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以一個農民工的視角來看民工荒:珠三角該反省

[複製鏈接]

7507

主題

1萬

帖子

749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流水線 發表於 2009-10-12 19: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以一個農民工的視角來看民工荒:珠三角該反省
看到很多帖子,解析珠三角等地的民工荒,裡面的很多論點看起來觀點正確,解釋合理,但大部分都是霧裡看花,未能深入實質,僅有表象而已。說白了作者就是犯了讀書人的通病,在書齋坐而論道,空談而已。
  我出生在湖北平原地區的農村,從18歲輟學出來打工,已經有近十年時間,我的發小,結交的朋友,遠近的親戚,老家的鄰居,工作的同事,大部分都是像我這樣,背井離鄉,外出奔波勞力的農民工。我在浙南,蘇南,上海,珠三角,武漢都有過打工的經歷,我看到的東西未必普遍但都是事實。
  就我的認識來說,造成珠三角的民工荒有多重原因的影響,建築業的興盛並不是主因。珠三角農民工的流失我認為依照影響大小排列有五大主因,一:03年開始的農村減稅和新農村建設,二:國家的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崛起戰略,三:長三角和環渤海等沿海經濟帶的發展,四:計劃生育的實施,五:房地產的畸形發展。
  在我的記憶里,我老家的鄉親們大肆外出打工是在96年後,從94年開始,農副產品價格一直量價齊跌。農民主要的收入來源,水稻,小麥,棉花,生豬全都價格罕有上漲,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98年的洪水,99年,2000年的害蟲爆發,一刻不停的折磨著農村。
  那幾年,農民種地越來越不賺錢,到98年後已經是越種越虧本,如果按公司算,大部分農民都處於破產狀態了。農村的這種狀態逼迫了大量的農民背井離鄉外出打工,也造成了大量的農民子弟失學,這更加重了勞動力的輸出。我07年讀初一全班有60多人,初二減為50不到,初三中考時三十多人。三年時間流失了接近一半的同學,這部分人全都出去打工,成為了實實在在的勞動力。
  03年後,農村稅的免除,後幾年的新農村建設,特別是這幾年的農副產品的價格走高,種地也漸漸有了利潤。以我老家情況來說,大量的四十多歲的鄉臨都從各種工廠和工地返家,02年前大量的拋荒地也都全部收了回來。這幾年生豬價格暴起,農民更是嘗到了甜頭,我的一些同齡都回老家,養起豬來。現在農村的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河渠的開挖,公路的硬化,小城鎮的修繕使農村的生活生產越來越便利,大量的大齡農民留鄉或就近打工,已經很少出來了。
  如果以珠三角農民工各省成分來算,比較大的是四川,湖南,湖北,河南,廣西,江西。這些都和各省的人口和距離遠近有關。隨著國家政策的轉向,各種政策和利好的支持,國家的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崛起戰略使一大批西部及中部城市開始快速發展,成都重慶經濟圈,武漢經濟圈,長株潭經濟圈等等中西部城市群的崛起都吸納了大量的勞動力,在農民工心中,打工地在也不是珠三角一枝獨秀,有時就近的省會城市是更好的選擇。而在九十年代,珠三角是我們那外出打工首選!
  中國的農民都有非常深厚的鄉土情結,離家近,工資待遇又差不多的兩種選擇,離家近的肯定是第一選擇。我的很多少時好友都去了武漢發展,從我們老家到武漢車程3小時,車費60元。而到東莞車程26小時.車費280元,要倒3次車。兩地工廠的待遇相差無幾,相差最大的是工作機會而已,怎麼選擇,只要有腦子的人都會明白。
  在90年代中期,長三角最出名的是上海,溫州等地對我們那裡很多人是聞所未聞。而蘇州在那時我們的印象中也僅僅是個風景如畫古老的水鄉,去蘇州打工?無異於天方夜譚。但是90年代後期后蘇浙慢慢崛起,那邊大量的高科技和家族式企業,相比珠三角的血汗工廠不僅工資待遇高,而且工作環境更優越。所住,所用也比珠三角嚴重污染的土地更舒服。2000年後,去蘇浙打工在我們當地漸成潮流,我們村不完全統計,3000多人的人口,有200多人在蘇浙打工。而要是在2000年前,我們村去過蘇浙的人加起來一個手指頭都數的出。
  蘇浙如此,沿海其他地方的發展也一樣,福建的制衣製鞋,山東的重工業,天津的大開發,都吸引了大量的農民工轉向,珠三角,在也不是我接觸的圈子中人打工的優先選擇!
  從八十年代初開始實行的計劃生育,已經深深的影響的我們的社會和生活。我兄弟兩個,我屬於超生,這種情況在計劃生育剛實行的那幾年很流行的,我的同齡絕大部分是有兄弟姐妹的,一般的家庭會有生兩個小孩子。很多不是為了生男孩,而是一種慣性的習慣和多子多福的風俗。隨著八十年代末期超生的罰款越來越嚴格和人們觀念的改變,絕大部分的夫妻都只生一個小孩子了。而90年代后,養育小孩子的成本越來越高,農村的經濟又持續凋敝,很多都打起了做丁克家庭的打算.
  以我讀過書的小學,初中為例子。我97年小學畢業時,村小學有在讀學生近400人,而當時我們村的人口為3600人。97年前我們鎮那時有四所初中,到98年時,農村因為實行計劃生育,小孩的出生高峰已經過去,初中就讀生源大量減少,這四所初中合併成了兩所,我97年考入我所就讀的初中時,學校有在讀學生一千多人,而同鎮的另外一所有兩千多學生。2000年後,農村人口持續減少,大量的家庭只有一個小孩子了,這也使得就讀的學生持續減少,而大量的年輕夫妻外出打工,在外生子,很多人和農村漸行漸遠,農村小孩子數量銳減。03年我們村小學砍掉4.5年級,在讀學生銳減到100多人,07年學生只有 50多人了,07年下半學期,我們村小學撤銷,小學生全部轉到鎮上的三所中學小學就讀。而我當時就讀的初中,04年學生只有300多,04年底兩所初中合併,而合併后的新學校就讀學生也只有900多人,08年減到600多。現在好像我們鎮的這所中學也要撤銷了,所有我們鎮的中學生全部轉到鄰近的鎮上初中去讀書。
  2000年後狂放的建築業也吸納了大量的年輕勞動力,大部分人的認識里以為農民工集中在建築工地,那是錯誤的。在大型的建築企業中,大部分都是機械化,對純人力的需求僅僅在機械化周邊。而建築業中的房屋裝修,原材料的生產才都是農民工的集中地。特別是房屋裝修,基本上全是靠人力操作,而磚,石,沙,水泥等等建築材料的生產和運輸都需要大量的青壯勞動力!我認識的人中大部是在裝修行業工作的,在建築工地上做事的只是一小部分。
  請注意我說的「青壯勞動力」,建築這個行當是真真正正的苦力活,它不是坐在電腦前敲擊鍵盤這麼輕鬆,也不是在公園散步那麼浪漫,那是流汗流血的苦力活!在農村,小工確實每天工資35元以上,大工60元以上。但是工作的辛苦是那些坐在辦公室,吹著空調的人難以想象的!在我老家農村,一般的農閑時節在麥收后棉熟前,冬播后麥抽穗前,也就是冬夏兩季。如果這個季節出去打散工,多是去建築工地。而農村建房子也在這兩個季節,不誤節氣,也有人工。
  我們所見得房子大多磚石結構,一塊磚大約重5斤,小工的大部分工作就是把磚用挑子挑道泥水工(大工)身邊的腳手架旁。一個挑子大約能放40多快磚,一個挑子大約重200斤。在我們老家正常的泥水匠一天能砌400多塊磚,一般一個小工要供兩個大工的活,小工不僅要給大工跳磚,還要挑和好的水泥,想想看,一個人挑著一百多斤的或者200斤的東西上下幾百次,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工作強度!而且這種工作強度是在夏日酷熱的陽光下或者冬天陰冷的寒風中不停勞作的!我家05年夏天建房子時,一個小工一天能喝半罐茶水,差不多是6升,一餐飯基本上要吃三大碗,大約2斤!高強度的勞累對身體的透支可見一斑!
  那些「精英」們,別把農民的苦難說的那麼輕巧,那麼容易!就是這勞苦異常的工作,也不是天天都有的,遇上雨天等其他惡劣天氣,或者備料不足,就沒得做,一個小工,滿打滿算一個月能做25天的活計就很不錯了。這天氣不好的幾天對他們也不會閑著,家裡的稻田棉花地什麼的都要去收拾了!我所認識的的老家人中很多都做個這行,他們的共同回憶是這行很多事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了的,但凡有點門路,就不會去做小工,裡面的勞苦和體力活的強度是一般人難以想象的。而這行里的從業人員全部是從貧苦地區除來的農民!而那些對這新勞動法說三道四的人,能體會到這樣的場景么?對他們來說看的見得只有張張鈔票,而看不見鈔票下的血淚和自己人性的流失。對這樣的人,我只能去深深的問候他們母親!
  綜上所述,可以說珠三角的民工荒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是各種因素潛移默化使然,不是一件或者幾件事情弄出來的,而是多種因素齊下的結果。
  珠三角大量的工廠全都是以低廉的勞動力來賺取利潤,我和我朋友所經歷的大小廠全部都待遇低,工作環境差,生活環境差,工作時間長。而這些廠生產的東西都差不多,根本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全是靠人力取勝,這樣低廉的工資和惡劣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只會不斷的吞噬我們這些農民工的健康和生命,而所得也僅能稍微改變老家的經濟情況。
  當有更好的機會,和離家更近的工作時,或者當家鄉貧瘠的土地能養活全家時,那珠三角飽含血淚的工作機會只能算垃圾了。如果以勞動力的流出來看,99年前後算一波,04年前後算一波,這恰恰暗合了計劃生育對農村年輕一代的影響。農村大量的適齡青年成批的外出打工在幾年後會慢慢漸成幻境,農村持續的提供勞動力在逐年減少,農村的人口也在銳減,城市化是社會發展的潮流,這不是政府管制和經濟學能扭轉的,而隨著國家政策的完善和對農民工的重視,那些漠視農民工的權利的地方會越來越受到我們的拋棄。如果珠三角還不改變,到時候我們就看他們如何發展吧!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沙發
laodai 發表於 2009-10-12 19:41 | 只看該作者
「那些漠視農民工的權利的地方會越來越受到我們的拋棄」。說得太對了!

日本和台灣的某些老闆,為了獲取最大利潤,工人的工資福利大大低於其他外資企業,找不到工人是他們自己造成的。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507

主題

1萬

帖子

749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92
3
 樓主| 流水線 發表於 2009-10-17 22:0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507

主題

1萬

帖子

749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92
4
 樓主| 流水線 發表於 2009-10-17 22:0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77

主題

6783

帖子

5488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488
5
韓冰 發表於 2009-10-17 22:41 | 只看該作者
以一個農民工的視角來看民工荒:珠三角該反省
看到很多帖子,解析珠三角等地的民工荒,裡面的很多論點看起來觀點正確,解釋合理,但大部分都是霧裡看花,未能深入實質,僅有表象而已。說白了作者就是犯了讀書人的通 ...
流水線 發表於 2009-10-12 19:00
最接近的人才會更有說服力,那些說大話的人只能是空話連篇!
美國《金錢》雜誌網站5月21日文章,原題:我為了償還5萬美元的債務來到中國,這是我有生以來作出的最佳決定之一,全文如下: 名校學歷以及多次出國旅遊經歷,讓我看起來過得不錯,但5萬美元負債讓我惴惴不安。 2016年2月,已當上兼職英語教師的我決定邁出更大一步,開始學習英語教師職業培訓課程,因為我得知在中國教英語收入頗豐。隨後,我接受了中國的一份工作,登上了飛往中國南方的飛機。 儘管離家萬里之遙,告別了熟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77

主題

6783

帖子

5488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488
6
韓冰 發表於 2009-10-17 22:43 | 只看該作者
「那些漠視農民工的權利的地方會越來越受到我們的拋棄」。說得太對了!

日本和台灣的某些老闆,為了獲取最大利潤,工人的工資福利大大低於其他外資企業,找不到工人是他們自己造成的。
laodai 發表於 2009-10-12 19:41
很有道理!自己作孽自己去享受吧!
美國《金錢》雜誌網站5月21日文章,原題:我為了償還5萬美元的債務來到中國,這是我有生以來作出的最佳決定之一,全文如下: 名校學歷以及多次出國旅遊經歷,讓我看起來過得不錯,但5萬美元負債讓我惴惴不安。 2016年2月,已當上兼職英語教師的我決定邁出更大一步,開始學習英語教師職業培訓課程,因為我得知在中國教英語收入頗豐。隨後,我接受了中國的一份工作,登上了飛往中國南方的飛機。 儘管離家萬里之遙,告別了熟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22

主題

4013

帖子

2492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492
7
shanren 發表於 2009-10-18 13:42 | 只看該作者
全球化雙刃劍的惡果之一。中國百姓提高生活水平,根本上恐怕還是要依靠發展國內市場,而不是象現在這樣過於依賴海外市場。

資本永遠往成本最低、「綜合效益」最好的地方跑(勞工權益和環保等自然不在他們的考慮之列)。這些外資撤出中國、將生產基地轉往柬埔寨、越南等土地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地方,只是時間問題(據說越南的縫衣熟練工一個月才200人民幣,柬埔寨更低)。
司馬南同志移民。。。美國!? 真的沒去紅太陽照耀下的北朝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8

主題

8841

帖子

199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1
8
xinjinni127 發表於 2009-10-20 20:3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8: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