培育成功發生於毛澤東時代的1974年,小麥優良品種的培育也始於這個時代。這些優良品種,一下子使糧食產量提高了30%以上。因為大面積育種需要一個過程,其推廣應用也就正好處在了毛澤東去世后的1979到1985年,這期間隨著推廣面積的逐年擴大,中國糧食總產量幾乎年年大幅增長。

這期間糧食大幅度增產,也包括化肥推廣應用的效果。化肥非常重要,今天的朝鮮就是因為化肥不足,導致食品短缺。而中國化肥生產也是毛澤東時代奠定的基礎。早在中美關係改善以前,中國就發展了一些化肥生產企業,但是產量遠遠不夠,我印象深刻的是,那時為了彌補化肥供給不足,普遍使用氨水替代,當然效果差遠了。幾乎各個縣都有氨水加工廠,幾乎每個村都建有半埋地下的氨水儲存池。

中美關係改善以後,毛澤東做的重要事情之一,就是著手從西方世界購買化肥生產設備,在全國修建十三個大型化肥廠,這件事發生於1973年。這些化肥廠於1977年以後陸續投產,化肥的供給問題最終解決。

至此,中國的糧食問題才徹底解決。只有糧食多餘了,才談得上雞鴨魚肉和其他副食,我們現在餐桌上食品豐盛,大家想過其根本原因嗎?

總之正是三個因素水利、優良品種和化肥才保證了80年代初期直到現在中國糧食和副食品的充足供應,人民衣食無憂。而這三個因素實際上都是毛澤東從根本上解決了的,後人只是坐享其成罷了。

可以這樣說,糧食問題是困擾中國幾千年的大問題,它的解決是一篇很大的文章,是毛澤東寫了這篇文章。只不過,人民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署名卻變成了別人。或許中國學術剽竊的風氣也是由此開始的。

還有一點我需要說明一下,毛澤東時代基本處在美國和蘇聯的聯合封鎖之下。珍寶島戰爭后,核戰爭的威脅凸現。當時毛澤東號召"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備戰、備荒為人民"中國做了最充分的戰爭準備,儲存了大量的戰備糧,結果達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毛澤東去世后,國庫已經有了足夠的存糧(據說可以滿足核戰後人民3年的基本口糧供應),以後每年國家只需收進新糧換出陳糧即可,可以說每年所產的糧食都可以用來消費了,後世的領導人再也沒有儲存戰備糧和供給人民日常消費的矛盾。這也是毛澤東去世後市場上食品驟然豐富的一個重要原因。但這不是別人的功勞,恰恰是毛澤東的遠見卓識導致的。

同胞們,我們的毛澤東解決問題從來都是根本性的、長期的和全局性的,絕不是一般領導人可以輕易做到的,糧食問題的解決,就是這位偉人用自己的遠見卓識給中華民族帶來的福祉。
作者: 雲海暖流    時間: 2010-6-18 19:17
本帖最後由 雲海暖流 於 2010-6-18 19:30 編輯

"總之正是三個因素水利、優良品種和化肥才保證了80年代初期直到現在中國糧食和副食品的充足供應,人民衣食無憂。而這三個因素實際上都是毛澤東從根本上解決了的,後人只是坐享其成罷了。"

其實, 農藥的使用, 也是增產的重要因素, 當為第四因素. 以前對旱澇無能為力外, 對病蟲害也是沒辦法的, 條件好的用一下石灰而已.

重視科技的應用和發展, 才有神話變現實的可能. 由於科技的進步, 世界上近200年所創造的財富幾乎是過去幾千年來的總和.


"可以這樣說,糧食問題是困擾中國幾千年的大問題,它的解決是一篇很大的文章,是毛澤東寫了這篇文章。只不過,人民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署名卻變成了別人。" 這比喻好. 正如, 鄧小平在時已經解決了香港問題, 但去接收的卻是江澤民.
作者: jedi_xie    時間: 2010-6-18 21:39
"總之正是三個因素水利、優良品種和化肥才保證了80年代初期直到現在中國糧食和副食品的充足供應,人民衣食無 ...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0-6-18 19:17

在這類問題上面,為啥非要爭個誰是第一呢?對於這類不是短時間出效果的事情,根本就不應該去爭論誰的功勞。毛澤東打基礎的功勞很大,老鄧改革開放的功勞也不小。那種把功勞歸於一個人身上的文章,大家一看就會嘔的。
作者: 匿名    時間: 2010-6-18 22:29
在這類問題上面,為啥非要爭個誰是第一呢?對於這類不是短時間出效果的事情,根本就不應該去爭論誰的功勞 ...
jedi_xie 發表於 2010-6-18 21:39


這不是爭功勞的問題,是還原事情本來面目的問題。針對的是這一句有可能誤導的話:「改革開放不過幾年的時間,這個問題就基本解決了。" 追本溯源是符合科學發展觀的。
作者: 非常時期    時間: 2010-6-18 22:55
毛主席教導我們說:"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而人民說"要吃糧. 找紫陽"
"要吃米. 找萬里", 聽說過吧?
作者: jedi_xie    時間: 2010-6-18 23:05
毛主席教導我們說:"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而人民說"要吃糧. 找紫陽"
"要吃米. 找萬 ...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0-6-18 22:55


百姓說的話只代表當前的狀態,百姓還說「有麥皮就有道理」呢。讀了書,見識廣了,想問題就不應該這麼簡單了。
作者: 非常時期    時間: 2010-6-18 23:11
百姓說的話只代表當前的狀態,百姓還說「有麥皮就有道理」呢。讀了書,見識廣了,想問題就不應該這麼簡 ...
jedi_xie 發表於 2010-6-18 23:05



請你就複雜的分析一下.
作者: jedi_xie    時間: 2010-6-19 03:40
請你就複雜的分析一下.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0-6-18 23:11


複雜的來說,老百姓呢,只會看到眼前的利益,所以呢,當很多人都吃不飽飯的時候,一有人給一袋米他,他就會把那人當英雄,他是不會去思考一下前因後果的,因為思考的時間都用來想如何找米了。但是,當吃飽飯之後,有時間學學字,吃吃西餐,就會想想,為啥我79年前吃不飽飯呢,為啥有一段時候吃飽飽了,現在又擔心吃不飽了?

看,多複雜啊。
作者: zjd713    時間: 2010-6-19 04:14
不應該否認老毛的功績但是也沒有人認同老毛的錯誤,沒有前人栽樹哪有後人乘涼??
作者: 新鮮人    時間: 2010-6-19 04:19
不應該否認老毛的功績但是也沒有人認同老毛的錯誤,沒有前人栽樹哪有後人乘涼??
zjd713 發表於 2010-6-19 04:14


此話有理. 正確對待歷史事實. 是評價歷史的基礎.
作者: 瘋瘋顛顛    時間: 2010-6-19 04:59
本帖最後由 瘋瘋顛顛 於 2010-6-19 05:05 編輯

票證:昨天的真實故事
2005-02-02 07:41:45 作者:□本報記者 常誠 本報通訊員 郭萍 來源:
  
■往事回眸

  臨近春節,人們大包小包地購物,付錢、刷卡都輕鬆愜意。許多「過來人」睹此情景卻常常感慨萬端:大約十多年前,人們購物時還經常遭遇一種尷尬——或是有錢無票,或是有票無錢……
  
  無奈的「票證故事」

  對於現今20歲上下的年輕人來說,購物票證是一個陌生的東西,但中年以上的人們對此卻有刻骨銘心的記憶。今年47歲的中建八局一公司工會主席徐偉深有感觸地說:「票證是什麼?對當時的人來說,票證就是命啊!沒有票證寸步難行,基本生活就沒法保證,那時糧票和糧證關係到一日三餐,沒有了糧票糧證就等於砸了生活的飯碗。」徐先生還清楚地記得,每張糧票上都註明了一行小字:「憑票購買,遺失不補」,或:「節日專供,過期無效」,這樣的提醒一點都不含糊。20多年前徐先生在外地工作,有一年要回家過年,他想到要給父親買點毛線請人織件毛衣,於是他早早就開始攢「工業券」,攢了足足半年,終於攢夠了數。他說:「我那時每月二兩油、三錢香油、二兩肉什麼的,自己都不夠,能盡孝心的只有那點工業券了……」  當年的各種票證幾乎與人民幣有著同樣重要的地位,被人們稱做「第二貨幣」。豈止徐先生一人,就拿糧票來說,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平民百姓,都有各自的「定量」。1963年,周恩來總理為參加第27屆世乒賽的中國國家乒乓球隊餞行,他舉行了一場家宴,在通知大家赴宴的時候,還十分無奈地加上一句:「各人自帶糧票!」

  38年的「票證時代」

  山東省檔案館剛剛建立了一個「票證特藏室」,館藏不同歷史時期的有代表性的票證30餘種1萬多張。工作人員郭匯安說:「新中國正式發行糧票應從1955年8月25日算起,這一天國務院頒布了《關於市鎮糧食供應暫行辦法的命令》。」他介紹說,同年還發放了食用油票;此後又發放了布票、棉絮票;1957年,發放了肉票、白糖票;到1959年底,各種票證已經增加到12種;而到了1961年,市場憑票供應的商品,達到了156種。

  曾幾何時,各種各樣的票證與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大到糧食、衣服需要糧票、布票,小到油、糖、肉、肥皂等,都要相應的票證,票證名目繁多,幾乎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票證特藏室,我們看到花花綠綠的票證:肉票、魚票、熟食品票、糖票、香煙票、布票、棉絮票、針織品票、毛線票、鞋票、肥皂票、洗衣粉票、火柴票、燃料票、化肥票、料草票、飼料票、僑匯券、手錶券、自行車券、電燈泡券、電視機券等。郭匯安說:「當年的票證比比皆是,除此之外,就連瓜子、花生、饅頭、豆腐、食鹽等也都離不開票證,在極端艱苦的日子裡,就連白菜、蘿蔔、土豆、大蔥也開始憑票供應。」

  郭匯安拿出了幾種十分「珍罕」的票證,其中兩張是河南省鎮平縣的「臨時食用油票」,分別是「5分5厘」和「1錢6分5厘」。他介紹說,這些票證票面小得讓人難以想象,消費起來也非常麻煩,經過了解才知道是特定條件下使用的,一般是在公共食堂里使用,當人們買了菜,可以憑票讓食堂師傅加上一勺油。

  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發現的布票最小面額是1厘米,這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行的,從1961年到1984年,除個別年份外,這種票證共發行了18種。開始人們把「1厘米布票」作為「找零布票」使用,後來人們將它派上特殊用途——給小女孩扯一根扎頭髮的紅頭繩。與這段「故事」相仿的是,上海市為照顧華僑而發行的「上海市華僑特種供應票」中竟有3錢的肉票,就是說,憑此票可以買到相當於炒菜中的一片肉。這些事如果不是親眼見到,誰會相信如此的「黑色幽默」?

  顯而易見,各類票證是我國短缺經濟時代的產物,它伴隨著共和國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歷程,走過了38年的風雨滄桑。20世紀80年代初,當時國家領導人曾對商業部領導說:「你們商業部什麼時候取消布票?什麼時候取消糧票?如果兩票取消了,將會震動世界。」歷史演進到1993年4月,國務院先後下文取消了布票和糧票,這標誌著一個時代——「票證時代」的結束。

  喜慶中的苦澀

  當時有一種印著大紅喜字的特殊票證——結婚專用票證。手錶、縫紉機、自行車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人們嚮往的「三大件」,姑娘出嫁,有這麼「三大件」做嫁妝,既實用又體面。但當時要置辦這「三大件」實在不易。家住濟南市館驛街的金東先生說:「我1971年結婚時想買輛自行車,但談何容易!當時幾百人才能分到一張『飛鴿』、『永久』、『鳳凰』牌自行車車票,購買時還要花幾十張工業券。一對要結婚的新人,要想置辦一個基本可以生活的『家』則需要各種各樣的票證,拿這些票證到指定的商店才能購買。我那時終於得到了一張自行車票,真要買時根本拿不出那一百多塊錢,真是有錢無票,有票無錢,十分尷尬。」現在的年輕人已經想象不出,當時一對年輕人結婚,需要花多少精力攢下多少票證,才能勉強築起愛的小屋。

  票證特藏室里有一張濟南市水產品產銷公司1987年印製的「春節魚票」,郭匯安說:「不僅濟南,全國各地都有這樣的節日票證,我們這裡收藏有安徽省1956年的春節油票,這是比較早的,還有1992年上海市的春節補助油票,這是比較晚的。」郭匯安介紹,上海當時過節還流行「聯合券」,內含油、鹽、糖、餅乾、糕點、大豆、醬油等13種65枚票券,票證面積相當於32開的書籍,創下了全國之最。他說:「別看這麼多票證,其實能買到的東西很有限,仔細計算一下,一家子過年所供應的東西不及現在一頓飯豐盛。」

  困苦中的慰藉

  票證特藏室里還有一張「營養照顧單」。這張印製非常簡陋的證明上蓋著「濟南市人民公社醫院營養照顧專章」,證明病人患有婦科病,需要照顧10月份「細食、食油」。郭匯安介紹,這張證明是無意中收集到的,它雖然不是正式的票證,卻與票證有著直接的關係,可見當時的票證控制非常嚴格,而且票證里也蘊涵著溫情與關懷,對那些生活有難的人來說,這樣的票證既是生活的幫助,也是情感的慰藉。

  票證特藏室里還珍藏著一些特殊的糧票,「工種糧票」記載了國家對從事特殊工種人員的照顧;「產婦糧票」體現了政府對婦女兒童的關懷;「建設兵團知青糧票」是蹉跎歲月的見證,「戰時民兵糧票」是一段特殊經歷的記錄;「喀喇崑崙公路代糧券」則是我國對外援助的留影……時代發展如一匹絕塵的快馬,如煙往事常常隨風而逝,票證里的那段歲月卻揮之難去,成了「過來人」不可磨滅的追憶,回味之中尤感今天生活的甜美,思索之餘更添對幸福未來的憧憬。
作者: 雲海暖流    時間: 2010-6-19 06:26
本帖最後由 雲海暖流 於 2010-6-19 06:35 編輯
票證:昨天的真實故事
2005-02-02 07:41:45 作者:□本報記者 常誠 本報通訊員 郭萍 來源:
  
■往 ...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0-6-19 04:59

你不如再回憶回憶民國時代, 在上海等地抱著一大堆的金元券, 連東西都買不到呢? 或更以前到原始社會的情況.

主貼很好地反駁了有人總是說改革開放不過幾年的時間,溫飽問題就基本解決了, 不用票證了。這典型的貓論只看結果不看過程的實利觀. 沒有前人的努力打下了基礎, 短短几年, 那有可能那麼厲害呢?
作者: Hanxin    時間: 2010-6-19 06:29
還原歷史:到底是誰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

同胞們,我們的毛澤東解決問題從來都是根本性的、長期的和全局性的,絕不是一般領導人可以輕易做到的,糧食問題的解決,就是這位偉人用自己的遠見卓識給中華民族帶來的福祉。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0-6-18 18:59

我們的毛澤東製造問題從來都是根本性的、長期的和全局性的,絕不是一般領導人可以輕易做到的,
中國人到現在還在勾心鬥角,社會分成三六九等,黨內政府里派系紛爭不斷的問題,
也是這位偉人用自己的遠見卓識給中華民族帶來的福祉?

糧食問題的解決了?
你吃的大豆是美國的
你吃的油是美國造的
你吃的糧食,很快也要是美國人的了。
作者: 匿名    時間: 2010-6-19 06:40
記得小時在困難年代常寄些瓶子回家鄉裡面裝的白色結膏狀的豬油.
豬油是現代人避免的食物,那個年代卻要靠外接濟補充些營養.
回首過去一些愚昧政策不可再回頭.
作者: 隔岸觀火    時間: 2010-6-19 06:41
共有制下,一切物質都是國家管著的。毛澤東時期,中國人是吃不飽飯的,但共產主義陣營的小兄弟能吃得飽,因為糧食都支援他們了。中國已改革開放,東歐就跨了,現在他們求助西方,西方要他們民主,他們就每五年推翻一個總統,時不時上演民主秀,可惜西方自己也吃不飽了。
作者: 中南西北    時間: 2010-6-19 07:15
...
糧食問題的解決了?
你吃的大豆是美國的
你吃的油是美國造的
你吃的糧食,很快也要是美國人的了。
Hanxin 發表於 2010-6-19 06:29


如果想來點吸人眼球的東西,你應該認真一點,查查信息的來龍去脈。從美國進口大豆和玉米油是為什麼?是中國缺少這兩種物資嗎?你知道在中國進口這些農產品的時候,中國的農民(農工)犧牲自己的利益來支持減少中美貿易順差嗎?你知道為什麼美國的大豆和食用油而不是其他物資大宗進入中國嗎?

中國的糧食儲備狀況你知道嗎?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上半年世界糧食危機時,世界銀行和聯合國糧食救濟署對中國的糧食生產和儲備做過一個評估,你費點神去查一查然後再來發布「驚人」信息。另外,你知道水稻生產國菲律賓為什麼歡迎袁隆平嗎?

你真的很掉價,你應該過了胡說八道的年齡了吧?
作者: 司馬遷    時間: 2010-6-19 08:01
票證:昨天的真實故事
2005-02-02 07:41:45 作者:□本報記者 常誠 本報通訊員 郭萍 來源:

■往 ...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0-6-19 04:59

票證是在物質相對缺乏的年代保護弱勢的一種手段。它體現了一定程度的社會公平和正義。即,無論你是百萬富翁、豪門望族抑或是政府高官,在對基本生活物資的佔有上跟貧民一樣。沒有任何特殊。你要特殊,比如,你要天天大魚大肉,那麼,對不起,你就得花高價去自由市場買。在實行自由市場經濟的社會,即使是最貧窮落後的國家,票證都是多餘的東西,因為這些票證被鈔票代替了。也就是說有一樣票證是少不了的,那就是鈔票。「鈔票」這種票證跟其它票證是不一樣的,它不一定人人都能擁有,或擁有數都基本相同。它是一種最容易造成社會貧富兩極化的票證。有鈔票的可以海參、鮑魚、大龍蝦吃得倒胃口;沒鈔票的,一天吃一杯速食麵都有困難。

作者: 匿名    時間: 2010-6-19 08:33
糧食問題的解決了?
你吃的大豆是美國的
你吃的油是美國造的
你吃的糧食,很快也要是美國人的了
Hanxin 發表於 2010-6-19 06:29
Hanxin吃的大糞也是美國人的?
作者: 非常時期    時間: 2010-6-19 08:58
本帖最後由 非常時期 於 2010-6-19 09:08 編輯
票證是在物質相對缺乏的年代保護弱勢的一種手段。它體現了一定程度的社會公平和正義。即,無論你是百萬富 ...
司馬遷 發表於 2010-6-19 08:01



票證是在物質相對缺乏的年代保護弱勢的一種手段, 這話不錯. 所以大家都只能處於半飢餓狀態. 浮腫病流行.三年困難時期還餓死人.但高幹例外. 因為那時他們有特供, 現在可沒聽說中國有人因血內蛋白質過低而發生浮腫病一說. 高幹的特供直到1990年才取消.
作者: 匿名    時間: 2010-6-19 09:15
鐵的事實:

中國第一乞丐村: 小寨村農民外出乞討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960:《岷縣誌》中冷峻地敘述道:「1960年,由於連續自然災害和工作上的失誤,發生嚴重饑饉,形成人口外流和非正常死亡。」莊稼不夠吃,連青稞面也吃了上頓沒下頓, 那時,整個小寨村都面臨著飢餓的威脅. 最為嚴重的一個村子, 60戶村民僅有4戶沒去討要!

通過採訪寫作」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飢荒紀實」這部著作,楊繼繩 (新華社記者) 終於弄清了他父親餓死的那場大飢荒的真實情況。他明白了,這不是一個家庭的不幸,三、四年裡全國有數千萬人餓死——在沒有戰爭,沒有瘟疫、氣候正常的年景餓死。楊繼繩 (新華社記者): 我的書中列出兩三千個資料來源,我沒有受過正規的文科訓練,但我是學工的——講理性,講邏輯,講實證,沒有根據的東西我不會往上寫。每一個材料,每一個數字,都有出處,都有可靠的資料做依據,而且都是官方文件、回憶錄、中央領導講話,是當時正式上報的內參和公開報導,不是拍腦袋想的,更不是道聽途說。我寫這本書,就是要立起永久的墓碑,永久地記憶下去——不是為了增加痛苦,而是為了不再重覆苦難。」

袁隆平:三年困難時期,餓死了幾千萬人啊. 我給你舉了個例子,你們年紀輕不知道,三年困難時期,餓死了幾千萬人啊。大躍進把樹都砍了去鍊鋼鐵,把生態破壞了. 我看到路上有5個餓殍,倒在田坎旁邊,倒在橋下和路邊,我親眼看見啊,那很凄慘的.

76年毛死時,人均收入不足同樣是中國人-台灣的1/10, 中國勞動人民工資低於非洲! 城市普通勞動人民一個月吃一斤肉.農村普通勞動人民一年吃幾次肉, 全國最好的北京市民每月1000克肉(瀋陽市民200克肉),250克食油. 到1978年,中國城鎮居民的平均住宅面積不僅沒有增長,反而比1949年少了0.9平方米! 普通勞動人民是連選擇居住權沒有的主人公,和北朝鮮今天一樣! 糧票是糧食不充足!!! 1978年, 上海華光儀錶廠會計楊希鴻的家,就是這些房子中的一間,13平方米,擠著3口人。3.6平方米,在當時是上海一個普通職工的生活空間.

有人敲我的門,給我送來4 瓶胃得樂,說是張愛萍帶給我的,市場上買不到. 中國人說,士為知己者死,...

口述: 葉 辛
我插隊所在的砂鍋寨是方圓二三十里最富裕的寨子,每天要跋山涉水、挑糞、挑灰、耙田、犁田、進洞挖煤。我身邊有一個「抓革命、促生產」 的典型積極生產隊,從早干到晚,每天有8分錢,是有名的「郵票隊」。(「文革」期間,中國所有的郵票票值都是8分錢。)像我們那兒,一天工錢五毛九分六,不到六毛錢。即使每天勞動,一年200元左右的收入只夠買米。但人的基本生活不是僅僅有米就夠了。洗臉要毛巾;刷牙要牙膏;衣服破了要買衣服。在插隊後期,所有知青的共同心愿就是要活下去,還要完成個人該完成的事———談戀愛找對象

北大新校長周其鳳1947年農曆10月出生在瀏陽龍伏鎮的尚埠村. 「小時候,家裡窮得常吃不飽飯,有上頓沒下頓的,上學的學費更是常常付不出。

原紅塔集團董事長褚時健:我從小在農村長大,父親40多歲就去世了,當時我才10來歲,家裡很窮,讀高中時,一天的伙食費只夠吃一餐


毛在的時候,絕大多數人吃不飽,餓著肚子互相鬥,這是事實.
不能昧著良心美化那個年代,誰想挨餓, 提心弔膽度日, 割斷聲帶誰自己去,別騙年輕人.
LZ,你要是喜歡老毛的社會,現成的有一個就是北朝鮮.
作者: 匿名    時間: 2010-6-19 09:22
票證是在物質相對缺乏的年代保護弱勢的一種手段, 這話不錯. 所以大家都只能處於半飢餓狀態. 浮腫病流 ...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0-6-19 08:58

古往今來,中國哪一年不因災害死人?連司徒雷登都說國民政府統治中國時期,有兩億中國人餓死。半個多世紀前的中國,物資比今天匱乏一點都不奇怪。更何況那時中國在美國和西方眼裡是比今天朝鮮和伊朗還要「壞」的魔鬼國家,因此對她實行了幾十年的嚴厲經濟制裁,全面封鎖禁運。這段歷史,你應該不至於不知道吧?
作者: 匿名    時間: 2010-6-19 09:38
但高幹例外. 因為那時他們有特供, 現在可沒聽說中國有人因血內蛋白質過低而發生浮腫病一說. 高幹的特供直到1990年才取消....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0-6-19 08:58

消滅幹部特權也是毛髮動文革的初衷之一。可惜阻力太大,沒有成功。1990年高幹的特供已經毫無意義,因為中國早已不實行計劃經濟,在權貴資本主義制度下,有權就能財源滾滾,那種計劃經濟時代的一點特供特權誰會要啊?
今天吃飽飯了就嘲笑半個世紀前吃不飽飯,羞不羞啊?你要學會橫向比較,比如,今天中國工人平均工資有沒有非洲工人高。哪有跟前人比高低來自我陶醉的?你乾脆把今天跟中國的原始社會比,那樣你可以更驕傲了。
作者: 雲海暖流    時間: 2010-6-19 09:39
本帖最後由 雲海暖流 於 2010-6-19 09:58 編輯
....LZ,你要是喜歡老毛的社會,現成的有一個就是北朝鮮.Guest from 75.119.121.x 發表於 2010-6-19 09:15

連網名都不寫的小陰溝蟲. 你就別來不著邊際的胡攪了. 主題討論什麼呢? 連這也看不懂? 通遍的憶苦思甜. 還說民國更好? 那你怎麼不回民國時代呢? 動不動就拿朝鮮比是最沒出息的比法! 北朝鮮才有多大? 為什麼窮? 真正的原因決不是你說的政策問題. 是美國及西方的封鎖. 中國以前不怕封鎖是因為中國地大物博.

還拿那獨運輪,反華走狗們偽造的"餓死三千萬"來當說詞, 這"餓死三千萬", 早已被人駁的一文不值的垃圾了.

"76年毛死時,人均收入不足同樣是中國人-台灣的1/10," 鐵的事實是蔣光頭敗走台灣, 把整個大陸的錢財都收刮到了台灣. 你怎麼不說呢?
作者: 匿名    時間: 2010-6-19 09:50
解放前是私有制,不過那時軍閥混戰,老百姓被幾個黨、幾個軍隊派兵派糧,年輕人都去當炮灰了,誰種糧食?
作者: 匿名    時間: 2010-6-19 10:25
鐵的事實:
中國第一乞丐村: 小寨村農民外出乞討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960:《岷縣誌》中冷峻地敘述道:「1 ...
Guest from 75.119.121.x 發表於 2010-6-19 09:15

你知道褚時健是大貪污犯嗎?你或你的家人跟他是一丘之貉吧?
作者: 匿名    時間: 2010-6-19 10:37
連網名都不寫的小陰溝蟲. 你就別來不著邊際的胡攪了. 主題討論什麼呢? 連這也看不懂? 通遍的憶苦思甜. 還 ...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0-6-19 09:39

是啊,社會制度不同,中國那時實行的是半供給制、配給制。上學、住房、醫療都不要自己出什麼錢、老了有退休金。台灣沒這些社會福利,什麼都要自己掏錢,而且價格隨行就市,工資不高點能活嗎?不比生活成本,只比拿錢多少,認識實在膚淺。
作者: 匿名    時間: 2010-6-19 11:21
回復 26# Guest from 75.3.224.x


   毛澤東的粉絲們 快申請移民去有原子彈, 導彈, 除偉大領袖外, 幾乎沒有人剝削人的北朝鮮. 經歷一下60年的飢荒,挨幾年餓,接著幾年一年吃幾次肉, 再上山下鄉 6, 7年,每天有8分錢到六毛錢, 為回城絞盡腦汁,包擴做許多非道德的事 (問問回城的知青有多少人回城, 當兵、考大學等的時候沒有「大吐血」買禮物送給生產隊長、大隊支書的?至於被污辱的女知青,那就不計其數了)., 再回城養家糊口, 有月工資30元.  小小心心說話,提心弔膽度日, 或者因為說錯了話被關入大牢, 臨刑前還要割斷聲帶, 這就行了 (儘管結果遠好於喊萬歲的劉少奇,林彪, 正直的彭德懷!),看看效果如何?

金日成有毛澤東相同的偉業, 有原子彈, 導彈及其它」奇迹」 (特別對如此小的國家), 從上百年內戰外患一窮二白中起家, 是"半供給制、配給制。上學、住房、醫療都不要自己出什麼錢、老了有退休金". 你怎麼不呆在北朝鮮, 反而跑到資本主義的腐朽的外國來了?你是說一套做一套的人?
作者: daomeidan    時間: 2010-6-19 12:16
"總之正是三個因素水利、優良品種和化肥才保證了80年代初期直到現在中國糧食和副食品的充足供應,人民衣食無 ...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0-6-18 19:17

農藥和化肥是兩碼事吧!
當然是用化肥會改變土壤的酸鹼度。
作者: daomeidan    時間: 2010-6-19 12:19
我們的毛澤東製造問題從來都是根本性的、長期的和全局性的,絕不是一般領導人可以輕易做到的,
中國人到 ...
Hanxin 發表於 2010-6-19 06:29


中國的小麥大豆是從美國進口很多,還有豬肉和雞肉,那是因為中國後期改變了貿易結構,美國的農產品便宜,為何還要自己猛種糧食呢?
作者: 匿名    時間: 2010-6-19 12:22
連網名都不寫的小陰溝蟲. 你就別來不著邊際的胡攪了. 主題討論什麼呢? 連這也看不懂? 通遍的憶苦思甜. 還 ...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0-6-19 09:39

別人發表不同意見,就亂打棍子,扣帽子。一點度量沒有在網上,整天東抄西湊轉什麼貼也。誰在反華,我看就是LZ你了,借著老毛來反華。
作者: Hanxin    時間: 2010-6-19 12:30
本帖最後由 Hanxin 於 2010-6-19 17:05 編輯
如果想來點吸人眼球的東西,你應該認真一點,查查信息的來龍去脈。從美國進口大豆和玉米油是為什麼?是 ...
中南西北 發表於 2010-6-19 07:15

回個帖子,五毛也掙不到吧?

美國穀物協會:中國或還將進口100多萬噸玉米

2010-06-18 09:27:00   來源: 國際財經時報

  美國穀物協會表示,因經濟增長推高需求,除今年已做出的玉米(資訊行情)採購外,未來18個月,中國或還將購買100多萬噸玉米。

  「我相信,未來6到18個月,中國無疑將購買100多萬噸玉米,(就算)實際購買量超過該數額兩倍我也不感到意外,」該協會會長多爾(Thomas Dorr)表示。他指出,中國經濟增長將提高肉類需求,為美國出口商出售更多玉米創造「良好機會」,以滿足農民(飼養)家畜的需要。

  世界銀行(World Bank)6月9日公布的世界經濟展望指出,今年中國經濟將增長9.5%,美國將增長3.3%,歐盟將增長0.7%。據美國農業部門數據,2010-2011年間,亞洲國家對玉米需求量可能增2%至1.59億噸。

  美國出口商報告截至8月31日的市場年度,有 12萬噸玉米銷售並運送到中國,美國農業部6月14日表示。據農業部數據,這不包括截至5月20日中國已公布的59.5萬噸購買量。

  中國購買增加可能有助於消耗過量供給,從而結束今年芝加哥期貨下滑。新加坡時間8:54,12月份交割的合同價在每蒲式耳3.7725美元不變。據美國農業部預測,中國去年採購4.7萬噸玉米。

  「極好機會」

  「有證據表明,他們對高質量蛋白質的需求將需要為牲畜補充能量,我們相信,對美國來說,這是提供所需玉米的極好機會,」多爾昨天在華盛頓接受採訪時表示。不過,他指出:「當然,我不能肯定地說我知道」中國的採購計劃。

  為幫助冷卻國內價格,中國耗盡重建的庫存,今年該國玉米進口量可能多達300萬噸,堪薩斯州立大學高級農業經濟師奧尼爾(Jay O』Neil)預計。

  「因今天春天不正常的降雨、降雪和氣溫,」中國玉米種植面積至少低於預期2%,穀物協會上周在其網站上稱。

  「若局勢進一步惡化,我們可能看到(中國)接近200萬噸到300萬噸的玉米進口量,」奧尼爾昨天回應彭博社提問的電子郵件中指出。他4月曾預計中國將進口500萬噸玉米。

  每周拍賣

  據彭博社編寫的數據,4月13日到5月25日的每周拍賣中,中國售出467萬噸糧食,以冷卻國內價格。因國內供應緊縮,5月24日大連商品交易所的玉米期貨升至每噸1984元,是兩年來最高水平。

  「市場想知道,玉米前景是否會激發中國政府介入,並通過進口,取代國內玉米儲存,」 奧尼爾說。奧尼爾今年3月隨協會前往中國,與當地貿易商會面並評估潛在的進口。

  協會上周指出,中國黑龍江和吉林兩省的玉米庫存已猛跌超過15%,並「顯示供應退化的明顯跡象,」一些倉庫設施高達30%的糧食受霉變影響。

  Sina.com6月10日援引中國玉米行業網站報道稱,中國吉林省的玉米供應可能因高溫緣故而發霉。

  「霉變玉米可能是儲存糧食的一個問題,因它很可能」擴散,該協會亞洲地區主管卡拉漢(Mike Callahan)在另一封給彭博社的電子郵件中稱。「若黴菌孢子產生黴菌毒素,這可能成為某些家畜種類嚴重的問題,如家禽和豬。」

  因美國農業部預測,因較高的乙醇生產需求,美國玉米庫存將下滑至2007年以來最低水平,中國庫存下滑。

  美國農業部6月10日稱,因該國更多糧食用於生產乙醇,其玉米庫存8月31日可能下滑至16.03億蒲式耳。
作者: 中南西北    時間: 2010-6-19 13:12
回復 31# Hanxin

你這一通作業對你前面的胡扯八道一點幫助也沒有。

老夫來給你交代一點歷史:在柯林頓第二任上,美國會就日益見漲的對華貿易逆差給白宮極大的壓力。當時柯林頓無法對中國要求解除對華高科技出口限制做出承諾,只能在入世上加以配合。當時美國中西部農業生產利益集團的玉米大豆銷售狀況不樂觀,價格上不去,影響到來年甚至以後數年的種植積極性。於是他們在華盛頓的遊說團體全力以赴,迫使柯林頓政府在與中國的談判中「代銷」大豆玉米及其產品。這合同一簽就是長期的,讓你這位和中國過不去的喇叭捕風捉影,變調播出,成了中國自己的糧食問題都解決不了的困境——中國得靠美國的糧食活命!你不覺得這很可笑嗎?

記住了,中國從美國進口玉米大豆不是因為中國糧食不夠,而是兩國貿易的結果。

中共在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成就就是解決了佔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國人的吃飯問題。

你反共反華是你的選擇,但造謠生事就不地道了。反什麼都得有點水平才好,對吧?
作者: 打狗棒    時間: 2010-6-19 14:06
回復  Hanxin

...中國從美國進口玉米大豆不是因為中國糧食不夠,而是兩國貿易的結果。...

中南西北 發表於 2010-6-19 13:12

我認為這點是符合中美貿易實際狀況的。
作者: eztomcat    時間: 2010-6-19 14:27
標題: 大家都不要吵,聽我說——
本帖最後由 eztomcat 於 2010-6-19 14:30 編輯

到底是誰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

答案是:茅於軾。

茅於軾拍胸脯保證,如果中國人沒有飯吃,美國人一定會來幫助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所以,是茅於軾一勞永逸地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
作者: ging    時間: 2010-6-19 14:42
只有見過人民公社和生產小隊的人才能知道地里為什麼不長糧食,種地的卻吃不飽飯。從小飯來張口的80后只知道房子小,哪裡知道30年前上一代連吃飽飯都是人生追求的目標。
作者: 雲海暖流    時間: 2010-6-19 15:19
本帖最後由 雲海暖流 於 2010-6-19 15:49 編輯
別人發表不同意見,就亂打棍子,扣帽子。一點度量沒有在網上,整天東抄西湊轉什麼貼也。誰在反華,我看就 ...
Guest from 173.183.85.x 發表於 2010-6-19 12:22


又是個小屁蟲來了. 這跟度量沒有關係. 他75.119.121.x 寫的那些是圍繞主題的嗎? 根本是在誣衊中國的過去, 不懂得用歷史的眼光看問題.  主題都沒搞懂, 就亂下結論是美化什麼的. 你也一個貨色, 那你不也亂打棍子,扣帽子。我反華? 反在哪裡呢?

對你們沒有網名, 只干偷偷摸摸的並躲在陰溝后胡亂叫的小屁蟲們, 是太客氣了. 罵死你們漢奸走狗也是應該的.
作者: 大道無邊    時間: 2010-6-19 15:50
有些觀點是令人贊同的,毛為中國人做了很多偉大的事情!當然也有過錯!
作者: 與你同在    時間: 2010-6-19 16:53
還有一個鐵的事實:20樓是豬,這個可是經過很多科學考證的。
這些考證的人都是學工的——講理性,講邏輯,講實證,沒有根據的東西不會往上寫。每一個材料,每一個數字,都有出處,都有可靠的資料做官方文件、回憶錄、中央領導講話,是當時正式上報的內參和公開報導,不是拍腦袋想的,更不是道聽途說。寫這本書,就是要立起永久的墓碑,永久地記憶下去——不是為了增加痛苦,而是為了不再重覆苦難。
作者: 匿名    時間: 2010-6-19 17:41
呵呵 中國人自己解決的, 你當你們沒糧食了,要餓死了,誰會來救助你嗎,非洲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別傻了。
作者: 匿名    時間: 2010-6-19 18:43
還原歷史最權威的文獻, 就是是1981年6月27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一致通過的 "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 其餘只能算是一家之言.
作者: 老法師    時間: 2010-6-19 18:51
不好意思, 40樓是我發的. 忘記登錄了.
作者: 雲海暖流    時間: 2010-6-19 19:31
反毛瘋子們的一個顯著特點是, 一說到毛澤東就一定全部都是壞的. 如果你說點好的, 他們就一定東拉西扯的大加攻擊. 文章明明是探討 "到底是誰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 他們就指桑罵槐的, 什麼"餓死三千萬"啦? 文革啦? 票證啦? 收入不如台灣啦? 北朝鮮啦? 統統地拉出來胡扯一番, 不但了無新意, 且一點都不著邊際. 看他們表演的水平, 又粗糙又低級, 實在是作賤!
作者: 匿名    時間: 2010-6-19 20:48
頂#30。

犯不著跟如此無賴去辯解。因為此類腦殘的癥狀就是自認為永遠正確,容不得不同意見。

寫這懷舊文章的人,十之八九都算老毛的重孫輩;文革結束時還沒有出娘胎。它們關於文革/毛時代的認識,永遠都停留在書本上,是那些被改編刪節過的歷史。

這也是老鄧當初未曾想到的。「決議」不但封殺了傷痕文學,封殺了對歷史的真相的討論,更造就了新一代的歷史真空。這也是一個民族的悲哀。
作者: 匿名    時間: 2010-6-19 21:55
共產黨誰也沒有解放,只是解放了他們自己
作者: 匿名    時間: 2010-6-19 22:01
毛的時代如果不搞運動,不搞黨內自相殘殺,不搞整人,後來的改革開放就會好些,不至於把那些年代隱藏的錯誤東西再後來發揮到極致
作者: 司馬遷    時間: 2010-6-19 23:42
今天已經距毛澤東發動文革差不多有半個世紀了,毛也撒手人寰有30多年了。為什麼還有人對毛和他發動的文革不能釋懷,至今罵不絕口?難道他們僅僅是對毛充滿仇恨嗎?不!主要原因是TG還在台上,還沒被推翻,而毛是TG的締造者,源頭。所以必須消除這個源頭,從源頭上證明TG是壞的才能從根本上推翻TG。這個道理,今天的TG右翼精英不明白,跟著瞎起鬨。正應了一句老話:自作孽,不可活。
作者: 匿名    時間: 2010-6-20 02:08
60歲的時候說那個時候30歲太小,不懂事。 30歲的時候說30年前更壞,連生命都沒有呢。
你現在60歲了,笑話30歲的時候要糧票,吃得不如現在好。可那是一個階段,要比較的是毛的時代比49年前,45年前,抗戰時候如何?沒有坐標的比較毫無意義。可以這樣說,你現在以為自己不錯。可30年後,後人說不定會笑話這個年代整天抱著電腦,電視在傷害眼睛;拿著手機在殘害腦子; 吃著大油在傷害肚子,燒這汽油在毀壞地球。

斬釘截鐵的說:毛時代比他上一個時代好,他完成了他的歷史階段性任務。當然可以要求做得更好,可後人也會要求我們現在的時代做的比現在更好。不是嘛???
作者: 中南西北    時間: 2010-6-20 02:34
共產黨誰也沒有解放,只是解放了他們自己
Guest from 64.229.203.x 發表於 2010-6-19 21:55


厲害!按照馬克思的理論,你是說共產黨已經解放了全人類——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政黨,而「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後解放無產階級自己」(馬克思語)。
作者: 瘋瘋顛顛    時間: 2010-6-20 04:46
本帖最後由 華盛頓人 於 2010-6-20 04:51 編輯
你不如再回憶回憶民國時代, 在上海等地抱著一大堆的金元券, 連東西都買不到呢? 或更以前到原始社會的情況 ...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0-6-19 06:26



這一段歷史我已寫有回憶. 請看:
http://club.backchina.com/main/v ... page%3D1&page=2      31摟
作者: 非常時期    時間: 2010-6-20 05:49
本帖最後由 非常時期 於 2010-6-20 05:50 編輯
消滅幹部特權也是毛髮動文革的初衷之一。可惜阻力太大,沒有成功。1990年高幹的特供已經毫無意義,因為中 ...
Guest from 75.3.224.x 發表於 2010-6-19 09:38


特供可是困難時期的產物, 為什麼領導幹部不能和老百姓同甘共苦呢? 這符合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古訓嗎?   

發表於 2010-6-8 10:53:14
1960年時高幹們的特供標準

1960年8月,中央決定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軍委副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等高級幹部實行食品特殊供應。
   
    1.四副二高:每戶每天供應肉1斤,每戶每月供應雞蛋6斤、白糖 2斤、甲級香煙2條。
    2.正副部長:每人每月(只限本人)供應肉4斤、白糖1斤、雞蛋2斤、甲級香煙2條。
    3.正副局長:每人每月(只限本人)供應肉2斤、白糖1斤、雞蛋2斤、甲級香煙2條。

        在千萬中國人被餓死的年代,高幹們有如此特供標準,令人啞口無言。既然中央有標準,下面就不可能沒有標準。

http://bbs.373.cn/thread-178317-1-1.html
作者: 雲海暖流    時間: 2010-6-20 05:57
特供可是困難時期的產物, 為什麼領導幹部不能和老百姓同甘共苦呢? 這符合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 ...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0-6-20 05:49


你這些胡亂編的數據, 在網上轉來轉去的. 一點證據也沒有. 我還看到毛澤東困難時期的"菜譜"呢, 一天幾十道啊. 可信嗎?
作者: 匿名    時間: 2010-6-20 06:10
以糧為綱-- 毛澤東
作者: 雲海暖流    時間: 2010-6-20 06:11
本帖最後由 雲海暖流 於 2010-6-20 06:31 編輯
頂#30。

犯不著跟如此無賴去辯解。因為此類腦殘的癥狀就是自認為永遠正確,容不得不同意見。

寫這懷舊 ...
Guest from 70.110.220.x 發表於 2010-6-19 20:48


最近有個奇怪的現象是反毛狗狗們, 連網名都不寫或不敢亮出來了. 看來, 這些混帳們以前為了反毛胡編亂造的東東沒有市場了. 廣大網民們的眼睛還是雪亮的, 不會去聽你們胡編亂造的東東.

以前, 你們猖狂的狠. 動不動就鋪天蓋地的罵, 容不得不同意見。現在卻反過來了, 成了小媳婦似的, 反倒說我們容不得不同意見?

"「決議」不但封殺了傷痕文學,封殺了對歷史的真相的討論," 哈哈, 那麼怎麼會在"決議」后傷痕文學鋪天蓋地呢,你們反毛反文革不是天天都在反了嗎? 誰在封殺了? 看看你們這幫顛倒黑白的, 難怪你們的市場越來越小.

借用你的詞語, "無賴""此類腦殘的癥狀"陰溝小蟲, 亮出你臭名來. 別躲在陰溝里見不得人. 既做人, 就要堂堂正正, 否則去做狗吧.
作者: 非常時期    時間: 2010-6-20 06:27
本帖最後由 非常時期 於 2010-6-20 06:29 編輯
你這些胡亂編的數據, 在網上轉來轉去的. 一點證據也沒有. 我還看到毛澤東困難時期的"菜譜"呢, 一天幾十 ...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0-6-20 05:57




晒晒當年北京的高幹「特供處」(圖)    2010-02-23 10:59    秦全耀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胡耀邦主政中央黨政工作期間,曾一度提出「清除封建主義遺毒」,就包括了取消中央高層的特供製,阻力一直很大。到了1990年,由於民怨沸騰,東華門三十四號的特供商店才不得不關閉。

三十四號坐落於王府井的東華門大街上,門口只標示著「三十四號供應部」。其實是「中央領導生活物資特別供應處」的代稱,這當然也是出於保密的需要。
   
「物資特供處」給誰特供?北京東華門的特供商店只供給行政8級以上幹部,也就是副部級以上。像低一些的司局級幹部往往要通過領導代買。

「物資特供處」的產品品種包括從國外進口的名牌家用電器、手錶、香水、呢料、朱古力、白蘭地、威士忌、衛生紙巾、珠寶首飾等等。俄羅斯產的頂級黑魚子醬、法國產的鵝肝醬在這裡只不過是尋常之物。這裡的國產名優特新產品也是應有盡有,餐飲部宴會需要的茅台酒、五糧液都從這裡採購。這裡的黃花魚,一斤0.46元。黑崩筋大西瓜八分錢一斤!個個像籃球那麼大。

在最困難的60年代初,中央決定對幹部實行食物補貼,按級別供應數量不等的肉、蛋、糖、豆。北京東華門三十四號還設有一個專向高幹供應煙酒糕點糖果副食的特供點。

當時北京百貨大樓對老百姓開放的只是一至三層。高高在上的四層也是個十分神秘的「特供處」。

本博秦全耀從小就生長在被東華門街道辦事處管轄的地區。所以用不了十分鐘就會走到東華門三十四號的「特供處」。每到周末,「特供處」門口車水馬龍,高官太太家屬們紛紛來此採購。當時老秦只有十幾歲,雖然親眼目睹,卻又不敢多想。「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http://qinqy-12345.blog.sohu.com/144701330.html

真名真姓發表在搜狐的博客, 而且有相片. 是否真實. 網友自己分辨.
作者: 雲海暖流    時間: 2010-6-20 06:43
晒晒當年北京的高幹「特供處」(圖)    2010-02-23 10:59    秦全耀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胡 ...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0-6-20 06:27

如果事實, 就用不著辯解. 特供成立於1960年8月? 推算起來是劉少奇, 鄧小平掌權的時代. 看來那時是有些幹部腐化了. 難怪毛澤東要發動文化大革命, 來炮打資產階級司令部了.
作者: 非常時期    時間: 2010-6-20 06:57
晒晒當年北京的高幹「特供處」(圖)    2010-02-23 10:59    秦全耀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胡 ...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0-6-20 06:27



昵  稱: 秦全耀   
性  別: 男
故  鄉: 北京市 東城區  
現居住地: 北京市 東城區  
自我介紹: 秦全耀, 十年前成為中國首屆十大策劃人之一,作品:富亞喝塗料、堂會喊冤、反SEB併購蘇泊爾案、卡迪拉克車隊做廣告、狀告中科院、鵝鴨大戰等。 姜偉鄭筱萸商標、大衛鼠藥買斷木子美、耗子葯代言、牛群上套、尋找高人等。 塗料國標之爭、醬油大戰、阿莫靈公證等。 極有影響作品:奧克斯爹娘革命、米盧代言、格力開心、澳曲輕王姬打假、青海看氂牛、質疑中藥不良反應、質疑中國名牌評選、質疑劉翔煙草广告等。網址http://www.bjnbt.com.cn/電話13901023875
作者: 非常時期    時間: 2010-6-20 07:11
本帖最後由 非常時期 於 2010-6-20 08:58 編輯
如果事實, 就用不著辯解. 特供成立於1960年8月? 推算起來是劉少奇, 鄧小平掌權的時代. 看來那時是有些幹部 ...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0-6-20 06:43



    看清楚了? 不是特供處成立於1960年8月, 而是1960年8月增加了肉,蛋,糖等副食品補貼.

   北京市食品供應處34號供應部( 簡稱「34號供應部」)成立於1955年12月,做為新中國組建的國有商業企業,它因門牌而得號,因特供而聞名。
作者: 雲海暖流    時間: 2010-6-20 07:22
本帖最後由 雲海暖流 於 2010-6-20 07:38 編輯
看清楚了? 不是特供處成立於1960年8月, 而是1960年8月增加了肉,蛋,糖等副食品補貼.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0-6-20 07:11


俺沒興趣去考證這些, 我在前面貼也打了問號. 就算成立的較早是為了方便那些高幹. 但在困難時期提高了補貼, 就證明了劉鄧集團當時是腐敗了!

不過你用不了著急, 因為離題太遠了, 俺並沒說這腐敗總頭子, 後來又掌了權, 乾脆讓全國上下都腐敗了起來, 造成了今天的全國大面積腐敗的局面.
作者: 司馬遷    時間: 2010-6-20 07:24
我倒覺得在西方對中國實行全面封鎖的年代,國家對一部分在革命、戰爭時期作出過重大貢獻、而且年老多病的老幹部、民主黨派人士等實行些「特供」制,讓他們生活稍微「特殊化」一點,作為對他們對革命作出貢獻的補償是應該的,沒什麼大不了。差距也就是比老百姓多吃幾口營養菜而已。當然,如果有年輕幹部混水摸魚,不夠檔次還想方設法混夠檔次以圖謀生活特殊化那就另當別論了。不管怎麼說,右派五毛用當年這點所謂的「特殊化」來為今天官僚買辦階層利用手中特權從國家和人民身上攫取的億萬財富來除罪化,顯然是蒼白無力的,也是徒勞的。
作者: 非常時期    時間: 2010-6-20 07:35
我倒覺得在西方對中國實行全面封鎖的年代,國家對一部分在革命、戰爭時期作出過重大貢獻、而且年老多病的老 ...
司馬遷 發表於 2010-6-20 07:24



提供上述材料, 不過想說明世界上不存在絕對的平等而已. 而且特供正是從毛澤東首先開始的. 要證明嗎?
作者: 掏光養賄    時間: 2010-6-20 08:40
新中國曆年的糧食產量和人均糧食的數據和圖表,看看什麼時候吃飽了飯
《三農中國》季刊   www.snzg.cn

國家統計局的網站里,沒有1949年到1977年的統計數據,彷彿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是從1978年開始似的。在三農網裡找到了49年到2000年的糧食產量的數據,該統計數據由農調總隊於2001年底完成。01年後的糧食產量數據從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公報中取得。

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的網址為: http://www.stats.gov.cn/tjgb/ 可直接點擊進入。

中國三農信息網的統計數據的網址為: http://www.sannong.gov.cn/tjsj/lssj/1/200207190394.htm 可直接點擊進入,注意其「gov」,表明這是政府網站,數據有其權威性。

01年前人口統計數據來源於中國人口信息網 http://www.cpirc.org.cn/tjsj/tjsj_cy_detail.asp?id=304 可直接點擊進入。01年後數據來源於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公報。

年度      糧食產量(萬噸)      人口(萬人)      人均糧食(公斤/人)
1949       11318           54167     208.9464065
1950       13213           55196     239.3832886
1951       14369           56300     255.2220249
1952       16392         57482     285.1675307
1953       16683         58796     283.7437921
1954       16952         60266     281.2862974
1955       18394         61465     299.2597413
1956       19275         62828     306.7899663
1957       19505         64653     301.68747
1958       19765         65994     299.496924
1959       16968         67207     252.4737007
1960       14385         66207     217.273098
1961       13650         65859     207.2609666
1962       15441         67295     229.452411
1963       17000         69172     245.764182
1964       18750         70499     265.9612193
1965       19453         72538     268.1766798
1966       21400         74542     287.0864747
1967       21782         76368     285.2241777
1968       20906         78534     266.2031731
1969       21097         80671     261.5190093
1970       23996         82992     289.1363023
1971       25014         85229     293.4916519
1972       24048         87177     275.8525758
1973       26494         89211     296.981314
1974       27527         90859     302.9639331
1975       28452         92420     307.8554425
1976       28631         93717     305.504871
1977       28273         94974     297.6919999
1978       30477         96259     316.6145503
1979       33212         97542     340.4892252
1980       32056         98705     324.765716
1981       32502         100072     324.786154
1982       35450         101654     348.7319732
1983       38728         103008     375.9707984
1984       40731         104357     390.3044357
1985       37911         105851     358.1543868
1986       39151         107507     364.1716353
1987       40473         109300     370.2927722
1988       39404         111026     354.9078594
1989       40755         112704     361.6109455
1990       44624         114333     390.298514
1991       43529         115823     375.8234548
1992       44266         117171     377.7897261
1993       45649         118517     385.1683725
1994       44510         119850     371.3808928
1995       46662         121121     385.2511125
1996       50454         122389     412.2429303
1997       49417         123626     399.7298303
1998       51230         124761     410.6251152
1999       50839         125786     404.1705754
2000       46218         126743     364.6591922
2001       45262         127627     354.6428264
2002       45711         128453     355.8577846
2003       43067         129227     333.2662679
2004       46947         129988     361.1641075
2005       48401         130756     370.1627459
2006       49746         131448     378.4462297
2007       50150         132129     379.5533153
2008       52850         132802     397.9608741

人均糧食多少公斤,才算吃飽了飯?我沒有查到一個權威的數據,如果以280公斤為標準,則是在1970年吃飽了飯;如果以300公斤為標準,則是在1974年吃飽了飯;如果以314公斤為標準,則在1978年吃飽了飯。
————————————————————

回復關係:   

我們鄰居一個老人說,過去到處都看得到糧倉,現在基本看不到了.    [ 山青人傑 2009-08-06 15:34:09 ]           

按毛時代出生律,現在中國人口應是17.5億,人平302公斤,相當於1974年    [ 92.96.248 2009-08-06 12:55:24 ]
               
+ 同理:按毛時代地出生率,和毛時代的糧農組織增長率,今天中國人平438公斤,但人口是17.5億    [ 92.96.248 2009-08-06 13:30:33 ]  

過去產量那樣低,70年代就吃飽了.    [ 218.89.94 2009-08-06 11:38:35 ]

我印象在70年代初已經能吃飽飯了。    [ 喚醒千百萬 2009-08-06 10:12:04 ]

《決議》充分肯定了當時我們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見正文區)。居然有些王8egg連《決議》也敢反對。    [ 改革軍中馬後炮 2009-08-06 09:37:53 ]

「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是《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明確作出論斷的,哪個王8EGG敢說是「飯都吃不飽」?    [ 改革軍中馬後炮 2009-08-06 09:28:23 ]

「國家統計局的網站里,沒有1949年到1977年的統計數據」——樓主可把郵箱告訴我,我這裡有《新中國五十年統計資料彙編》PDF文件。    [ 當前工農的持久戰 2009-08-06 08:17:55 ]
作者: 司馬遷    時間: 2010-6-20 08:54
本帖最後由 司馬遷 於 2010-6-20 08:56 編輯
新中國曆年的糧食產量和人均糧食的數據和圖表,看看什麼時候吃飽了飯
《三農中國》季刊   
國家統計局的 ...
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0-6-20 08:40

難怪這幾年進口糧食越來越多了。希望聽聽五毛怎麼解釋......
作者: 雲海暖流    時間: 2010-6-20 09:19
本帖最後由 雲海暖流 於 2010-6-20 09:26 編輯
如果以300公斤為標準,則是在1974年吃飽了飯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0-6-20 08:40


記憶中, 大抵如此. 小時候吃地瓜(番薯, 市場上是 1 - 2 分 1 斤)多, 後來越來越少...
作者: 匿名    時間: 2010-6-20 09:29
頂#20
「毛在的時候,絕大多數人吃不飽,餓著肚子互相鬥,這是事實.
不能昧著良心美化那個年代,誰想挨餓, 提心弔膽度日, 割斷聲帶誰自己去,別騙年輕人.
LZ,你要是喜歡老毛的社會,現成的有一個就是北朝鮮.」

快跑!版註來了!
一頭公牛狂奔著對還在休閑吃草的母牛說:「快跑!版註來了!」
      母牛說:「版註來了關我什麼事?」
     公牛著急地說:「關鍵是版註最喜歡吹牛B了!」
      母牛聽了也狂奔起來,邊跑邊問公牛:「版註喜歡吹牛B,你跑什麼?」
      公牛無奈地說:「那挨千刀的版註還喜歡扯蛋......
作者: 匿名    時間: 2010-6-20 09:53
大陸是如何結束傳統型的災難之一 水利  
            ----紫氣東來(天下縱橫談)
我在《徹底改變美國UACA同事對毛澤東看法的文章》一貼的回復中提到了「三年困難時期的災難。這不過是從民國開始的一連串災難的繼續和餘波罷了。這是一場「傳統型」的災難。」


        並且我還說到「幸運的是,這也是中國史上最後一次「傳統型」的災難。結束這個的正是以老毛為代表的那一輩人。這個以後講。先說完災難問題。」


        那麼,有台灣的朋友還不能很了解大陸是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的。現在我就打算寫幾篇文章來說說這個問題。今天先說第一篇:毛澤東時代的水利

====================================================

        建國初的農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江河水患肆虐。全國大大小小上千條河流,每年都會發生多場洪水泛濫,河堤決口,洪水淹沒和沖毀良田,村莊房屋倒塌,百姓流離失所,甚至家破人亡等,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禍患。其次是乾旱,北方廣大地區缺少雨水,土地不能灌溉,旱情嚴重時甚至顆粒無收。


       正常年景下畝產只有二、三百斤。當時農業完全處於靠天吃飯、受大自然擺布的狀況。因此,治理江河水患成為共產黨和人民政府亟待解決的最大民生問題。建國初,中央政府召開最多的會議是水利工作會議,每年都要召開幾次全國性會議,研究解決治水的問題。


1950年的6—7月,淮河流域又發生水患,中、上游支流先後漫決。淮北20個縣、淮南沿岸7個縣,還有豫東部分縣均受淹。廣大地區里的村莊被淹沒。由於水勢兇猛,群眾來不及逃走,或攀登樹上、失足墜水而死,或在樹上被毒蛇咬死。有的因船小浪大、翻船而死,共約計489人。豫皖兩省受災面積4000餘萬畝,受災人口共1300餘萬。


當時毛澤東看到災情報告后,有身邊的工作人員爆料說:老毛臉上浮現出沉重的表情,難過地落了眼淚。面對洪水災害,毛澤東一方面指令大力組織人力、物力防救,同時下決心把根治水患提到國家的重要日程。圍繞治淮工作,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根據毛澤東的指示,全國治淮會議8月底在北京舉行,會議在周恩來總理主持下對淮河水情、治淮方針、方案、應辦工程等作了反覆研討。之後又集中各地的意見,對治淮計劃進行了修改、充實,組織專家進行反覆論證,政務院發布了《關於治理淮河的決定》。


       按照毛澤東提出的「蓄泄兼籌」,以達根治的方針,當時主要工程是加固和修築堤防、疏導泄洪河道,並修建水庫和攔河大壩,以增強蓄洪和灌溉能力。當年11月成立治淮委員會。接著,蘇、豫、皖數十萬民工先後開赴各治淮工地。治淮工程就這樣開始了。剛剛經過土改、翻身分得土地的廣大農民,像當年支援淮海戰役一樣,如今又勇躍地奔赴治淮工地。淮河兩岸紅旗招展,夯聲不斷,場面熱火朝天。民工們使用最簡陋的工具:銑、鍬、條筐、獨輪車、夯,完全靠肩挑手推,奮戰在各個工地上。


  以治淮工程為標誌,新中國由此開始了一場向大自然宣戰、治理江河洪水、興修水利的聲勢浩大的人民戰爭。


治理江河水患,是幾千年人類歷史上的頭號難題。儘管歷史上出現過像大禹治水、李冰夫子修築都江堰那樣的個別英雄事迹,但卻從未有人對整個水患根治過。為什麼在新中國剛剛建立,毛澤東就首先選上了這一重大難題,迫不及待地把根治水患的重任背在肩上。尤其是在當時,朝鮮戰爭、台灣海峽戰事正在緊張,國內物質條件十分缺乏,百廢待興。可以說形勢是外患內憂。


但在那種困難情況下,毛澤東和共產黨認識到如果沒有真正關心人民疾苦、充分相信和依靠人民群眾的信念,或有「沒有錢什麼事也不能幹」的庸俗觀念,那就只能重複以前中國歷史上的災難了。


  因此新中國的治水大業是一場持久不懈、宏大而艱巨的系統工程。回顧近三十年的奮鬥歷程,大體上經過了三個階段:


  1、建國初期的治水工程


  這個時期,以治理淮河為中心任務,解決當時江河水患最突出的問題。1951年5月毛澤東親筆題詞:「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大大推動了當時的水利建設。由於淮河支流特別多,分佈地區廣,工程量大,涉及豫、皖、蘇、魯數省,又加上當時物質、施工條件落後,因此治淮任務的困難和艱巨程度不可想象。但是在各級政府的領導和組織部署下,各方面同心協力、大力支援,廣大群眾意志奮發、奮勇參戰。終於戰勝了一切困難,使整個工程進展順利。


  1951年的春、冬,蘇北運河整修工程和蘇北灌溉總渠先後完工。建成了一條長達168公里的蘇北灌溉總渠。7月淮河上游的石漫濰水庫完工,該水庫是淮河上游完成的第一個水庫。可蓄洪水4700萬立方米,灌溉農田9萬畝。


        11月高良澗進水閘和淮安支東分水閘先後開工。1952年淮河支流穎河上游的白沙水庫和汝河上游的板橋水庫開工興建。冬來暑往,治淮工程一個接一個。


     1953年新沂河嶂山切嶺、蘇北導沂整沭、淮安楊廟穿運、三河閘、劉老澗節制閘等陸續開工或完成。安徽省以修築淮北大堤為主,實施了淮河幹流和主要支流的堤防工程建設。在正陽關以下淮北大堤上修建涵閘防洪排澇工程;疏浚了西淝河、濉河等重要支流;完成了西淝河、茨河、北淝河等支流的水系調整和截源改道工程。


        1954年佛子嶺水庫完工,該水庫可蓄洪水5億立方米,灌溉農田70多萬畝,並可減輕淮河的洪水威脅等。1954年淮河再次發生特大洪水,但由於這些水利設施發揮作用,洪水東注黃海,南入長江,順暢下泄,沒有發生水患。1956年淮河中游史河上游的梅山水庫攔河大壩建成。大壩全長558米,壩高84米,大大增強了水庫的蓄水能力。


   此外,全國各地的治水工作也都全面展開。1950年河北省渤海區灌溉工程的四大重點之一的薊運河灌溉工程開工;長江最大支流之一的漢水治理工程開始;湖南大通湖蓄洪墾殖工程開工。(該工程建成后可蓄洪水22億立方米,將大大減少長江中下游及洞庭湖沿岸的水災。)


       1951年河北省獨流減河工程開工,1953年完工。該工程包括開挖獨流減河、南運河改道等主要部分。這一工程的完工,完全解除了天津市和津浦鐵路的洪水威脅。


   1952年10月毛澤東視察黃河,發出「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號召,從此根治黃河的工程提到日程。1953年河南省境內的引黃濟衛(衛河)工程全部修建完工,共修築渠道4945公里,可灌溉農田72萬畝。


  長江幹流上興建的第一個最大的防洪工程— 荊江分洪工程,於1952年始建,1953年完成。該工程包括修築黃天湖大堤、修建進洪閘(太平口)和節制閘(黃山頭),加固堤防,整理分洪區渠道等,分洪區總面積921平方公里,圍堤周長208公里,建成後分洪區蓄水量可達54億立方米。


  1954年我國第一座大型山谷水庫— 北京市郊區永定河官廳水庫竣工。該工程於1951年開工,建成后蓄洪水22億多立方米,大大減少了水患威脅。


  1954年夏,長江、淮河中下游由於雨量特別集中,均超過歷史最高水位,長江岸邊的大城市武漢告急。但由於幾年來治水工程的成效,以及當地黨政、民眾奮力抗洪,終於使洪水沒有釀成滅害,確保了武漢的安全。事後毛澤東題詞:「慶賀武漢人民戰勝了一九五四年的洪水」。


  1955年7月國務院會議通過關於根治黃河水害和開發黃河水利綜合規劃的報告。1956年3月新華社報道,全國興修農田水利的五年計劃提前、超額完成,經過五年的努力,不僅大大減少了水患,而且實現了擴大農田灌溉面積達800萬公頃,比原計劃480萬公頃超額約40% 。這標誌著治水工作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治淮工程持續到六十年代初。1958年起興建了從洪澤湖到新沂河的淮沭河工程。河長100公里,寬1.04公里,並建造了二河閘、淮陰閘、沭陽閘等控制工程,跨淮河和沂沭河兩流域調水,達到分淮入沂,淮水北調和淮沂互濟的綜合治理目標,增強了調度排洪的能力。


       到六十年代,共建成了佛子嶺、梅山等10座大型水庫和官溝、響水壩等一大批中型水庫以及幾百座小型水庫;先後開建了城西湖、城東湖、蒙窪和瓦埠湖4個蓄洪工程;沿淮開闢了18個行洪區;


       舉世聞名的淠史杭溝通綜合利用工程和新灌區也開工興建。至此治淮工程的預定目標基本完成,初步形成了蓄泄兼籌的中游幹流防洪工程體系。歷史上多災多難的淮河兩岸人民,在從建國初治淮以後到七十年代末雖然發生過多次大洪水,但卻再沒有釀成重大水患。


  2、大躍進中的水利建設


  1958年下半年開始的「大躍進運動」,實質上是以加快經濟發展為目的的生產建設運動。它反映了在生產資料所有制方面的社會主義改造任務完成之後,人民和政府迫切要有一個生產建設大發展的熱潮。


       雖然建國已快十年,但生產力和物質基礎來說仍是歷史的、落後和貧窮的。農業生產基本上仍是靠人力和畜力,抵禦自然災害和抗風險的能力薄弱,水、旱、蟲災頻發,農業產量低而且不穩定。可想而知,在當時國際形勢下,經濟生產「大幹、快上」、人民加快發展的要求遠比現在迫切得多。


  從農業上來說,大躍進是以貫徹黨中央1957年制定的《全國農業發展綱要》「四十條」為發端的。農業發展《綱要》明確提出用十二年時間糧食畝產要分別達到「四、五、八」的目標,即:黃河以北400斤,黃河以南、淮河以北500斤,淮河以南800斤。當時在農業發展《綱要》的鼓舞下,全國農村首先掀起了一個大搞水利建設的高潮。


  由於1958年農村人民公社的普遍建立,使大型水利工程能夠進行統一規劃、部署,不再受原來縣、鄉區劃的局限;同時大大增強了勞動力和資源的統一調配、開展大協作和八方支援的能力,因此使水利建設的規模進一步擴大。這就大大促進了全國的水利化建設。在新中國水利建設史上,有許多治水的大工程、大建設是在三年大躍進時期實施的。


  在大躍進中,各地興起了修建水庫的熱潮。至今遍布全國的水庫,其中有半數以上始建於大躍進時期。


       如著名的北京十三陵水庫就是在1958年修建的,當時毛澤東和其他中央領導人都曾到工地上參加過義務勞動。還有其他一些大型水庫,如北京密雲水庫、浙江新安江大水庫、遼寧省湯河水庫、河南省鴨河口水庫、廣東省新豐江水庫、海南省松濤水庫等,都是在大躍進中施工或建成的。這些大型水庫都具有蓄水、防洪、灌溉、抗旱、養殖、發電等綜合性功能,對當地的環境、生態和經濟發展起著重大作用。


  治水的規模大、力度強,是大躍進時期水利建設的一個特證。由過去的築堤、導流發展到對大江大河的攔河、截流、改道等,氣壯山河。這在歷史上是不敢想象的。其中包括對海河、黃河、長江支流等許多大江大河的治理。如:1958年實施和竣工的海河攔河大壩合攏工程,把華北五條內河入海河道切斷,使淡水不再流入大海,海水不再上溯內河;


       黃河三門峽截流工程,於1957年開始,1958年截流成功,是根治和綜合開發黃河的主體工程。截流后,可造成647億立方米的庫容,歷史上「三年兩決口」的黃河從此再無發生過水患。同時具有防洪、發電、灌溉等綜合功能,可灌溉農田4000萬畝;


     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是根治和綜合開發漢水的主體工程,1958年勝利截流、第一期工程完成;黃河劉家峽水利樞紐工程完成截流,大壩截流后,可形成蓄水49億立方米的水庫,可灌溉農田1500萬畝;黃河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攔河壩合龍截流。該工程是一個發電、灌溉、調節黃河水量等綜合利用的水利樞紐工程。建成后,可控制寧夏、內蒙古等地區的黃河凌汛,並形成寧夏地區一個面積1000萬畝的灌溉網。


全國各地的水利工程更不計其數,在僅僅三年的時間內就興建了那麼多的大型工程,可謂中國水利史上的奇迹。


3、六、七十年代水利的建設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水利建設作為「農業學大寨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更加廣泛、深入地開展起來。其主要特點是由過去的偏重防洪向綜合開發利用的目標發展,貫徹毛主席「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的號召,主要解決農業用水和抗旱問題。為此還開掘了許多新河道,修建了大量的水利樞紐工程,治水規模和投入進一步擴大。僅1975年一年的投資就有45.3億元。從建國初到1979年中央政府用於水利基本建設的投資達到760多億元。(據萬里在1980年10月全國水利廳局長會議上的講活) 到了七十年代末,就總體上實現了對江河、湖泊水情的控制。不僅基本消除了大的洪澇災害,而且達到了灌溉、發電等綜合利用的顯著效果。



  這時期的一些大型水利工程,如:


  震驚中外的河南林縣「紅旗渠」,被稱為「人造天河」, 該渠於1960年動工,1969年全部竣工。在當時困難艱苦的條件下,林縣人民硬是在巍巍太行山的懸崖峭壁、險灘峽谷中開鑿出一條河道。在施工過程中共削平了1250座山頭,共開鑿懸崖絕壁50餘處,斬斷山崖264座,鑿通隧洞211個,跨越溝澗274條,架設了152座渡槽,共動用土石方2229萬立方米。創造出了水利建設史上的奇迹!全渠由總乾渠及3條幹渠、數百條支渠組成。總乾渠長70.6公里,引水量20立方米/秒。支渠配套工程建砌石渠道595米,總長約1500公里。建成后灌溉面積擴大了60萬畝。大大緩解了當地的農業乾旱缺水問題。湖北省漢北河也是一條人工河,1970年竣工,全長110多公里,建成后擴大灌溉面積100多萬畝,等等。


  1969年竣工的江都水利樞紐工程,由三座大型抽水機站、五座中型節制水閘、三座船閘和疏竣河道等十多項工程組成,它把長江、淮南、大運河和里下河聯結起來,利用這些河流的不同水位,通過自流和機動引水相結合進行排澇和抗旱,可灌溉農田250多萬畝。


 1972年竣工的遼河治理工程,上游和支流共修建水庫220座,共修築堤防4500公里,流域共建電力排灌站920處,可灌溉農田1100多萬畝。


  1973年完成的海河治理工程,前後用了十多年的時間,共修築防洪大堤4300多公里,開控、疏浚河道270多條,新建涵洞、橋、閘六萬多座。修建大中型水庫80多座(總庫容達130多億立方米)。其中有岳城、崗南、黃壁庄、密雲等18座大型水庫和60多座中型水庫。建蓄滯洪區20多處。對洪、旱、澇、鹼等災害進行了全面治理,使海河的排洪能力比歷史上提高了十倍多,在流域內實現了每人一畝水澆地,1973年糧食總產量比1963年增長了一倍。海河完全被治理。


  橫跨皖豫兩省的淠史杭水利工程,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結合發電、航運、水產養殖等大型水利水電樞紐工程。該工程始建於1958年,七十年代初竣功。建成了包括龍門口水庫等五大水庫在內的新灌溉區,使安徽西北部10個縣的耕地得到灌溉,可灌溉農田900萬畝。被稱為可與都江堰齊名的偉大狀舉,使安徽人民世代受益。


  對黃河的治理,1974年完成了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的改建工程,以及劉家峽、鹽鍋峽、青銅峽等水庫和水電站的建設。同時完成了對黃河下游的治理,共修建和加固堤防3000多公里,沿岸建成涵閘60多座、引水虹吸等灌溉工程80多處。擴大灌溉面積800多萬畝。由此黃河完全被人所征服,變水害為水利。


  長江流域的丹江口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於1958年動工,1973年竣工。該工程是由我國自行勘測、自行設計、自行施工建造的一座具有防洪、發電、灌溉、航運、養殖等綜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由攔河大壩、水力發電廠、升船機及湖北、河南兩座灌溉引水渠等四個部分組成。攔河大壩長近5里,壩高162米,最大蓄水量209億立方米。建成后使漢江防洪能力提高到可抵禦20年一遇洪水。


       歷史上漢江中下游洪澇災害頻繁,堤防三年兩潰,所謂"沙湖沔陽洲,十年九不收"的狀況從此結束。— 發電廠裝機總容量90萬千瓦,年均發電量40萬千瓦時。升船機可提升裁重150噸的駁船。


       鄂豫兩條引丹灌渠,年均引水9億立方米,常年灌溉耕地360多萬畝,灌溉效益共5億餘元,使鄂西北、豫西南成為商品糧基地。長江流域的碧口、柘溪、鳳灘、石泉等大型水庫工程,這期間也先後竣工。


       長江幹流上的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於1970年開始建設,是當時中國最大的水電站,裝機總容量270萬千瓦,到七十年代末接近尾聲。到這時,對長江水患的治理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1980年夏秋之際,長江發生了25年來最大的洪水,但由於新建的水利工程的作用和廣大軍民的協力抗洪,千里干堤無一處潰口,確保了兩岸人民的安全。


  其他大型水利工程,如:1970年橫貫豫、皖、蘇三省的大型水利工程 — 開挖新汴河、治理沱河的工程竣工;河北省治理大清河中下游工程竣工,該工程可使天津、保定、滄州等地區14個縣免受洪澇災害,並確保天津市和津浦鐵路的安全。1971年四川省都江堰灌溉渠系改造工程完成;


      海河水系工程之一的永定新河和北京排污河工程完工。1976年內蒙古自治區哈素海灌區水利樞紐主體工程建成,可灌溉農田29萬畝。1979年河北省潘家口水庫關閘截流。該工程於1975年開工,規模僅次於湖北的丹江口水電站和葛洲壩工程。水庫蓄水量可達29億立方米。


      1977年巴彥淖爾盟河套灌區總排水乾渠揚水站建成,每年排水4.5億立方米,可擔負灌區400多萬畝農田的排水任務。1978年江蘇諫壁大型電力抽水站主體工程建成並投入運行,可灌溉農田200多萬畝,排澇農田400多萬畝。(以上材料引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新華出版社1982年出版,第197-221頁。)


  迄今遍布全國的大中小水庫,除了建於大躍進時期的外,絕大部務是在六七十年代「文革」時期修建的。七十年代竣工的大型水庫工程,如:1972年福建晉江山美水庫竣工,建成后可蓄水3.95億立方米,灌溉農田60多萬畝。1976年湖北省黃龍灘水利樞紐工程竣工,水庫庫容12.28億立方米,水電站年發電量7.5億千瓦時。還有湖南省的歐陽海水庫、雙牌水庫等等。


      據統計,止於1979年,全國各地共建成了大中小型水庫(庫容10萬立方米以上的)八萬多座。同時,開掘、興建人工河道近百條,新建萬畝以上的灌溉區五千多處。灌溉面積達到八億畝,是1949年的三倍。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農業用水的問題。


  到七十年代末,新中國治水工程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水利建設的預定目標基本實現。由此江河洪水基本形成由人控制、服從人的設計和擺布的格局。不僅洪水泛濫的歷史基本結束,而且變水害為水利,基本上消滅了大面積的乾旱現象。扭轉了幾千年來農業靠天吃飯的歷史。


  這些工程大多都是在六、七十年代實施和完成的,歷時十多年。


       請看兩組數據:1949~1978年,灌溉面積從1949年的2.4億畝增加到1978年的7.3億畝,增加了5億畝(增幅超過200%)。同時,修建各類水庫8.6萬多座。
而在1978~2008年,農田灌溉面積從7.3億畝增加到8.67億畝,只增加了1.37億畝(增幅19%)。同期只建設各類水庫800多座(主要用於發電)。  
  
       很明顯了,農村集體水利體系的建設是大陸能結束「傳統型」的災難的重要物質基礎。


       毛澤東時代提倡的「水利是農業根本」這是非常正確而有力的。這也是我們現在能解決溫飽,進而改革開放說要「和平崛起」的一個重要基石!


       現在的大陸北方大旱,把水送到家家戶戶田頭的,還是毛澤東時代的水利。


可惜近三十年來,我們沒有進一步強化這些基礎建設,建好的灌溉系統和水庫由於缺乏資金投入、沒人管理而荒廢掉不少。這是誠可痛也!!


       今年的大旱,更讓我們充分地認識到毛澤東時代的水利建設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亡羊補牢,時未晚也,這需要現在的政府從新檢討,從新恢復了。
作者: 匿名    時間: 2010-6-20 09:58
大陸是如何結束傳統型的災難之一 水利  
            ----紫氣東來(天下縱橫談)
《國土資源公報》顯示, 2007年全國耕地面積為18.26億畝。
     而大陸的耕地,從地區分佈情況看,西部地區分佈的耕地較多,佔36.9%;東部地區、中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分別佔21.7%、23.8%和17.6%。從耕地類別看,旱地面積比重較大,佔55.1%;水田和水澆地面積分別佔26.0%和18.9%。從坡度等級情況看,0-15度的耕地比重最大,佔87.5%;15-25度、25度以上的耕地分別佔9.2%和3.3%。
   別據我記得的水利部副部長翟浩輝表示過,目前全國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十分不完善,約佔55%的耕地還沒有灌排設施,灌溉面積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中低產田,已建的灌排工程大多修建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經過幾十年的運行,很多工程老化嚴重、效益衰減,灌溉用水效率低,節約用水和提高土地糧食生產率的潛力很大。
  一方面水資源緊缺,另一方面灌溉用水浪費嚴重。輸送過程中的浪費佔整個灌溉用水損失的80%以上。同時在灌水方式上,大多採用傳統的地面灌溉,漫灌現象嚴重,灌溉水利用效率普遍偏低,單方水的產出效益只有1公斤糧食,不足先進國家的一半。由於乾旱和用水浪費,全國農業灌溉年缺水約300億立方米,平均每年因旱受災面積達3億多畝,糧食減產100億至300億公斤。
    目前大陸農業用水量佔到全國總用水量的70%左右,而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5%左右,僅為發達國家的一半左右。   
    目前,大陸每年用水總量約5500億立方米,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45%左右。如果灌溉水利用率提高10%—15%,同時灌溉水分生產率也提高10%—15%,可減少灌溉用水量約600億—800億立方米。
    目前大陸大部分地區仍採取傳統的大水漫灌方式,農業節水灌溉面積佔有效灌溉面積的35%,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僅為0.45左右,而一些發達國家,節水灌溉面積比例都達到了80%以上,以色列的灌溉面積全部採用微灌和噴灌,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在0.7—0.8之間。
    別根據資料和規劃,截止到2005年底,全國灌溉面積達到9.28億畝,有效灌溉面積8.48億畝,非耕地上灌溉面積0.80億畝。節水灌溉工程面積為3.20億畝,其中耕地上節水灌溉工程面積2.95億畝;非耕地上約為0.25億畝,主要為林果草節水灌溉。在耕地上節水灌溉工程面積中,渠道防滲14454萬畝,低壓管灌9933萬畝,噴灌4184萬畝,微灌932萬畝。目前,全國有效灌溉面積上節水灌溉工程面積比例為34.8%,全國灌溉水利用率約為45%。
   「十一五」期間,大陸將計劃新增節水灌溉工程面積1.5億畝,牧草節水灌溉面積350萬畝、林果節水灌溉面積550萬畝、節水措施面積2億畝。凈增有效灌溉面積3000萬畝,灌溉有效水利用係數由0.45提高到0.5。到2020年,發展耕地節水灌溉工程面積4.7億畝、牧草節水灌溉面積1300萬畝、林果節水灌溉面積1700萬畝、節水措施面積1.5億畝。
    實現上述目標后,可以新增糧食生產能力250億公斤,基本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可形成農業節水能力200億立方米,增加生態用水,基本遏制黃淮海平原、汾渭平原地下水超采現象;可提高農田灌排保證率和灌水質量,為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創造條件。
    目前大陸年農業用水量為3900億立方米,佔全社會總用水量的70%至80%,而農業灌溉效率僅為45%,農業節水潛力巨大。但目前全國農村水利基礎設施不完善,約佔55%的耕地還沒有灌排設施,灌溉面積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中低產田。上面以說過,已建的灌排工程大多修建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經過幾十年的運行,很多工程老化嚴重、效益衰減,灌溉用水效率低。
    保障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民增收,最根本的是要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而搞好農田灌排設施建設,恢復和改善灌排保障能力,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基礎。考慮大陸水資源短缺的矛盾日益尖銳,灌溉用水占整個用水的比重大,節水潛力也大,因而必須把節水灌溉作為一項革命性措施來抓。
    因此絕非做完了,無事可做了。
    當然現在大家也不是沒做事:自1998年以來,大陸共安排國債資金78億元,引導地方配套資金74億元,對全國402個大型灌區中的255個灌區的骨幹工程進行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有效地解決了部分灌區灌溉運行中的病險、卡脖子問題,抑制了灌溉用水的跑冒滴漏,恢復和增加了有效灌溉面積。目前,全國農業節水灌溉面積已達2035萬公頃,佔有效灌溉面積的36%,農業灌溉水利用率近10年來提高10%左右。
但對比之前的努力,還做的還遠遠不夠。
作者: 非常時期    時間: 2010-6-20 10:02
本帖最後由 非常時期 於 2010-6-20 10:05 編輯
難怪這幾年進口糧食越來越多了。希望聽聽五毛怎麼解釋......
司馬遷 發表於 2010-6-20 08:54


中國是糧食進口國也是糧食出口國. 進口的主要是大豆, 因為中國的食油生產60%被外資控制. 而中國農民一家一戶生產的大豆. 質量不如國外大規模生產的那樣整齊及便宜, 因此這些食油加工廠都願採用進口大豆. 中國種大豆的農民日益減少,這是很錯誤的政策形成的. 政府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玉米也有少量進口, 原因是這些進口玉米比國產的便宜, 出口主要是大米. 因國際市場大米價格較好. 所以出口大米而進口玉米是佔便宜的買賣. 當然一旦政策需要. 隨時可停止進口玉米. 但停止進口大豆恐不太容易.
作者: 司馬遷    時間: 2010-6-20 11:03
中國是糧食進口國也是糧食出口國. 進口的主要是大豆, 因為中國的食油生產60%被外資控制. 而中國農民一家 ...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0-6-20 10:02

還有麵粉吧?
我說想聽聽五毛的解釋,你怎麼就立刻出來解釋了?莫非閣下真是五毛?
作者: 掏光養賄    時間: 2010-6-20 11:30
接61樓,請繼續看該帖回復
————————————————————

現代林則徐 2009-08-07 23:34
事實勝於雄辯!
走資派們不敢在中國統計局中公布1949年——1977年的糧食產量?
就是改革教和官僚買辦集團貪天之功為己有和忽悠老百姓的有力證據!


愛資病 2009-09-13 01:04
改革二十年還不如改革前的。
80年代至今,我國的「人均糧食消費量」不斷下降......  

城鎮人均糧食消費量10年下降29%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我國城鄉人均糧食消費在10年時間內持續緩慢下降。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量在1982年為144.6公斤,10年內下降了22.89%。2002年又進一步降至78.5公斤,10年內又下降了29.6%。農村居民人均糧食消費在1982年至1992年間減少並不明顯,1992年人均消費為250.5公斤,2002年降至236.5公斤,10年內減少了5.59%。因此可以得出結論,我國人均糧食消費量減少的趨勢應當肯定。

再來看另一個:改革24年,中國人均糧食產量劃了一個圈——為什麼中國近期糧食漲價
  
根據報道,中國從1998年糧食產量達到創造記錄的5.12億噸以後,糧食已經連續5年減產,今年產量大約4.4億噸,人均糧食產量340公斤左右,而1979年中國糧食產量3.32億噸,人口9.8億,人均產量也是340公斤。改革24年,人均糧食產量恰好劃了一個圈。
  
一些文革后出生的網友,片面聽信文人的胡說八道,相信什麼改革前中國餓殍遍野,糧食產量長期停滯不前,事實上呢?以下數據摘自《中國統計年鑒》:
  
年份      中國糧食產量 (萬噸)      增長(%)
1969   21095
1974    27525                       30.5
1979   33210                       20.7
1984    40730                       22.6
1989       40745                        0
  
我們可以看到,中國1970-1974年的5年間糧食產量居然增加30%多,比文人們吹噓的1980-1984年增長幅度還要大,而且1970年代中國糧食產量增長60%,增產1.22億噸,比1980年代的增長23%、增產0.75億噸高得多。
  
不但如此,事實上新中國前30年糧食生產是長期突飛猛進的,在文革結束的前27年裡,只有4年減產,分別是1959、1960、1968、1972年,並且有1950-1958、1961-1967年的連續9年、7年增產的例子,文革10年只有2年減產。前30年裡,有19年糧食生產創造歷史記錄,即使由於醫療條件改善導致人口高速增長,人均糧食產量`仍然從1952年280公斤增加到340公斤,反而是減產的年份改革后倒有10年之多,1998年以來的連續5年減產也是新中國歷史第一遭。
  
改革前糧食生產的長期大幅度增長,使得我國人民平均壽命從1949年的35歲增加到1976年的65歲,而同期世界平均壽命是從47歲增加到58歲,改革后,我國人民平均壽命增長幅度不但比世界平均壽命增長幅度小,甚至比發達國家小,例如大陸與香港人的壽命差距從1981年的4歲增加到6歲,1976年中國人平均壽命略超過韓國,而現在韓國人平均壽命超過我國5歲。
  
1980-1984年的糧食增產怎麼回事呢?1979年1月11日,國家公布對統購糧食收購價提價20%,而計劃外糧食收購價在這個基礎上再提價50%,正是這種突然的大幅度提高價格刺激了糧食生產,1985年以後全國物價大幅度上漲,糧食增產的歷史也結束了。
  
那麼,為什麼文人們說什麼70年代人民吃不飽呢?原因之一是當時中國面臨嚴重的戰爭威脅,國家實行備戰備荒的政策,儲備了大量糧食,這些糧食以後在1980年代初被清出,成為人們吃飽的來源之一。另外,1980-1984年間國家為了滿足人民吃飽的要求,大量從國家市場進口糧食,平均每年比1976年進口量增加2倍多,最多的1983年達到1500多萬噸。
  
1980年代初的這些政策的結果是國家財政出現巨大赤字並且中國從此步入赤字時代。更加重要的是,重工業發展速度嚴重下降。
  
1990年代末以來,我國每年消費糧食大約在接近5億噸的水平,目前產量完全不能保證中國的糧食安全,不過前幾年是依靠美國糧食來滿足國內市場,今年美國自己農業歉收,中國為什麼近期糧食市場價格上漲就不奇怪了。
作者: 非常時期    時間: 2010-6-20 11:49
還有麵粉吧?
我說想聽聽五毛的解釋,你怎麼就立刻出來解釋了?莫非閣下真是五毛?
司馬遷 發表於 2010-6-20 11:03



五毛買不動我. 五千萬我也不會為之所動, 不過是自認為還比較博學一些而已.
作者: 匿名    時間: 2010-6-20 12:25
61.69樓公怖的數字裡面有沒水份,天知道,,我知道毛時代浮誇是全國風氣,只為討好一個人.
看61樓的統計數字,對1959到1962年產量大幅降低好奇到底是天災?人禍?要確實檢討,一筆帶過
影響年輕人對歷史的判斷.
毛搞了水利,鄧搞了開放,袁隆平改良品種,誰的功勞大?都大.
作者: 雲海暖流    時間: 2010-6-20 13:52
回復 61# 掏光養賄

謝謝您的數據. 它真正地還原歷史:到底是誰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

(如果70年代不備戰備荒的話, 中國那時就已經完全解決了吃飯問題.)
作者: 老法師    時間: 2010-6-20 18:42
有人質疑今天中國進口糧食, 好象中國人的吃飯問題是靠外國人來解決的. 但是對中國岀口到外國的產品卻避而不談.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 進出口貿易對推動經濟發展, 提升就業起到重要作用. 我們來看香港, 香港所需的糧食幾乎全靠進口. 但我們並不認為香港是靠別人養活的. 而今天全世界都有中國製造的產品, 我們也不能認為全世界都沒有製造業, 比中國落後. 貿易是互通有無, 經濟互補.
今天中國己經成了出口第一大國.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建國60年來,中國對外貿易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1950年,中國出口總值在世界排名第29位,進口總值在世界排名27位。經過8年左右的發展,到1958年,中國出口總值上升到世界第10位,進口總值上升到世界第11位。這是中國外貿發展的第一個高峰。

1958年之後,由於大躍進以及長達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對國民經濟的消極和負面影響,中國對外貿易在世界的位次不斷下降,到1977年,中國出口總值已經下降到世界第37位,進口總值也下降到世界第33位。這是建國以來的最低名次。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貿易經歷了快速發展、平穩發展和高速發展三個階段。

1978-1986年為快速發展階段,出口總值從1977年的世界的第37位上升到1986年的第16位,進口總值從1977年的第33位上升到1986年的11位。

1987-1999年為平穩發展階段,出口總值從1987年的第16位上升到1999年的第9位,進口總值從1987年的第14位上升到1999年的第10位。這一階段,出口總值上升名次比較緩慢,進口總值名次基本原地踏步,甚至下降。

2000-2009年為高速發展階段,出口總值從第9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1位,進口總值從第10位上升到第2位。
作者: 司馬遷    時間: 2010-6-20 23:31
本帖最後由 司馬遷 於 2010-6-20 23:33 編輯

呵呵,所謂」春天裡的故事「其實很簡單,就是用中國國內的全世界最廉價的勞動力和自然資源把國外、港台的資本家的眼球都吸引過來,讓他們把最耗勞力、最污染環境的產品訂單甚至連工廠都轉移到中國來,生產出的物美價廉商品再運回去供發達國家或地區的人享用。留給中國的是不計其數的缺胳膊斷手指的殘疾人、癌症村。當然中國也並不是沒一點好處:雖說屁民只掙到幾個糊口錢,但至少國家出口統計數大大增加了,政府還增加了稅收。可惜就連這虛假的榮景現在恐怕都要好景不長了。因為屈服於西方的壓力,人民幣將不得不漸進地「升值」,這意味著就連這點「榮景」也將很快地終結。




作者: 非常時期    時間: 2010-6-21 00:18
呵呵,所謂」春天裡的故事「其實很簡單,就是用中國國內的全世界最廉價的勞動力和自然資源把國外、港台的資 ...
司馬遷 發表於 2010-6-20 23:31



不知是哪年哪月的舊照片.
作者: 匿名    時間: 2010-6-21 00:21
樓上的,看了你的圖片我很心痛,但這像一個魔咒一樣詛咒著每一個從發展中國想變成發達國家。另外,人民幣升值是一把雙刃劍,中國是一個大國有13億人口,中國有廣闊的市場,這些日本、亞洲四小龍等小國不同,總不能永遠靠出口廉價物品維持高增長,人民幣升值和勞動力價格提高,逼得轉變增長模式,轉外需為內需。即使人民幣升值世界在二、三十年之內還找到代替中國生產的地方,印度到是有可能但它的基礎設施太差了人也懶,沒有中國人勤奮。現在中國已經有了轉變的跡象、在最近的一段時間,很多外資企業給加薪,說明通過30年中國的積累,正在緩慢的轉變這個階段可能再需要30年。
作者: 司馬遷    時間: 2010-6-21 01:31
不知是哪年哪月的舊照片.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0-6-21 00:18

我把它們說成是文革時拍的,你滿意了吧?
作者: 非常時期    時間: 2010-6-21 01:34
本帖最後由 非常時期 於 2010-6-21 02:14 編輯
城鎮人均糧食消費量10年下降29%


76年以前. 因油水太少, 我一頓飯吃三碗也不感覺太飽,  現在主要吃副食, 一頓飯半碗就夠了. 糧食消費量對我個人來說降低了600%. 所以平均糧食消費量的減少. 正反映了老百姓生活質量的提高? 你現在消費的糧食比70年代或60或年代多還是少?..人吃的飽不飽不是單純靠消費多少糧食來決定的. 而是看每天進入他身體內的總熱量(熱卡).
作者: 掏光養賄    時間: 2010-6-21 03:28
回復  掏光養賄

謝謝您的數據. 它真正地還原歷史:到底是誰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0-6-20 13:52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為了大家不白痴,世界需要熱心腸。
真相的道路多曲折,實話的道路又漫長,
誰也難免碰到險阻,誰也難免遇到憂傷,
只要你我熱情相助,懦夫也會變成金剛。

作者: 非常時期    時間: 2010-6-21 04:40
本帖最後由 非常時期 於 2010-6-21 04:49 編輯

不要把無知當光榮. 還是要多學習一些最基本的常識. 連基本的常識都沒有. 偏還要曲解別人的帖子或者把諷刺.調侃的話當作表揚的話, 拿出來表示, 真是丟死人,也笑死人.
作者: 非常時期    時間: 2010-6-21 04:54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為了大家不白痴,世界需要熱心腸。
真相的道路多曲折,實話的道路 ...
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0-6-21 03:28



是啊. 究竟誰在這裡想拉邦結派?
作者: 司馬遷    時間: 2010-6-21 05:05
是啊. 究竟誰在這裡想拉邦結派?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0-6-21 04:54

哈哈。這位五毛很活躍啊,說話連邏輯都沒有,整天鑽人家套子,還說會諷刺人......
作者: 法國峰    時間: 2010-6-21 05:40
溫飽問題中國人能自己解決的!這是立國根本, 你當你們沒糧食了,要餓死了,誰會來救助你嗎。就是因為你有糧食夠吃了,別人才會正常賣給你糧食,當你沒有糧食不夠吃的時候,呵呵,就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了。
解決中國人自己吃飯問題那是戰略問題,不容的誰說的。只要是大國,都要自己解決。
你要說食品進口,那是貿易範疇了,能解決吃飯問題,不代表就不需要進口。進口食品,那是解決吃好的問題。就這麼點區別,是想不明白呢,還是想做點文章呢。
作者: 沒有放屁    時間: 2010-6-21 05:51
大陸是如何結束傳統型的災難之一 水利  
            ----紫氣東來(天下縱橫談)
《國土資源公報》顯示, ...
Guest from 218.185.144.x 發表於 2010-6-20 09:58



是的. 這個網站的統計數據值得看看.

http://www.stats.gov.cn/tjgb/ndt ... 00225_402622945.htm
作者: 掏光養賄    時間: 2010-6-21 08:46
是啊. 究竟誰在這裡想拉邦結派?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0-6-21 04:54

頂了樓主的帖子,就拉幫結派了?
看你整天給人戴帽子,對人打棍子,政治運動里練出來的吧!
太有政治運動經驗了,練就一身滾刀肉!
作者: 非常時期    時間: 2010-6-21 09:05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這不是明擺著拉邦結派嗎? 你懂你的文的意思嗎?
作者: 司馬遷    時間: 2010-6-21 09:31
這不是明擺著拉邦結派嗎? 你懂你的文的意思嗎?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0-6-21 09:05

呵呵,戴帽子打棍子可能是你從文革以來延用至今的一貫伎倆。人家只不過說了一句俗話,你們可是用實際行動來結黨營私的啊。看看我只要一發帖,就有多少件馬甲來對我圍攻就知道了。心存忿恨哪!
作者: 掏光養賄    時間: 2010-6-21 09:56
回復 89# 非常時期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這是劉歡唱的歌詞。我非常清楚他唱的是啥!
他唱的是正氣歌!
請問:劉歡唱的是「拉幫結派」的歌嗎???
你是不是至今還活在搞「四清」的年代啊???怕是當年你就用這種手法去整人的吧!!!
作者: 佛也跳牆    時間: 2010-6-21 10:19
歷史終究是歷史,歷史的問題當然應當歷史的來看待。
只截取一小段時間內的事情來做判斷,有時往往有斷章取義之嫌。
作者: 非常時期    時間: 2010-6-21 10:20
本帖最後由 非常時期 於 2010-6-21 10:35 編輯
回復  非常時期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這是劉歡唱的歌詞。我非常清楚他唱的是啥!
他唱的 ...
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0-6-21 09:56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具體的意思就是指能力再強的人也需要其他人的幫忙,因為人並不是全能的,一個人的成功同樣需要分工合作的團隊成員的合作和幫助,就像籬笆一樣是靠一個樁一個樁圍起來的。  
http://iask.sina.com.cn/b/4028988.html

哈, 分工合作的團隊, 夠來勁的.
作者: 掏光養賄    時間: 2010-6-21 12:03
回復 93# 非常時期
哈哈!有進步!
總算不說「拉幫結派」了!
作者: 匿名    時間: 2010-6-21 14:41
放他媽的臭屁! 我就是東北農村長大的,我們屯子有5個生產隊。一個生產隊和你說的那個村子差不多,每個社員合每天只有9分錢。而最好的一個生產隊每天1.39元(超過一個城裡3級工的工資)!其他三個隊在6角到9角錢之間!
這5個生產隊之間如此大的差距,說明了什麼呢? 說明問題不在集體導致了人員渙散,而是關鍵在於領導。沒有好的領頭人,就像一個公司沒有好的管理者一樣。
凡事都要動一動腦筋,把腦袋裡的水空幹了,好好想一想!


鐵的事實:

中國第一乞丐村: 小寨村農民外出乞討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960:《岷縣誌》中冷峻地敘述道:「1 ...
Guest from 75.119.121.x 發表於 2010-6-19 09:15

作者: 雲海暖流    時間: 2010-6-21 15:43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具體的意思就是指能力再強的人也需要其他人的幫忙,因為人並不 ...哈, 分工合作的團隊, 夠來勁的.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0-6-21 10:20

什麼來不來勁的? 拉不拉幫的? 如果你的意見和思想是對的, 自然有人擁護. 如果你胡說八道, 騙的了一時, 但騙不了永遠, 自然也就沒人要再支持你了.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