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石敬濤:「官員稱」為何敵不過「網友曝」
[列印本頁]
作者:
Hanxin
時間:
2009-11-26 06:11
標題:
石敬濤:「官員稱」為何敵不過「網友曝」
2009年11月25日08:18 中國青年報 石敬濤
11月以來,國內部分地區出現大範圍雨雪低溫天氣,武漢、重慶、西安、南京、杭州等地相繼出現天然氣供應緊張的情況。對此,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稱,供需不平衡是當前天然氣緊張的根本原因。(《人民日報》11月24日)
在公共空間,有兩種聲音,很值得研究和推敲一番。一個是「官員稱」——很多公共管理部門針對輿論的一些熱點問題,或主動、或被動地對民意進行回應。比如,官員稱「我國的教育亂收費問題已解決」;「林嘉祥是個好乾部」;「中國不存在國進民退」;「中國看病最不貴最不難」。針對當前的天然氣供應緊張問題,又有官員稱,供需不平衡是當前天然氣緊張的根本原因。言外之意,話外之音,時下的「氣荒」,與公眾質疑的壟斷無關,與壟斷企業藉機「逼宮」,迫使政府上調天然氣價格無關。
只談「根本原因」,對壟斷經營、藉機逼宮等「次要原因」閉口不談、刻意迴避,這種「官員稱」顯然難以服眾。關於天然氣漲價的消息,坊間質疑:早不荒,晚不荒,偏偏在寒流襲擊的時候「氣短」,難道僅僅是一個供需不平衡的問題嗎?
不難發現,在醫療、教育、住房、油(氣)價等諸多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問題上,面對公眾的滿腹狐疑,一些「官員稱」卻只顧自說自話,不是答疑解惑,甚至替利益集團打圓場、開脫,以答非所問的方式,迴避來自公眾的質疑,這顯然不會為民眾所接受,更不會形成官意與民意的共識和對接。
於是,就出現這樣一種輿論場景:一邊是飽含質疑甚至憤怒的民意,一邊是「官方稱」的自說自話甚至「合情合理」、舉重若輕的回應,有的甚至「睜著眼說瞎話」,比如不堪一擊的「我國的教育亂收費問題已解決」等。與此相對應,「網友曝」越來越吸引眼球,贏得民意。
「官員稱」敵不過「網友曝」,官意與民意存在距離,這種反差讓人感到迷茫和困惑:到底是民意民情太盲目,公共管理部門確實被「冤枉」了,還是面對咄咄逼人的民情民意,「老道」的官意出於本能的自我保護和民意打起了「太極」?「官員稱」和民意之間的距離,究竟有多遠?通過一種怎樣的對話方式和渠道,通過一種怎樣的制度設計,官意和民意才能達成共識?
筆者認為,越來越多的「官員稱」太隨意了,「稱」了就「稱」了,不管對不對,也沒有什麼成本和後果。如果說「網友曝」是一種很惡劣的新聞文風的話,那麼「官員稱」則是一種惡劣的官場生態。越來越多的「官員稱」輕佻、隨意地挑戰公眾的智商,傷害著公權力、公信力。
「官員稱」為何如此輕佻和隨意?顯然,我們尚缺乏一個暢通的官意與民意的對話平台和機制。對於民意的質疑,官意往往通過輕飄飄的幾句「官員稱」了事。而對於明顯站不住腳根的「官員稱」,民意既沒有足夠的能力給予「還擊」,更沒有有效的機制和對話平台進行「叫板」,而只能通過網路跟帖等極為有限的方式「泄憤」,從而造成了「官員稱」與「網友曝」各自為戰,官意與民意自話自說,曲調不一。
相關閱讀:
官員稱教育「亂收費」已解決,天下人笑了
評論官員「雷語」的積極意義
曹林:官員們還不習慣被修理
高房價面前,官員很幸福我們假裝很幸福
作者:
Hanxin
時間:
2009-11-26 06:12
評論官員「雷語」的積極意義2009年11月12日07:40 南方網 黎明
近來,「雷人官腔小品」迅速走紅網路,CCTV和不少地方媒體也關注了這一現象。
官員發布雷語的時候,預料不到他的話雷人;然而就是他們以為最正常不過的話,民眾聽起來卻屬於極不正常之列。此現象揭示某些官員與民眾之間深刻的斷裂,以及所形成兩個難以溝通的話語場。
你是哪個單位的?你是不是黨員?你是替黨說話,還是替老百姓說話?官員在面對質疑、徵詢相關官方問題時說出這等話語,其當時臨場的作用是搶佔政治制高點,以居高臨下姿態起恐嚇、阻止作用,在其背後,支點卻是這樣的「文化」或心理:你這種人竟然過問這事?!而另一方干涉他們「內政」的人呢,也為同一事項生髮超乎意料的震撼感:你這種人竟然不許我們過問這事?!
「我拉屎要不要通知你啊?」「你們這些人算個屁啊!」此話雖粗魯,但表現的心態、觀念和上述那些不帶髒字的官話是一致的,只是更直接地表達了對質疑者、反對者的不可理喻感。
斷裂帶是怎麼形成的,答案也能從「兩個話場」中找到。官員話場發出的狠話是「你們無權過問!」民間話場激蕩的強音為「過問公務、公事是我們天經地義的權利!」可見,民眾的民主意識、權利意識覺醒了,而相當一部分官員還固守著特權與特權意識,或者是根本沒有察覺到民間思潮那勢不可擋的氣勢與力量。
過去不雷人的官話,現在「巨雷」了;以往可以阻嚇人、感動人、瞞騙人的話,而今不靈了。民眾因覺醒與進步與官員、官場拉遠了距離,或者說官員、官場因固守既得而放任群眾脫隊而去,因滯留原地而遭遇「意外衝擊」。
有論者為防治官員昏話或雷語開出一些藥方,如「提高素質」、「強化黨性」、「學習講話藝術」云云。說句公道話,這些發出雷人話語的官員,並不是素質特別低的一群。根據一言半語全面評價他們的素質肯定不客觀,要找他們的相似素質或者共同點的話,只有一個「比較坦率」的特點可以確認——在資訊發達的網路時代偶然遭遇不幸。
而在官場同事中,和他們抱相同心態、持同樣觀念的人比比皆是。這是他們身處官場而不至於被同僚視為異己的前提條件。這種狀況,決定了官員雷語必然層出不窮,同時,由於體制內人員趨同性、統一性的特點較為明顯,對官員雷語的批評也能引起官場的普遍關注,並引發趨同的共鳴。
民眾結夥「踩雷」,聲聲巨響雷暈官員。官員雷語到底雷了誰,官員雷語現象對誰更震撼?應該說主要是雷了官。網上坊間的每一場官員雷語批判會,都是正本清源、開啟民智、助長民權的社會實踐;對不乏起碼理智的官員而言,也是一次思想、文化學習的絕好機會。
官員雷語在很大程度上表現官員對官場體會與把握社情民意的水平,從官場視角看「民眾踩雷」,無疑可發現官方思維和社情民意的差異。近年來,民間通過網際網路無數次對官員示警,部分官員由此知道了某些不該說、不該做的人間常規,高層鑒於民間對某些政策、弊象的強烈反響,也曾多次對執政行為做出調整。這都是民眾雷官、官員被雷的正面效應,對其積極意義不可輕估。
某一天,人們興許會恍然大悟:原來,一場人文啟蒙運動曾經悄然進行;如果沒有以往對「官員雷語陣」的不斷發現和一次次心靈相應的「集體踩雷」壯舉,我們就不可能逃離那讓人日夜驚悚的雷陣生態。 (作者系知名網友)
附:《雷人官腔小品》
民:有個事兒想請教您……
官:你是哪個單位的?!(語出國家游泳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國家跳水隊領隊周繼紅)
民:這個……我是……按照國際慣例,我應該算是一個「公民」;但根據國情,我或許只是一個「老百姓」……
官:你是不是黨員?!(語出鄭州市財政局預算外資金管理局城建處處長王冠旗)
民:這個……必須是黨員才能跟您說話么?
官:那你是準備替黨說話,還是準備替老百姓說話?!(語出鄭州市規劃局副局長逯軍)
民:啊,這話我聽不懂……
官:你們這些人算個屁!敢跟我斗,看我怎麼收拾你們!(語出深圳海事局原黨組書記林嘉祥)
民:我哪有膽子跟領導斗!我只是想知道一些情況。根據規定,政府信息是應當公開的……
官:球信息公開,這裡沒有什麼信息可公開!(語出南陽市某政府部門領導)
民:可是,公民是應當享有知情權的……
官:那麼我是不是拉屎也要告訴你?臭不臭也要告訴你?(語出廣州市新光快速路有限公司某部長梁某)
民:……(暈倒,口吐白沫)
官:哈哈,病了?我走遍全世界,看病最不難是中國,看病最不貴是中國……(語出廣州市衛生局副局長曾其毅)
作者:
Hanxin
時間:
2009-11-26 06:13
官員們還不習慣被修理
2009年11月19日07:32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曹林
為了加強民主監督和改進機關作風,廣西防城港市組織一個包括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勞動模範、機關工作人員、企業代表以及服務對象在內的百人評議團,以舉行聽證質詢、收集民眾意見等形式,對該市43個政府部門進行評議。近日在媒體公布了評議結果,排名最後三位的分別是市招商局、東興海關和市政管理局。我注意到新聞中多次使用了「震撼」這個詞,一是評議「使評議對象深受震撼和觸動」,一是評議結果「震撼了當地的權力部門」。(中新社11月18日)
相信這種「震撼」不是媒體誇張杜撰出來的,而是官員接受採訪時的描述。真刀真槍地評議,毫無保留地公布結果,確實「震撼」了他們。這樣的百人評議,其實只是一種很淺層、很平常的監督,小小的評議,淺表的「修理」,對官員和官場的觸動就達到了「震撼」的程度,可見一些官員對監督的承受力是多麼脆弱,是多麼不習慣於接受監督和被人評議,我們的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多麼缺乏民主監督。
不知道這個「震撼」,會不會又成為一些公務員抱怨「如今官越來越難當」、「壓力越來越大」的論據。民眾這麼點兒小監督、小評議就「震撼」了,實在太養尊處優、不經一評。或許,在一些官員的潛意識中,根本就沒有接受監督這根弦,一被質詢和批評,就感到了強烈的觸動和前所未有的衝擊——前所未有,可能才是「震撼」暴露出的實質問題。
我細細查閱了該市「百人評議機關」活動的相關資料,沒有覺得這個活動的監督和批評強度有多大。無非就是發發問卷收集意見,開開會聽聽批評,代表委員們批評幾句之類——這些都是最初級、原始和簡單的監督形式,也是民主監督最起碼、最基本的內容。而且,評議團成員的組成並沒有充分的民意代表性,普通群眾的比例很小也就罷了,竟然還有機關工作人員,這不是自己評自己嗎?這樣的評議都能讓官場震撼,可見民主監督在日常政治生活中之少之弱。
官員應該好好想一想,相比自己掌握的那種巨大的權力,這點兒小評議、小監督算什麼?官員由公眾納稅供養,本就該把與行使公權相關的行為置於陽光下接受納稅人的監督,由出錢養官的人評議其工作合不合格、能得多少分。更何況我們是一個全權政府,政府部門和官員掌握著巨大的權力,收費的權力,支配公共財政的權力,合法使用暴力的權力,還有分配資源、審批證件、檢查考核等無數種大大小小的權力,權力如毛細血管般深入和布滿社會每種事務中,涉及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沒有民主監督的緊盯和修理,權力如何不會謀私和腐敗?
更該好好想一想,相比應該受到的監督,相比發達國家官員受到的監督,這種「百人評議團」又算什麼。從權力監督理論來看,真正的民主監督是多層次、全方位的,包括選民監督、人大監督、媒體監督、政敵監督、平權部門在權力制衡中的監督、內部監督、上級監督等等,有一個龐大的監督網和制度系統發揮著對官員的監督功能。我們的官員應該捫心自問,自己受到了多少監督,自己在行使權力上是多麼的養尊處優。正因為平常監督太少,養成了不受監督、只管制公眾而不受公眾監督的習慣,公眾突然可以反過來評議官員了,而且還要公布評議結果,脆弱的心靈和嬌氣的權力就承受不了而大感「震撼」了。
並不是想批評「百人評議機關」這個活動,相反,我倒想讚揚它的進步和在增進民主上的努力;也不是想批評聲稱「受震撼」的權力,他們只是實話實說而已,而且「被民主評議震撼」也是一種對民主的感悟。只是想說這種本不該有的震撼,暴露出我們平時的監督實在太少了,民主太弱了,權力太嬌氣了,官員遠遠還沒有養成接受監督和修理的習慣。
我相信,如果民主監督能夠更全面、更深入,那麼官員受到的震撼會更強烈。不過,震撼慣了,震撼多了,慢慢也就不震撼了;被修理多了,修理成為日常政治的常態,像吃飯睡覺那樣習慣,就不會再有彆扭感了。監督正常了,才會以平常心面對監督,這就是「震撼」所昭示的。所以,千萬不能止於「百人評議機關」受到的那點震撼,應該呼喚震撼來得更猛烈些。當官員能夠平靜面對監督,甚至沒有監督才感覺「震撼」,那時候民主監督才真正建立起來了。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作者:
cenote
時間:
2009-11-26 06:33
廣大的「網友曝」是真正的民意!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