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網民參與躲貓貓調查要防水土不服 [列印本頁]

作者: 小辣辣    時間: 2009-2-22 00:35
標題: 網民參與躲貓貓調查要防水土不服
石子硯: 2009年02月21日02:16  

  雲南青年李喬明在看守所因「躲貓貓」受傷、不治而亡一事發生后,廣受媒體關注。一時,「躲貓貓」成最新網路熱詞。雲南省委宣傳部19日發布公告,面向社會徵集4名網民參與調查。20日,包括公檢法人員、媒體記者和網民代表的「躲貓貓調查組」成員在當地官員的陪同下進入看守所實地考察環境。(今日本報A11版)

  雖然公共管理部門正視輿情和民意的井噴現狀,主動徵集網民參與「躲貓貓」事件調查,官方與網民的這種良性互動,體現了社會的開明與進步,值得稱道。但是,正如有人所說,「網友並不是法官」。而官方也將網民的這次參與,頗有藝術地定義為「躲貓貓」「輿論事件」真相調查。因此,網民這次高調參與「躲貓貓」調查到底意義幾何,官方高調邀請網民介入公共事件調查到底誠意有幾分,公民李喬明之死因緣是否就此峰迴路轉,尚需拭目以待。

  此前,網民大多是個「蒙面人」或「集體人」,並在很多公共事件中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比如正龍拍虎、局長抽天價煙等。在這些公共事件中,看似「草芥」的「網民」,通過網際網路將絲絲縷縷的民意聯繫在一起,串聯起「社會大腦」,群體的智慧和聲音形成巨大張力,產生了神奇而不可思議的推動型力量。

  但令人擔憂的是,當網民撤下自己的「蒙面」走向現實,是否會遭遇「水土不服」?還能否像在網路環境中那樣「知無不言」、「暢所欲言」?在網路平台上本已生根發芽並漸以成熟的公民意識,能否繼續得到陽光、雨露和溫情的呵護,並繼續產生更多不可思議的推動力量?

  以「躲貓貓」事件來說,就有評論質疑,「網友的急切願望不過是要求職能機關公正介入,並保證過程和結果的公開透明。所謂網友參與調查只能是公開透明的體現,而不意味著網友成了真正的法官」,網友不是專家,又能看見多少真相?畢竟,真相與正義,並不會因為有了網民的參與,因為披上「網民」的華麗外衣,就自動從天而降。網民,也並不是一服一貼就靈、包治百病的仙丹。

  所以,筆者真正擔憂的是,網民的影響力越大,那麼「網民」就越有被「利用」的可能;網民的口碑越好,就越有在不知不覺中成為「牌坊(招牌)」的可能。我們必須對於「網民」的這種可能走向保持必要的警惕。否則,網民的頻繁見光、高調示眾,意味著的可能不是機遇,而是陷阱;不是新生,而是終結。 (山東 石子硯)
作者: lyazh    時間: 2009-2-22 02:04
共匪的世界里太多的網路辭彙出現了。
作者: 牛年牛運    時間: 2009-2-22 04:08
原帖由 lyazh 於 2009-2-22 02:04 發表 [網民參與躲貓貓調查要防水土不服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共匪的世界里太多的網路辭彙出現了。

俺能問問你在啥世界里么?
作者: tylz888999    時間: 2009-2-22 10:11

作者: 霜天紅葉    時間: 2009-2-22 18:45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