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吃在芝加哥
[列印本頁]
作者:
Unknown
時間:
2009-10-24 17:03
標題:
吃在芝加哥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9-10-26 16:08 編輯
芝加哥首善比薩餅
官方旅遊指南-位於西北大學派出所對面, 旅館的電視頻道有一個芝加哥旅遊專題, 主播是電視劇"朋友們"的男主角之一, 看了幾遍印象深刻. 這個城市晚餐比較貴, 差旅費根本不夠, 所以不少人在酒吧或其它小店就餐, 一般$20左右就夠了.
簽名者魚龍混雜, 既有市長校長, 也有俺這號阿貓阿狗.
這不是俺的, 要等45分鐘所以沒點. 屬於西北大學藝術學院一位年輕教師, 這位給講了十幾分鐘當地文化精萃. 因為問服務員能否用3句話概括芝加哥文化的特點, 那位當時卡殼兒了, 這位本地精英自告奮勇-從時裝到藝術著實講了一課, 非常精彩. 可惜晚上她還要去社區學院走穴, 沒能提更多問題. 不過儘管來去匆匆, 還是給寫下了本城其最喜歡的藍色爵士樂酒吧的地址.
The Green Mill Jazz Club
4802 N Broadway
773-878-5552
小夥子說他這兒歐美啤酒應有盡有, 俺點了他最愛喝的土產. 還得查一下, 從來沒聽說過的品牌, 味道不錯. 不過一般情形下應當盡量避免右側這種調料, 粘稠的玩意兒大多富含反式脂肪.
吃飽喝足, 心閑氣定, 出門前又找補了幾張.
作者:
Unknown
時間:
2009-10-24 18:05
標題:
廣式海鮮煲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9-10-24 20:56 編輯
味道不錯, 還點了一盤飲茶的小碟, 油大了一點兒. 這回特意穿了旅遊鞋, 走起來兩腳生風不減當年, 15分鐘就到了. 特意找了一天下午兩點才有事兒, 好去看看國父紀念館, 無奈這黨部人員又改了章程, 只有周末才開放. 走了三家, 只有這處食客說話全都聽不懂, 一定正宗.
作者:
Unknown
時間:
2009-10-24 18:32
標題:
舊城傳統烤三明治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9-10-24 20:11 編輯
花了10塊錢, 哪兒都不到哪兒, 又到唯一的一家超級市場轉了一圈兒. 不過倒是沒白去, 了解了一些情況; 芝加哥的牛肉比DC-馬里蘭大概便宜30%, 豬肉牛奶亦然, 而且肉質細嫩, 質量非常好.
作者:
Unknown
時間:
2009-10-24 18:56
標題:
名流會館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9-10-24 21:38 編輯
門外的招牌
很多政經人物、演藝明星的照片, 大惑不解, 正好一家公司管理層周末酒吧聚會, 一位中年女士穿著考究, 舉止斯文, 也在仔細研究這些照片, 她說芝加哥僅次於紐約, 是美國經濟重鎮與旅遊熱點, 影視明星有些是來走穴或幾大台拍攝電視劇. 藝術博物館新館有全球最大的印象派名家收藏.
Truffle pasta-松露麵食
幾種野味兒和龍蝦等, 相當鮮, 就是量太小了, 面的力度也是恰到好處. 俺有時候周末也作一鍋, 訣竅就是和面時放少許鹽和一個雞蛋, 面要硬-最好多醒一會兒, 煮的時候多次少量點水, 不過全家無人賞光, 還一言以蔽之-鄉下食品.
pheasant-山雞
俺在鄉下可是沒少吃這玩藝, 本來想省點, 可是第一道太袖珍了. 而且最近從國家藝術畫廊的解說詞里獲悉, 這是19世紀歐洲富裕人家的節日佳肴, 一咬牙就點了, 相當於俺在鄉下一年掙的工分兒, 下邊的甜點和湯都沒敢點, 落荒而逃.
作者:
媽媽咪
時間:
2009-10-24 22:10
這山雞看上去很好吃,越看越餓
作者:
Pan(華少)
時間:
2009-10-24 22:20
這山雞看上去很好吃,越看越餓
媽媽咪 發表於 24/10/2009 10:10 PM
我也是
作者:
bm168
時間:
2009-10-25 01:04
在打廣告
作者:
北美村民
時間:
2009-10-25 11:43
拍得好。
作者:
Blue Ivy
時間:
2009-10-25 20:49
就看著最後那塊肉搞成條魚樣還挺新鮮,其他就覺得...
作者:
Unknown
時間:
2009-11-1 18:38
標題:
舊城傳統烤三明治店外的報郎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9-11-1 19:04 編輯
晚上忘了照了, 次日凌晨6點回去補了一張.
小夥子談吐不俗不知是哪路神仙, 在美國見過幾個非常聰明的年輕人, 尤其是其中的醫學/科學(MD/Ph.D.)雙學位學生. 其中有些出身醫學世家, 家庭影響習慣成自然. 也有些家境貧寒但自強不息, 選雙學位是因為擔心還不起貸款. 在南方見過一位以繁殖蟒蛇繳學費與維持生活, 小夥子聰穎異常, 數理化底子堅實而且腦子特別好用, 有些從來沒有接觸過的玩意兒, 一點即透.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