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聽爸爸的還是聽媽媽的
[列印本頁]
作者:
chico
時間:
2010-3-5 01:08
標題:
聽爸爸的還是聽媽媽的
中國佛教故事網 發布時間 :2010-3-2
明明是個聽話的好孩子,從小就聽爸爸媽媽的話,但是,他越是長大,越是覺得爸爸媽媽的話有時相互矛盾,對一件事情,爸爸這麼說,媽媽那麼說,看似都有道理,但又相互衝突,搞得他有些無所適從了。
受到壓力時,爸爸說:「男子漢大丈夫,寧折不彎」,媽媽說:「男子漢大丈夫,能屈能伸」。究竟是伸還是屈呢?
犯了錯誤時,爸爸說:「亡羊補牢,未為遲也」,媽媽說:「亡羊補牢,為時已晚」。晚還是不晚?
有了矛盾時,爸爸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媽媽說:「有仇不報非君子」。這仇到底是報還是不報啊?
與人相處時,爸爸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媽媽說:「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究竟要主動呢,還是被動?
選擇目標時,爸爸說:「兔子不吃窩邊草」,媽媽說:「近水樓台先得月」。這不是遠近為難嗎?
堅持原則時,爸爸說:「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媽媽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唉,只有跳出五行外啦!
迷途知返時,爸爸說:「浪子回頭金不換;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媽媽說:「狗改不了吃屎,開弓沒有回頭箭」。到底還要不要回頭?
選擇工作時,爸爸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媽媽說:「萬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讓人為難啊!
對待金錢時,爸爸說:「金錢不是萬能的,夠用就行」,媽媽說:「沒錢是萬萬不能的,越多越好」。那要多少才合適呢?
選擇環境時,爸爸說:「出淤泥而不染」,媽媽說:「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要比納米材料還高級呀!
發表意見時,爸爸說:「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媽媽說:「沉默是金、禍從口出」。說還是不說?
選擇對象時,爸爸說:「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媽媽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看來鳥兒也不一樣的!
處理公事家事時,爸爸說:「忠孝不能兩全」,媽媽說:「百事孝為先」。孰輕孰重?
制定人生計劃時,爸爸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媽媽說:「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朝無酒時」。總不能以酒解醉呀!
要求勤奮努力時,爸爸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子吃」,媽媽說:「早起的蟲子被鳥兒吃」。我是蟲子還是鳥兒?
談到說話要算數時,爸爸說:「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媽媽說:「人嘴兩張皮,咋說咋有理」。
……
真是人嘴兩張皮,咋說咋有理,明明是徹底的暈菜了……
作者:
隔岸觀火
時間:
2010-3-5 01:41
如果是耶穌,當然只能聽媽的——想聽爸的話也不可能。
作者:
sousuo
時間:
2010-3-5 04:45
回復
1#
chico
作者:
hellman
時間:
2010-3-5 05:10
還是基督徒們有辦法,他們想聽那個,那個對自己有利就聽哪個.
聖經說不許吃豬肉. 中國基督徒哪能受得了?就明說耶穌廢了舊約.這樣雖然信了耶
和華,豬肘子,紅燒肉可也少不了.反對科學的時候總把舊約抱住不放,哪天放棄舊約
創世紀也算是耶穌做了一件好事.
作者:
匿名
時間:
2010-3-5 07:28
此帖的作者是典型的sexist。
作者:
隔岸觀火
時間:
2010-3-5 08:15
真是人嘴兩張皮,咋說咋有理,明明是徹底的暈菜了……
chico 發表於 2010-3-4 12:08
沒錯。人嘴兩張皮,咋說咋有理。比如,基督徒認為,以色列人拿孩子「經火」(就是放到火里燒)是信從他神,但卻把拿兒子以撒去經火的亞伯拉罕譽為「信心之父」。可見,同樣的是,基督徒有不同的標準。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