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養兒啃老 [列印本頁]

作者: zhaiji    時間: 2009-6-24 10:57
標題: 養兒啃老
「一直無業,二老啃光,三餐飽食,四肢無力,五官端正,六親不認,七分任性,八方逍遙,九(久)坐不動,十分無用」——在中國,這一系列形容詞說的是一個正日益擴大的群體,也就是「錢來伸手、飯來張口」、依賴父母的「啃老族」。

  近日,存在已久的「啃老族」再次被放在聚光燈下。被視為就業藍皮書的《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報告》6月10日公布,第二天,多份報章都用了觸目驚心的大標題——16萬畢業生淪為「啃老族」。

  藍皮書引述中國教育部的數據說,2008年的大學畢業生總數約為529萬,其中畢業后在中外念研究生的人數超過21萬,畢業半年後就業的人數達434萬人。另外,在畢業半年後仍失業的73萬多人中(包括先就業后失業的),有超過51萬人還在覓職,5萬多人正在複習考研和準備留學,還有 16萬5100人「無工作、無學業、沒有求職,也沒有求學行為」。

  藍皮書把最後一組人定義為「待定族」,但許多媒體卻選用「啃老族」,雖吸引眼球,卻也引起熱議。不少人要求為這16萬名「啃老族」正名,指出「無工作、無學業」未必意味著他們是主動放棄就業或深造機會。這些人也認為媒體不應在全球金融陰影籠罩下,給被迫賦閑家中者扣上「啃老族」的帽子,並相信當中不少人只是暫時靠父母接濟,往後必能找到工作、自食其力的。

  「啃老族」一詞是「舶來品」,又稱尼特族(NEET),源於英國,是「Not in Education,Employment or Training」的縮略語。「啃老族」分不少類型,包括不腳踏實地、幻想創業型,認為今非昔比、喪失自信型,擔心技不如人、索性不工作的自閉型,及不愁沒人養、家庭溺愛型。

  中國有關「啃老族」的議論其實不曾間斷過,除了普遍認為「一胎化」政策造成父母過分溺愛孩子,是「啃老族」形成的主要原因,「信用卡啃老族」和「住房啃老族」等也備受關注。

  中國大學生辦信用卡既不需要銀行存款憑證,也不需要擔保人,只要填寫申請表格並出示身份證和學生證複印件,因此目前大學生幾乎都是持卡一族,享用透支服務:本科生(學士)可一次過透支3000元(人民幣,下同,約640新元),研究生5000元,博士生8000元,還款限期在20至50 天內不等。

  信用卡為大學生提供更大方便之處在於催款與對賬單人一欄不需要填寫持卡人本身的姓名,一些大學生索性填上父母的名字,滿足了超前消費的慾望。

  此外,剛步入社會工作,未立業即成家的中國年輕人為數不少。由於結婚買房子時缺錢,不少都得依賴父母資助。這原本無可厚非,但當他們婚姻觸礁、必須以離婚收場時,住房是否屬共同財產的問題就顯現了。

  據《北京晚報》報道,一對夫婦決定離婚,女方要求對房產進行分割。男方認為結婚時住在其父母的房子里,後來賣掉房子才買了新住房,也就意味著住房是他父母出錢的,女方無權要求分割;法院則認為,夫妻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屬於夫妻共同財產,要求男方按市價把約一半給女方。

  如果父母為子女購房時,將產權登記在自己名下,年輕一代離婚時如何對房產進行分割,就更為棘手了。

  年前有個調查顯示,中國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養小」的現象,三成的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養。難怪不少人都在高喊:慎防養兒「啃」老的現象顛覆中國人多年來養兒「防」老的觀念!
作者: 馬蹄急    時間: 2009-6-24 17:08
啃老,那些年輕人也不想啊。但是,現在找工作這麼難,不啃老,怎麼活下去呢?
作者: 隔岸觀火    時間: 2009-6-25 01:00
有人不啃老,被稱「躲媽媽」,不孝;還是啃老好,孝順。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