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中國國際救援隊凱旋迴京 48名滯留海地同胞回國 [列印本頁]

作者: 華盛頓人    時間: 2010-1-28 08:15
標題: 中國國際救援隊凱旋迴京 48名滯留海地同胞回國
2010年01月28日 02:13京華時報



救援隊員走出機場。本報記者胡雪柏攝

本報訊 經過12個日夜的救援后,昨天早晨6點55分,中國國際救援隊乘坐包機順利返回北京。48名滯留海地的中國公民同機返回,其中包括1名台灣同胞。

當日早晨6點多,來自中國地震局、北京軍區等單位和媒體的近百人聚集在2號航站樓貴賓室,拉起歡迎橫幅、準備好鮮花,等待救援隊員歸來。飛機抵達機場后,機場檢驗檢疫人員上飛機進行了相關檢查,7點5分,3隻搜救犬在救援隊員牽引下最先衝下飛機。7點15分左右,救援隊員們陸續走出機艙。早已等候在出口的東航地服人員將一束束鮮花遞到隊員們手中。

救援隊伍中,來自武警總醫院婦產科醫生張雪梅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身材嬌小的她背著碩大的救援裝備包緊跟著隊伍的步伐。回憶起奮戰在海地的那些日夜,她說:「傷員實在太多了,都是外傷,換藥、止血、包紮,我什麼工作都干,一到海地就開始工作,幾乎沒停過。」

儘管難掩滿臉倦容,救援隊隊長黃建發仍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達了對此次救援行動的肯定。他介紹,救援隊共搜尋出遇難者遺體20多具,救治傷員2500餘人,其中救治重傷員500餘人。救援隊的工作受到了當地政府和民眾的歡迎,得到了國際社會包括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等的高度評價。

>>現場

撤離同胞感言「終於回國了」

來自浙江的建築商董先生一行5人抵達機場后,心情十分激動,經歷了劫後餘生,幾人與前來迎接的親屬緊緊擁抱。董先生一行於去年10月抵達海地,一直忙於當地某橋樑建設項目的競標工作,「地震發生時,我們都在賓館里,扶著牆都站不住,是維和警察防暴隊救了我們,我們在他們的營地吃住7天,終於跟隨救援人員平安回國了。」

>>對話·隊長黃建發

回家最想做的事是先洗澡

記者:回國后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黃建發:回家后第一件最想做的事就是洗個澡。海地那邊水都很珍貴,大家幾乎都沒洗澡。洗澡之後,然後安靜地睡個好覺,再與家人好好地吃頓飯。

記者:經歷了海地慘烈的災難場面,會不會給隊員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

黃建發:壓力肯定是有的。回國之後,我們要找專家專門給隊員進行心理輔導,給隊員減壓減負。

記者:您這次海地救援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

黃建發:我們一趕到海地就開始了連續90多個小時的救援,對體力考驗很大。但最大的困難還屬當地的治安。由於治安混亂,人身安全經常面臨威脅,否則救援隊還可以做得更好。

記者:這批救援隊員是否還會再赴海地?

黃建發:此次回國后他們將進入休整,不會再飛赴海地,海地也已經從緊急救援轉入醫療救治以及衛生防疫、震后重建階段。

記者:您在現場感受到的海地地震與四川汶川地震有什麼不一樣?

黃建發:主要體現在政府的救助上不太一樣。海地基本上靠外來救援。汶川地震卻有我們強大的祖國支撐,因此救援速度和重建步伐也快很多。此外,海地地震雖然震級小,但損失大,死亡人數也更多。

>>幕後

機場癱瘓飛機自備安檢儀

由於太子港機場地面保障完全癱瘓,為了確保回程全體旅客的安全,執行此次任務的東航公司提前準備了手提金屬探測儀和爆炸物探測儀等先進的安檢設備,並由隨機同行的6名空中警察臨時擔任起了機場安檢員的角色。他們不僅仔細檢查救援隊員和僑民的隨身行李,還要對每個人的託運行李及回撤的5噸救援設備進行嚴格檢查。

救援隊員萬米高空過生日

在飛機回國的途中,機組人員不經意間得知機上的兩名地震救援隊隊員正逢生日,於是大家一起在萬米高空為兩位壽星慶生。乘務員們就地取材,拿出了機上配備的香檳酒和小蛋糕,大家一起舉杯歡慶,共同唱響生日歌,客艙中頓時瀰漫起溫馨和諧的氛圍。
作者: 獨暈輪末日    時間: 2010-1-28 08:55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