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周末閑逛
[列印本頁]
作者:
Unknown
時間:
2010-3-22 03:49
標題:
周末閑逛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0-3-23 21:13 編輯
起了個大早兒, 完成了老闆近期交辦的家庭大事-報稅. 緩過神來一看已經11點多了, 今天馬里蘭和弗吉尼亞的歷史記念活動全都耽誤了(移民和內戰), 只能就近找找. 安德魯空軍基地要提前幾個月預約, 只有NASA方便還不要門票. 這幾個周末盡心儘力, 仔細研究了聯邦和州的稅收制度及今年的修正細節, 以確保萬無一失, 不過著實有點兒累了, 出去兜一圈兒提提精神.
戈達德航天控制中心
美國宇航局
德爾塔運載火箭
8/12/1960首次載運有效載荷進入軌道, 從此共進入太空超過200次-綽號'奔馬'.
鳶尾
早期探空火箭(1960-1962)
耐克-戰斧
1965年首次發射, 耐克-戰斧的近常數加速度和上級可調翼使其成為高度通用探空火箭.
羅伯特戈達德
火箭先驅
1882-1945
老師現場教物理, 首都有線衛星公共事務網路(C-SPAN)周末節目中有一個教育研討會, 出席的有兩黨議員, 幾位州長和教育部官員, 議題為如何提高數理化與科學教育質量. 其中一位共和黨州長的提法從來沒有聽說過: 打破工會壁壘, 加速淘汰不合格教師, 爭取從大學前30%質量的畢業生中招募人才, 而不是后30%, 他說本州相當比例的數理化教師沒有相應學位.
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
首次啟用月球前期機器人程序, 這將為實施月球和火星勘探活動積累經驗和提供技術支撐. 本航天器為三軸穩定最低點飛船, 推進系統包括反應輪, 矯正儀?, 行星跟蹤器, 慣性參考單元, 和低敏感度陽光感測器-用於姿態控制和妥善動量保持. 動力系統包括一個10.7平方米的太陽能集光板, 和一個80安培/小時的鋰離子電池-用於陽光照射不足或月食時提供電力. 通信系統使用S波段系統, Ka波段發射機和高增益天線以提供全球地面覆蓋. 熱控系統通過管道散熱, 並進一步將熱源引入向天散熱器.
飛行計劃
月球最低能量轉移-4天
月球軌道插入序列-2-5天
30 X 216 公里准凍結軌道-最多60天
50 公里極地軌道測繪-至少1年
將至少用一年沿低軌道運行, 收集有關月球環境的詳細信息, 提供月球輻射環境以便開發各種保護性技術. 除了為人類繪製迄今為止最為清晰與詳盡的月球三維地圖提供精確的依據以外, 探索飛行所得資料還可以用於繪製月球礦物學分布圖; 搜尋極地揮發物(特別是水冰)並提供分米解析度圖片, 這些信息有助於最有可能支持人類活動的著陸點選擇.
搭載的6種儀器和一種技術
環宇劇場
2008年環月探測飛行拍的三維片子
含鐵等化合物月球表層分佈
大多數觀眾是身著童子軍制服的中小學生, 也有零散遊客及行家偕子女授業的. 一位志願者(流體力學博士, 資深工程師)講了一陣子, 孩子們的提問五花八門, 既有充滿幻想的童稚天真, 亦有求證有線電視'發現'頻道內容的, 有的問題非常老到, 遠遠超過中學物理, 化學程度(中學GT班裡可以選許多大學基礎科目, 加上家長小灶).
作者:
Unknown
時間:
2010-3-22 04:04
標題:
阿波羅模擬飛船與科普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0-3-23 16:19 編輯
阿波羅模擬飛船
搭載3名美國宇航員的阿波羅飛船成功地進行了6次登月.
一位志願者用白面, 沙子和巧克力粉模擬月球表面土壤
孩子用石頭實踐登月倉濺落
三角洲整流罩
安裝於運載火箭的頂端用以保護衛星穿過大氣層
-穿越大氣層的關鍵部件, 太空梭的保護層叫作高溫瓦, 一旦破損或個體脫落後果不堪設想, 發射基地和NASA網均有詳盡介紹.
三角洲第三級發動機
它是一個固體燃料發動機, 一旦點燃即完全燃燒.
http://www.nasa.gov/mission_pages/shuttle/vehicle/rsrm_srbs.html
太空梭固體燃料發動機結構與工作原理圖解-燃料容量110萬磅
八木型天線
借重這些天線與36,000公里以外的AT-3衛星(發射器)通信聯絡.
作者:
Agen
時間:
2010-3-22 05:34
作者:
閑言碎語
時間:
2010-3-22 10:28
和你一起度周末了!
作者:
夢開始的地方
時間:
2010-3-22 11:14
我也到此一游
作者:
Unknown
時間:
2010-3-22 15:03
回復
9#
夢開始的地方
多謝諸位同行
作者:
Blue Ivy
時間:
2010-3-22 18:33
周末都閑逛到這裡, 真是要福氣了.
作者:
曾東京
時間:
2010-3-23 02:03
到此一游
作者:
媽媽咪
時間:
2010-3-23 03:22
跟著你到此一游!
作者:
zero01
時間:
2010-3-23 08:25
拍的愈來愈精彩了
作者:
Unknown
時間:
2010-3-23 20:43
標題:
科學與技術相輔相成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0-3-25 19:41 編輯
科學驅動技術-技術使科學有的放矢
貫穿歷史長河, 重大技術進步導致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科學發現. 開發無線電, 紅外, X-射線和伽瑪射線望遠鏡揭示了宇宙超乎想象的奇觀. 科學家和工程師在戈達德攜手工作, 旨在開發回答具體科學問題的相關技術-一項關鍵的互動, 以下是他們的一些創新.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
為了製造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而開發了一系列尖端技術, 包括表面積9倍於哈勃望遠鏡的輕質鏡體. 發射后將在太空展開, 這樣的鏡子使太空望遠鏡可以將宇宙中的原始恆星和星系圖像發送回來.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鏡體組件
直徑6.6米的望遠鏡由18個獨立的鏡體組件組成, 每一部分都是用輕質鈹加工, 打磨, 拋光為非常精確的形狀, 然後塗金. 此處展示的是一個實際尺寸鏡體組件的鋁質模型.
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MAP)
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的應用
一個世紀的天文觀測揭示了現今宇宙星系豐富的結構. 最近, NASA宇宙背景探測衛星發現了早期宇宙明顯規律性的微妙特徵, 對這種結構的起源提供線索. 儘管如此, 許多問題仍然是無從作答:
宇宙是否將永遠膨脹下去, 亦或最終崩潰?
是不是奇異的暗物質主導了宇宙?
宇宙的形狀如何?
起始星系是如何形成的?
宇宙膨脹速度是否加快?
微波各向異性探測衛星得到了比宇宙背景探測衛星更加詳盡的早期宇宙圖片, 利用宇宙背景輻射記錄資料, 將使天文學家得以解決宇宙學的這些關鍵問題.
探空簡介
飛行器: 三角洲2型
發射: 6/30/2001
軌道: 李沙育軌道
壽命: 27個月
重量/動力: 840公斤/419 W
儀器簡介
輻射計: 差分偽相關偏振輻射儀
光學: 雙格里高利, 1.4 x 1.6米主反射鏡
熱: 被動輻射, 冷卻至95度(開爾文-絕對溫度)
頻率(千兆赫): 22, 30, 60, 90
-
各向異性
一種特性, -從不同方向測量時得到的數據有異. 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將觀察宇宙背景輻射的各向異性: 在天空不同方向溫度的差異.
各向同性(isotropic) 各向異性(anisotropic)
什麼是宇宙背景輻射
大爆炸理論基於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1929年的發現-宇宙正在膨脹. 這意味著在遙遠的過去, 宇宙的密度和熱度均高於現在, 因此能夠產生如氫和氦等最輕的化學元素. 大爆炸理論準確預測了這些輕元素的相對含量. 相對論還預測宇宙沐浴在微弱的餘輝輻射之中, 1965年, 這種宇宙背景輻射發現於貝爾(電話)實驗室. 宇宙背景輻射顯示就像是一種輝光-天空中各個方向均勻一致(各向同性), 但1992年探測發現非常微弱的非均勻性發光(各向異性). 過量微波在於1965年的靜態
-在今年春節的一次聚會中遇到一位出身貝爾實驗室的科學家-工程師(名校的物理與工程學博士), 向其請教了一個問題: 模擬信號-數字信號轉換儀的優化原理與最佳設計, 回答得維妙維肖, 深厚的功底盡在寥寥術語之中(問過好幾位相關專業人員, 所以層次就顯得特別明顯). 在專利機構網站給這位查了戶口-十幾項儀器專利, 而其自立門戶后開發的一種裝置已經打入跨國公司.
作者:
Unknown
時間:
2010-3-23 20:44
標題:
農業部研究中心
漁場-牧場-農場等
作者:
Unknown
時間:
2010-3-23 20:45
標題:
國家安全署密碼博物館
星期天不開門, 在該機構大門口跟值勤安全官員侃了一陣子, 回頭再來.
作者:
Unknown
時間:
2010-3-25 19:49
拍的愈來愈精彩了
zero01 發表於 2010-3-23 08:25
多謝鼓勵, 最近本網又冒出來幾位好手, 越來越熱鬧了.
作者:
Unknown
時間:
2010-3-26 05:44
標題:
機構使命與歷任首腦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0-3-26 07:45 編輯
默默無聞
國家密碼學博物館-1993
獻給美國男女, 軍警和平民, 不為公眾和家庭所知, 為他們的國家和自由世界服務, 構成美國真正的沉默服務.
始於一個小型樣品室, 用於新人訓練與成績表彰和吸取教訓. 歲月遷沿日臻完善, 遂成為公眾交流窗口.
http://www.nsa.gov/about/cryptologic_heritage/museum/
亞歷山大中將, 現任國家安全局首腦
作者:
Unknown
時間:
2010-3-26 05:54
標題:
霍博密碼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0-3-27 18:04 編輯
霍博歷史
根據霍博人自家的定義, 幾個世紀以來, 流浪生涯(到處尋找臨時工作)為其基本生活方式. 不過現代霍博人追溯部族史為內戰後參與大鐵路修建的始祖, 東部工業化后更多的人離開了西部, 他們經常非法搭乘貨運火車. 1870-1880年代經濟低迷期間霍博人沿線找活兒干;收莊稼, 開礦, 伐木等. 1830大蕭條期間, 霍博人更是利用多種交通工具甚至徒步遷移.
霍博人需要記號
蕭條時期境遇多變, 往往受歡迎或遭到呵斥, 取決於是否需要季節工. 霍博人四處碰壁有時甚至被捕, 為一些艱苦危險的工, 農, 礦業工種提供了必要的勞動力, 他們幫助了美國的建設和延續.
記號
他們需要知道哪一戶農家為人友善, 哪個村鎮必須迴避. 於是創造了一套由符號和標記組成的秘密識別系統, 在圍欄支柱, 樹木及其它永久性物體上留下記號.
法官住宅, 散發傳單的好地方, 醫生不收費
戶主不在家, 和藹可親的戶主, 和藹的女主人
惡狗, 戶主將給吃的以打發你走人, 新鮮飲水安全營地
叫狗
-狗文化是美國人的經常性話題, 剛出來時替一位看過房子, 他和太太去歐洲兩個禮拜講學兼遊歷, 行前在家裡請俺吃了一頓, 太太反覆交待照顧一狗兩貓的吃喝拉撒細節, 還一一演示了一遍. 記得午飯時這位講過一次, 他家的狗喜歡與人親近, 比貓大不了多少的主兒竟然招惹是非. 一天突然接到郵局的賬單-75塊, 一針破傷風疫苗, 如果不在限期內付款就要訴諸公堂. 幫人看房子非常有意思, 有人將住宅託付起碼說明其信任程度, 本人從來沒收過錢, 不過約法三章: 你對德國啤酒很有研究, 敝人對大魚大肉亦無厭煩, 多多益善. 這位還加了一句, 要打國際長途電話悉聽尊便, 不過每次不要超過80塊, 否則太太怪罪下來就麻煩了. 俺全家這倆禮拜沒沾廉價或免費食品, 臨走時還借花獻佛來了個聯誼會聚會. 時下越洋電話幾分錢一分鐘, 最近周末見當家的聊得興高采烈遂問了一句, 說是看來你也不是整天胡說八道, 老娘說了每天都要爭取盡量讀書看報.
作者:
Unknown
時間:
2010-3-26 06:38
標題:
門廳與走廊的機構基本介紹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0-3-27 18:01 編輯
榮譽榜
密碼界人物
約翰蒂爾特曼准將
(1894-1982)
英國密碼先驅, 在情報界綽號'雙桅船'-將20世紀初的手動加密過度到本世紀下半葉的精密機械系統. 在成功破解德國'金槍魚'密碼系統過程中舉足輕重.
http://www.nsa.gov/about/cryptol ... /2004/tiltman.shtml
約翰莫里森根少將, 美國空軍
莫里森對美國信號情報作戰的重要貢獻, 是組建國家信號情報作戰中心. 1967年阿以戰爭, 1968年捕獲普韋布洛號以及1969年擊落一架海軍EC-121偵察機之後,莫里森發現各情報分析室散在分佈於各個部門, 雜亂無章-幾乎無法協調快速反應. 1969年7月, 提請局長建立一個統一的國家信號情報監視中心, 該中心於1972年年底正式啟動.
-今天路過這兒, 時間很短沒能詳盡了解, 幾位當值的退役軍官都是行家.
http://www.nsa.gov/about/cryptol ... 2001/morrison.shtml
不讓鬚眉
胡安妮塔穆迪
二戰期間離開大學加入陸軍信號安全局作為密碼分析員, 開始了她33年的聯邦職業生涯, 曾任美國情報機構幾大部門主管. 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期間,她的工作得到其他政府機構和肯尼迪總統的首肯. 穆迪女士1976年退休, 同年獲國家情報成就獎.
http://www.nsa.gov/about/cryptol ... onorees/moody.shtml
作者:
Unknown
時間:
2010-3-26 07:09
標題:
計算機與技術-冷戰/越戰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0-3-28 00:36 編輯
二戰經歷使密碼界意識到計算機的重要性. 自成立之日, 安全局即致力於大力開發專用計算機系統並保持其國際領先地位.
計算機1950-1990
自動磁碟存儲系統
安全局的第一代計算機, 手工操作連接各個單元以解析複雜的方程式, 理想的單次計算在15-60妙之間, 操作者需俱備深厚的數學知識.
收穫
這個計算機系統是IBM為安全局和原子能機構特製的, 同時兼顧商業市場. 完成於1962, 運算能力遠遠超過當時的任何計算機. 其流動處理器及相關控制技術系統有能力承擔多種前所未聞的工作, 履帶式磁帶存儲系統是世界首台全自動磁帶系統, 不過體積過大也是缺陷.
-流動處理器: 用於加速處理多種類型視頻和圖像的技術。
自動磁碟存儲系統
於1988年投入使用, 為一種電子文件櫃, 存儲量為6,000盤. 亦稱為圖書館, 功能與普通鄰里圖書館大同小異. 由計算機控制的機械手每小時可以雙向更換350盤, 由計算機控制的機械手每個小時可以雙向更換350盤. 系統總存儲量為300兆兆位元組(terabytes), 信息量相當於150萬年的華爾街報, 或標準紙張環繞地球3,300圈.
Ziemler
克雷研究公司
這台計算機於1993在安全局啟用, 為當時全球最佳超級計算機. 其優異功能源於兩種技術: 眾多小部件本身和其間並聯產生的驕人速度. 計算機總內存容量為32GB或320億位元組, 當時個人計算機內存僅達8-16MB. 達到如此巨額容量需要複雜的長距離引線, 這將減低運算速度, 應對措施為將內存晶元包裝在結構非常緊湊的狹小空間, 所以密度極大. 如此緊密排列的電氣元件將產生巨大的熱量進而融化計算機, 所以必須將計算機模塊置於製冷基板之上(內充3M的特殊電器製冷劑-碳氟化合物, 圖2中的蘭色管線為製冷劑輸入口, 製冷能力可以滿足30棟獨立民宅). 第二項技術為並聯, 八個處理器通過向量處理機制同時工作, 將問題分解為一系列可以重疊的順序片段, 進而同時分別處理不同內容, 就像汽車組裝線那樣. 這台超級計算機於2000停止使用.
3M-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明尼蘇達礦業及製造公司(產品達5萬多種, 舊貼HHMI里有介紹).
作者:
Unknown
時間:
2010-3-26 07:53
標題:
冷戰時期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0-3-28 07:32 編輯
國家遙測處理中心
移交信譯文
莫斯科武裝力量博物館
9/30/1994
鑒定書
美國U-2偵察機護套碎片, 1960年5月1日, 在蘇聯斯維爾德洛夫斯克附近被制導火箭擊落. 飛機殘骸被運回莫斯科武裝力量中央博物館展出, 現在可以在雙方博物館同時展覽. -A. 尼科諾夫
U-2 偵察機事件
5/1/1960
冷戰中一個最具戲劇性的事件發生於5/1/1960, 一架美國高空U-2 偵察機在蘇聯領空被擊落, 飛行員弗朗西斯蓋里鮑爾斯在執行第28次任務, 這是首次穿越蘇聯全境的飛行, 也是最後一次此類任務. 蘇聯當局早已知曉此類高空偵察並決心將其擊落, 當U-2深入蘇聯縱深的斯維爾德洛夫斯克時, 14枚SA-2薩姆導彈騰空而起, 還有一批米格19起飛攔截. 所有導彈達到相應高度后同時爆炸, 巨大的衝擊波使偵察機失去控制, 鮑爾斯跳傘后被俘, 衝擊波還同時摧毀了一架米格機. 5/7/1960, 蘇聯總理尼基塔赫魯曉夫召開了一個記者招待會, 並令飛行員亮相, 而且譴責美國的間諜行動. 雙方隨即取消了一周后的峰會, 冷戰加劇. 作為回應, 美國駐聯合國大使亨利卡博特展示了一個內藏竊聽器的美國大印章, -1946蘇聯當局贈予大使的禮物. 鮑爾斯被判處10年徒刑, 21個月後在首次美蘇間諜交換中獲得自由, 1977年逝於一次直升飛機事故.
內藏竊聽器的美國大印章
獲釋不久的飛行員鮑爾斯
作者:
Unknown
時間:
2010-3-28 17:31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0-3-28 21:19 編輯
回復
19#
Unknown
作為安全局工作的一部分, 以多種方式收集的遙感信號, 監聽信號磁碟彙集於國家遙測處理中心集中處理, 鑒別感測器功能和評估其目的等, 資料將用於制訂國防政策和指導協定的談判. TELLMAN 為機構的第一台俱備遙測處理器的計算機, 於1969開始啟用. 施樂西格馬計算機在磁帶播放中繼續優化處理信號, 控制通道和幀同步並將遙感信號分門別類, 分析結果母帶經過複製連同帶狀圖一併送往各分析中心.
1980年代初, 功能優異的RISSAN系統取代了TELLMAN. 該系統拓寬了信號處理範圍, 提高了系統可靠性並降低了維護成本(特製硬體見圖). 其應用3套8086微機系統從事即時處理控制, 同時數字化的VAX-11計算機數據解復用, 分類存儲, 用戶界面, 區域網路應用, 數字化磁碟製作及質量控制策劃服務. RISSAN被常規使用, 經常是夜以繼日連軸轉, 直到冷戰結束.
作者:
Unknown
時間:
2010-3-28 17:32
標題:
鳥槍換炮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0-3-29 05:02 編輯
美國首批情報衛星
儘管有關機構曾經從事有限的衛星相關研究, 蘇聯1957年發射人造地球衛星才促使美國政府考慮空間偵查. 艾森豪威爾總統於8/24/1959批准了海軍的研究計劃, U-2 間諜機被擊落後, 總統於1960年5月授權發射第一顆偵查衛星.
星系輻射與背景探測衛星- 戰爭計劃的關鍵環節
衛星接受一定帶寬的雷達信號, 然後應答世界各地地面站的信號. 地面站記錄下信號並反饋至海軍研究室和戰略空軍司令部, 以便分析與處理. 這個系統在冷戰期間舉足輕重, 戰略空軍司令部對蘇聯雷達陣地布署了如指掌, 安全局認定其雷達與彈道導彈密切相關.
海軍研究室啟動了一個重要項目, 以製造用於蘇聯軍事設施的電子偵察衛星-星系輻射與背景, 及一系列海外地面站. 6/22/1960衛星發射至宇宙空間, 攜帶兩種有效載荷, 保密的電子偵察裝置和太陽輻射測量儀.
罌粟
平均軌道壽命34個月, 用於偵察路基雷達信號和海洋監測. 1962-1971共發射了7次, 為冷戰期間的國家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 並為未來的偵察措施奠定了基礎.
作者:
Unknown
時間:
2010-3-28 17:33
標題:
越戰期間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0-3-29 04:58 編輯
1961-1975
用以偵測越共/北越軍短距離(50邁)戰術單位的電子設備
KMZ-750型摩托車
服役的經歷不短而且曲折離奇. 1939斯大林政府得到17部德國BMW R71 750cc 跨斗軍用摩托車, 這次交易為與中立的瑞典勾結秘密購買的一部分. 這種摩托綽號'莫洛托夫', -指參與交易的蘇聯外長. 生產期限長達50餘年, 進而衍生為KMZ-750, 即俄語'鎚子'. 曾經配備駐守於普斯科夫的第76近衛空降步兵師, 1960年代曾經廣泛用於北越陸軍, 至少3,000部從敖德薩運至海防, 主要用於戰術環節, 如指揮控制和交通聯絡. 蘇聯機械工隨同前往以便指導組裝與維護, 實際上全部人員均隸屬於蘇軍情報局. 這種車還廣泛用於胡志明小道, 特別是一些低級軍官用以監督運輸進展, 偵察和伏擊, 及報告運輸車拋錨, 1967-68春節攻勢集結中動用了數百部KMZ-750. 北越軍隊在胡志明小道利用蘇聯先進的R105收發器聯絡, 這是一種短距離, 相對低功率, 按鍵通話電台, 固定路基設施難以監聽到, 然而AN/TRD15和23高頻定向儀常常成功. 利用攜帶型AN/PRD-1 也經常成功定位, 美軍密碼小組利用RU-21和EC-47飛機可以對高頻和低甚高頻通訊準確偵聽定位.
在春節攻勢中繳獲的沾血的越共旗幟
北越少尉和上尉領章肩章
作者:
Unknown
時間:
2010-3-29 03:29
標題:
密碼系統數字化-1943-1946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0-3-30 21:24 編輯
數字革命的開始
今天, 數字技術是信息業的核心. 開創性工作始於二戰初期, 其保證政府要員口頭交流的安全保密性. 這個系統叫作SIGSALY.
技術特點
美國加入二戰時並不俱備真正的口語安全能力, 儘管貝爾實驗室的技術儲備已經接近實用, 不過付諸應用仍然面臨巨大的挑戰.
這個系統的首創如下:
實現電話加密
量化語音傳輸
傳輸脈衝編碼調製口語
使用指令性脈碼調製
多層次頻移鍵控
使用衰減介質作為頻移鍵控頻時分復用傳輸方法
參加研製的貝爾團隊具有非凡的技能而且得到許多英美行家的幫助, 其間共申請專利達30多項.
解密碼編製與流通
隨機密鑰材料記錄在大唱片中並隨唱機一起運輸, 從弗吉尼亞阿靈頓大廈站由信使專程護送至各個收發站, 每個磁碟僅僅提供12分鐘加密錄音材料而且每次會議均有專用密鑰, 並予以定期更換. 曾經大量製作密鑰並使用, 用必即時銷毀.
運作
7/15/1943, 在一次國防部和倫敦之間的會議中系統投入使用. 在陸軍通信兵監護下最終布署了12套終端設備, 連接華盛頓特區, 倫敦, 巴黎, 北非, 夏威夷, 關島, 馬尼拉和澳大利亞, 戰後該系統進一步延伸至柏林, 法蘭克福和東京. 在倫敦, 系統的設備置於塞爾弗里奇百貨公司的地下室一隅, 而丘吉爾及幕僚使用的通信設備位於據此一邁以外的戰時指揮所和住宅(俺的舊貼里用過幾張照片, 大概是安全原因, 丘吉爾故居非常普通. 在其隔兩個門的一處舊宅改造的廉價旅館住過幾天, 12磅/天還附帶免費早飯-B&B-床與早餐, 兩個大火燒夾四個炸雞蛋, 跑一天博物館都不餓. 倫敦大概是安格魯撒克遜文化底蘊積澱最厚重的地方, 雖然美國文化充滿挑戰與創新但似乎文化層次略顯不足, 故好幾所大學在英國都有永久性房產供畢業班交流之用. 兒子選交流地點時敝人毫不猶豫就挑了倫敦, 儘管費用不菲但是絕對值得. 不過這幫孩子把公寓造的象是雞窩, 當家的和俺足足耽誤了倆鐘頭的倫敦游, 才將兩套洗手間和廚房收拾出來-3女2男, 5個房間). 系統於1946退出歷史舞台, 共支持了3,000多次秘密會議, 解密於1976.
技術支持
這套複雜的設備需要一個高度專業化的操作與維護班子, 陸軍通訊兵805連遂應運而生, 由81名軍官和275名士兵組成, 而且還有未正式在編的婦女陸軍部隊單元和文職女士參與服務-包括許多重要談話的語音編碼(senographic-這個單詞的中譯還不大吃得准, 源於希臘詞'舞台').
副產品
研製這套語音加密系統收穫不小, 為以後的設備數字化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生物信息由模擬信號傳遞, 而現代計算機及音像設備又大都是數字的, 所以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 初到海外勤儉持家, 在教會的商店花了60塊買了一台舊彩電, 當時還用得是模擬信號所以俺這老玩藝雖說其貌不揚, 但是風雨無阻, 信號再不清楚也不耽誤練耳朵. 後來中央電視台衛星節目開播, 奉命定了一套小耳朵, 好象接受器加大鍋一共188塊, 這回清晰度倒是上了一個台階, 可是一有風吹草動設備就罷工, 還得頂風冒雨頻頻搶修. 在生物學基礎研究與醫學臨床實踐中數字信號技術更是舉足輕重, 從樹木花草的汲取營養, 抵抗嚴酷環境, 到動物與人類的舉手投足無一例外. 最近幾個月關於影象醫學檢查質量與成本的關聯討論很多, 數字信號將模擬信號從連續到點-面無限分解, 不管怎麼折騰都會有些損失, 所以在耗資甚巨的設備更新換代中, 通盤成本核算權衡利弊亦非易事. 上個禮拜一位行家給講了CT-MRI的系統比較與更新換代, 讓外行聽起來有點兒騰雲駕霧的感覺.
作者:
Unknown
時間:
2010-3-30 17:34
標題:
白宮加密電話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0-3-31 19:00 編輯
911報警-背景為小學教室
早期數字前保密電話系統的音質近乎唐老鴨的聲音, 目前的數字保密電話與普通機型無異而且體積急劇小型化, 加密機只有信用卡大小可以隨身攜帶.
1980年代政府要員攜帶型
1980年-至今標準窄帶安全電話
那天太過匆忙, 沒來得及體驗一下這保密聲音.
高保真語音超調特殊寬頻電路安全電話-3型安全電話系統
使用功能模塊封裝晶體管的早期安全設備之一
供高級官員, 外交官, 將領和情報界
生產: 1965-1967, 批量-2,500台, 單價-5,000
信息安全保證
始於1930年代, 陸海軍情報機構開始研製密碼機並為二戰提供了最為安全的通訊設備, 安全局再接再勵, 繼續為軍政首腦提供國際領先的設備.
冷戰的最後十年
: 1980年代
密碼與電話技術一體化加上遙控解碼器顯著改善了加密電話的接受程度, 隨著軍事通訊密碼化, 主體及周邊設備投入批量生產, 促進了防竊聽/反劫聽技術設備的進一步開發. 數字電路設計的持續進步使高容量超速解碼器的生產得以實現, 1980年代後期, 第一套實用性的公共加密-解碼器問世, 隨之而來的就是3型安全電話系統.
作者:
Unknown
時間:
2010-3-30 20:45
標題:
神牛與美國大機器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0-3-31 19:23 編輯
神牛
羅斯福總統空軍一號的機載密碼系統組件之一
被德國密碼界稱作'美國大機器', 美國陸軍和海軍聯合研製的當時最好的設備, 二戰中從未被破解.
作者:
Unknown
時間:
2010-4-1 15:48
標題:
生物識別技術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0-4-1 19:16 編輯
認證和認可
生物識別技術利用人們的自身特點自動認可與鑒別, 最原始的技術是指紋識別, 即使是一模一樣的雙胞胎指紋亦有差異. 各種各樣的生物識別系統已經開發使用, 以區分, 衡量, 和比較其他屬性, 如掌形, 語音識別, 面部識別, 虹膜或視網膜特徵等. 有些現行安全系統同時應用幾種技術以確保萬無一失, 比較典型的就是語音與面部識別, 聲音與口形天衣無縫才能過關.
-最近在電子儀器及管理刊物上讀到一些儀器設計理念與功能介紹, 目前有些大中型公司及機構已經在計算機系統中引入了一些僱員監視儀器, 除了過去常規監測的閱讀範圍以外, 根據擊鍵速度可以判斷僱員是否在玩兒遊戲等. 有的甚至將微型感測器藏在工作卡里, 而且還是針對工作性質分門別類, 如其中一款用於保潔工, 每次抬手彎腰的動作都記錄在案, 如果兩位熟人頻頻站著侃大山或一次超過一定時間, 弄不好次日就得接著粉帖子. 不過有些儀器裝置的使用似乎違法, 亦或涉嫌侵權.
作者:
Unknown
時間:
2010-4-1 15:52
標題:
越戰密碼通訊設備-1960年代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0-4-2 18:45 編輯
戰時緊急情況加速了安全局的革命性開發數字計算機技術及晶體管技術的應用, 推動了通信安全設備的設計更新. COMSEC裝備實現了單兵攜帶, 並首次引入了戰術語音安全電話. 信息交換也從離線編碼過渡到在線加密. 密匙也得到了進一步改進, 使之更加易於操作-打孔帶閱讀裝置或首次簡便手工操作數據分發系統. 1960年代開發的這些技術為目前使用的設備奠定了基礎.
通用帶閱讀器
可解讀8種不同打孔紙帶, 加密並使之與密碼機及數字傳輸設備兼容.
各式解碼器密匙
KY-38-內斯托
寬頻戰術語音安全電話
第一批攜帶型設備越戰-至今, 用於調頻電台加密
所有KY型電話通用
作者:
Unknown
時間:
2010-4-1 16:29
標題:
冷戰時期密碼通訊設備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0-4-1 16:53 編輯
海軍攜帶型密碼器
作者:
Unknown
時間:
2010-4-2 19:05
標題:
1943-1946展覽室拾遺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0-4-3 17:50 編輯
逐展室挑主要內容草草了事, 已經到了閉館時間一位來關燈, 得到首肯又耗了幾分鐘胡亂搶了幾張.
美國國務院條約專用密碼-1929
利用婦女時裝圖解編碼
連衣裙類型
M-94
圓盤密碼
1922-1945
卡/模板代碼
1930年代-二戰
英美條形密碼原型-1944
條形密碼-1950年代
齒輪計時裝置
用於窄帶語音與多通道文字傳輸
1950-1960年代中期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