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張大千為何選擇去台灣而不留在大陸(圖)
[列印本頁]
作者:
xwei6363
時間:
2009-6-16 07:09
標題:
張大千為何選擇去台灣而不留在大陸(圖)
來源:南方網
張大千
張大千為什麼要在成都解放前夕離蓉赴台呢?關於這個問題,我曾請教過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長期在張大千身邊學畫的劉力上。劉力上告訴我說,大千先生在政治上是一個無黨派人士,他無求於國民黨,只是與國民黨的一些上層人物于右任、張群、羅家倫有些往來,也僅止於藝術交往。因此不能把他的離鄉赴台,看作是投奔國民黨。至於他對共產黨,去國前既無恩怨,也無往來。不過,1949年初,大千先生在香港曾應何香凝之求,為共產黨領袖毛澤東畫了一幅荷花,並題了「潤之先生」的上款。如果說大千先生當時對共產黨已有不滿情緒,怕是不會題款相贈的。
新中國成立后,中共高層領導曾多次過問張大千的回歸問題。據張大千的好友謝稚柳告訴我說,1950年代初,陳(毅)老總問過他,中國畫家誰畫得好?他說當然是張大千。陳毅又問,張大千現在何處?謝稚柳答在海外。陳老總讓謝稚柳寫信勸他回來。又據葉淺予回憶,周總理也多次過問張大千,一次是讓他和徐悲鴻聯名寫信勸張大千回國,一次是張大千的家屬楊宛君捐贈了張大千的一批敦煌壁畫臨摹稿,周恩來獲悉后,親自指示文化部頒發4萬元獎金,並過問獎金的分配,要留2萬元給大千先生回來後用。除此之外,周總理還指示有關部門,擇機動員張大千回國。
謝家孝在《張大千的世界》中,記載了1956年中國商業代表團團長與張大千在酒宴上的一段對話。
團長:「上海一別,不知近況如何?」
張大千:「國破家亡,亡命天涯,哪有什麼好日子好過啊,欠了一身債!」
團長:「欠了多少債?」
張大千:「不多,二三十萬美金!」
團長:「人民政府可以代你還債,只要你肯答應回去。」
張大千:「我張大千一生,自己的債自己了。想當年在敦煌,我也欠了幾百條金子的債,人家說我發掘藝術有功,可以申請政府補助。我都不肯,我不管你說的是啥子政府。政府的錢是國家的,怎好拿國家的錢給私人還債?」
幾巡茅台之後,賓主都已醉醺醺,主人站起來說:「張先生,你究竟站在哪一邊,今天最好表明態度。」
張大千一拍桌子,站起來說:「我張大千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向來站在哪一邊,就站在哪一邊。」
1981年,謝稚柳在香港答記者問時,談到了張大千回內地的問題,他的看法是:「我也希望他回去,但我決不勸他回去。原因有二:第一,張大千自由散漫,愛花錢,在國內,沒有這樣的條件。第二,張大千自由主義很強烈。要是讓他當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美協理事等職,經常要開會,肯定吃不消。張大千這人,只適宜寫畫,不適宜開會,他不擅說話,更不擅作大報告。」謝稚柳是大千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至交好友,對他的個性脾氣自然了如指掌,這兩點是從他的生活作風和個性上,道出了他不願回歸的原因。除了謝稚柳說的兩點原因外,還有兩條是張大千不願歸來的重要原因:一是經濟方面,二是政治方面。經濟方面,新中國成立初期,困難重重,百廢待興。公私合營前,除少數私方人員外,絕大部分人員先實行供給制,后是低薪。衣食住行外,所剩無幾。很少有人會用錢來收藏字畫,藝術市場十分蕭條,既無國內市場,更無海外市場,中國畫沒有出路,絕大多數中國畫家改畫連環畫、年畫或廣告設計,有的從事美術教育,只有極少數畫家(如齊白石)還能堅持賣畫為生,但價格甚低。當年齊白石一幅畫,只有幾十元,還不太好賣……對張大千來說,有沒有藝術市場(即賣畫環境)是他安身立命的重要問題,這是張大千不願回國在經濟方面的重要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張大千的家是一個大家庭,這個大家庭中有不少人需要他照料接濟,諸如他的二嫂、三哥三嫂、四哥及兩房夫人,都是年逾花甲或沒有收入的老人(還不包括子侄輩中的困難戶),據了解,張大千在海外站穩腳跟后,每月按時給三哥三嫂一房寄的生活費是一百港幣(上世紀約合人民幣四五十元),這在五六十年代中小城市,相當於四五個人的生活費;如果張大千回國,沒有賣畫的環境,不要說幫助這些親友了,恐怕連他自己一大家妻兒的生活也難以維持了。
從政治上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政治運動不斷,「土改」「肅反」「三反五反」「整風反右」「反右傾」「社教」,一直到「文化大革命」。這些政治運動,張大千雖然不明究竟,但是他有一些親友、畫界朋友在運動中受到了各種傷害。通過香港新聞媒介和親友書信傳遞,使他對共產黨的政治運動有些害怕。
說張大千一點兒也不想回來看看,看看故鄉的親人,看看老朋友,那是有點不近情理的。
摘自:《南方周末》2009.3 作者:包立民 (本文來源:南方網 作者:南方周末-包立民)
作者:
古來萬事東流水
時間:
2009-6-17 11:43
哎。。。這樣的人要是在大陸文革中恐怕日子很難過
作者:
xin2005xin
時間:
2009-6-17 13:03
肯定是害怕共產黨
作者:
零下三度XI
時間:
2009-6-17 16:21
共產黨禍害起人來那是一點也不含糊的。
作者:
人權是非
時間:
2009-6-19 04:51
張大千真聰明,有先見之明.佩服!
作者:
零下三度XI
時間:
2009-6-20 01:15
共產黨人忽悠黃金榮留在上海,結果沒兩年就給趕去掃大街了。
作者:
不惑之禍
時間:
2009-6-20 06:12
洋洋洒洒解釋半天,也不得要領。不回來的原因就是兩點嘛,一是中國獨裁專制,不自由。二是中國窮。這也是現在人們不想回去的理由!遮遮掩掩幹什麼?
作者:
zjd713
時間:
2009-6-20 06:37
本帖最後由 zjd713 於 2009-6-20 06:56 編輯
打個比方同樣是打土豪分田地,人們會有2種看法。貧窮的農民大都會表示會歡迎而富農、地主們會非常仇視?為什麼呢?實際上毛澤東早在上世紀20年代就回答過了這個問題,那就是階級立場的問題。以現在的流行話來說屁股決定大腦。不可否認張大千是一位著名的畫家,但是這一點並不代表他的階級立場就是心向勞苦大眾,退一步說也不代表他在政治上看的清楚。這就像創造了著名的「瘦金體」的宋徽宗趙佶雖然在書畫上造詣非凡,但是這並不代表他是一位好皇帝。宋代書法還有「蘇、黃、米、蔡」四大家一說,其中「蔡」指的是蔡京,他的書法姿態豪健、酣暢淋漓,人稱「冠絕古今,鮮有儔匹」,但是他的人品呢?道理一樣,實際上很簡單。謝稚柳對他的評價還是中肯的。
作者:
zjd713
時間:
2009-6-20 07:00
洋洋洒洒解釋半天,也不得要領。不回來的原因就是兩點嘛,一是中國獨裁專制,不自由。二是中國窮。這也是現在人們不想回去的理由!遮遮掩掩幹什麼?
不惑之禍 發表於 2009-6-20 06:12
怕受約束圖安逸是有的,什麼獨裁不獨裁的就有點可笑了,張大千死於1983年,台灣的民主進程還沒有開始呢。
作者:
taiwanbest
時間:
2009-6-20 10:50
有錢人都掃地出門了, 誰來買畫? 毛主席嗎? 他只對紅薯有興趣, 張大千屬於貴族派,
如果是農民派畫家就可以回中國, 就算勞改的話正好增加畫畫素材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