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科技疑雲籠罩兵馬俑 青銅劍用電子鍍鉻技術(圖)
[列印本頁]
作者:
藍藍的天
時間:
2009-6-16 06:31
標題:
科技疑雲籠罩兵馬俑 青銅劍用電子鍍鉻技術(圖)
秦俑一號坑發掘第二日,考古人員主要對昨天發現的彩繪繼續進行加固保濕。
人們一直認為秦俑是「當兵的」,但學界對此已起爭執,有專家認為,秦俑不是「當兵的」,而是秦始皇的「侍衛」。
兵馬俑籠罩著高科技謎團,比如,一種紫色的彩繪顏料,在大自然中不存在,專家也只在超導世界的衍生物質中發現過。
據新華社電 秦俑一號坑考古工地14日較平靜。秦兵馬俑博物館考古隊執行領隊許衛紅說:「除清理第二次發掘的回填土外,今天主要對昨天發現的彩繪繼續進行加固保濕。」
根據考古發掘資料,秦俑一號坑是一個東西向的長方形坑,坑東西兩端有長廊,南北兩側各有一邊廊,中間為九條東西向過洞,過洞之間以夯土牆間隔,估計埋有約6000個真人真馬大小的陶俑。專家推測,一號坑內秦俑有前鋒和左右兩翼,中間戰車與步兵相雜,其排列象徵著宿衛秦始皇京城咸陽的矩形混編部隊——宿衛軍,並與二、三號坑的秦俑分屬左、中、右三軍,屬於軍陣。
然而,這一說法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陝西師範大學教授劉九生認為,以「軍陣」陪葬違背中國人崇尚死後安寧的理念,秦俑實際上源於秦始皇動用的近臣侍衛——「郎系統」,秦俑是對這些侍衛及其真馬真車和裝備的複製。整個一號坑呈現的是秦始皇出行或舉行盛典時的生活場景。還有專家把秦俑與秦始皇剝離開來。古建專家陳景元先生認為,秦俑是秦國宣太后的陪葬坑。
中國先秦史學會副會長趙世超說,隨著土木結構俑坑的「打開」,或許可以解開秦俑及其俑坑性質的歸屬之謎。
高科技疑雲
籠罩兵馬俑
伴隨著秦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的進程,觀眾也期待一些高科技謎團能夠被揭開。
彩繪物質
只在超導世界存在
陶俑身上殘存的彩繪顏色,經專家分析研究,發現其中很重要的一種成分硅酸銅鋇被認為是人工製造的,這種紫色顏料目前在自然界中還未曾發現,如今的人們只有在超導世界里的衍生物中發現這種紫色物質,而如此高科技合成物怎會出現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朝?
鑄造青銅劍
竟用電子鍍鉻技術
當年出土的青銅兵器,埋葬於地下兩千多年仍光亮如新,專家發現這些青銅兵器表面有一層緻密的鉻鹽氧化層。可電子鍍鉻技術直至20世紀才出現,當年問題是如何解決的?至今無人知曉。
作者:
和諧2008
時間:
2009-6-19 05:27
看來,人類的空間不是三維的。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