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基督教和佛教在原罪理論上的觀點其實是一致的 [列印本頁]

作者: 翡翠    時間: 2010-4-29 14:47
標題: 基督教和佛教在原罪理論上的觀點其實是一致的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白話翻譯

一切眾生,實是本來清凈,由於過去一念無明妄動,便有行為造作,有行為造業便有入胎之識。有入胎之識便有現生之胚胎,有了胚胎便具備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出胎后,六根就會有六種觸覺,有六種觸覺便有六種感受。有感受便懂得愛,懂得愛之後,就會執著,極力去奪取,有所奪取,便會形成未來世之業因。有了未來之業因,就會領受來世之生。有生就必然會有老死,及一切憂愁悲傷苦惱。這就是十二因緣的順生門

若是沒有無明妄動,那裡會有行為造業?沒有行為造業,那裹會有入胎之識?沒有入胎之識,那裹會有胚胎這個色身?沒有色身,就不會有六根存在。沒有六根,就不會有六種觸覺。沒有觸覺就沒有感受。沒有感受便沒有愛。沒有愛就不會有執著奪取。沒有執著奪取,就不會有未來生之業因。沒有未來生之業因,就不會有未來世之生。沒有生,就不會有老死,及憂傷悲苦。這就是十二因緣的還滅門

顛倒==一個女人的名,你要知道,一切眾生不能觀察十二因緣之法,是故輪轉於生死苦海中。昔有人能觀察十二因緣之法,即是能見實相法。能見實相法者,耶是見佛。見佛者,即是見佛性。何故這樣說呢?因為一切諸佛,都以此十二因緣法為法性。你現在得聞我說此十二因緣法,即得到佛性清凈,堪為佛門法器。我現在再為你說一真實道,你應當思惟守護一念。

一念者,即是菩提心,菩提心者,又名為大乘心。因為眾生根性不同,故諸佛菩薩分別說為三乘。你應當念念常勤守護這個菩提心,切勿令其忘失。縱使色、受、想、行、識五陰熾盛、地水火風四蛇吞噬,貪嗔痴三毒發作,色聲香味觸法等六賊入侵,以及一切妖魔來惱害,你都不能動搖改變這顆菩提心。有了這顆菩提心,你的身體就有如金剛堅固其心,就有如虛空一樣,別人難以破壞。菩提心堅固,即能得無上正等正覺,即是具常、樂、我、凈涅槃四德。有了涅槃四德,生老病死,一切地獄便與你絕緣。這樣,無常殺鬼自然不會追捕你歸案。』

接著,普光正見如來再對顛倒女人說:『我已為你說了十二因緣法,現在再為你說六波羅密,亦即是菩薩所修的六度,何謂六度?第一、要廣為布施,布施能度慳貪。第二、要堅守戒律,戒律能度毀犯。第三、時時忍辱,忍辱能度嗔恚。第四、常行精進,精進能度懈怠。第五、勤修禪定,禪定能度散亂。第六、深明智慧,智慧能度愚痴。六度具足方能到達彼岸,缺一不成。還有一首過去諸佛成佛之偈,你應當喜歡奉行。

偈曰: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普光正見如來對顛倒說:『你若一心至誠念佛,就可以從一佛國到一佛國,能見無量無邊諸佛世界,能懂諸佛世界不可思議宣說的語言文字。』當時,顛倒女人於瞬息間,即證得無生法忍,又名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心。

這本長壽經中,釋迦牟尼佛除了講殺胎重罪外,他為顛倒女人開示滅罪之法時,除了講十二因緣外,另外還傳給顛倒女人一個根本之法——『守護一念』

佛陀在為顛倒女人說完十二因緣后,認為她一來已至誠懺悔,二來又聽聞十二因緣法,根基已可承擔大法,於是說:『我現在要為你演說一個真實的大法,你要好好思惟,這個法就是「守護一念」。這一念便是菩提心,而這菩提心即是大乘一切法要,你要常常勤守這一念菩提心,不要忘失,縱使遇到種種魔境侵擾,也不能改變。因為只要得此菩提心則法身如金剛,心如虛空,契入不生不滅,即得無上正等正覺,遠離無常生滅。』所以『守護一念』是真正遠離無常滅除罪業的究竟之法。

而釋迦牟尼佛所傳授給顛倒女人的『守護一念』就是不忘念,常當攝念在心,覺察心源勿令起惡,諸煩惱賊則不能入,若失念者則失諸功德。念者憶也,堅持戒行不忘精勤,了如來義則名正念。若能不忘念則無所畏,雖入五欲賊中,不為所害。若能攝念在心,才能攝心在定,心在定故,能知世間一切生滅幻相,不為幻相所惑。如此自然能覺照自己的習氣,進而有力量轉變自己的業識,拔掉自已的我相執著,轉變身心而舍輪迴之身。這乃是守護一念最實際的滅除罪業的方法。古人云:回頭是岸,岸在心。問自心,求自己,自覺才能自度,自己解脫才能真實利他。

另外,此部經中,佛陀除了教導眾生如何滅罪以外,更提出『一心念佛』 這個最上乘的大法,其實這才是滅罪根本之法,究竟清凈心源之義。一心即無心,以無心知無心,知則不起知心,不起則名為智,智亦無為無說不生不滅,而實無智,若無所知,名之為智。智者心之用,佛之名,覺之體,以此心念佛心,佛心無心,無心統萬法,萬法皆為解脫用。以此心念佛功德,無功之功,無德之德、無因之因、無果之果,以無求之心行無得之德,以佛因成佛果,以無生無滅故,名為一心念佛。無心才能覺,意不染欲,知而不取,明而不惑,是名正真道意,真實念佛。若解唯斷取著,不斷我見,我見者名為佛性,以貪嗔痴性修鍊佛性,佛性者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清凈脫解法不在識中,用意識想心求無我法是愚痴白忙的。只有以無所求無所得的心,端正無私的心,才能與佛的德行相應,這才是佛的心,以無我功行成就不生不滅的萬德莊嚴,替天地行好生利生之德,如此乃名為一心念佛。若執相念佛,則入虛妄,不能與佛的心相應,就甚為曲解佛意了。

本部經中普光如來為顛倒女人說法:『你今天能誠心在我面前懺悔,我要為你說長壽經,讓你免去被無常鬼擒拿之苦。顛倒女人,當知在未來世中,五濁惡世混亂時,若有眾生造下諸種重罪,如殺父、害母、用毒藥殺胎、破壞佛寺塔、出佛身血、破壞和合僧團......如是等五逆重罪,若受持此經,書寫讀誦,自己書寫也可以請別人書寫(印刷)都能消罪,而且死後可以升梵天。』

普光正見如來說:『世間有二種人,甚為稀有,就如曇花般難得一見,一種是不行惡法,從來不做惡事的人;而另一種是有罪卻隨即能懺悔的人。』

在這五濁惡世中,能完全不行惡事的人,實在是甚為稀有的,人們在無知、衝動及許多不得已因素下,往往無可避免行惡,但若能懺悔改過則亦可漸離生死之苦。

唯有懺悔能滅除一切罪,而什麼是懺悔呢?六祖惠能說:『所謂懺,即是懺從前所有惡業,永不後起,悔,則是悔其後過,從此永斷,更不復作。』

簡單的說,便是懺罪、悔改。非但要對過去所犯的罪行深自懺悔以外,還要永不再犯,才是真正的懺悔。所以若是心存著犯了罪,再來懺悔,殺了胎,再來補做功德的心理,則便不是普光正見如來說的『至誠懺悔』,而是明知故犯,如此不管做多少功德都無功德可言,因為沒有至誠懺悔。

還有,文殊!我滅度之後,於五濁惡世中,右有居家學佛之善男信女,轉信外道顛倒邪見,不信正法大乘經典,如這樣的人,縱使有無量百千金銀,而懷慳吝,卻不斷貧求財利。有錢而不去布施救濟一切貧苦之人,又不能書寫十二部經受持讀誦,而求免無常惡鬼之苦,是絕無可能的。

還有,文殊,.我滅度之後,於五濁惡世中,一切眾生因沒有宿命神通,故不知因果輪迴,暫時得到人身,便視為快樂。縱容此身去造罪業,或誹謗他人,或恃權貴富豪,起種種噁心,威挾他人性命,又不信大乘經典,貢高我慢。像這樣的人,現世會得短命報。若能至心誠意懺悔,調和柔軟其心,書寫此經,並受持讀誦,以此善根之力,能延長壽命。即使有病患災厄,終不會橫死。
作者: 翡翠    時間: 2010-4-29 16:06
以上是佛教經典里比較著名的一部經典「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的白話翻譯,從這部經典里的部分文字敘述中我們可以看到佛教和基督教(更確切地說是聖經)的原罪理論竟然驚人的一致!聖經里講到上帝造了亞當夏娃以後他們吃了那個能明辨是非識別善惡的智慧果,其實就是佛教里的「分別心」,即此文中提到的「一念無明妄動」。

一切眾生,實是本來清凈(這就是佛教常提到的人人都具備的的佛性也就是聖經里的上帝),由於過去一念無明妄動,便有行為造作,有行為造業便有入胎之識。有入胎之識便有現生之胚胎,有了胚胎便具備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此小段落說的是意識決定物質而不是我們傳統認為的物質決定意識

經典里提到的十二因緣的還滅門(即滅掉原罪的辦法),其實就是聖經里說的生命果
人,因為吃了智慧果所以有了罪也就有了生和死(不僅僅是死啊),那滅罪的辦法就是通過吃」生命果「來徹底去除人的智慧去除各種各樣的分別善惡之心!(即道教里的相生相剋之道)這裡和佛教強調修行要達到的最高境界不思善不思惡又是驚人的一致!剛才說了,意識決定物質,那人要達到不死不生的永恆狀態就要從無限深層次的意識里掐掉所有的」意根「!所以聖經里的上帝/耶穌一直強調:不要論斷,不要論斷!這裡當然是泛指了,泛指不能論斷所有的人和事,把範圍縮小到敏感的宗教里也是如此,你不能論斷任何其他宗教的是是非非長長短短。你如果論斷了那不是產生原罪的」智慧果「又在超級發揮它的作用了嗎?這個問題也常常讓基督徒們很尷尬,可我們不能說上帝他老人家說錯了話自相矛盾了吧?:)),這裡需要基督徒的很好的自由意志發揮一下沉思一下到底怎麼回事才是。

其他一致的地方還有:(滅罪方面)
1,這裡說」若有眾生造下諸種重罪,如殺父、害母、用毒藥殺胎、破壞佛寺塔、出佛身血、破壞和合僧團......如是等五逆重罪「。。。。。。統統都可以通過誦經受持(佛教的辦法)來徹底的消罪,和聖經里信上帝后耶穌的寶血洗去基督徒們的舊債舊罪(基督教的辦法)的道理是一致的。不存在有人疑惑的我犯了那麼大那麼重的罪如何如何上不了天堂出不了輪迴等的擔心顧慮----這也是宗教里比較迷人的一部分內容,呵呵。

2,佛教基督教都相信懺悔在修行期間滅罪方面的巨大威力!
懺悔怎麼懺?懺悔就是懺罪、悔改。非但要對過去所犯的罪行深自懺悔以外,還要永不再犯,才是真正的懺悔,這裡可能基督徒們因為自身軟弱所以願意僥倖,可是耶穌說了,上天堂是窄門啊!!!如果都按照基督徒們一廂情願的理解,那上帝應該對所有的」形式基督徒們「都特別法外開恩絕對慈悲到沒有原則才是,可如果實際情況確是這樣那它為何還說那是窄門?(我個人理解呢,只有完全徹底的懂了以上這些道理,才能真正的懺悔,否則就是形式而已。懺悔,就是一定要把握住自己,呵護心,時時刻刻不起惡意,不生妄想,不生任何情緒包括喜怒哀樂,這樣同時就把以前的「罪」都「漂白」了。)

3,最後一點,如何修?二者本質上還是一致的。
佛教說要修六波羅密,即上文里提到的菩薩所修的六度布施守戒忍辱精進蟬定智慧(即戒定慧),基督教里同樣也不能殺人不能做偽證(撒謊),卻要愛敵人(忍辱),還要時時的絕食(禱告)---靈修,也即禪定。看看,這些方法其實都是幫助人去除智慧果帶來的分別之心的,除去小智慧開發大智慧回歸佛性天堂老家那裡去。

佛教基督教相同的地方還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其實可以說沒有哈--看透以後),慢慢再一起找找吧。
作者: 翡翠    時間: 2010-4-29 16:58
所以聖經里的上帝/耶穌一直強調:不要論斷,不要論斷!這裡當然是泛指了,泛指不能論斷所有的人和事,把範圍縮小到敏感的宗教里也是如此,你不能論斷任何其他宗教的是是非非長長短短。你如果論斷了那不是產生原罪的」智慧果「又在超級發揮它的作用了嗎?這個問題也常常讓基督徒們很尷尬,可我們不能說上帝他老人家說錯了話自相矛盾了吧?:)),這裡需要基督徒的很好的自由意志發揮一下沉思一下到底怎麼回事才是。

補充兩點:1,同理,對佛教徒來說,不思善不思惡應該也是這個不要論斷的意思,那佛教徒還要不要到處思考基督教的」善惡「呢?

2,除了上述所提到的」論斷「之自相矛盾以外,聖經包括佛經里還有很多看起來非常非常自相矛盾的文字內容,好多信徒弄不懂就逃避或繞道而走,這種態度其實就是對他們自己宗教信仰的一種大不敬,同時也是讓反對者(無論反基還是反佛)得逞的一個點。聖經里上帝/耶穌又說了讀聖經需要人們活解字義,所以有關矛盾文字的內容呢耶穌本人好像就沒有什麼責任了。。。。。。剩下的都是基督徒的責任了。
作者: 一說實相    時間: 2010-4-29 21:55
回復 3# 翡翠
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凈,是為一真法界。也就是通常說的「一念不生全體現」。因為這個一真法界是沒有對立的,因此沒有形象的,沒有形象包括沒有任何模式,因此離言絕相,不落語言文字。「吃分別善惡果」就是無明緣行,起心動念。一起分別念頭就掉進頭腦思維的框架了。念頭是有生滅的。這個大家都知道,你不可能長久住於任何一個念頭中。肉身也是有生滅的,有生必有死。永生到底是什麼?到此應該有些端倪了吧?一些基督徒在頭腦的思維中想象期待將來的一個永生,這只是一個思想的泡沫。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大分別!分別現在和將來,分別俗和聖,分別丑和美。

怎麼能夠愛你的敵人?能夠真心愛他的還是敵人么?所以只有到了你心中沒有敵人的時候才能真正地愛你的敵人。什麼叫做心中沒有敵人呢?這不是能夠刻意去做到的,而是要悟到本來如此的!
作者: 追求永生    時間: 2010-4-29 22:38
回復 1# 翡翠

回復 4# 一說實相


現在是什麼好日子呀,老朋友都來啦!

歡迎歡迎,別來無恙乎?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4-30 00:05
本帖最後由 MapleTree 於 2010-4-30 00:06 編輯
回復  翡翠
怎麼能夠愛你的敵人?能夠真心愛他的還是敵人么?所以只有到了你心中沒有敵人的時候才能真正地愛你的敵人。什麼叫做心中沒有敵人呢?這不是能夠刻意去做到的,而是要悟到本來如此的!...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10-4-29 21:55

聖經里說的愛你的敵人,與恨惡罪並不矛盾。

愛人不可虛假,惡要厭惡,善要親近。(羅馬書12:9)
Love must be sincere. Hate what is evil; cling to what is good.

你看到嗎?「愛人不可虛假」的同時還要「惡要厭惡」。咋一看好像不可能,可看看英文就清楚了。注意英文里用的是What而不是Who。也就是說不要因為別人做錯了事就恨惡這個,也不能因為犯錯的是自己的弟兄就連錯誤也遷就。通俗地講,就是要把孩子和洗澡水分開,不能一起倒掉。

我個人理解佛教的問題是,雖然一念不生可以避免論斷的問題,然而卻滋長縱容了罪惡。從中國人處理問題的習慣就可以看到這一思想的危害。
作者: 一說實相    時間: 2010-4-30 00:05
回復  翡翠

回復  一說實相


現在是什麼好日子呀,老朋友都來啦!

歡迎歡迎,別來無恙乎? ...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0-4-29 22:38


永生版主好!最近一直比較忙,很少泡網了。祝福平安。
作者: 問?    時間: 2010-4-30 01:45
太長,不願意看!
作者: 翡翠    時間: 2010-4-30 01:56
回復  翡翠
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凈,是為一真法界。也就是通常說的「一念不生全體現」。因為這個一 ...
怎麼能夠愛你的敵人?能夠真心愛他的還是敵人么?所以只有到了你心中沒有敵人的時候才能真正地愛你的敵人。什麼叫做心中沒有敵人呢?這不是能夠刻意去做到的,而是要悟到本來如此的!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10-4-29 21:55

一說好,好久不見了,在哪裡玩耍呢?
嗯,你明白我寫的是什麼,其實這就是除去分別心之後的最高境界--不思善不思惡!
當然這裡的不思需要擴展開來看。。。。。!!
我有一個小小的疑惑,就是念佛能不能用念其他東西比如「石頭」來代替呢?
作者: 翡翠    時間: 2010-4-30 02:00
回復 5# 追求永生
五一馬上就要到了,自然好日子嗎,可以好好睡大覺呀!
我平時主要在佛教論壇逛,也在這裡的空間看看,比較懶點。。。
作者: 翡翠    時間: 2010-4-30 02:04
回復 8# 問?
你不是一直搞宗教對比嗎,不能偷懶呀!
要看,還要仔細看,幫著挑挑毛病。。。。
很多基督徒是因看不懂佛教才轉求基督教的。
作者: 問?    時間: 2010-4-30 02:29
回復 11# 翡翠

悄悄的告訴你,我差一點就這樣了。幸虧佛沒有遺棄我,括弧,以下省去八萬字的見證。
作者: 翡翠    時間: 2010-4-30 02:31
聖經里說的愛你的敵人,與恨惡罪並不矛盾。
你看到嗎?「愛人不可虛假」的同時還要「惡要厭惡」。咋一看好像不可能,可看看英文就清楚了。注意英文里用的是What而不是Who。也就是說不要因為別人做錯了事就恨惡這個人,也不能因為犯錯的是自己的弟兄就連錯誤也遷就。通俗地講,就是要把孩子和洗澡水分開,不能一起倒掉。

我個人理解佛教的問題是,雖然一念不生可以避免論斷的問題,然而卻滋長縱容了罪惡。從中國人處理問題的習慣就可以看到這一思想的危害。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4-30 00:05


你對佛教有一點點誤會。

佛教講修行要修到一種虛空的狀態「不思善不思惡」,如同嬰兒,但是我個人理解和你所述有點一致就是:不思善惡,並非不知道,只是不因為善惡而生任何情緒,這裡的情緒具體比如喜怒哀樂,這些都是佛教基督教二者共同的「原罪具體內容」。

你想啊,你為什麼要喜?一定因為滿足了你在某方面的貪婪之心啊,反之,為什麼你要發怒?你說的對,我們也不要因為別人做錯了事就恨惡這個人。。。。聖經里上帝就是這個意思,不是絕對讓人變成痴獃什麼都不知道,相反它是讓人們什麼都知道,但是知道歸知道,就是有一條:不能因為知道就生出各種情緒。。。。具體如何操作?愛,包容。

佛經里有憤怒金剛菩薩的形象,也是出於此,他們表現出來的是憤怒之相(貌),但是心裡卻絕對不能有任何憤怒之情緒!如此可見,基督教佛教其實都是最講究意根的,除罪也是要除這個意根之罪。。。。

這樣按照你的思維,你一定和其他基督徒都有所不同,這裡就涉及到了如何靈活理解字義的問題,個人和個人的思維的方式不同,導致對聖經的理解也一定有著很大的差別!
作者: 八福    時間: 2010-4-30 02:34
回復 12# 問?

恭喜恭喜。

要不然的話,今天也沒你這麼多問號了。
作者: 翡翠    時間: 2010-4-30 02:47
回復 12# 問?
難怪呢。。。
我說你怎麼看起來好像和基督徒們特內疚似的?
作者: 翡翠    時間: 2010-4-30 02:51
回復 14# 八福

八福好!看你修忍辱很有成效嗎,pfpf,記得要感謝飛機戰士們哈!
你那個老朋友GG呢?
作者: 八福    時間: 2010-4-30 03:03
回復 16# 翡翠

我才剛回來沒幾天,老朋友還沒見全呢。GoRules弟兄不知所蹤,我也挺想念他的。

順便問兩個問題:

一、請教一下「顛倒女人」是什麼意思。
二、您這貼是否在說:不論基佛,實際上條條大路通羅馬?
作者: 翡翠    時間: 2010-4-30 03:15
「顛倒女人」就是一個女人的名字而已,沒有其他意思。不過,可能佛祖用這個女人名或許有其他意義?是不是暗示人們是非不分顛三倒四呢?如同西遊記里的孫悟空?

條條大路通羅馬==對呀,我此帖的意思是希望基督徒們在今後讀聖經的時候,一定要把上帝人格化這個意識給徹底轉變過來,我以前寫上帝就是因果,現在看來很不精確,上帝應該是對應佛教里的佛性這個概念才是!

原罪如果一致,那除罪的辦法也應該差不多一致才是,你說呢????

上帝人格化這個意識,把很多基督徒都變成病態了,因為他們無法用正常的邏輯來思考普通的事情和道理了!!而且基督徒一定在讀經文的時候有很多困惑不解一定感到很彆扭的。。。。
為什麼飛機很輕易就能反得了基督教?就是因為你們無法很圓融的解釋經文嗎。實際上,聖經本身是沒有什麼自相矛盾的,是基督徒的解釋讓它看起來矛盾重重。
作者: 八福    時間: 2010-4-30 03:32
說到解經,的確是不能很圓融。

不過,若是給我這樣魯笨的人,一下就能全透了,那也太容易了些……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4-30 03:49
佛教講修行要修到一種虛空的狀態「不思善不思惡」,如同嬰兒,但是我個人理解和你所述有點一致就是:不思善惡,並非不知道,只是不因為善惡而生任何情緒,這裡的情緒具體比如喜怒哀樂,這些都是佛教基督教二者共同的「原罪具體內容」。
...
翡翠 發表於 2010-4-30 02:31

翡翠你好。看到你的變化我很高興,記得你剛到論壇的時候像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通過這段時間的思考,你現在看起來成熟了很多。我的一個觀點是,不管是信什麽,應該使人向善,向著成熟變化。如果你因為信什麽,或者是因為不信什麽(比如反基),使你的道德水平越來越低,那麽你信的或者你的不信應該是有問題的,是應該反思的。

回到你的問題,我覺得信神和信佛還是有區別的:就像你上面這段話,佛教是叫人「不思善不思惡」,而信神是讓人清醒地認識罪認識善;佛教認為任何情緒都是「貪婪的」或者是「不究竟」的,而基督徒肯定愛,喜樂,平安等正面的情感。

舉個不一定恰當例子,基督徒要看到地的不平,所以要一生向上走;而佛教告訴我們不要看地的高低不同,要看成一樣的,不要有分別。我認為天上的層面先不談,至少在地上的層面上,基督徒的生活無論對自己,對社會都是比佛教徒更積極的。
作者: 翡翠    時間: 2010-4-30 05:31
我上面可能沒有說的很清楚讓你又有點誤會。。。。

是這樣:「不思善不思惡」是佛教里的空性智慧,而要達到如此境界卻是要通過修菩提心也就是你們說的愛/大愛/博愛。直截了當的說就是,要用無私的大愛/菩提心(無限寬容)來除掉個人有私心的分別心。
基督徒肯定愛,喜樂,平安等正面的情感,佛教徒也這樣啊,不然如何去除我執分別心呢?實際上,分別心就是一種自私心,也是我執的具體表現,處處以我的利益優先,除分別心恰恰要通過愛他人/愛敵人來實現的,愛他人/敵人,就是把個人無限縮小的一個過程,無限縮小了個人就等同除掉了我執。
事實上,有許多佛教徒對空性的理解有失偏頗也在這裡,他們誤認為空就是空,不著邊際的空,卻沒有意識到空性的智慧是要通過無限的無私來完成。

至於基督徒還是佛教徒對社會的貢獻誰大誰小,如果二者沒有很大的差別的話(把時間距離也算上),我認為硬性比較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個人的道德水平我認為和信仰有一定的關係,但不是絕對,因為信仰的真諦無非就是無私二字嗎,沒有信仰的人如果做得很無私也一定勝過有信仰的人,從我個人來看,無私的觀念不是個問題,反基也肯定是贊成無私的。如何做到無私才是真正的關鍵。。。

有心行善卻行不出來,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基督徒說要靠神?可是神是什麼呢?神就是智慧呀!如何獲得大智慧?戒定慧是唯一的道路。有了大智慧才能不犯錯才能做到無私呢。

談到這裡,我不認為我們之間的認識有著多麼大的溝壑,僅僅就是名相的不同罷了。
作者: 翡翠    時間: 2010-4-30 05:36
說到解經,的確是不能很圓融

不過,若是給我這樣魯笨的人,一下就能全透了,那也太容易了些……
八福 發表於 2010-4-30 03:32


所以你要開始思考。。。。!
一定不是聖經的問題,不是上帝也不是耶穌有什麼問題,一定是基督徒自己或教會一貫的權威解釋出了問題,誤導了很多很多的人。人們習慣屈從於一種權威,就這樣一代又一代的跟著倒霉。
redbud不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嗎?她不是開始思考了嗎?
作者: 一說實相    時間: 2010-4-30 05:45
舉個不一定恰當例子,基督徒要看到地的不平,所以要一生向上走;而佛教告訴我們不要看地的高低不同,要看成一樣的,不要有分別。我認為天上的層面先不談,至少在地上的層面上,基督徒的生活無論對自己,對社會都是比佛教徒更積極的。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4-30 03:49


這是誤解。佛教訓練的是如實觀照,是要真觀清凈觀廣大智慧觀慈悲觀,是要在濾清了因為自我的立場和情緒愛好而產生的分別染著之後,看到事實的本來面目,照見一切的緣起。大家都知道佛教是最強調智慧的,怎麼可能要大家把自己打懵灌醉絕智呢?
作者: 八福    時間: 2010-4-30 05:48
回復 22# 翡翠

似乎大多數教會也承認解經無法「全透」吧。這一點上我與他們保持一致。

如果有人、或那個教會說已經把聖經研究透了,全解明了,我倒是要小心一點為妙。
作者: 問?    時間: 2010-4-30 08:04
回復 20# MapleTree

這是個最普通的誤解了。

如果不分善惡,那麼佛教最有名的四句就不成立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要是連善惡美醜香臭全都不知道,那哪來的諸惡莫作,又怎麼眾善奉行?

我要不要繼續講呢?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4-30 09:59
本帖最後由 MapleTree 於 2010-4-30 21:17 編輯
是這樣:「不思善不思惡」是佛教里的空性智慧,而要達到如此境界卻是要通過修菩提心也就是你們說的愛/大愛/博愛。直截了當的說就是,要用無私的大愛/菩提心(無限寬容)來除掉個人有私心的分別心。
基督徒肯定愛,喜樂,平安等正面的情感,佛教徒也這樣啊,不然如何去除我執分別心呢?實際上,分別心就是一種自私心,也是我執的具體表現,處處以我的利益優先,除分別心恰恰要通過愛他人/愛敵人來實現的,愛他人/敵人,就是把個人無限縮小的一個過程,無限縮小了個人就等同除掉了我執。
事實上,有許多佛教徒對空性的理解有失偏頗也在這裡,他們誤認為空就是空,不著邊際的空,卻沒有意識到空性的智慧是要通過無限的無私來完成。
...
翡翠 發表於 2010-4-30 05:31

你說的這些我基本贊成,但問題是你們其他佛教徒未必贊同。從我與很多佛教徒交談來看,絕大多數人認為基督徒們肯定的愛,喜樂,平安等情感是不究竟的表現。佛教徒一般認為愛也是分別心,也是我執的具體表現。如果佛教徒都像你這樣,我看倒是不錯,不過我對你的代表性表示懷疑。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4-30 10:05
個人的道德水平我認為和信仰有一定的關係,但不是絕對,因為信仰的真諦無非就是無私二字嗎,沒有信仰的人如果做得很無私也一定勝過有信仰的人,從我個人來看,無私的觀念不是個問題,反基也肯定是贊成無私的。如何做到無私才是真正的關鍵。。。
...
翡翠 發表於 2010-4-30 05:31

我承認(表面)沒有信仰的人也有很多無私的好人。但是我說的不是這個,我說的是反基的具體表現,尤其是極端反基表現出的道德水平下降現象值得擔憂。君不見「出口成臟」,惡語相向的都是那些極端反基。反對善的必然走向惡,這恐怕是必然的。撒旦之所以變為魔鬼就是因為反對神(善)。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4-30 10:08
有心行善卻行不出來,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基督徒說要靠神?可是神是什麼呢?神就是智慧呀!如何獲得大智慧?戒定慧是唯一的道路。有了大智慧才能不犯錯才能做到無私呢。
...
翡翠 發表於 2010-4-30 05:31

神是智慧不假,但基督徒說要靠神不是指這個。基督徒靠神指的是第一靠神的救贖,第二靠神的帶領。神的救贖使人稱義,神的帶領使人成聖。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4-30 10:16
這是誤解。佛教訓練的是如實觀照,是要真觀清凈觀廣大智慧觀慈悲觀,是要在濾清了因為自我的立場和情緒愛好而產生的分別染著之後,看到事實的本來面目,照見一切的緣起。大家都知道佛教是最強調智慧的,怎麼可能要大家把自己打懵灌醉絕智呢?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10-4-30 05:45

一說兄好,你說的不錯,佛教講智慧。但是我認為佛教講的智慧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明白。而且就我們現在討論的話題來說,佛教徒的確也可以看到地是不平的(智慧的結果),但是佛教要求人不要有分別心,也就是說你雖然看到了不平,但仍然要認為是平的。這個就是人生觀的層面了,也就是我說的,佛教徒的人生不積極。基督徒則不然,基督徒看到了地不平,就要脫離低處向高處走(成聖的路),是積極的人生。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4-30 10:25
回復  MapleTree

這是個最普通的誤解了。

如果不分善惡,那麼佛教最有名的四句就不成立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要是連善惡美醜香臭全都不知道,那哪來的諸惡莫作,又怎麼眾善奉行?

我要不要繼續講呢?
問? 發表於 2010-4-30 08:04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據我了解是佛教的最低層次的東西,追求這一層次的人不會究竟,所以從現實來看,這兩句基本上是個擺設。退一步來說,這些東西只是對個人的約束,並沒有社會的集體的約束。我的感覺,佛教從大眾角度來看,是求平安,發財和利益的。從高級層次上來說是個人修行的。天上的不談,在地上與基督信仰最大的分別是社會功用不足。
作者: 一說實相    時間: 2010-4-30 11:42
一說兄好,你說的不錯,佛教講智慧。但是我認為佛教講的智慧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明白。而且就我們現在討 ...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4-30 10:16


楓樹兄好!我明白你說的是什麼,我就是指這個是曲解。請相信我,佛教是什麼樣的,特別是在這個層次上,我是不會弄錯的。而且如果兄弟隨機找另外一個學佛人也不會跟我說的不同。在世間法上,在現象界里,佛教徒並不傻,當然知道分別抉擇。從來沒有一個宗門教下是訓練人在世間法上日常生活中不用頭腦分別意識的。我前面說的禪定三昧的修行中去除分別念頭的定式,體驗真如法界的般若空性。

打個比方,汽車的排擋包括前進1,2,3,4,5檔,空檔,倒退檔,泊車檔。我們不應該建立錯誤的知見認為前進檔就是比倒退檔更好的,也不應該執著開車就要開前進5檔。沒有哪一個檔比另外一個檔更好。只有在什麼因緣條件下,應該用哪一個檔更恰當。比如爬坡的時候就應該掛1檔。這就是佛教所說的緣起(看到因緣條件的各種因素)性空(沒有固定模式,沒有對立的根本智慧)。

楓樹兄認為基督教更加合適你,佛教不合適你,我都能理解和尊重。但是不需要對一個尚不明白的東西抱一個錯誤的成見而讓自己作為不取它的心裡安慰。也許楓樹兄不屬於此列,但是我確實發現有相當多的基督徒頻繁地出現這個問題。使得我不知道應該繼續給他們解釋呢還是就讓他們安心地堅持他們心中的誤解。
作者: 在美一方    時間: 2010-4-30 12:11
教堂里我是不來呱噪的,不過翡翠發帖還是來舉個手
作者: 在美一方    時間: 2010-4-30 12:15
回復  翡翠

回復  一說實相


現在是什麼好日子呀,老朋友都來啦!

歡迎歡迎,別來無恙乎? ...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0-4-29 22:38


這你要感謝我,翡翠俺倆私下討論,我修為欠缺不懂三六九,就建議她來這裡發表真知灼見收集金磚玉瓦的。永生要好好待人家啊。
作者: 八福    時間: 2010-4-30 21:00
回復 33# 在美一方

歡迎歡迎。希望時隔許久,我們可以盡釋前嫌。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4-30 21:48
回復  翡翠
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凈,是為一真法界。也就是通常說的「一念不生全體現」。因為這個一真法界是沒有對立的,因此沒有形象的,沒有形象包括沒有任何模式,因此離言絕相,不落語言文字。「吃分別善惡果」就是無明緣行,起心動念。一起分別念頭就掉進頭腦思維的框架了。念頭是有生滅的。這個大家都知道,你不可能長久住於任何一個念頭中。肉身也是有生滅的,有生必有死。永生到底是什麼?到此應該有些端倪了吧?一些基督徒在頭腦的思維中想象期待將來的一個永生,這只是一個思想的泡沫。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大分別!分別現在和將來,分別俗和聖,分別丑和美。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10-4-29 21:55

一說兄好,我們的討論是起於你在4樓的帖子,我再轉在這裡。我發表的看法是針對你紅色的文字。從我與很多佛教徒的交流來看,這是普遍的看法,我相信這也正是佛教的教導與我們基督信仰的不同。

基督徒認為世界上存在美和丑,污穢和聖潔;佛教徒不承認,或者說佛教教導你們不要分別。基督徒既然認為存在美和丑,污穢和聖潔的區別,所以要極力擺脫污穢和死亡,向著善(成聖,天堂,神)努力;佛教既然教導不要做區別,就不能對美和丑,污穢和聖潔有分別心。我真誠地相信佛教的初始目的是好的,是想讓佛教徒能夠放平心態,不要論斷。但是其實際效果卻有很多負面效應,我相信當今中國社會對罪惡的麻木現象與佛教的長期影響是分不開的。

我們的教導是對人要愛,對罪惡要恨惡,是要分別的;而你們對罪惡的態度是不要分別,這就是為什麽我說基督徒的人生是積極的,佛教徒的人生是不積極的一個原因。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4-30 21:51
回復 32# 在美一方
歡迎在美,教會始終是對一切人開放的,只要不褻瀆神,不辱罵人,這裡的言論是自由的。
作者: 匿名    時間: 2010-4-30 21:59
我說的是反基的具體表現,尤其是極端反基表現出的道德水平下降現象值得擔憂。君不見「出口成臟」,惡語相向的都是那些極端反基。MapleTree 發表於 2010-4-30 10:05


這就是信口開河,胡說八道了。請舉實例來。
作者: 翡翠    時間: 2010-4-30 23:05
我承認(表面)沒有信仰的人也有很多無私的好人。但是我說的不是這個,我說的是反基的具體表現,尤其是極端反基表現出的道德水平下降現象值得擔憂。君不見 「出口成臟」,惡語相向的都是那些極端反基。反對善的必然走向惡,這恐怕是必然的。撒旦之所以變為魔鬼就是因為反對神(善)。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4-30 10:05


下面這段落文章是西藏一個叫希阿榮博堪布的人口述別人幫著記載下來的有關菩提心/愛心的部分內容,你說佛教徒不重視愛心真的是誤解,基督徒佛教徒都很重視愛寬容等東西,他們在這方面也有很多很多的文章論述,你只是沒有看到罷了。。。。
但是要做到這些需要很高超的智慧,愛你的敵人,愛你平時生活里最無法忍受的人,愛你最不喜歡的一種性格的人。。。。我們要學學人家這個西藏堪布的智慧流露,學人家如何愛敵人(愛敵人可不是嘴上說得那麼簡單啊),愛敵人是要先把敵人分析清楚的,當然你不分析也行,問題是絕大多數的人對很多人都有很深的偏見,如果不分析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流露出對「敵人」的厭惡,你能說這種厭惡的情緒是愛?基督徒對某些反基很反感,這肯定不是愛吧?公平的說,你反感他們,和他們反感你基督教的性質沒什麼區別,大家都因為自己的原則自己的觀點才這樣嗎,假如拋開觀點的不同,大家就不會這樣了。

節選希阿榮博堪布的人口述:
有悲心自然會遠離嗔恨心,但實踐中某些人的悲心卻有可能引發嗔恨心。比如在放生時會對殺生者產生強烈的偏見。這時不妨看看自己的心,我們很顯然是把自己歸入了代表道德、正義和值得拯救的一邊,而對方則是無藥可救、不值得慈悲的。

人的劃分可沒法這樣簡單。每個人都有良善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只要內心還有執著,就不能避免對人對己的傷害,所以嫌惡那些無明習氣更重的人,就像是五十步笑百步。一個人不會因為貼上了道德或不道德的標籤,就能解脫或不得解脫。解脫超越了這些。慈悲行者堅信一切眾生解脫的潛力,因而不肯捨棄任何眾生。
作者: 翡翠    時間: 2010-4-30 23:12
這你要感謝我,翡翠俺倆私下討論,我修為欠缺不懂三六九,就建議她來這裡發表真知灼見收集金磚玉瓦的。 ...
在美一方 發表於 2010-4-30 12:15

你說你啥都不信,我卻以為你一隻腳都進了佛門呢,可見你裝的挺那個的。。。。
我要思考思考「你」:))
作者: 翡翠    時間: 2010-4-30 23:42
還有幾段也很有智慧拿來大家一起分享:

我們拒絕與他人溝通,通常是因為我們覺得那些人不會理解我們。我們排斥他人什麼,實際上正反映出我們排斥自己什麼。如果你覺得別人不會理解你,說明你也根本不想去理解別人。如果你討厭別人貧窮,說明你害怕自己貧窮。如果你排斥別人的淺薄、狹隘、冷漠,說明你不想面對自己身上的這些東西。所以,我們只有不排斥別人才能接受自己。一些修行人為了訓練這種開放能力,故意要與難打交道的人相處。印度的阿底峽尊者來西藏前,擔心西藏人太和善溫良,自己找不到修心的對境,故而特意把一個脾氣怪戾、總愛挑他毛病的侍者帶在身邊。

發菩提心之後,我們還是會自私、愚昧。沒有關係,每個人都會這樣。從生起菩提心到圓滿證悟之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我們用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六種有力的方法攝持自己的言行,以幫助實現願望,這便是行菩提心
願、行菩提心統稱為世俗菩提心。經過長期修行,不斷積累福、慧資糧,我們最終將見到諸法實相,即勝義菩提心。勝義菩提心只有通過修行才能證到,而世俗菩提心則是通過儀軌發願、受持,並以六度萬行令其日益增上。初學者的世俗菩提心毫無疑問帶有做作的成份,不過持續的薰習最終能將做作的菩提心轉化為自然流露的菩提心。

菩提心平凡樸實到常被人忽視,但它是大乘佛法一切修為的基礎。有人問我:菩提心的修持需要多久?我的答案是:「生生世世」。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10-5-1 00:23
下面這段落文章是西藏一個叫希阿榮博堪布的人口述別人幫著記載下來的有關菩提心/愛心的部分內容,你說佛教徒不重視愛心真的是誤解,基督徒佛教徒都很重視愛寬容等東西,他們在這方面也有很多很多的文章論述,你只是沒有看到罷了。。。。 ...
翡翠 發表於 2010-4-30 23:05

如果佛教徒重視愛心,我是不會反對的。但從我與很多佛教徒交談來看,絕大多數認為愛,喜樂,平安等情感是低層次不究竟的表現。甚至他們認為神也是低層次的,不過我對你說的佛性也就是聖經里的上帝說法表示謹慎支持(省略1萬字解釋),實際上你是我看到的佛教徒里最接近真理的一個。
作者: 匿名    時間: 2010-5-1 00:39
回復 41# MapleTree

講話要有根劇,你講的"君不見"的現象在哪裡?
作者: 追求永生    時間: 2010-5-1 02:50
這你要感謝我,翡翠俺倆私下討論,我修為欠缺不懂三六九,就建議她來這裡發表真知灼見收集金磚玉瓦的。 ...
在美一方 發表於 29-4-2010 23:15


謝謝在美,我說朋友來了總有原因,原來是在美的功勞。

不管什麼原因,總有神的美意。

再次謝謝,希望在美常來,最好常駐。
作者: 一說實相    時間: 2010-5-1 05:31
我有一個小小的疑惑,就是念佛能不能用念其他東西比如「石頭」來代替呢?
翡翠 發表於 2010-4-30 01:56

簡約地說:不能。
為什麼不能恐怕10萬字也不夠。
作者: 八福    時間: 2010-5-1 05:33
回復 44# 一說實相


是否也可以這麼理解:對佛,有信心;對「石頭」,沒信心。
作者: 追求永生    時間: 2010-5-1 22:19
回復  追求永生
五一馬上就要到了,自然好日子嗎,可以好好睡大覺呀!
我平時主要在佛教論壇逛,也在這裡 ...
翡翠 發表於 29-4-2010 13:00


祝翡翠節日愉快,一覺睡到自然醒。
作者: 追求永生    時間: 2010-5-1 22:22
永生版主好!最近一直比較忙,很少泡網了。祝福平安。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9-4-2010 11:05


謝謝一說兄,節日愉快。常來看看。
作者: 問?    時間: 2010-5-1 22:35
回復 45# 八福

念佛是用佛力加持的,念石頭則無此效果。
作者: 問?    時間: 2010-5-1 22:37
回復 41# MapleTree

這些東西的確是不久竟的東西。譬如平安喜樂,那不過是輕安境界,修一點點禪定就可以得到了。
作者: 八福    時間: 2010-5-1 22:38
回復 48# 問?

既然問版信的這麼瓷實,能否在這裡給 「佛力加持」 做個見證?

也讓我們基督徒開開眼界,見識一下 「佛力加持」 的具體感受。
作者: 問?    時間: 2010-5-1 23:03
回復 50# 八福

有關八福兄的這一切問題,請看我的新作吧。謝謝討論!
作者: 一說實相    時間: 2010-5-2 00:40
回復  一說實相


是否也可以這麼理解:對佛,有信心;對「石頭」,沒信心。
八福 發表於 2010-5-1 05:33


可以這麼理解。但是不完整。
翡翠的問題本來就沒有嚴格完整地說好。開悟,見法,解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佛,不是同一個概念。開悟,見法,解脫,成佛,不一定要念佛。理論上說功夫用的好,念「石頭」也可以到一心不亂。但是念佛本身是凈土宗的一個法門。持名念佛的人的信心對於他達到念佛三昧一心不亂是很重要的。這裡念佛人的純凈心念與阿彌陀佛的願力相應了,成效就出來了。不能偏廢一個強調另一個。就像收音機要調對了頻道才可以聽音樂一樣。
作者: 八福    時間: 2010-5-2 01:14
求同存異,是持不同信仰的人能夠和平對話的基礎。

一說大師您所講的這些「開悟、見法、解脫、往生西方極樂……」,因為我信仰不同,實在只能「存異」。

我感興趣的同,是問版所表現出來的,和基督徒差不多的一種信心。所以才多問幾句。

這些「開悟、見法、解脫、往生西方……」,我猜問版也沒親身經歷過,無非也是聽、讀別人的文字,就信了。

不過畢竟是猜,沒準問版真有什麼不同於基督徒的親身「見證」。開貼說說吧。
作者: chico    時間: 2010-5-3 09:59
回復 52# 一說實相
有道理,佛陀在的時候,叫周利槃陀伽念「掃帚「不也正果了。
作者: chico    時間: 2010-5-3 10:14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0-5-3 10:16 編輯

回復 21# 翡翠
丫頭, 不思善,不思惡。是惠能大師對慧明講的。「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的本來面目?」惠明言下大悟,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這是惠能點化慧明的言語,有特殊的因緣。他不是教化所有人都這麼說。
真如誤解此話的人所說,佛教不思善,不思惡的話,三藏里的「律藏「 是幹什麼的?幹嗎還要五戒十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惠能大師沒錯,是後人望文生義,錯會了這句話的意思!
作者: Dhammapala    時間: 2010-5-3 11:39
本帖最後由 Dhammapala 於 2010-5-3 11:41 編輯
如果佛教徒重視愛心,我是不會反對的。但從我與很多佛教徒交談來看,絕大多數認為愛,喜樂,平安等情感是 ...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5-1 00:23

智慧人的心在遭喪之家,愚昧人的心在快樂之家(傳道書7:4)。

你所說的愛心,應該就是佛教說的慈心(mercy love)
作者: 翡翠    時間: 2010-5-3 15:21
回復  一說實相
有道理,佛陀在的時候,叫周利槃陀伽念「掃帚「不也正果了。
chico 發表於 2010-5-3 09:59

是,明白了。。。。佛教修行有2種,一種偏自力,一種和基督教相似,偏他力,凈土念佛就是這樣。
偏自力的,就是想辦法把心定死,達到一心不亂,這樣念石頭也行哈,而且這樣的人活著就大徹大悟了,活著就可以隨意的想去那個凈土就去哪個了。我聽聞中國漢地不包括西藏這樣的人也就是開悟了的人一共大概有5個。

不過,我理解的自力他人也不完全是絕對的,應該是混雜的,偏自力的其實也時時刻刻的受到他力的影響:))只是,這他力,不是來源於唯一的彌陀之力或上帝耶穌之力,而是整個宇宙的一種高級氣場。。。。!近朱者赤嗎!

偏他力,當然也要你自己努力啊!有些基督徒幻想絕對依靠上帝的信心,為了自己的慾望什麼壞事都還做個不停,那就是典型的痴心妄想白日做夢!
作者: 翡翠    時間: 2010-5-3 15:27
回復  翡翠
丫頭, 不思善,不思惡。是惠能大師對慧明講的。「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 ...
chico 發表於 2010-5-3 10:14


所以我們也要活解字義,多數基督徒就不是我們這樣的思維,他們比較喜歡一刀切,可能也沒有什麼智慧來活解哈!你當他們的聖經真的很自相矛盾嗎?真的很難圓融的給世人做出解釋嗎?罪過都在基督徒本身。

對了,聖經里上帝說的,不要論斷他人,其實和不思善惡意思是一致的
作者: 翡翠    時間: 2010-5-3 15:33
如果佛教徒重視愛心,我是不會反對的。但從我與很多佛教徒交談來看,絕大多數認為愛,喜樂,平安等情感是 ...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5-1 00:23


你呢,就是讓上帝人格化給害的慘了。
不是?你說,上帝他到底有沒有臉?你能描述他的面部特徵,對吧?
上帝沒有臉?那上帝他有什麼?他有的東西不就是佛性這個東西嗎?
俄,謹慎支持?我看你是絕對支持的呀,哈哈!
作者: 翡翠    時間: 2010-5-3 15:39
回復  翡翠

似乎大多數教會也承認解經無法「全透」吧。這一點上我與他們保持一致。

如果有人、或那個 ...
八福 發表於 2010-4-30 05:48

你們都無法理解聖經,那。。。。怎麼就可以百分之百的相信?
你們到底相信什麼呢??
哈,相信一種糊裡糊塗?真實的是「難得糊塗」??難得,難得呀。
作者: 拎不清    時間: 2010-5-4 02:55
怎麼跑題了?我是賴著性子看完各位所說,卻找不著原罪二字,而是談了罪.要討論就要(1)JDJ的原罪是什麼,佛教的原罪是什麼(2)說的原罪是二教各自承認的,(3)判定二教各自的原罪是不是一致.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作者: 翡翠    時間: 2010-5-4 03:34
回復 61# 拎不清
基督徒都默認了嗎!
佛教徒那還用說!
他們基督徒們現在就側重想知道如何修到無罪的原狀態,沒看出來嗎,其實他們對自己的信仰並不是很堅定的。他們疑惑不少呢!
作者: 拎不清    時間: 2010-5-4 06:43
回復 2# 翡翠
請說清楚,這句話"那人要達到不死不生的永恆狀態"不懂,這不成了植物人了?還有"懂得愛之後,就會執著,極力去奪取"好像說的是愛古董就想佔有古董,那麼愛兒子是不是在你所說的"愛"中?對兒女不愛又不恨好像違背倫理.希望說得簡單一些,我屬於下里巴人一類.佛經比聖經難多了.
作者: 拎不清    時間: 2010-5-4 07:22
回復 62# 翡翠
你大概不知道我是JDT,我不清楚什麼叫原罪,亞當犯罪了,為什麼我們犯罪了,自己犯罪自己擔,推到亞當頭上幹什麼,說話要拿出證據.這是對JDJ說的,那你那兒原罪是什麼呢?好像是知善惡,假定JDJ承認知善惡是原罪.那可以接著說下去.如果不是,理論就不同也就不一致了.知善惡是原罪是不錯的,也和亞當掛上了,因為善惡來自教育.可是善惡又和時代有關又不全推到亞當頭上,似乎又不能是原罪.
另外說一句JDT不想修,只在盼.任何宗教的信奉者不是很堅定的總是絕大多數.這很正常.
作者: Dhammapala    時間: 2010-5-4 13:17
真正反佛的人在佛教徒內部
xygame 發表於 2010-5-4 04:44

沒錯!這也是佛陀的預言。佛法滅亡,原因在佛教內部。
作者: 翡翠    時間: 2010-5-4 20:22
回復  翡翠
請說清楚,這句話"那人要達到不死不生的永恆狀態"不懂,這不成了植物人了?還有"懂得愛之後,就會 ...
拎不清 發表於 2010-5-4 06:43

問號有關愛和貪愛二者的區別,你先看看?

你是基督徒??那我不知道,我一直沒來這裡很久了。

原罪推倒亞當頭上是因為亞當有遺傳細胞啊,而這個細胞也是上帝造出來的,你要問就該仔細去問問上帝,他幹嘛要造遺傳細胞給人類,它不能造點別的細胞不遺傳嗎?說到這事情,我比你還著急呢:)

JDJ是否承認知善惡是原罪,你去問問這裡的基督徒嗎。你問不比我問要省事?

另外說一句JDT不想修,只在盼.任何宗教的信奉者不是很堅定的總是絕大多數.這很正常.
===我聽你這麼一說,也覺得你說的很正常:))希望你盼好!
作者: 翡翠    時間: 2010-5-4 20:37
樓上的幾位,這下可沒有笑的甜一點兒呀!佛陀預言什麼叛徒滅佛法。。。哈哈,這還用預嗎?明擺著的事情,人在法在,人都沒法永恆,法又如何自存?
可是這和叛徒有什麼瓜葛?凡事人人有責明明是共業嗎!不懂什麼是同體大悲嗎?一個人他能呼風興雨多久呀?免疫細胞再怎麼超級厲害到了他命該絕的時候也抵不過要死要活拼了老命的癌細胞造反!我就說了這世界根本沒有什麼永恆的對錯和是非,前提條件一換,人人不都是叛徒嗎!?笑話別人不忠數數自己身上又有多少塊不反的骨頭呢?:))
作者: 拎不清    時間: 2010-5-5 01:55
回復 67# 翡翠
看過了,他寫得很好.可是你寫的:"有感受便懂得愛,懂得愛之後,就會執著,極力去奪取."這個愛是總指.是一切的愛.不僅是貪愛.如果是指貪愛就要寫成這樣:有感受便懂得愛,懂得貪愛之後,就會執著...這樣自然帶來一個問題,就是感受能使人懂得關愛不是很好嗎.豈能有點壞就一鍋端呢.我再把問題說明白."懂得愛之後,就會執著..."這兒的愛是不是和上一句的愛完全一樣?還是指貪愛?
作者: 翡翠    時間: 2010-5-5 05:33
回復 69# 拎不清

:"有感受便懂得愛,懂得愛之後,就會執著,極力去奪取."

------------------
不,我沒有寫過這幾句話。
作者: 拎不清    時間: 2010-5-5 06:45
是順生門裡的,不是沒關係,你一定懂得其意,說來聽聽.佛經我看過一點,不要說內容,就連那些字都不知怎麼念.你貼的這個經的翻譯概念詞太多.看來佛經要普通化,我有一同學是民樂系教授,他是信佛的,他在改革佛教的音樂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聖經就很大眾化.
作者: 翡翠    時間: 2010-5-5 16:45
回復 69# 拎不清
一切眾生,實是本來清凈,由於過去一念無明妄動,便有行為造作,有行為造業便有入胎之識。有入胎之識便有現生之胚胎,有了胚胎便具備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出胎后,六根就會有六種觸覺,有六種觸覺便有六種感受。有感受便懂得愛,懂得愛之後,就會執著,極力去奪取,有所奪取,便會形成未來世之業因。有了未來之業因,就會領受來世之生。有生就必然會有老死,及一切憂愁悲傷苦惱。這就是十二因緣的順生門。


----------------------
受你驅使我去把原文這一段落整個搬家過來,我們更可以看明白一點。
按照我個人理解呢,這裡強調的當然是貪愛了!但是從佛法的空性智慧上講呢,你說的那種關愛如果仍然夾雜執著,那也不究竟!
能明白我說的嗎?
作者: 翡翠    時間: 2010-5-5 16:55
回復 71# 拎不清

聖經很大眾化?
我不這樣認為,事實上聖經也很艱澀難解,你印象里的大眾化只是歷史上教會裡那些解釋經文的權威基督人士的愚蠢表現罷了!他們沒有把聖經的深奧給解出來,因為他們沒有那個智慧,於是這種錯解的經文意思就一代一代的傳下來,你現在看到的就都是很淺薄的東西。

既然理論上都不能讓人明白宇宙真相,行動上你們怎麼能得到益處?
作者: 拎不清    時間: 2010-5-6 01:14
回復 73# 翡翠
我在讀初一就讀四福音書,馬太讀完,讀馬可,一半不到就扔了,很多和馬太一樣.沒意思.但至少我還能看.那時我也看佛經很抱歉大該四行不到看不下去了,很多字不認得,也不知什麼意思.也扔了,那時我沒聽過道,我說的大眾化就好比一部科學著作能以科普面貌出現.因為到我工作時,只記得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其它全忘了,可是佛教的東西卻很多,我可以從廟門四大金剛說起一直說到觀世音身旁的金童拜佛直到三十三重天,這都是從小說上來的.可見大眾化了,也就和老百姓近了.別無它意.
作者: 拎不清    時間: 2010-5-6 02:21
回復 72# 翡翠
你說:關愛如果仍然夾雜執著,那也不究竟!
可原文不是如果而是就會(就產生).看了老半天,我想是不是這樣說:有感受就會有愛(貪愛,關愛都是),有愛(所有各種愛)就會執著(不輕於放棄)有的甚至於去奪取,有執著,甚至於去奪取就有了形成來世之(原)因,...我是在"有所奪取"之前加"有執著"來解釋的.中文"奪取"是貶義詞,這就不得不把愛範圍縮小成不好的貪愛上.如果把"奪"改成"爭"就沒這個麻煩.前面的愛就是各種愛了.關鍵是順生門說的不是談人的壞念產生來生,而是人的好念,壞念即人的意念是產生來生的因.這是我改奪為爭的原由.
我是想當然耳,有不妥之處請賜教.
作者: 翡翠    時間: 2010-5-6 05:16
回復 74# 拎不清
網路上有的經文原著是比較難理解,但是有很多的解經卻很容易讀明白的嗎,你看看那些翻譯成白話文的經文去,再不懂,到佛教論壇專門一個一個問題的請教,自然會有很多人幫助你搞明白的。凡事你只要用心,就會有很多機會自然出現的,奇迹就是這樣產生的,前提就是你要想,使勁地想,還要發大善心的想。
作者: 翡翠    時間: 2010-5-6 05:28
本帖最後由 翡翠 於 2010-5-6 06:13 編輯

回復 75# 拎不清
關鍵是順生門說的不是談人的壞念產生來生,而是人的好念,壞念即人的意念是產生來生的因.這是我改奪為爭的原由.

---------------
這裡主要說的是人的執著心,不分好壞,只要執著,就還有「罪」,因為你不灑脫了嗎,你執著,說明你成了某種東西的精神奴隸了嗎,所以執著心才是產生來生的因。

修行有一個遞進層次,先通過有意識做很多無私的善事來除掉小我自私的執著心,最後再把法執也去掉==這裡的法執,就是這種有意行善的念頭,變到你行善卻不留痕迹的地步就成了。
作者: gorules    時間: 2010-5-10 10:03
回復  翡翠

我才剛回來沒幾天,老朋友還沒見全呢。GoRules弟兄不知所蹤,我也挺想念他的。

順便問兩 ...
八福 發表於 2010-4-29 13:03

弟兄這裡有禮了。
作者: Djogchen    時間: 2013-8-15 03:37
頂上,精彩和諧的討論!
作者: ruthrose    時間: 2013-8-15 03:48
很長~~~~~時間不見了,一切安好?願神祝福妳!
作者: 翡翠    時間: 2013-8-15 13:26
ruthrose 發表於 2013-8-15 03:48
很長~~~~~時間不見了,一切安好?願神祝福妳!

問好問好,好久沒見了,7年了,好快啊~~
願基督神祝福保佑妹妹
作者: ruthrose    時間: 2013-8-15 19:02
翡翠 發表於 2013-8-15 13:26
問好問好,好久沒見了,7年了,好快啊~~
願基督神祝福保佑妹妹

沒有7年那麼久吧,最後一次見面好像是兩年前?來,抱抱
作者: 翡翠    時間: 2013-8-15 19:55
ruthrose 發表於 2013-8-15 19:02
沒有7年那麼久吧,最後一次見面好像是兩年前?來,抱抱

是說我們從文學--城到這裡認識那麼久了,打打鬧鬧滴,不是嗎?
佩服你和其他弟兄姐妹每天在這裡堅持不懈的傳福音
永生等斑竹們的管理也很成功,人氣高漲
祝福你們~~

作者: ruthrose    時間: 2013-8-15 22:28
翡翠 發表於 2013-8-15 19:55
是說我們從文學--城到這裡認識那麼久了,打打鬧鬧滴,不是嗎?
佩服你和其他弟兄姐妹每天在這裡堅持 ...

俺是鄉下人,進文化城與劉姥姥進大觀園差不多,只顧著找北,顧不上打鬧。自我感覺貝殼村更適合俺們鄉下人,城裡太鬧,激進打鬧到最後,廣場變成戰場,若不是幾位基督徒老前輩不辭勞苦,播種和平,栽種常青樹,那裡早就一片荒蕪了。城裡常青論壇的三位版主,至少有兩位是主內的弟兄姊妹。
作者: 追求永生    時間: 2013-8-16 11:27
翡翠 發表於 2013-8-15 06:55
是說我們從文學--城到這裡認識那麼久了,打打鬧鬧滴,不是嗎?
佩服你和其他弟兄姐妹每天在這裡堅持 ...

歡迎翡翠再來家園,老朋友見面,當浮一大白。

一切都好吧?常來坐坐。
作者: 翡翠    時間: 2013-8-16 16:46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3-8-16 11:27
歡迎翡翠再來家園,老朋友見面,當浮一大白。

一切都好吧?常來坐坐。 ...

問好永生!
管理的很好比其他板塊成功。
嗯我們還真是老朋友因為你是我上網以後認識的第一個基督徒。



作者: 翡翠    時間: 2013-8-16 17:23
ruthrose 發表於 2013-8-15 22:28
俺是鄉下人,進文化城與劉姥姥進大觀園差不多,只顧著找北,顧不上打鬧。自我感覺貝殼村更適合俺們鄉下人 ...

常青論壇?偶去瞄一眼~
基督徒的確在入世方面很積極
激辯廣場.... 想起來就覺得那個......
作者: 追求永生    時間: 2013-8-16 19:55
翡翠 發表於 2013-8-16 03:46
問好永生!
管理的很好比其他板塊成功。
嗯我們還真是老朋友因為你是我上網以後認識的第一個基督徒。:han ...

謝謝翡翠,過獎了。是神引導的結果,也是各位弟兄姊妹各位朋友堅持尋求真道,認真分享討論的結果。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