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鳳棲梧】 生死
[列印本頁]
作者:
xli710
時間:
2010-4-17 21:53
標題:
【鳳棲梧】 生死
【鳳棲梧】 生死
又是東頭光景里。
異樣山河,一樣銷魂地。
屈指年華還剩幾,人生聚散真容易。
過眼煙雲渾不記。
點點滴滴,唯有傷心事。
留取幾行詩里字,問君誰敢輕生死!
【鳳棲梧、蝶戀花、鵲踏枝】
又名《鵲踏枝》、《鳳棲梧》。唐教坊曲。《樂章集》、《張子野詞》併入「小石調」,《清真集》入「商調」。趙令畤有《商調蝶戀花》,聯章作《鼓子詞》,詠《會真記》事。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定格】
中仄中平平仄仄(韻)。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韻)。
中仄中平平仄仄(韻),中平中仄平平仄(韻)。
中仄中平平仄仄(韻)。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韻)。
中仄中平平仄仄(韻),中平中仄平平仄(韻)。
作者:
xli710
時間:
2010-4-17 22:06
本帖最後由 xli710 於 2010-4-18 01:08 編輯
光景東頭
王國維寫道:
稼軒《中秋飲酒達旦,用天問體作木蘭花慢以送月》曰:「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 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景東頭。」詞人想象,直悟月輪繞地之理,與科學家密合,可謂神悟。
【註釋】:
[1] 辛棄疾【木蘭花慢】(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景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沈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聚散真容易
詩里字
晏幾道 蝶戀花
醉別西樓醒不記,春夢秋雲,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還少睡,畫屏閑展吳山翠。
衣上酒痕詩里字,點點行行,總是凄涼意。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
晏幾道由於「不受世之輕重」,「遂陸沉下位,無效國之機緣,只好流連歌酒而自遣,成為古之傷心人。」 他的詞作,大多工於言情,頗得後人稱頌。其詞惆悵感傷的基調、超乎尋常的藝術技巧,具有永不消退的藝術魅力,即以此詞而論,就頗能打動讀者,給人以美的享受。昔日歡情易逝,當日幽懷難抒,來日重逢無期,往複低徊,沉鬱悲涼,都在這首抒寫離情別緒的懷舊詞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
開篇憶昔,寫往日醉別西樓,醒后卻渾然不記。這似乎是追憶往日某一幕具體的醉別,又像是泛指所有的前歡舊夢,實虛莫辨,筆意殊妙。二、三句用春夢、秋雲作比喻,抒發聚散離合不常之感。春夢旖旎溫馨而虛幻短暫,秋雲高潔明凈而縹緲易逝,用它們來象徵美好而不久長的情事,最為真切形象而動人遐想。
「聚散」偏義於「散」,與上句「醉別」相應,再綴以「真容易」三字,好景輕易便散的感慨便顯得非常強烈。這裡的聚散之感,似主要指愛情方面,但與此相關的生活情事,以至整個往昔繁華生活,也自然包括內。
上片最後兩句,轉寫眼前實境。斜月已低至半窗,夜已經深了,由於追憶前塵,感嘆聚散,卻仍然不能入睡,而床前的畫屏卻燭光照映下悠閑平靜的展示著吳山的青翠之色。這一句似閑實質,正是傳達心境的妙筆。心情不靜、輾轉難寐的人看來,那畫屏上的景色似乎顯得特別平靜悠閑,這「閑」字正從反面透露了他的鬱悶傷感。
過片三句承上「醉別」、「衣上酒痕」,是西樓歡宴時留下的印跡:「詩里字」,是筵席上題寫的詞章。它們原是歡游生活的表徵,只是此時舊侶已風流雲散,回視舊歡陳跡,翻引起無限凄涼意緒。前面講到「醒不記」,這「衣上酒痕詩里字」卻觸發他對舊日歡樂生活的記憶。至此,可知詞人的聚散離合之感和中宵輾轉不寐之情由何而生了。
結拍兩句,直承「凄涼意」而加以渲染。人的凄涼,似乎感染了紅燭。它雖然同情詞人,卻又自傷無計消除其凄涼,只好寒寂的永夜裡空自替人長灑同情之淚了。
此詞為離別感憶之作,但卻更廣泛地慨嘆於過去歡情之易逝,此時孤懷之難遣,將來重會之無期,所以情調比其他一些傷別之作,更加低徊往複,沉鬱悲涼。詞境含蓄蘊藉,情意深長。全詞充滿無可排遣的惆悵和悲涼心緒。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從紅燭無法留人、為惜別而流淚,反映出自己別後的凄涼心境,結構新穎,詞情感人,很能代表小山詞的風格。[4
作者:
houzhaochen
時間:
2010-4-18 06:21
字字是金!學習了。
作者:
xli710
時間:
2010-4-21 23:40
點點滴滴 改為點點星星。
滴為仄。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