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60年經濟版圖變遷演繹強國夢

[複製鏈接]

7507

主題

1萬

帖子

749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流水線 發表於 2009-9-8 11: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60年經濟版圖變遷演繹強國夢
新華社9月7日刊發題為:《60年經濟版圖變遷演繹強國夢》的文章。文章如下:
  60年前,浴火重生的中國百廢待興,艱難地邁出經濟建設的第一步。
  60年後,日益強大的中國在國際金融危機的驚濤駭浪中,勇敢地搶佔著新一輪經濟發展的制高點。
  區域版圖:兩輪「西進」構建發展骨架
  占國土面積71%的西部地區,這個中國地理上的高地,卻是經濟上的窪地。而在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肆虐之際,西部地區卻表現出嶄新的氣象。
  一直以一次能源作為依賴的陜西、內蒙古、山西等地,正在以科技的力量實現著能源的轉化,在新能源開發上站在了前列。而成渝、關中─天水、環北部灣經濟區,正成為西部地區三大增長極。
  儘管中國經濟現代化之路上仍要以東部作為領頭羊,但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四輪驅動」,共同發力,支撐經濟發展的態勢越來越明顯。
  翻檢新中國成立之初的經濟版圖,區區100億元工業固定資產,絕大多數集中在東北、上海等地。廣袤的中西部地區,基本沒有工業布點。「一五」計劃時期建設156項工程,以及西南、西北內陸地區的「三線」重工業建設,自東向西逐步推移,構造了中國工業的基本骨架。
  鞍鋼、武鋼、攀枝花鋼鐵基地等,終結了一個堅信「沒有鋼鐵就等於被解除武裝」民族的憾恨;大慶石油會戰、華北石油會戰,徹底摘掉了「貧油國」的帽子;西南成渝、寶成、成昆三大鐵路幹線建設,疏通著經濟的動脈……
  當歷史的車輪駛入改革開放的新時代,一個以沿海領風氣之先,進而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向西推進,掀起西部開發熱潮的新的發展路線圖,實踐著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兩個大局」的宏偉規劃。
  「與上一輪西進相比,除了國家政策的推動、國家投資的支持外,市場化讓區域經濟的變革動力更充沛,發展更持續。」中國社科院西部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魏后凱說。
  當今中國的區域版圖上,自南向北,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經濟圈陸續推延,成為沿海的一串「明珠」;自東向西,東部率先發展,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再加上振興東北,構架了區域經濟發展的完整骨架。站在新的起點上,中國經濟正在準備實現新一輪騰飛。
資源版圖:互補雙贏突破增長極限
  60年來,從夢想到現實,華夏大地上展開了一場場縱橫交錯的資源調度。水、氣、電、路,人流、物流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將全國更加緊密地連接起來。
  長期乾旱的北方,耕地佔全國60%以上、人口佔45%以上,但人均水資源只有全國的四分之一,處處可見缺水的困頓。而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水資源量是華北地區的3倍至4倍,數千年來為洪澇災害所苦。
  1983年,引灤入津工程結束了天津人民喝苦鹹水的歷史。1989年,引黃濟青工程讓青島走出了年年鬧「水荒」的陰影。1994年,引大入秦工程成為甘肅「農業翻身工程」。
  當新世紀來臨時,一項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調水工程——南水北調工程上馬了。南水北調工程全部建成以後,長江之水穿越淮河、黃河、海河,構建「四橫三縱」的大水網,每年調水量相當於在北方再造一條黃河。目前,東線和中線工程正在實施之中,北京已經成為首個受益的城市。 在西北和西南地區,蘊藏著全國69%的煤炭和77%的水能資源。從上世紀60年代提出,在醞釀了將近40年後,西電東送上馬。從西南地區通向廣東,從三峽通向華東、廣東,從西北地區通向華北和山東,架起了東西互贏的電力橋樑。
  與此同時,西氣東輸一線工程從新疆塔里木盆地輪南油氣田起步,直通南京、上海,橫貫中國4000多公里。在此基礎上,一條西起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向西與中亞天然氣管道相連,南至香港、東達上海,全長8704公里的二線工程正在興建。
城鄉版圖:交錯融合改變二元結構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城鎮化水平只有10.64%,1978年上升至17.9%,而在2008年這一數據提高到45.68%。
  二元經濟結構,是千百年來中國經濟的傳承。新中國成立初期,一批工礦業城市迅速崛起。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經濟發展戰略是優先發展重工業。這決定了以農業為工業資金的主要積累途徑,不得不保存大量的農業人口,實行統購統銷制度、城鄉分離制度。
  一項測算表明,1979年前的30年間,農產品價格「剪刀差」無償轉移的資金達到6000億元以上。人口的流動受到嚴格限制,畸形的工業結構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比較弱。
  改革開放之後,城鄉基本實現了由分治到協同發展的轉變。城市數量和規模的快速增加,推動著城市區域擴張和鄉村區域城市化,也吸納著大量農村人口進城。城鎮總人口年均增加1453萬人,鄉村總人口年均減少216萬人。
  尤其是鄉鎮企業的發展,不但造就了一批小城鎮,而且使得農民「離土」從事工業、服務業等非農產業成為必然。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到2008年底,中國農民工總人數達到2億多人,其中本鄉鎮以內的本地農民工8500多萬人。
生態版圖:以「退」為「進」統籌科學發展
  在中國實現總體小康目標時,一個「退」的關鍵詞,第一次出現在發展的名錄上。從退耕還林、退牧還草、退田還湖,到從生態脆弱地區退出原住居民。
  實施退耕還林以來,一大批「砍樹人」變成了「護林人」,生態環境逐漸恢復。截至2008年底,中國退耕還林工程完成退耕地造林1.39億畝,退牧還草工程圍欄育草近6億畝。
  「資源可以是福,也可以是禍。把資源優勢用好,環境也保護好,才是協調、可持續發展。」著名經濟學家、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厲以寧說。
  而今天,中央從國家戰略考慮,根據不同區域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現有開發密度和發展潛力,統籌謀划未來人口分布、經濟布局、國土利用和城鎮化格局,將國土空間劃分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四類,確定主體功能定位,明確開發方向,控制開發強度,規範開發秩序,完善開發政策,逐步形成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的空間開發格局。

5

主題

1900

帖子

39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91
沙發
lyazh 發表於 2009-9-10 06:04 | 只看該作者
還真他媽的會忽悠,什麼強國夢都是GCD騙人的伎倆,只是現在已經無法再欺瞞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1655

帖子

484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84
3
木瓜香 發表於 2009-9-10 12:57 | 只看該作者
希望中國能夠越走越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919

帖子

661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61
4
湖濱 發表於 2009-9-12 11:44 | 只看該作者
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走的是一條死路,還可以再瘋狂幾年,但積累的問題終將暴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

主題

1235

帖子

27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1
5
民工老貴 發表於 2009-9-14 11:35 | 只看該作者
中共政府的超級意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6: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