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何謂「一念不生」? [列印本頁]

作者: 嘁哩喀喳    時間: 2009-2-14 09:37
標題: 何謂「一念不生」?
摘自母音老人《心經抉隱》:

須知所謂一念不生,並不是一個念頭都沒有,而是念起不隨,生而無住也。《金剛經》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要生一個無所住心,要生一個玲瓏活潑心,要生一個不取不舍心。不是不生其心。不生心,如何起妙用呢?不起妙用,哪還有現在的世界?哪還有什麼凈土佛界?譬如,《彌陀經》講的西方極樂世界種種莊嚴、種種美好的境界亦是阿彌陀佛的真心所顯現的。佛在說法時,也不是不生心。所以,我們不能說入滅盡定是正定,那不是正定,那是錯誤的。
作者: 大熊貓    時間: 2009-2-14 10:05
標題: 一念不生
術語,沒有妄想,分別,執著。
作者: 一說實相    時間: 2009-2-14 10:07
能夠做到無住生心就已經是明心見性了。沒有下過功夫的人恐怕很難從語言來理解。我也遠沒有達到這個程度。不過有過一點摸索體會和聽經看書的印證,所以大概知道什麼不是。個人的建議是先打打坐試試。有點感性認識再說。
作者: 嘁哩喀喳    時間: 2009-2-14 10:14
我是看有些同學把「一念不生」搞得很恐怖,所以貼這麼一段。

也許是我多事了。
作者: 大熊貓    時間: 2009-2-14 10:15
標題: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對我來講,最好的辦法是念佛。
空有都無所住,念念心生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大熊貓    時間: 2009-2-14 10:16
標題: 回復 4樓 嘁哩喀喳 的帖子
討論這個東西,比你去鬥嘴有好處
作者: 嘁哩喀喳    時間: 2009-2-14 10:24
原帖由 大熊貓 於 2009-2-14 10:16 發表 [何謂「一念不生」? - 菩提樹下 -  backchina.com]  
討論這個東西,比你去鬥嘴有好處


錯了。揭露基督教真相,挽救多少人啊!

你沒有差點信基督教的經歷,所以你不懂基督教的危害性。我有這樣的經歷,所以我懂。有些徘徊在信和不信邊緣的人們,被挽救回來之後,寫給我的悄悄話/email,是很震撼的。這也是支持我反基的動力之所在。

你們有些人不理解反基的重要性,我是無所謂的。為人處世,但求坦坦蕩蕩,問心無愧。我九年的深入思考,認識到了基督教的本質。我如果不反基,我的良心會不安的。

「不因為基督教憤怒的人,不了解基督教」 --- 精闢啊。
作者: zjd713    時間: 2009-2-14 10:41
我只有在打坐練功進入虛空狀態時才有此感覺,平時能做到萬念化一念就很不錯了
作者: zhaiji    時間: 2009-2-14 10:44

作者: 一說實相    時間: 2009-2-14 10:48
標題: 回復 7樓 嘁哩喀喳 的帖子
老七,我倒是一向認定你的坦坦蕩蕩的。這個非常好,直心是菩提,直心是道場。一個人保持直心非常可貴。
你可以把受你教育回頭是岸的同學的Email摘錄部分(但是保證匿名)公開張貼嗎?這倒會對徘徊彷徨在邊緣的人起到一個警醒作用。我是不看好你的那個三板斧的偉大效果的,而你不耐煩的時候說的話簡直就是負作用了。
作者: 嘁哩喀喳    時間: 2009-2-14 13:00
標題: 回復 10樓 一說實相 的帖子
有很多悄悄話是在文學成反基的時候收到的。我在那裡被封了,所以那些比較震撼的的悄悄話都沒了。
作者: 翡翠    時間: 2009-2-14 14:10
標題: 回復 11樓 嘁哩喀喳 的帖子
我其實也是支持你的,有極端的基督教,就應該有極端的反力量,這也是天意,你不要受他人之說而動搖,但是要掌握靈活機動。
你的人品一直是全球第一, 世界第一!
作者: 嘁哩喀喳    時間: 2009-2-14 14:16
原帖由 翡翠 於 2009-2-14 14:10 發表 [何謂「一念不生」? - 菩提樹下 -  backchina.com]  
你的人品一直是全球第一, 世界第一!


妹子過獎了。承受不起。真的。
作者: 世道變了    時間: 2009-2-15 06:25
原帖由 xygame 於 2009-2-14 19:47 發表 [何謂「一念不生」? - 菩提樹下 -  backchina.com]  
回帖的都是沒有滅念的,這是唯一可以肯定的

還是我在另一個帖子里所說的,夢話誰都會說,沒有實修,所有的話都可以當夢話看待。

嘿嘿,你在說夢話啊?
作者: 大熊貓    時間: 2009-2-15 06:56
夢中佛事,水月道場
作者: 水月    時間: 2009-2-15 11:46
標題: 回復 14樓 xygame 的帖子
哪個不是在說夢話呢?
作者: 迷子    時間: 2009-2-15 14:58
標題: 回復 樓主 嘁哩喀喳 的帖子
應當把無明煩惱和般若智慧區分開來,一念不生指的是無明煩惱,並不是說完全無想,把般若智慧也丟掉。

佛法是智慧之學,智慧是因,定為緣,解脫生死,證得聖位是果。

此轉帖之文,有一明顯的錯誤,可能是母音老人的口誤,也可能是整理文字資料者的工作失誤。

文中說:所以,我們不能說入滅盡定是正定,那不是正定,那是錯誤的。

這個說法是不對的,滅盡定是正定,滅儘是滅盡煩惱之意。如果把文字的滅盡定改為無想定就對了,無想定是邪定,佛弟子不修這個。
作者: 翡翠    時間: 2009-2-15 16:10
標題: 回復 18樓 迷子 的帖子
迷子好。
作者: 迷子    時間: 2009-2-16 09:58
標題: 回復 19樓 翡翠 的帖子
翡翠好。
作者: 沏了個茶    時間: 2009-2-18 01:29
標題: 回復 11樓 嘁哩喀喳 的帖子
你怎麼這末不小心?
作者: 迷子    時間: 2009-2-18 09:07
標題: 回復 21樓 沏了個茶 的帖子
我以為你是老七的馬甲呢,原來不是。
作者: 大熊貓    時間: 2009-2-19 11:33
標題: 黃念祖居士
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這是本經的心中心。蕅益大師說:『金剛般若大旨,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語,足以蔽之。』也就是說,這一句話可以包括本經的全部金剛般若的玄義,大師又說:生心無住非二,『唯無住故生心』。經云:『應生無所住心。』『應如是生清凈心。』故知所生的心,即是清凈無住的心。本文開頭便引世尊成道時所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這就直指眾生的本心與十方如來的妙明真心無二無別。既然是這樣,那為什麼眾生又在昏昧顛倒之中,那就是世尊當時緊接著說的『 唯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只因眾生執人(人我執)、執法(法我執)著一切相。妄念相續從無間斷,所以雖有真心,但不能顯現。也就是不能證得。所以金剛般若首勸大家離相無住,若能生無所住心,便離一切垢染纏縛,便是清凈心,即是妙明真心。《心賦注》曰:『無住心體,靈知不昧。』又『心常寂是自性體,心常知是自性用。』『故云寂知,亦云寂照,亦云無相之知,亦云無知之知。』『不知之知,乃曰一切知。』『一切知者,此心即是一耳。』百丈禪師說:『靈光獨耀,迥脫根塵。』(也即是說,頓然脫出六根六塵,純真不二的心光,炳然現前。)臨濟禪師所說的『歷歷孤明』。(此處的『孤』字、『獨』字,可與一真法界的『一』字同參。)都是指示所生的心。蕅益大師又說:『唯生心故無住。』所生心既是清凈心,無所住心,所以生心自然無住。一燈之光可頓破千年陳暗。大師又云:『生心二字,尤為下手工夫。以凡夫不生出世心,故恆住生死。二乘不生上宏下化深心,故恆住涅槃(有餘涅槃)。唯菩薩不住六塵而行六度,故能如所教住,名第一義住,亦名住於佛住。』又說:『言無住者,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不住二邊,不住中道,故名無住。言生心者,生上求心,生下化心,生折伏心,生攝受心,遍於法界,窮於三際,故名生心。』上之無住生心,功德殊勝,不可思議。生心與不住不二,故可終日生心終日無住,終日無住終日生心,此實深契不二的大乘菩薩境界。不是凡夫與阿羅漢緣覺等所能了知。後世學人通病,常把本人的體會當作大乘深旨。而不知無相生心,實非凡夫與別教的地前三賢所能行。幽溪大師在《般若融心論》中指示很詳盡,現在擇要介紹:自有生心而不能無住者,事度菩薩是也。自有無住而不能生心者,藏通二乘(緣覺與阿羅漢)是也。……自有無住非生心,生心非無住者,別教(天台宗判唯大乘之教為別教)地前(指登地以前十住十行十向,地前三賢之位)是也。自有即無住而生心,即生心而無住者,別教地上是也。可見這不是具縛凡夫所能辦到的。凡夫舉體在妄想執著之中,曾無一念清凈,怎能生起清凈心。(唯有靠持名念佛法門暗合道妙。)世尊因須菩提問,發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降伏?云何應住?如來的答覆:『應如是生清凈心。』要生一個清凈的心,不是斷滅。要生離相的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是約在經文的三分之一處。六祖當時到客店送柴,聽客人誦經到此處,他就猛醒,直奔黃梅,見到五祖。五祖叫他作務。他說:『阿那自家日生智慧,不知更作何務?』后五祖專給他講此經,又到此處,六祖當下大悟,他說:『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五祖便付衣缽。可見般若玄妙不可思議。六祖初聽便超神秀(他當時是五祖會中的上首,后是武則天時代的國師,不是凡流)。第二次再聽到無住生心便徹悟本心,頓登祖位。五祖開始用《金剛經》教導大家,到了六祖以後,《金剛經》就成了家喻戶曉的經典了。



蕅益大師《金剛經破空論》跋曰:『金剛般若大旨,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語,足以蔽之。』大師指示無住生心這一句,可以包括全經緊要殊勝的涵義。又說:『而生心二字尤為下手工夫。』由於無住生心不是凡夫與二乘境界,初機修習,則應從生心下手,從生心修六度下手。大師又說:『若不生心修六度,則住斷滅相矣。故余嘗謂此實相為體,觀照為宗,文字為用。舊雲無相為體,無住為宗者非也。』故經雲,寧可有見如須彌山,不可空見如芥子許。與此同旨。《金剛經》的極端殊勝與重要,可是大家常常誤會,以為《金剛經》中迎請了四位金剛,所以有威力。這是很大的誤解。世俗有很多東西把佛教庸俗化了。我們要淘汰這些庸俗化的內容,還它本來面目。所以我們印《金剛經》,請金剛的部份全不印。重要的是你的自心。你的自心如何?先從生心下手,要如是生清凈心。若單純無相,是空的一邊,故鬚生心。自心、清凈心朗然啊。所以就不落二邊,不落俗諦,也不落空諦,合於中道。

回想當我第一次讀《金剛經》還不滿二十歲。讀到這句『無住生心』時,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無法形容的輕安。當時就感覺這句無住生心極殊勝,但是自己怎麼能夠達到這個境界呢?想了一下,會心一笑,就體會到念佛是最好的辦法。你一心的念,什麼都不想,就是無所住,而你念佛這個心相續,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是念念相續,凈念相續,這不是斷滅。念來念去,真正念到清凈的時候,是誰在念也就忘了。念的是什麼你也忘了,可是這一句朗朗現前。自自然然,沒有我,自自然然的這一句就出來了。如果相續,那就是極殊勝的境界。所以我們只要念得綿綿密密,老老實實,就這樣念,我們就達到了地上菩薩才能達到的境界。只要誠誠懇懇,綿綿密密,老老實實,清清楚楚,一句接一句,無牽無掛,這就暗合無住生心的道妙。(後來我又一想,可能念咒還要近一點,因為佛號還有一個佛字。咒很像禪宗的無義味話頭,離開一切思想。)所以古德說:以凡夫生滅心入諸法實相,以持名念佛最為容易。就是這個道理。
作者: bearbee82    時間: 2009-2-20 04:56
一念不生:
只有一人之念不能起紛爭,不能延續。只有不同的人生出不同的念頭,而且生生不息才能有「世俗之事」,而凡世就此誕生最俗之解

[ 本帖最後由 bearbee82 於 2009-2-19 16:41 編輯 ]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