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致命的啟蒙 [列印本頁]

作者: 分_享    時間: 2010-2-4 04:21
標題: 致命的啟蒙
致命的啟蒙

文/葉子風

  1967年,美國加州一所高中,歷史教師羅恩·瓊斯(Ron Jones)為了讓學生們明白什麼叫法西斯主義,搞了一場教學實驗。他提出鏗鏘有力的口號,「紀律鑄造力量」、「團結鑄造力量」和「行動鑄造力量」,用嚴苛的規條束縛學生,向他們灌輸集體主義,要求他們絕對服從,遵守紀律。令人驚訝的是,學生們非常順從,步調一致地投入其中。他們精神抖擻,穿上制服,做課間操,互相監督,很快凝聚成一個新的團體。他們給這個團體命名為「浪潮」,還設計了一個標誌性的動作:手臂從右往左,劃出一個波浪狀的曲線。學生們沒有意識到自己越來越像納粹分子,他們發傳單,印貼紙,拉攏新的成員。只用五天時間,這個班就由20人變成了200人。最後,瓊斯在學校大禮堂召開了一次大會,放映了一部第三帝國的影片:整齊劃一的制服和手勢,集體狂熱的崇拜和叫囂。學生們面面相覷,羞愧不已,沒想到自己這麼輕易就被操縱了,心甘情願地當了一回衝鋒隊員。

   德國電影《浪潮》就是根據這一真實事件改編的。導演丹尼斯·甘塞爾(Dennis Gansel)上一部電影也是探討極權主義,名為《希特勒的男孩》。甘塞爾對納粹現象的持續思考,令他有別於一般的導演,他的見解就像政治學者的一般精確,不為表象迷惑,而能直取核心。電影里,有兩處地方令人激賞。通常說來,關於納粹運動的陳腔濫調之一是,它是「種族主義」。甘塞爾完全迴避了這一角度,他去到了更深邃的地方,將其無情地定義為「平等主義」。到底是什麼令到人們滿腔熱忱地投入到極權組織中去,甚至不惜犧牲個人自由?甘塞爾藉助一個「浪潮」積極分子的話作了回答:極權組織提供了「平等」的幻象。「這幾天的生活十分有趣,誰最漂亮,誰成績最好都不重要,『浪潮』讓我們人人平等。出身、信仰、家庭環境都不重要,我們都是一場運動的一分子,『浪潮』讓我們的生活重新有了意義,給了我們一個可以為之奮鬥的理想。」 甘塞爾還進一步指出,納粹現象是左翼思潮下的產物。影片末尾,這堂政治課的教師賴納·文格爾,也就是「浪潮」的元首,像一個復活的希特勒,發表了一通瘋狂的政治演講。他在台上振臂高呼,台下的學生如痴如醉。而他的那套說辭,完全是新左派的立場,反對全球化,指責「貧富不均」是真正的恐怖主義:

  「德國近年來每況愈下,我們是全球化的輸家,但政府卻告訴我們,努力幹活才是擺脫危機的唯一辦法。那些政治家根本就是經濟動物的傀儡。失業率必須下降,我們還是出口大國,但實際上,窮者愈窮,富者愈富。恐怖活動是現今最大的威脅,而恐怖活動正是我們自己,通過散布不公正而一手造成的,當我們把自己的星球一步步推向毀滅的時候,那些富人卻在一旁摩拳擦掌,建造空間站,還想從高處來欣賞這一切。」

  這就是導演的辛辣之處,他的批判鋒刃直指當下的「反全球化」運動。這是近年來左翼知識分子和熱血憤青最熱衷的「正義」事業,但甘塞爾提出了警示,這可能是一場新的極權主義運動。即使對於這一樁四十年前的「反極權」教學事件,雖然甘塞爾藉助它充分表達了自己的觀念,但他並不願就此止步,將整個事件不假思索地接受下來;相反,他對老師的做法表達了強烈的質疑。影片中,他設計了一個叫「 蒂姆」的角色。他是富家子,但家庭缺少溫暖,一直渴望融入集體擺脫孤獨。「浪潮」成立后,他第一個響應「平等」的感召,把自己的名牌球衣球鞋全都燒掉了。通過這個集體,他感覺渺小的自我被放大了,自我價值也被提升了,他變得越來越狂熱,也越來越偏執。他一改平時的懦弱形象,甚至冒著生命危險到處噴繪「浪潮」的標誌。然而,當這樣一個人奉獻出全部身心,並從中贏得了別人的讚許,卻突然發現這只是一場教學的騙局時,他一下子就崩潰了。他無法接受「浪潮」被解散,掏出手槍,打傷了一名同學后,吞槍自殺了。不少評論者以為電影里的這個安排是為了戲劇化,或者借鑒了《死亡詩社》,其實這是導演自身觀念的表達。他力圖說服觀眾:這種教學是危險的,只要有一個「 蒂姆」這樣心智不健全的人,整個事件就會成為悲劇。實際上,他的憂慮不無道理。四十年前的那場教學實驗,雖然沒有不可收拾的混亂場面,但大部分參與其中的學生都不願提起,事隔多年他們依然感到尷尬,覺得被戲耍了、被羞辱了。唯一從事件中獲益的是那個老師,他接受媒體訪問,出售故事版權,直到《浪潮》這部電影上映,他還帶著一種無以倫比的勝利者口吻說:「這個實驗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結果,是因為我們中的很多人孤獨、缺乏家庭的溫暖、集體的關心,缺乏對一個群體的歸屬感。即使把這個實驗放在今天,也會得出同樣的結果……」

  問題是,這樣的震撼教育恰當嗎?為了明白極權的危害,就要遭受極權的一次危害。那麼,為了理解肛裂的痛苦,是不是就要被爆一次菊花呢?老師在講壇上是權威,擁有批改學生試卷、將學生趕出教室的權力,但他的職責是傳授知識,並不是改變他們的人生歷程。為了教學,有必要將學生變成實驗室的小白鼠,讓他們經受一些強加的內心挫敗嗎?在電影里,甘塞爾保留了這些爭議之處,通過米格爾老師的妻子說出了自己的質疑,「你享受課堂上他們崇拜你的矚目」、「學生把你看做榜樣,而你利用這一點操縱他們,其實這背後都是你的私心在作怪」、「你這段時間變成了混蛋」。在一處不太起眼的地方,甘塞爾更說出了自己對教育的看法。一個「浪潮」女成員回到家,看到自己的弟弟胡鬧生事,要求母親干預他,用「紀律」束縛他。母親拒絕了,說,「你弟弟應該自己發現他的底線。」而米格爾老師,雖然他一直告訴自己,這是一場很快結束的實驗而已,目的是讓學生懂得自由的珍貴。但他期待的好結果並沒有出現,反而迎來了一場流血事件,背上了一條人命的債。影片終曲,老師被警察帶走了,所有人望著他,眼神里充滿了鄙夷和憤怒。他們被這個老師深深傷害了。老師茫然無措地坐在警車裡,臉上痛苦得失去了任何錶情。他是罪魁禍首,不管出於什麼美好的目的,他畢竟這麼去做了。他做了,就是他造成的。他並不是在反「獨裁統治」,他就是在進行「獨裁統治」。

  如果將電影的寓意引申開來,此片講述的是對「啟蒙」的反思。一直以來,存在兩種「啟蒙」觀。一個是發軔於蘇格蘭啟蒙運動的觀念,強調個人主義,主張知識是分立的,每個人都能按照自己的理性做選擇,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還有一種是歐陸的啟蒙運動觀念,以康德為代表人物,在這一觀念里,真理是掌握在知識精英手中的,他們才真正能明辨是非、衡量善惡,公眾是蒙昧迷信的,需要被灌輸正確的觀念,才能脫離不成熟狀態,戰勝懶惰和怯懦。影片中的米格爾老師,實際上就是后一種啟蒙觀的化身,他是學生的靈魂工程師,也是「浪潮」的總設計師。他犯的錯誤是「致命的自負」,失去了闡釋和說服的耐心,將學生置於被動的位置上去經歷,而不是讓他們在自由的選擇中進行思考。本來所有人是被他引領才在這條道路上狼奔豕突的,眼看到了懸崖邊,這位領路人卻突然化身成救世主,告訴人們,遊戲結束了,一切回復原狀,往回走才是正道。這就像一九四九年開始,你被老大哥灌輸了一種觀念,富裕是可恥的。然後到了一九七九年,突然老大哥告訴你,正確答案是,貧窮才是可恥的。這個版本的思想啟蒙運動,最終勝利的當然不可能是理性的知識,從頭至尾就只有權力的操弄而已。

  回溯歷史來看,每一次極權主義的興起伴隨著轟轟烈烈的啟蒙運動,自稱具有先進思想的知識分子活躍其中,他們以教育群眾、改造人性為名,為全能的權力出謀劃策,製造出了千奇百怪的人間地獄。例如紅色高棉,高層人物都是留學法國的知識分子,師承啟蒙思想家法農和薩特,結果乾的全是慘絕人寰的骯髒事。當然這個話題,一扯就扯遠了,需要我們走進近現代的觀念史里去仔細檢視。到底啟蒙在何種意義上引發了極權主義,始終還是一個錯綜複雜的謎題。作為一部電影,它只是以一種簡單、生動、直觀的方式告訴我們,極權主義是一種知識分子現象。實際上,這是非常新穎的視角,至少在納粹題材的電影里,它顯得獨樹一幟,格外引人深思。依我之見,這部電影可以當成對《朗讀者》的一次有力反駁。在《朗讀者》裡面,面對極權主義,知識充當了救贖的力量,啟蒙最後驅除了「平庸的邪惡」。而這部《浪潮》卻從反方向說:知識可以成為權力的偽飾,啟蒙可以成為操縱的借口;極權主義沒有在歷史中消亡,他就在講台上發號施令,只是你們還沒有發現而已。
作者: 信仰平等    時間: 2010-2-4 04:31
"他們發傳單,印貼紙,拉攏新的成員。"

你現在不就這樣嗎?
作者: 信仰平等    時間: 2010-2-4 04:33
本帖最後由 信仰平等 於 2010-2-4 04:35 編輯

上帝對你們實行的不就是極權主義嗎?

法西斯主義是真理只掌握在自己手中.你們不也是認為真理只掌握在自己信的宗教手中嗎?
作者: ·八戒·    時間: 2010-2-4 04:36
"他們發傳單,印貼紙,拉攏新的成員。"

你現在不就這樣嗎?
信仰平等 發表於 2010-2-4 04:31

正是。教會不斷的用「正面的見證」,「聖歌」等等不斷的讓信徒們反覆在這種環境下洗腦,最終信徒們就會相信這是真的「聖靈降臨」啦
作者: 分_享    時間: 2010-2-4 05:01
回復 2# 信仰平等
公益廣告聽說過吧?
作者: 信仰平等    時間: 2010-2-4 05:33
哪個公益廣告說不聽我的就下地獄呀?黑幫老大的吧?
作者: 分_享    時間: 2010-2-4 06:22
回復 6# 信仰平等
公益廣告說前面有懸崖,不要向前走,
你說你不告訴我前面有懸崖,我摔了是我的事
現在你告訴我前面有懸崖,我摔了你得賠我醫藥費。
很強大的邏輯!!
作者: 信仰平等    時間: 2010-2-4 06:28
兩個公益廣告說的正相反怎麼辦?伊斯蘭的和基督教的.兩個懸崖必有一個為假,信誰的?你要是生在穆斯林家庭就會說安拉的是真的.
作者: 分_享    時間: 2010-2-4 06:34
回復 8# 信仰平等

回你2樓的貼吧,真假阿凡提是另一個貼了
作者: BenAl    時間: 2010-2-4 07:44
回復 6# 信仰平等
跟他啰唆什麼?直接問侯他老母,然後說那是公益廣告就完了。嘿嘿。
作者: 分_享    時間: 2010-2-4 07:46
回復 10# BenAl

強人啊!可不要帶壞小朋友哦!
作者: BenAl    時間: 2010-2-4 07:49
回復 11# 分_享
嘿嘿,真想討罵?
作者: 分_享    時間: 2010-2-4 07:58
回復 12# BenAl

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應當歡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

——太5:10-12
作者: BenAl    時間: 2010-2-4 08:04
本帖最後由 BenAl 於 2010-2-4 08:05 編輯

回復 13# 分_享
好吧,不罵你,祝福你,就更是公益廣告了,嘿嘿:山大王讓你媽HIGH到天堂了,你有福啦。
作者: 信仰平等    時間: 2010-2-4 10:22
回復 14# BenAl


    別這麼說話,有理說理. 是她所信的東西使得她用公益廣告咒人下地獄的.雖然在其他信仰者的耳朵里就是惡意的詛咒,但她是不會換到其它信仰者的角度思考問題的.這和她本人無關,和信仰有關.可以批評她的信仰,但不可以針對個人...
作者: BenAl    時間: 2010-2-4 10:29
本帖最後由 BenAl 於 2010-2-4 10:44 編輯

回復 15# 信仰平等

你很nice. 我這不過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罷了,看看他能不能意識到JDJ的荒謬之處,能不能做到換位思考, 但我是不抱指望的。另外,你不能讓他們壟斷詞語的定義權,像"公益廣告", sharing之類,否則JDT可以和你沒完沒了地繞圈子下去。
作者: 信仰平等    時間: 2010-2-4 10:39
回復 9# 分_享


    好你就和穆斯林對陣吧. 戰爭對恐怖主義.
作者: iamcaibird    時間: 2010-2-4 14:59
宗教信仰,尤其是基督教信仰,正是納粹的溫床。你們到教會不是就有了歸屬個感嗎?不是有掌權絕對真理的自信嗎,不是有消滅一切敢於阻擋你們的撒旦的勇氣嗎?不是要把福音傳遍這個世界的啟蒙衝動嗎?

由此而觀,正是你們基督教式的「啟蒙」,給我們人類帶來了災難啊。
作者: 信仰平等    時間: 2010-2-4 20:44
回復 4# ·八戒·


    是啊! 基督教的本質就是胡蘿蔔加大棒的宗教傳銷組織,完全是商業化運作.  
作者: ·八戒·    時間: 2010-2-4 21:33
回復  信仰平等
公益廣告說前面有懸崖,不要向前走,
你說你不告訴我前面有懸崖,我摔了是我的事
現在你 ...
分_享 發表於 2010-2-4 06:22

很有意思的比喻 可惜,世界上成千上萬的宗教,基督教本身也有成千上萬的教派,這就相當於到處都是此類「公益廣告」,每個都說必須信俺的,否則前方就是懸崖 你說,該信哪個「廣告」呢?憑什麼要信你的,不信別人的呢?就因為你這廣告自稱是最大的?
作者: 信仰平等    時間: 2010-2-4 22:36
本帖最後由 信仰平等 於 2010-2-4 22:42 編輯

既然基督教本身有成千上萬的教派,因為信錯教派而掉下懸崖的可能性為99%, 就是說分享有99%的可能性掉下懸崖.自身難保,還要拉人下水.
作者: 信仰平等    時間: 2010-2-4 23:07
本帖最後由 信仰平等 於 2010-2-4 23:41 編輯

你家新教祖師爺馬丁路德的反猶主義可與希特勒有說不清的關係呀!

"猶太人在歐洲無立錐之地,以及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這些都可以從基督教神學裡面找到原因。且推動宗教反猶傳播的人物中,馬丁·路德是最重要的一位。馬丁·路德從善待猶太人到最後驅逐猶太人,態度有著非常巨大的轉變,最終的原因是馬丁·路德為了適應德國當時的政治和宗教形勢。但不管馬丁·路德對猶太人的態度是善意還是仇敵,他都是以《聖經》,尤其是《舊約全書》為出發點,找出支持或反對猶太人的神學和歷史根據。"

-----------選自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9/7/11/185492.html


"新教在反猶問題上甚是激烈。例如,當「種族法」一通過時,最具權威性的德國新教教會委員會(DEK)即認為1700年來猶太人不受法律保障屬於「常態」,以及,「不能把啟蒙主義的進步思想與新教的規範(按:反猶傳統)混淆起來」。1939年4月4日,新教領袖又集體發表反猶宣言,其中,除了表示效忠希特勒之外,還視納粹政府的反猶行動為「貫徹新教創始人馬丁路德的事業」。會議上,他們還決定成立研究所,以調查猶太人對德國宗教生活所造成之影響,而成立該研究所的宗旨,則定為「根除猶太人影響為維護基督教未來存在的前提」。1941年德國政府為限制猶太人的行動、規定其佩戴猶太人的「大衛星」標誌時,新教教會又再次集體肯定馬丁路德所建議的激烈反猶措施(如不保證其人身安全,往其身上投擲豬穢等等),並建議剝奪猶太人的公民權利與資格。至於其它攻擊猶太人的言論則不勝枚舉。反倒是新教教會代表人中,為猶太人仗義辯護的人士鳳毛麟角(如H. Ehrenberg,V. Gschloessel, Bonhoeffer, M. Meusel, 在德傳教的瑞士牧師K. Barth等)。
新教之激烈反猶,除了傳統的基督教反猶文化作祟外,一個重要因素在於,新教是個於十六世紀為擺脫羅馬天主教領導而成立的派系,其獨立地位符合各地紛紛建立民族國家的潮流。因此,納粹德國國際地位的提升,也意味著不受外國宗教組織支配的德國新教更有順勢抬高自己地位、成為德國國教、甚至在國際上與梵蒂岡一爭長短的可能。鑒於此,雖然大部分新教教徒對排猶活動也保持了沉默,但此沉默卻不是懦弱的表現,而是強者、勝利者的顧左右而言他。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德國人很快地把一切責任、集體責任推諉給納粹政府。但是,宗教之爭並沒就此結束。基督教會要求猶太人放棄自己的宗教、皈依基督教的衝動,直到1965年的天主教梵蒂岡會議與1980年的新教教會代表會議才正式放棄。就連這點,新教也落後於天主教!"

---------------選自 http://www.chinadbk.com/christianity/hotfocusshow_72504.htm
作者: 信仰平等    時間: 2010-2-4 23:14
"一戰後,德國的世俗化雖然加強了,但有90%多的人信教,其中2/3是新教徒,約有4500萬,天主教信徒主要集中在德國南部和西南部,屬於少數派。德國天主教和新教都對魏瑪共和國不滿,對希特勒採取了同情、合作,乃至支持的立場,其中新教更是積極。德國新教是路德宗教改革的產物,沒有統一的組織,教派眾多(有28個),但都更具民族主義和德意志傳統。根據1555年奧格斯堡宗教和約「教隨國定」( whose region, his religion)的原則,各邦諸侯自己決定本邦的宗教信仰,並對其提供保護,給予財政上的支持,諸侯事實上成了本邦的最高宗教領袖,教會則忠於本邦諸侯。此外,新教比天主教更為反猶。新教的創立者馬丁路德就是一個狂熱的反猶主義者,他的反猶言論,讀起來令人不寒而慄。他說,德國應清除猶太人,沒收他們的「全部現款、珠寶和金銀」,「放火焚燒猶太人的會堂和學校,拆毀他們的房屋……讓他們寄宿在棚子里或馬廄里……處於痛苦和監禁中」。但德國魏瑪共和國成立后實行政教分離原則,新教教會失去了原有的特權地位,與政府不再是以前那樣共命運的關係。更令新教徒備感失落和心裡不平衡的是,天主教中央黨居然是聯合政府中的一員,重要的一員!所以,新教各派對納粹運動更有親和力,其中最極端的要數德意志基督教徒派(German Christians)。德意志基督教徒自稱是「耶穌基督的衝鋒隊員」( storm troopers of Christ),主張教會的一切行動應符合民族社會主義的需要,1932年他們組織德意志基督徒信仰運動(German Christians Faith Movement),強調民族利益,熱烈擁護納粹的種族學說和領袖原則,激烈反對猶太人,甚至要求廢除《聖經》中的《舊約》和保羅書信,因為是猶太人所寫;主張「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信仰」。"
--------選自http://www./space.php?uid=3929&do=blog&id=12652
作者: ·八戒·    時間: 2010-2-5 00:30
既然基督教本身有成千上萬的教派,因為信錯教派而掉下懸崖的可能性為99%, 就是說分享有99%的可能性掉下懸崖.自身難保,還要拉人下水.
信仰平等 發表於 2010-2-4 22:36

正是這樣,這也是俺要說的。基督徒如何證明本教派的「告示」是真正的告示而別的宗教和教派都是假的?
作者: 信仰平等    時間: 2010-2-5 00:53
回復 16# BenAl


   信仰基督教確實容易培養偏執,狹隘,狂熱,攻擊性的人格,不過要理解猶太人當時險惡的生存狀況就需要這樣類型的信仰來幫助自己渡過難關.可以說舊約體現了頑強的生存慾望.人為了生存很容易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基督教為了統治全世界採用了傳銷般的無孔不入的壓迫式的運作方式,確實很霸道,令人反感. 但無可否認的是當今的基督教還是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的.

"你不能讓他們壟斷詞語的定義權,像"公益廣告", sharing之類,否則JDT可以和你沒完沒了地繞圈子下去。"最後把他們自己饒暈了,把戰爭當成公益廣告,把共產共妻當成分享.

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分享的,胡蘿蔔加大棒的禮物不是分享,而是居高臨下的霸權主義."分享"乾脆改名成"蠻橫的甲方"得了. 
    
作者: 信仰平等    時間: 2010-2-5 00:54
回復 24# ·八戒·


    靠信唄!
作者: 分_享    時間: 2010-2-5 05:48
回復 26# 信仰平等
對了,看你相信誰,你決定而不是別人為你決定
作者: 信仰平等    時間: 2010-2-5 06:06
希望你決定信安拉.為你祈禱!安拉愛你!

這回不是神揀選人而是人揀選神了? 
作者: 信仰平等    時間: 2010-2-5 06:12
信了基督教信成法西斯的可能性為99%,真是致命的啟蒙啊! 
作者: 分_享    時間: 2010-2-5 06:20
回復 29# 信仰平等
你就忽悠吧!
作者: 信仰平等    時間: 2010-2-5 06:26
你是經過專業傳銷訓練的忽悠,俺們自愧不如啊!

你如何看待新教和法西斯的關係呢?
作者: 信仰平等    時間: 2010-2-5 06:31
本帖最後由 信仰平等 於 2010-2-5 06:41 編輯

法西斯主義包括消滅身體和精神信仰兩個層面.德國納粹兩個層面都佔了,你好像只佔了後者. 在有那麼多宗教的情況下不信你傳的教就下地獄是不是法西斯主義?
作者: ·八戒·    時間: 2010-2-5 07:09
本帖最後由 ·八戒· 於 2010-2-5 07:15 編輯
回復  信仰平等
對了,看你相信誰,你決定而不是別人為你決定
分_享 發表於 2010-2-5 05:48

這就很有意思啦。如果上帝和人都各自立牌子,上帝的只是千萬個牌子中的一個,那麼你信對了的幾率也只是千萬分之一啊。 上帝的牌子就不能比別的牌子高明點么?比如,凡是信錯了的,就讓他頭上長瘡,腳底流膿,信對了的,萬事如意,坐家裡不幹活,天天念經上帝就把大把的鈔票送到家 這樣,誰還不信你呢?
作者: 分_享    時間: 2010-2-5 07:26
回復 33# ·八戒·
如果你認為千萬個牌子都一樣?
作者: 信仰平等    時間: 2010-2-5 08:27
本帖最後由 信仰平等 於 2010-2-6 02:29 編輯

聽其言,觀其行.越是吹得天花亂墜但行得一塌糊塗的宗教越不可信. 
作者: ·八戒·    時間: 2010-2-5 21:23
回復  ·八戒·
如果你認為千萬個牌子都一樣?
分_享 發表於 2010-2-5 07:26

是啊,如果上帝立牌子,總得和人立的有巨大差別才對啊。可怎麼用一樣的方式呢? 俺沒法相信就是因為上帝立的牌子和人立的沒有任何差別,只是有的牌子說往左走,有的說往右轉,也有的說往上爬..... 單是不同基督教派立的牌子就讓人眼花繚亂啦。有的說是上帝選你,你自己不能決定信不信,有的則說上帝開好了空白支票,你簽字就能支取 有的說禮拜六該去教堂,有的又說必須禮拜天。你說,這上帝的牌子怎麼也亂插啊?
作者: 信仰平等    時間: 2010-2-6 02:38
 所以最終信什麼取決於誰最能忽悠.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