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保羅談行為 [列印本頁]

作者: 研究    時間: 2009-8-23 02:10
標題: 保羅談行為
保羅書信與雅各書所談的「信」與「行為」的關係是和諧統一的。

雅各說: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保羅說:但現今你們既從罪里得了釋放,作了神的奴僕,就有成聖的果子,那結局就是永生。
信心是根本,是行為的源頭;行為是信心的自然體現,是信心的溢出。

羅 6:1
這樣,怎麼說呢?我們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顯多嗎?
羅 6:2
斷乎不可!我們在罪上死了的人,豈可仍在罪中活著呢?
羅 6:3
豈不知我們這受洗歸入基督耶穌的人,是受洗歸入他的死嗎?
羅 6:4
所以我們借著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象基督借著父的榮耀從死里復活一樣。
羅 6:5
我們若在他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也要在他復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
羅 6:6
因為知道我們的舊人和他同釘十字架,使罪身滅絕,叫我們不再作罪的奴僕;
羅 6:7
因為已死的人是脫離了罪。
羅 6:8
我們若是與基督同死,就信必與他同活;
羅 6:9
因為知道基督既從死里復活,就不再死,死也不再作他的主了。
羅 6:10
他死是向罪死了,只有一次;他活是向 神活著。
羅 6:11
這樣,你們向罪也當看自己是死的;向 神在基督耶穌里,卻當看自己是活的。
羅 6:12
所以不要容罪在你們必死的身上作王,使你們順從身子的私慾。
羅 6:13
也不要將你們的肢體獻給罪作不義的器具;倒要象從死里復活的人,將自己獻給 神,並將肢體作義的器具獻給 神。
羅 6:14
罪必不能作你們的主,因你們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
羅 6:15
這卻怎麼樣呢?我們在恩典之下,不在律法之下,就可以犯罪嗎?斷乎不可!
羅 6:16
豈不曉得你們獻上自己作奴僕,順從誰,就作誰的奴僕嗎?或作罪的奴僕,以至於死;或作順命的奴僕,以至成義。
羅 6:17
感謝 神!因為你們從前雖然作罪的奴僕,現今卻從心裡順服了所傳給你們道理的模範。
羅 6:18
我們既從罪里得了釋放,就作了義的奴僕。
羅 6:19
我因你們肉體的軟弱,就照人的常話對你們說:你們從前怎樣將肢體獻給不潔不法作奴僕,以至於不法;現今也要照樣將肢體獻給義作奴僕,以至於成聖。
羅 6:20
因為你們作罪之奴僕的時候,就不被義約束了。
羅 6:21
你們現今所看為羞恥的事,當日有什麼果子呢?那些事的結局就是死。
羅 6:22
但現今你們既從罪里得了釋放,作了 神的奴僕,就有成聖的果子,那結局就是永生。
羅 6:23
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惟有 神的恩賜,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里,乃是永生。
作者: 研究    時間: 2009-8-23 02:13
有網友提出,保羅書信與雅各書在談論行為上意見相左,本人以為不然。雅各書只不過對信心的概念進行了更深入的闡述而已。
作者: can    時間: 2009-8-23 04:28
本帖最後由 can 於 2009-8-23 04:32 編輯

且看如下兩端論述:

保羅的<羅馬書>
1 如此說來,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憑著肉體得了什麼呢? 2 倘若亞伯拉罕是因行為稱義,就有可誇的。只是在神面前並無可誇。 3 經上說什麼呢?說,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 4 作工的得工價,不算恩典,乃是該得的, 5 惟有不作工的,只信稱罪人為義的神,他的信就算為義。 6 正如大衛稱那在行為以外,蒙神算為義的人是有福的。 7 他說,得赦免其過,遮蓋其罪的,這人是有福的。 8 主不算為有罪的,這人是有福的。


雅各的<雅各書>
20 虛浮的人哪,你願意知道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嗎? 21 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把他兒子以撒獻在壇上,豈不是因行為稱義嗎? 22 可見信心是與他的行為并行,而且信心因著行為才得成全。 23 這就應驗經上所說,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他又得稱為神的朋友。 24 這樣看來,人稱義是因著行為,不是單因著信。 25 妓女喇合接待使者,又放他們從別的路上出去,不也是一樣因行為稱義嗎? 26 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

問題:亞伯拉罕是因什麼稱義的?保羅與雅各的答案一致嗎?
作者: james2000    時間: 2009-8-23 17:56
這個問題很容易回答。

創世紀
22:1這些事以後,神要試驗亞伯拉罕,就呼叫他說,亞伯拉罕,他說,我在這裡。
22:16耶和華說,你既行了這事,不留下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我便指著自己起誓說,
22:17論福,我必賜大福給你。論子孫,我必叫你的子孫多起來,如同天上的星,海邊的沙。你子孫必得著仇敵的城門,
22:18並且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

答案是:亞伯拉罕是因行為稱義的。
作者: james2000    時間: 2009-8-23 17:57
研版也有點搗糨糊的嫌疑,證據清清楚楚,但他們卻故意迷迷糊糊。
作者: 研究    時間: 2009-8-23 22:23
且看如下兩端論述:

問題:亞伯拉罕是因什麼稱義的?保羅與雅各的答案一致嗎? ...
can 發表於 2009-8-23 04:28

所有的人稱義,都是因信稱義。因信稱義在先,然後我們看到的是「生命」的改變。如果一個人,口裡承認,我們很難說他是否心裡相信。按雅各的說法,如果沒有行為,那「信心」就是死的,因為從外面,我們看不到生命的成長,看不到新生命的自然流露。保羅與雅各在行為上的論述是一致的。保羅的論述著重於因信稱義,也強調了得救的人不能活在罪里;雅各強調,新生命必須有他的顯露,正如種子發芽,我們看到新生命,如果種子爛在地里,並不發芽,我們當然看不到新生命。
作者: 研究    時間: 2009-8-23 22:25
這個問題很容易回答。

創世紀
22:1這些事以後,神要試驗亞伯拉罕,就呼叫他說,亞伯拉罕,他說,我在這裡。
22:16耶和華說,你既行了這事,不留下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我便指著自己起誓說,
22:17論福 ...

答案是:亞伯拉罕是因行為稱義的。
james2000 發表於 2009-8-23 17:56

亞伯拉罕的行為亦是信心的表現。
作者: 研究    時間: 2009-8-23 22:27
研版也有點搗糨糊的嫌疑,證據清清楚楚,但他們卻故意迷迷糊糊。
james2000 發表於 2009-8-23 17:57

不是搗漿糊,而是從不同的側面去理解那個「信」字。什麼叫「信」?其實這個「信」字裡面有好多內涵。
作者: can    時間: 2009-8-23 22:50
本帖最後由 can 於 2009-8-23 22:52 編輯
所有的人稱義,都是因信稱義。因信稱義在先,然後我們看到的是「生命」的改變。如果一個人,口裡承認,我們很難說他是否心裡相信。按雅各的說法,如果沒有行為,那「信心」就是死的,因為從外面,我們看不到生命的 ...
研究 發表於 2009-8-23 22:23


呵呵呵! 僅僅就這個例子來分析,我看你從內心裡是贊同雅各的說法,即「信心+行為」才可稱義。

既然如此,為何有苦苦的替保羅辯護呢? 他明明在說亞伯拉罕的稱義是「只由於信心」的。他甚至進一步用比喻解釋說:「4 作工的得工價,不算恩典,乃是該得的, 5 惟有不作工的,只信稱罪人為義的神,他的信就算為義。」這還不夠清楚嗎?

他們兩人的答案根本不同。不信你再多讀幾遍上面的原文,再來回答我「保羅與雅各的答案一致嗎?」。
作者: 研究    時間: 2009-8-23 23:34
9# can
我的觀點已經明確,保羅與雅各的論述,是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什麼是「信」,信的內涵與外延的關係。也許你把雅各所談真信心要有行為,看作是「信心+行為」,實際上雅各是在談什麼是真信心。
作者: can    時間: 2009-8-24 03:17
9# can
我的觀點已經明確,保羅與雅各的論述,是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什麼是「信」,信的內涵與外延的關係。也許你把雅各所談真信心要有行為,看作是「信心+行為」,實際上雅各是在談什麼是真信心。
研究 發表於 2009-8-23 23:34


對不起,你講的不對。不要低估了前輩們的理解力。「信」與「行」的定義他們都很清楚。

保羅與雅各的論述,根本不是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什麼是「信」,而是解釋究竟什麼才可稱「義」。是僅僅因為「信」就足夠了呢,還是「信+行」。

很希望斑竹認真嚴肅的討論。
作者: 文責自負    時間: 2009-8-24 11:31
我個人的理解是,一個人的"信心",實質是其所信的道.也就是說,一個人如何信神的道,可行,還是不可行.同樣一句"愛人如己",有人一點一滴得去實踐,有困擾有挫折.有人拿它高談闊論,里裡外外說得頭頭是道.但落到實處,便稱"俺是個罪人",如鴕鳥般一頭扎入沙土之中.

"因信稱義",我想,其信的應該是可行的道,既然可行,哪有不為之的道理.
作者: james2000    時間: 2009-8-24 12:59
對不起,你講的不對。......很希望斑竹認真嚴肅的討論。 ...

can 發表於 2009-8-24 03:17


你對研版的要求也太高了,他怎麼可能嚴肅得起來?
作者: james2000    時間: 2009-8-24 13:06
"因信稱義",我想,其信的應該是可行的道,既然可行,哪有不為之的道理.
文責自負 發表於 2009-8-24 11:31


我不同意你對說法。

如果"因信稱義"那麼容易去行的話,那聖經里那麼多人嘮嘮叨叨地反覆強調行為的重要性,豈不都成了祥林嫂了?

首先,近天國是窄門,這個理論就說明了不容易,其二,末日審判對近天國的要求很高,尤其在行為上。
作者: james2000    時間: 2009-8-24 13:14
既然如此,為何有苦苦的替保羅辯護呢?...
can 發表於 2009-8-23 22:50


唉,你不了解研版的苦衷啊!他像保羅一樣:「7:15我所願意的,我並不作。我所恨惡的,我倒去作。......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

你現在了解他們的苦衷了吧?
作者: james2000    時間: 2009-8-24 13:19
亞伯拉罕的行為亦是信心的表現。
研究 發表於 2009-8-23 22:25


你不是同意大S的「信也是行為的一種」嗎?那還要用行為來證明信心做什麼?豈不是多此一舉?
作者: james2000    時間: 2009-8-24 13:26
保羅的論述著重於因信稱義,也強調了得救的人不能活在罪里;...
研究 發表於 2009-8-23 22:23


不對,

7:21我覺得有個律,就是我願意為善的時候,便有惡與我同在
7:22因為按著我裡面的意思。(原文作人)我是喜歡神的律。
7:23但我覺得肢體中另有個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戰,把我擄去叫我附從那肢體中犯罪的律。
7:24我真是苦阿,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
7:25感謝神,靠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能脫離了這樣看來,我以內心順服神的律。我肉身卻順服罪的律了。

可見保羅最後還是活在罪里,只是心靈上歸了耶穌,這就是因信稱義的來由吧?
作者: james2000    時間: 2009-8-24 13:31
坦白講,如果因信就能近天國的話,那實在是一大喜訊,大家何必要反對呢,於你我都有益,行善的壓力也不會那麼大,對不對?只是覺得不可能罷了,世界上哪有那麼便宜的事,耶穌祂自己也在不斷地強調行為的重要性。
作者: Dhammapala    時間: 2009-8-24 22:05
那倒不一定是喜訊。進天國是一回事,你能否在天國安居則是另一回事。我記得耶穌說過,天國沒有Sex 。如果你對男女間那檔事貪戀不捨,即使耶穌大發慈悲,接你進了天國,你也待不住,因為你過得很痛苦,最後你會自己離開天國。
作者: can    時間: 2009-8-24 22:46
本帖最後由 can 於 2009-8-24 23:02 編輯
坦白講,如果因信就能近天國的話,那實在是一大喜訊,大家何必要反對呢,於你我都有益,行善的壓力也不會那麼大,對不對?只是覺得不可能罷了,世界上哪有那麼便宜的事,耶穌祂自己也在不斷地強調行為的重要性。
james2000 發表於 2009-8-24 13:31


呵呵呵呵, 所見略同!

因信稱義的好處在於容易將更多的人拉進教會(因為世人愛佔便宜), 壞處是使基督教的理論體系不能自圓其說,從而給它的長期發展埋下極大的隱患。

因為「因信稱義」有悖於人類的良知(良知確是造物主對人的恩典),即使那些皈依的人,也難免內心對它時有懷疑,進而更影響到「信仰」本身。許多強迫自己相信「因信稱義」的人,實在是自欺欺人罷了。

所以,借著「因信稱義」,保羅曾使基督教在外邦人中迅速發展。然而將來極有可能又是「因信稱義」將基督教斷送。
作者: 文責自負    時間: 2009-8-25 00:13
我不同意你對說法。

如果"因信稱義"那麼容易去行的話,那聖經里那麼多人嘮嘮叨叨地反覆強調行為的重要性,豈不都成了祥林嫂了?

首先,近天國是窄門,這個理論就說明了不容易,其二,末日審判對近天 ...
james2000 發表於 2009-8-24 00:06


神的道,要100%行出來(以行為稱義),是不可能的.但行與不行,卻是信心的試金石.理解和討論神的道,是為了能落在實處.不然,就成了沒有行為的信心,所謂的對錯又有什麼意義呢.
作者: 文責自負    時間: 2009-8-25 00:22
那倒不一定是喜訊。進天國是一回事,你能否在天國安居則是另一回事。我記得耶穌說過,天國沒有Sex 。如果你對男女間那檔事貪戀不捨,即使耶穌大發慈悲,接你進了天國,你也待不住,因為你過得很痛苦,最後你會自己離 ...
Dhammapala 發表於 2009-8-24 09:05


那要搞清啥是"天國",是盡情享樂的地方,還是虔誠人生的延續和升華.
作者: james2000    時間: 2009-8-25 11:56
神的道,要100%行出來(以行為稱義),是不可能的.文責自負 發表於 2009-8-25 00:13


馬太福音5:48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

現在讓我們跪下,兩手握成一個拳,雙眼緊閉做痛苦狀:「主耶穌啊,文責自負兄弟說要像天父完全一樣是不可能的,你說怎麼辦吧?」
作者: james2000    時間: 2009-8-25 11:59
其實我也知道是不可能的,我也相信研版、大S等人的行為或許比我還要好,但高標準、嚴要求是聖經里的原則,不可以隨意降低的啊。
作者: Dhammapala    時間: 2009-8-25 13:02
耶穌說的該是修行的證量,那可不是一般宗教徒所能領會的。想用保羅神學參透福音書,那是蚊子叮鐵牛
作者: james2000    時間: 2009-8-25 16:36
是啊,假如耶穌現在在世那有多好啊,有許多問題可以詳細提問。
作者: 文責自負    時間: 2009-8-25 22:13
馬太福音5:48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

現在讓我們跪下,兩手握成一個拳,雙眼緊閉做痛苦狀:「主耶穌啊,文責自負兄弟說要像天父完全一樣是不可能的,你說怎麼辦吧?」
james2000 發表於 2009-8-24 22:56




那個是目標,目標和現實的差距,那就是救恩的問題了.
作者: 研究    時間: 2009-8-25 22:14
不對,

7:21我覺得有個律,就是我願意為善的時候,便有惡與我同在。
7:22因為按著我裡面的意思。(原文作人)我是喜歡神的律。
7:23但我覺得肢體中另有個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戰,把我擄去叫我附從那肢體中犯罪的律。
7:24我真是苦阿,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
7:25感謝神,靠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能脫離了這樣看來,我以內心順服神的律。我肉身卻順服罪的律了。

可見保羅最後還是活在罪里,只是心靈上歸了耶穌,這就是因信稱義的來由吧? ...
james2000 發表於 2009-8-24 13:26

保羅在這裡主要談的是自身的屬靈征戰,基督徒喜歡神的律,但殘留在基督徒肉體的罪,讓基督徒犯罪;然而,隨著新生命的成長,「新我」一天一天長大,「老我」一天一天走向死亡。基督徒得救在乎於是否有新生命。
作者: 研究    時間: 2009-8-25 22:24
對不起,你講的不對。不要低估了前輩們的理解力。「信」與「行」的定義他們都很清楚。

保羅與雅各的論述,根本不是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什麼是「信」,而是解釋究竟什麼才可稱「義」。是僅僅因為「信」就足夠了呢 ...
can 發表於 2009-8-24 03:17


個人看法不同而已。保羅與雅各當然清楚「信」與「行」的關係。神也籍著他們寫出神自己的解釋。您與我的不同點是我相信聖經是神默示的,不同章節從不同側面談論救恩的道理;你的觀點,聖經是人的作品,大家把它們穿在一起而已,存在矛盾在所難免。 用不同的心去領受神的話語,會有不同的結論。
作者: can    時間: 2009-8-26 02:55
版主的話講得實在!

我對您的分析稍微有一點異議:

你相信聖經是神默示的,故所有文字都是真理,且不可能有矛盾。

而我相信聖經的思想是神默示的,但記載和傳抄后難免夾雜了一些各人的觀點。即使有矛盾,也不妨礙我從中找到真理。只有坦然面對其中的矛盾,才能從中找到真理。如果我們硬要將相違「解釋」成「相符」, 則我們的解釋過程,也正是我們丟掉真理的過程。

版主以為如何?
作者: sousuo    時間: 2009-8-26 03:20
15:6    亞 伯 蘭 信 耶 和 華 , 耶 和 華 就 以 此 為 他 的 義 。
作者: james2000    時間: 2009-8-27 18:30
創15:6    亞 伯 蘭 信 耶 和 華 , 耶 和 華 就 以 此 為 他 的 義 。
sousuo 發表於 2009-8-26 03:20


既然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那為什麼22:1這些事以後,神要試驗亞伯拉罕呢?
作者: james2000    時間: 2009-8-27 18:33
保羅在這裡主要談的是自身的屬靈征戰,基督徒喜歡神的律,但殘留在基督徒肉體的罪,讓基督徒犯罪;然而,隨著新生命的成長,「新我」一天一天長大,「老我」一天一天走向死亡。基督徒得救在乎於是否有新生命。
研究 發表於 2009-8-25 22:14


「新我」一天一天長大,「老我」一天一天走向死亡。這只是理論上的東東,實際情況也有可能是,「新我」一天都沒有長大,「老我」卻一天一天壯大。你不能否認有這種事實。
作者: sousuo    時間: 2009-8-27 21:42
32# james2000

因信而被稱為義呀,改變的是身份;然後是信心增長的過程,信心結的果子逐漸顯露在眾人面前了。
作者: 研究    時間: 2009-8-27 23:05
既然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那為什麼22:1這些事以後,神要試驗亞伯拉罕呢?
james2000 發表於 2009-8-27 18:30

雅 1:2
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
雅 1:3
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
雅 1:4
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
作者: james2000    時間: 2009-8-28 14:07
雅 1:2
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
雅 1:3
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
雅 1:4
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
研究 發表於 2009-8-27 23:05


馬太福音

耶穌說你們要這樣禱告:「我們在天上的父.....6:13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

雅各大還是耶穌大?聽雅各的還是聽耶穌的?當然那個雅各不是我這個雅各。
作者: sousuo    時間: 2009-8-28 21:11
試煉試探,一字之差表明了"麻煩"來源的不同,一者要迎接一著要遠避。
作者: Dhammapala    時間: 2009-8-28 21:15
來源的事不好說。撒旦和耶和華商量如何整約伯,你說約伯受的是試煉還是試探?
作者: sousuo    時間: 2009-8-28 21:25
38# Dhammapala


好說,將你引向神的還是將你引開神的是分別。

個人觀點,試煉多為苦難,試探多為誘惑。
作者: 研究    時間: 2009-8-28 23:15
來源的事不好說。撒旦和耶和華商量如何整約伯,你說約伯受的是試煉還是試探?
Dhammapala 發表於 2009-8-28 21:15

我個人認為,這裡既有試煉也有試探。試煉是神鍛煉我們的信心,試探是魔鬼妄圖摧毀我們的信心。約伯在試煉與試探中為神受苦,更進一步堅定了他的信心。
作者: james2000    時間: 2009-8-29 07:30
約伯為耶和華而受的苦?
作者: 研究    時間: 2009-8-29 11:15
約伯為耶和華而受的苦?
james2000 發表於 2009-8-29 07:30


為神做見證。看神與撒旦的對話。
伯 1:6
有一天, 神的眾子來侍立在耶和華面前,撒但也來在其中。
伯 1:7
耶和華問撒但說:「你從哪裡來?」撒但回答說:「我從地上走來走去,往返而來。」
伯 1:8
耶和華問撒但說:「你曾用心察看我的僕人約伯沒有?地上再沒有人象他完全正直,敬畏 神,遠離惡事。」
伯 1:9
撒但回答耶和華說:「約伯敬畏 神,豈是無故呢?
伯 1:10
你豈不是四面圈上籬笆圍護他和他的家,並他一切所有的嗎?他手所作的,都蒙你賜福;他的家產也在地上增多。
伯 1:11
你且伸手,毀他一切所有的;他必當面棄掉你。」
伯 1:12
耶和華對撒但說:「凡他所有的,都在你手中;只是不可伸手加害於他。」於是撒但從耶和華面前退去。
作者: james2000    時間: 2009-8-29 16:25
是啊,所以約伯對上帝發牢騷說:「6:4因全能者的箭射入我身,其毒,我的靈喝盡了。的驚嚇擺陣攻擊我。」

我已經不大願意回你的貼了,你千萬不要自以為得意,幻想我被你問倒了,我只是不想將矛頭指向聖經而已。
作者: james2000    時間: 2009-8-29 16:28
7:14你就用夢驚駭我,用異象恐嚇我。
7:15甚至我寧肯噎死,寧肯死亡,勝似留我這一身的骨頭。

約伯的這些話也算是為神作見證么?
作者: james2000    時間: 2009-8-29 16:34
約伯還有更過分的話,簡直是非常反動的話,你還要聽么?
作者: 研究    時間: 2009-8-30 10:00
約伯還有更過分的話,簡直是非常反動的話,你還要聽么?
james2000 發表於 2009-8-29 16:34

請繼續。
作者: 研究    時間: 2009-8-30 10:01
試煉試探,一字之差表明了"麻煩"來源的不同,一者要迎接一著要遠避。
sousuo 發表於 2009-8-28 21:11


作者: james2000    時間: 2009-8-30 16:25
試煉試探,一字之差表明了"麻煩"來源的不同,一者要迎接一著要遠避。
sousuo 發表於 2009-8-28 21:11

研究 發表於 2009-8-30 10:01


不要急著握手嘛。

你的意思是約伯要迎接對他的試煉?
作者: 研究    時間: 2009-9-1 02:12
本帖最後由 研究 於 2009-9-1 02:14 編輯
不要急著握手嘛。

你的意思是約伯要迎接對他的試煉?
james2000 發表於 2009-8-30 16:25

這個,你要去問約伯啦。

神試煉我們是為了讓我們「完全」。
作者: sousuo    時間: 2009-9-1 03:30
約伯到底都沒明白神為什麼讓他有如此的遭遇,但在這些遭遇中遇到神以後,他反而不問了,因為,和真知道有神相比,那些問題的答案不在重要。

重要的是:在爐灰中的懊悔。
作者: 研究    時間: 2009-9-4 07:26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