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美國歷史上的一次地震和「天譴論」
[列印本頁]
作者:
davidlee
時間:
2010-3-28 02:01
標題:
美國歷史上的一次地震和「天譴論」
美國歷史上的一次地震和「天譴論」 [ clathrate ] 於:2008-05-29 10:16:26 主題帖
美國歷史上的一次地震和「天譴論」
5月12號的汶川大地震之後,國內外都有個別人把這次災害和「天譴」「報應」聯繫起來。這不禁讓我想起美國歷史上的一次地震以及隨後而來的「天譴論」。
在美國,本傑明 富蘭克林可謂家喻戶曉, 一百美元紙鈔上面印的就是他的頭像,因為他是美國的開國元勛之一。
在科技史上,富蘭克林也是赫赫有名。18世紀的美國還是英國的殖民地,當時以英國和法國為代表的歐洲國家正處在當代科技發展的萌芽階段,歐洲人普遍把大洋彼岸的美洲大陸看成是一個蠻荒之地,認為那裡沒有什麼先進的科技和傑出的科學家。而富蘭克林恰恰證明了他們的錯誤。他在了解到歐洲的一些關於電的最新科技發現和理論之後,通過實驗,首先提出了正負電荷的概念。基於對閃電現象的觀察,他提出閃電來自雲層里積累的電荷。為了證明這一個觀點,他進行了一個著名的實驗。1752年6月的一天,雷雨交加,富蘭克林在兒子的幫助下,把一個系有金屬棒的風箏放飛到雲中,雲中的電荷被這個金屬棒以及潮濕的風箏線傳遞到地面,並在下面風箏線上綁著的一個鑰匙和富蘭克林的手指之間形成一個電火花 (註:這個實驗很危險,俄羅斯的一位教授在重複這個實驗的時候不幸被電擊中頭部而身亡)。這個實驗的成功迅速傳遍歐洲,富蘭柯林頓時成為各界仰慕的名人。在當時,他是歐洲各國所知的唯一一位來自美洲大陸的科學家。
在實驗當中,富蘭克林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當一個積累了電荷的物體靠近不同形狀的導體的時候,電荷更容易以放電的形式從釘子形狀的尖端「流走」。這個發現促使富蘭克林發明了避雷針,就是通過在房頂架設長長的針狀金屬,通過把閃電時候的電荷導入地下達到讓建築物躲避電擊的目的。1753年,富蘭克林開始通過自己的出版物大力推薦避雷針。
自古以來,在現代科技出現之前,人們對閃電都有一種敬畏。富蘭克林時代的基督徒普遍認為閃電是上帝對人類的懲罰,也就是所謂的「天譴」「報應」。所以避雷針的出現對不少基督徒,包括個別科學家,來說是一種對上帝的不敬。他們對富蘭克林的發明採取了抵制的做法。
1755年11月1日,葡萄牙里斯本發生了大地震,有6-10萬人喪生。18日,富蘭克林的家鄉波士頓所在的馬薩諸塞發生了一次地震,波士頓震感強烈,有很多建築被損壞。這時候,反對富蘭克林的避雷針的基督徒站了出來,譴責富蘭克林的發明違背了上帝的「旨意」,說這次的地震是生氣的上帝對此的「懲罰」。但是在這個時候,富蘭克林也得到了包括哈佛大學教授 溫思羅普以及後來的美國總統亞當斯等人的支持。不幸的是,在當時的環境下,持「天譴論」的牧師們的觀點漸漸佔了上風,波士頓地區的避雷針使用量在很多年裡持續減少。
在歐洲,避雷針的推廣也不是一帆風順。1760年,義大利的錫耶納一個多次被電擊的大教堂裝上了避雷針,到了1777年,這個避雷針成功的幫助該大教堂躲過一次電擊。而在奧地利的維也納,當地政府相信教堂不可能被雷電擊中,在一家教堂的保險庫中儲存了一百噸火藥。結果在1767年該交通被雷電擊中,火藥的爆炸奪去三千多人的性命,維也納城損失慘重。
200多年之後,避雷針的功效已經被事實證明,而所謂「天譴」「報應」的說法則被大家當成了一個笑話。
看看歷史,再看看這次的汶川大地震,我們都可以發現「天譴論」出現在災難之後。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對待這樣的言論,最好的辦法就是用科學知識武裝自己,並教育大眾。天可以不佑中華,人不可不佑中華。
clathrate:【原創】美國歷史上的一次地震和「天譴論」
作者:
青貝殼
時間:
2010-3-28 16:07
上次中國地震,那個美國女明星不是公開散布天譴論嗎?後來遭到輿論指責和影響到她的廣告收入了才出來道歉。
其實地震是地殼運動的一種很平常的周期性反應,與信仰毫無關係。
作者:
漢紳
時間:
2010-3-29 10:29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