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談談美國護士 [列印本頁]

作者: goodoctor2    時間: 2009-2-13 03:54
標題: 談談美國護士
作者: gzmc
(有刪節)

The word nursing itself is derived from the Latin nutrire "to nourish". Nurse和婦女母親是同義詞,是nourish(滋養,哺育)不同的對象 - 包括嬰兒,病人老人等等。The nurse has always been a necessity, thus lacked social status.沒有任何社會地位。隨著醫學的發展,護士逐步發展成一個專業,The development of nursing depended on two additional ingredients: skill and expertise, and knowledge (Donahue, 1996).

下面這一段是抄回來的,護士不再僅僅是婦女母親的同義詞,而是醫療系統中的一支專業隊伍,她的工作包括的病人的治療,安全,康復,健康的維持以及醫療和護理的科研。A nurse is responsible—along with other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for the treatment, safety, and recovery of acutely or chronically ill or injured people, health maintenance of the healthy, and treatment of life-threatening emergencies in a wide range of health care settings. Nurses may also be involved in med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and perform a wide range of non-clinical functions necessary to the delivery of health care. Nurses also provide care at birth and death.

美國的護士工作是一份工資不錯,受人尊重的職業。在一份調查中,美國人認為護士最值得信任。護士工作專業性很強,工作範圍很廣,在人口老年化的美國,護士的需求量很大,所以護士是皇帝女不愁嫁,到哪裡都可以輕易得找到工作。

  護士的教育有五個級別:職業學校(高中畢業生再接收2年教育獲取護士文憑,但沒有學位,這種學校將逐漸被大學替代);大專(2年的大學教育獲取副學士學位- associate degree);本科(學士學位);(註:這三種教育后都得通過護士執照考試才能正式當護士和學習更高的學位,如果考試不及格的話,拿著護士文憑也不能當護士。)碩士(碩士學位,護士執業者- nurse praticianer);博士(博士學位)。

  醫務人員的工作對象是病人,工作出錯將危及病人的生命,所以很多醫學專業都需要執照。這些專業包括醫生(博士),護士,呼吸機技術員(學士),放射科技術員(大專),康復技術員(博士),藥劑師(博士),營養師(學士),驗光師(博士)等等。完成某個專業的學習只是獲得了考執照的資格,並沒有獲得該專業的工作資格。所以有文憑沒有執照的人是不能做該專業的工作。執照的考試可能是全國性的,也可能是各州自定的考試,基本上考試標準相似,這樣能保證專業人士的水準。也正因為如此,大學不能只是給學生髮放畢業文憑,而是要保證學生畢業后能考上執照。如何保證呢?保證的措施就是「淘汰」。

  高等教育是普及教育,只要有高中文憑的人都可以入學。美國的大學生是成年人,也就是說他們到達了自己對自己負責的年齡。他們進了大學不讀書,教授也管不了,到了期末考試不及格,學校就把他們淘汰出門。有悔過之心的學生只好重讀學分,拖了數年後還是有機會畢業的,有更多的人無法畢業。護士的入學門檻比許多專業高,想進入第三年護士專業的申請者得有大學平均成績 3.0以上(大學成績的計算方式如下:A-4分,B-3分,C-2分,D-1分,F-0分來計算。學生某學期拿了英語3個學分,得了A;數學4個學分,得了A;化學4個學分,得了C。平均成績就是(3x4+4x4+4x2)/11=3.27)。3.0隻是門檻,申請人多的話就要比成績了。入學后的淘汰率更高,第一個學期淘汰的新生高達30%。其它醫療專業也有相似的情形,許多人進大學時想讀護士,藥劑師等等,到時連專業的門都進不了,只好轉讀其它容易畢業的專業。如此的教育標準和規範的執照要求,護士不再是沒有社會地位,沒有教育水平的「nurse-母親」。

一位在美國讀護士的中國人寫道:「為了保證學校的執照一次通過rate, 學校要求每個畢業前必須Hesi 執照出關考試,剛剛考完 Hesi 執照出關考試,班裡一半的人fail 了。很多人哭著回家。根據policy ,failed 人還可以再考一次。如果在不過就永久fail,四年白讀,不讓畢業。也難怪不哭著回家。不過今天我還是考過來。忽然覺得千斤的壓力終於卸下來了。好想大哭一場。覺得護士Program 簡直就是地獄。」

護士的工資和工作時間
很多中國護士抱怨自己的工作辛苦,待遇低。我來談談美國護士的工資,工作時間和護士病人的比例。
護士的工作範圍廣泛,但是絕大多數護士還是臨床護士,在醫院診所照顧病人。臨床護士的工資不錯,跟據我所知道的一家醫院的護士工資情況,剛畢業的護士工資年薪$63,000(稅前),有本科學位加$1,000/年(年薪$64,000),碩士加$1,000/年,博士加$1,000/年,護士專科文憑(內,外,婦,兒等)加$1,000/年,每年的年資加$1,000/年。假設一位護士有碩士文憑和手術室護士專科文憑,工作了十年,她的工資應該是$76,000(時薪約$39)。由於護士供不應求,許多護士做超時工(時薪$58.5),工資超過$100,000不是什麼稀罕事。不管你有什麼學位,只要你是臨床護士,工作範圍基本相同,也沒有博士護士領導大專護士的情形。工作基本是同工同酬,博士護士也只是比沒學位的護士多出每年三千美元,扣稅後實際到手的現金大概每月百來美元。由此可見,如果你選擇做臨床護士,學位給你帶來的經濟收入有限。

美國護士的工作種類多種,每個醫院都有自己的制度,我只是談談在比較普遍的醫院病房工作護士的情形。美國是個大國,不可能所有地區所有醫院都是一樣的。

大多數醫院的護士有兩種上班的時間表:8小時工作制和12小時工作制。
8 小時工作制是7:45am-4:00pm; 3:45pm-12:00am; 11:4am-8:00am。在這8.25小時的工作時間中,有45分鐘的吃飯時間,實際工作時間是7.5小時/天,一個星期工作37.5小時,150小時/4星期。傍晚和夜班的護士工資比日班護士多2-4美元/小時,相當於多了3,900-7,800美元/年。這三班的護士都是固定的班次,不倒班。由於大多數人的生理鍾都是晚上睡覺,所以大多數新護士的第一份工作是上晚班或夜班,等到白班的工作崗位騰出來,他們才能申請轉到白天班去。這過程又是找工作。當某科室有某個班次的護士空缺,這空缺會在醫院內公布,有興趣的人可以提出申請,護長會考察申請人的教育和表現來決定要哪一位護士。認識護長對獲得該職位肯定有幫助,但是這不一定是走後門,護長不會因為認識你而自動要你,最重要的還是你的表現。在美國講的是責任制,護長要對自己的科室負責,要了一個懶惰不聽話的人是給自己找麻煩,皇帝的兒女都不要。我和某些管理人員談起僱人的事,他們基本上是堅決不要親戚朋友,如果這些親朋好友的工作有問題,你說他們也不是,不說他們也不是,到時所有的問題還是要自己解決,說不定為了避免麻煩,你還要把懶惰親戚的工作都幹了。也有的人是野貓子,喜歡上夜班和多賺點錢。

12小時工作制是 7:30am-8:00pm; 7:30pm-8:00am。午飯時間是一個小時,實際工作時間是11.5小時/天。其中四個小時屬於shift differential(班次補助),每小時多賺2.7小時。每星期工作三天,其中第四個星期工作四天,這樣護士總的工作時間是149.5小時/4星期。

除此以外,每年護士有帶薪假期20天,帶薪病假12天,帶薪假日12天,總共是44天的工作日(都是以7.5小時/天來計算)。減去周末,每年實際工作216天(以7.5小時/天為標準)。由於病房是24小時365天開放的單位,一年要有五個護士來提供一天的服務。

普通病房護士病人的比例是1:5-8,ICU護士病人的比例是1:2-3。吃飯時間段內一位護士負責兩位護士的病人(自己和另一位護士的病人)。有時忙起來護士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下班后還要留下來完成書寫病歷,這些都是沒有超時工算的,因為院方認為你應該有能力在工作時間完成工作。我聽說有些手腳不靈的護士吃飯時間都不休息,下班后還要多干一個多小時才能做完工作,這些都無法得到任何補償。

在美國兩個護士互相替換來吃午飯,也就是只有50%的工作人員吃飯,仍有50%在工作。在去午飯之前,護士總是檢查過自己的病人,常規的事都做好了,例如病人該換的液體換好了,替換護士只是應付臨時的病人需求。如果事情沒做好,兩位護士會商量更合適的午飯時間,總之要把工作做好。

這個護士病人的比例恐怕要與護士的工作量有關。我無法衡量美國護士的工作量,更無法比較中美護士的工作量。每間醫院對護士的工作要求各有不同,一些醫院配備的護士助理比較多,護士可以多做技術性的工作,有的護士確是打針發葯床上護理全包了。

美國的護士也抱怨工作辛苦,整天走來走去手腳不停。不過護士的工資還可以,生育期間很多護士選擇周末上班,這樣她們周日留在家裡照看孩子,保持工作經驗。等到孩子上學后她們再做全工。如此有彈性的工作崗位在現代社會中不多見,使她們能做到家庭事業兩兼顧。

有些醫院提出了「無條件微笑服務」的概念,有的完全可以自理的病人,不自己上廁所,在床上拉尿,讓護士給擦屁股。有的患者家屬吃完飯,把碗筷一推,命令護士:「去,給我把碗刷了」!

美國護士絕對不會「洗碗」,至於有自理能力的「Abusive"病人,護士會告訴病人:"你可以起來走動就得自己上廁所,在床上不動會衍生出其他併發症,我來幫助你上廁所。」護士連扶帶拖把病人帶去洗手間。這種做法是由醫學和護理基礎的,非常普遍的,可以說每個護士都是這麼做的。病人找護長投訴也沒用,我們根本不鼓勵病人卧床不動。

原文link
http://www.dxy.cn/bbs/post/view? ... &age=0#12432989

[ 本帖最後由 goodoctor2 於 2009-2-14 00:56 編輯 ]
作者: goodoctor2    時間: 2009-2-13 04:00
美國醫療系統如何應付難纏的病人

中國的護士朋友提到:「中國對護士的定位是服務,而且是最一般意義上的服務,尤其是當前,有些醫院提出了「無條件微笑服務」的概念,有的完全可以自理的病人,不自己上廁所,在床上拉尿,讓護士給擦屁股。有的患者家屬吃完飯,把碗筷一推,命令護士:『去,給我把碗刷了』!

護士不能承擔起引導、教育、管理等職能,只是扮演『丫鬟』的角色,使得國人對護理的評價很低。

不過,這幾年醫生的日子也不好過,病人的無理要求越來越多,醫生也被要求『微笑服務』,越來越多的扮演『大廚』的角色,患者『點菜』,醫生『炒菜』。

醫療機構是研究性、風險性、技術性、服務性並存的機構,而不是單純的服務機構,把醫院當酒店,醫生當大廚,護士當服務員,中國人遲早要吃大虧!!!「

對此,我的回答是:「 美國護士絕對不會『洗碗』,至於有自理能力的『Abusive』病人,護士會告訴病人:『你可以起來走動就得自己上廁所,在床上不動會衍生出其他併發症,我來幫助你上廁所。』護士連扶帶拖把病人帶去洗手間。這種做法是由醫學和護理基礎的,非常普遍的,可以說每個護士都是這麼做的。病人找護長投訴也沒用,我們根本不鼓勵病人卧床不動。」

中國護士朋友回答:「在中國,一名護士這麼啰嗦的結果是,輕則被罵一頓,重的乾脆就是一頓打。然後醫院還會以不能滿足患者的需求為名進行懲罰,要是合同制的有可能就被辭退了。中國患者的觀點是,我花了錢,你就得給我服務,無論是不是合理,甚至是否屬於你的工作範疇。中國有些患者是以讓人伺候為榮耀的。」

我上面講得太簡單化了,在這裡再詳細介紹一下。美國也有難纏的病人,我們怎麼應付這些人呢?為此我請教了幾位美國護士。

假設一位病人做完了腹部手術,在復甦室恢復後來到外科病房,護士來到病人面前歡迎道:「你好,王先生,我的名字叫Mary,我是你的護士,你的感覺怎麼樣?」護士和護助一起幫病人過床,整好床鋪后再問道:「你現在感覺怎麼樣?痛的評分是多少?醫生已經為你下了止痛的醫囑,你的止痛方式是靜脈注嗎啡/或 PCA/或局部麻藥。這種止痛的好處是…, 副作用是…,術后的頭兩天疼痛是最厲害的,你應該獲得良好的鎮痛治療。今天你還是禁食,明天醫生來看過你消化道的恢復情況再決定進食時間和食物,估計從流質開始。儘管傷口會痛,你還是得深呼吸,以防止肺部併發症。深呼吸時用枕頭按住腹部會減輕疼痛,如無意外,明天你應該下床到椅子上休息,然後逐步恢復活動。。。。。」這一天病人基本是卧床休息,護士就得把大小便全包了。

術后第一天,病人恢復順利,應該下床了,但是病人以傷口痛的理由拒絕,護士耐心地說:「我可以給你服用止痛藥,疼痛減輕后我們幫助你下床到椅子上。」病人說:「坐在床上我沒有痛,止痛藥使我頭暈,我不服止痛藥也不下床。」護士耐心地解釋儘早活動的好處,包括減少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造成死亡等等,病人就是不聽。護士在病歷記錄下這番對話,並向住院醫生報告,住院醫生到病人床邊做教育工作,病人拒絕。護士只好繼續做床上護理工作。

術后第二天,病人拒絕下床,檢查一切正常,護士再次記錄病人的行為,並向護長報告,這天護長,住院醫生,主治醫生到床前做教育工作,病人繼續拒絕。

術后第三天,檢查正常,病人還是躺在床上,護士,護長,醫生們繼續作教育工作,主治醫生對病人和家屬說:「不明白為什麼病人拒絕下床,是否有憂鬱症,我會找精神病專家來做會診。」

術后第四天,檢查正常,病人還是不下床,護士,護長,醫生們,社工,康復技術員,Case manager (負責監督醫院住院時間的人員,一般是護士)繼續作教育工作,並且開始提到如果不活動不能按時出院的話,保險公司可能拒絕為病人付費,也就是說病人得自己付住院費了。再拖下去,病人拒絕接受醫務人員的治療,醫生可以把病人fire掉,要求病人另找醫院和醫生繼續接受治療。我有一篇文章提到美國醫生fire 病人的文章,並在報紙上發表,如果大家想看的話,我會貼給大家。

毫無疑問,我上面舉的例子是罕見且非常極端的,一般來講,在醫務人員狂轟濫炸地圍剿下,大多數病人最多在術后第二天就會下床,也就是說可以自行上洗手間了,行動不便的可以在床邊的移動坐廁上大小便。還有,根據我的觀察,大部分病人拒絕在便盆上大小便,再艱難也要求護理人員幫助他們上廁所,這大概和便盆的設計有關。便盆是塑料一次性的,高約5厘米,中間有個大口,肥胖的人估計臀部會碰到便盆的底部,小便還可以,大便多的話病人的臀部會碰到糞便,感覺肯定不舒服,而且護士把便盆拿給病人就走掉了,便后護理人員也未必能做到馬上就有空幫你處理,你就只好坐在糞便上等了。老美護士告訴我,難纏病人要解手時,她把便盆和紙巾放在床上,告訴病人說你違反醫囑,給護理帶來額外的工作,影響其它病人的護理,慢慢等吧!這樣病人想躲懶也很不舒服。醫院有病人代表,病人不滿意可以投訴,但是這個病人拒絕所有醫務人員的建議,病人代表如何能幫助他呢?護士不為「可自理」病人做床上護理是建立在為病人提供更好的醫療護理基礎上,而不是為了少做護理項目,這一點是很重要。

由此可見,處理難纏的病人不是一人的努力,而是一個團隊的配合。在這裡,醫生制訂治療和護理的原則,護士執行護理,護長管理整個科室的運轉也幫助護士解決難題。只要護士沒錯,護長就得支持護士的工作,不允許任何人(病人,醫生等人)欺負自己手下的人。護長不應該為討好病人而允許病人難纏,而是要制定科室內的規章制度,而這規章制度是以疾病的治療和病人的康復為原則的。這樣的護長要有深厚的醫學知識,足夠的法律知識,宏觀的管理理念。一般來講中專護士很難到這要求,而不讀書,不用大腦的本科或碩士護士也不一定能行,人人都得好好學習,才能天天向上。

下面是一篇醫學雜誌文章中有關膝關節置換術后的護理:
  術后當天:病人使用儀器做Passive knee flexion
  術后第一天:坐在床上或椅子上
  術后第二-三天:在助行器(Walker)的幫助下行走
  術后第四天:在拐杖的幫助下行走,並增加行走的距離
  術后第五天:在樓梯扶手的幫助下上下樓梯,並準備出院

要能達到這樣的護理和術后功能的恢復,醫生,病人,護士,理療師(康復技術員)一起緊密工作,缺一不可,護士不是伺候人的婢女,而是有知識有技術的專業人士。

如果大家想聽的話,我會給大家講病人想「點菜」,而我沒有照單「炒菜」的故事。

還有,美國公眾對醫務人員的服務態度評分很高,而中國公眾對醫務人員的評分很低,我有空再談談這個問題。

[ 本帖最後由 goodoctor2 於 2009-2-12 13:27 編輯 ]
作者: goodoctor2    時間: 2009-2-13 04:02
美國醫務人員良好的服務態度

美國公眾對醫務人員的服務態度評分很高,我認識很多來自中國的醫務人員,他們對美國醫務人員良好的服務態度感到驚訝,並承認自己在中國當醫生護士時對病人的態度無法和美國相比。在這裡我討論的是一般的現象,和道德的高尚與否沒有關係。我所說的是觀察出來的現象,大家可取長補短,不要學那些懶惰的東西。

為什麼美國人會有好的服務態度呢?還是從教育談起。

小學教育有一個項目名叫:show and tell. 孩子從家裡拿一個物件到班上來show and tell. 例如,中國孩子可以拿筷子到班上,講解筷子的歷史,結構,材料以及用法。在準備過程中孩子要查資料,練習演講,甚至還要重新學習拿筷子的正確做法。在 show and tell 的過程中,孩子可以觀察別的孩子好的講演方式,看到自己的不足,以便將來改進。由於孩子的家庭來自世界各地,老師在這過程中也學到很多東西。

美國的正式晚會前有雞尾酒,人人拿著個酒杯晃來晃去找人說話。兩個完全不認識的人答上了話:我的名字是小麗,來自北京,另一人說:我叫大力,從廣州來,我到過北京的長城,實在是太偉大了。小麗說:廣東的同事把親戚帶來糯米糍荔枝帶到公司,美味極了。就這樣,你一句,我一句,都是說對方的好話,誰也不會提起嚴寒的北京冬天和潮濕悶熱的廣州夏天。談話中提到彼此的工作,如果可以互相幫忙的話,這就燃起了話頭。

美國人說話真是甜言蜜語,什麼「sweetheart, honey, darling, I love you」隨口就出,朋友同事如此,護士病人也如此。實際上這說法並沒有這些單詞的真正意思。儘管醫生護士對病人友好,他們可沒打算把病人當作自己的「甜心,蜜糖,親愛的」來「愛」,況且人人都是「甜心,蜜糖,親愛的」,這「甜心,蜜糖,親愛的」的價值自然下降。不過這話聽著讓人覺得舒服,比聽到別人對你冷言冷語要好得多吧!大家不妨做個試驗,別人叫你一聲「蜜糖」,似乎有點肉麻,還是感覺不錯的,當別人叫你一聲「笨蛋」,心中就無名火起三尺。如果大家不相信我的話,同事之間互相多叫幾聲,看看感覺上的不同。

中國有句俗話:「苦口良藥。」而這句話的引申似乎是越苦的葯其藥效越好,越難聽的話越正確。美國也有批評,但總體來講是以讚揚為主來鼓勵正確的做法。而醫藥界也不斷改變藥物的入口味道(兒科藥物)和服藥次數(延緩釋放的藥物)以鼓勵病人服藥。我覺得「苦口良藥」這句支持批評的俗語有時引起人與人之間的攻擊,也許有點過時了。

說話是一種藝術,一句話可令人舒服,平息爭論,一句話也可以引起戰爭。美國家庭經常開party, 孩子的生日,聖誕節,火雞節等等,在這些party中孩子學習和別人相處的經驗。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有許多面試,幾乎所有名牌大學都通過面試來選拔學生,許多大學生都利用課餘時間工作,找工作的過程又是面試。面試看的是什麼?至少語言的應用,合適的用詞,講話的態度是其中的一部分。可以說,一開口就「神憎鬼厭」的人,除了你是什麼奇才,一般來講,就算他們是些技術不錯的醫生護士,基本上是很難開展工作的。

當護士見到病人時,她會說道:「Good morning, Mr. Sands. My name is Mary and I will take care of you today. If you need any help or have any question, please let me know.」 當病人說身上那裡不舒服,護士馬上顯出一付很同情的表情道:「I am sorry to hear that, I will…..。」

有些護士懶惰,病人按鈴要求服務時,她甜甜地問:「May I help you?」 如果知道是難纏病人要換便盆,她還是甜甜地說:「I will be right with you.」 可是她根本就沒打算馬上去,讓病人坐在大小便上半個小時后,她來到病人床邊殷勤地說道:「I am terribly sorry for the delay because I was with a very sick patient.」 病人一肚子的怨氣還沒發出來就給護士的話堵住了。如此這般,難纏病人日子也不好過,還是少惹護士小姐吧!不過這種「高招」還是少耍為妙,有的病人不吃這一套,到醫院投訴你,護長肯定要查。誰也不是笨蛋,真的處理起來護士還是不好玩的。不過我看到很多懶鬼老美,常常躲懶,被抓住了就滿口「sorry」,說完后稍微改善後又再次躲懶,抓住后又來「sorry"。護長們也拿他們沒辦法,他們總是抱歉,稍稍改善,然後繼續躲懶。就是這樣她們繼續在工作崗位上混到退休。
作者: goodoctor2    時間: 2009-2-13 05:37
美國醫務人員的professionalism

再一次重申,我並不是說美國人道德高尚,人品良好,熱心助人,救死扶傷,這些美麗的單詞還是留給道德學家們說吧!美國人的同事和家人之間也吵架打架,背後搞陰謀,甚至拔槍殺人。但是美國大的單位制度嚴格,責任分明,制止了很多不合理的事。我舉一個實例。某個周末,一位大牌骨科醫生要做手術,正好有一台緊急的普外手術要做。權衡了兩台手術的緊急程度,麻醉醫生決定先做普外那一台。這骨科醫生知道后大發雷霆,粗言濫語地大罵麻醉住院醫生。在場的手術室工作人員寫了事件報告(incident report),不久這大牌骨科醫生向麻醉住院醫生寫了道歉信,肯定醫院有關部門介入了。大家可能說醫院領導大公無私,秉公處理,又是數頂道德大帽,其實這是制度法律的功能。醫院領導的責任是要保證醫院運行合法合理流暢。骨科醫生的行為屬於working place violence(工作場所暴力)和working place harassment(工作場所騷擾),都是違法行為。如果院方不處理,這事鬧上法庭,有那麼多的證人,醫院會受到罰款和行政處理,有關部門那幾位官員的烏紗帽都難保(責任制),為了明哲保身醫院領導就得處理此事,這裡可沒有什麼江湖義氣,為朋友兩肋插刀的做法,做錯了事情還來搞江湖義氣的結果就是大家一起倒霉。 骨科醫生下次想發脾氣還要三思而行,這一次寫道歉信就過關了,下一次的處罰會更嚴格些。

工作中美國人講究的是professionalism(專家氣質,職業精神),這在專業訓練中非常強調的一個方面。護士醫生對病人的態度就是其中的一個部分,在和病人的對話過程中,要有眼神接觸,專業語言以及普通人能明白的解說,話語流利平穩等等。不只一個護士或醫生告訴我他們很討厭某個病人,但是在這病人面前他們還是面帶微笑或嚴肅認真的神情,耐心和藹地解釋有關問題,離開該病人後他們就咬牙切齒地抱怨不已,一回到病人面前他們又是那幅職業面孔。美國的醫務人員不是聖人,他們也有喜怒哀樂,只是在病人面前扮演自己的職業角色。排球名將郎平和美國參議院希拉里的故事就是典型professionalism的例子。


護理人員的職責和教育水平


在談到這個題材之前,先簡要提及中美醫療系統治療護理的一些做法和理念的差異。

1,  美國的醫療費用高漲造成民怨。為了減少醫療開支,美國醫院盡量減少病人的住院時間。例如病人發燒咳嗽呼吸急促,診斷為肺炎,入院後用了幾天靜脈抗菌素后體溫正常癥狀消失就回家繼續口服抗菌素。沒有併發症的大部分手術都是術后當天回家,例如闌尾炎手術,疝氣手術等等。如果他們回家後有新的癥狀再重新入院,不過這種可能性是很少的。心搭橋手術病人的平均住院時間是一周。這樣省下了大量的住院費用,減輕醫療對老百姓的負擔。也許相對而言,美國住院病人的病情比中國的住院病人要重些。

2,  美國病人的靜脈針都是塑料管留針,入院時打了靜脈針可以使用數天,也許這時病人已經應該出院了。由於病人不需要天天打針,除了ICU和急診室護士打針的技術還是可以的,其他護士打針的機會不會太多,技術不會太高。打靜脈針是手工操作,多打就行了,為了改善打靜脈針的效率和效果,許多美國醫院有專門打靜脈針的護士 (IV nurse),她們拿著一個箱子到各個病房為病人打靜脈針。不過有的時候IV nurse一轉身,病人把靜脈針拔出來,病房護士要靜脈給葯,只好自己去打或叫醫生來打。IV nurse 的工作就是打針,技術自然不錯,這樣病人也少遭罪。

3,  美國醫院不允許陪人,一天只有數小時允許病人家屬來探病。所以護理工作幾乎全部由醫務人員來做,家屬只是和病人聊天說話,家屬會扶病情輕的病人上廁所,喂點家鄉菜。無法起床的病人的護理:餵食端便盆床上擦身都是護理人員來做。

4,  美國護士的工作是個人責任制,一人完全負責數個病人的護理工作。入院時護士要面試病人來了解病情,出院時護士要交待出院注意事項,住院過程中病人有問題護士得適當處理。這種做法護士對自己病人的病情和性格頗為了解,便於提供人性化的服務。這種安排的先決條件是整個護士隊伍水平平均,可以說每人都是「獨奏」高手,避免 「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來傷害病人。

5,  體弱的老年人/病人的照顧可以由家人照顧,但是雙職工戶來長期承擔繁重的照顧工作是極其困難的。有句俗語說「久病床前無孝子」說的就是這種情形。不過人們看到這情況,除了指責不堪負荷的子女,再拿出幾個「孝子」的榜樣(誰知這些孝子的真假和可行性?),數千年來根本無人研究這現象的原因和解決辦法,坦白說這也是中國社會的普遍現象,人人「道德比天高」,卻無人願意拿出可行的辦法。美國政府承擔了老殘病弱者的照顧任務,它向老百姓收稅(許多「道德高尚」
的人會對此抱怨了,自己家裡沒有需要照顧的老人/病人,還是得交這個稅),讓老
年人有固定收入,還派人到老殘病弱者家裡照顧起居。
作者: goodoctor2    時間: 2009-2-13 05:41
美國有不同水平的護理人員(工資以美國某城市為例)

1,  家庭護理員(home attendant): 沒有學歷要求,接受短期培訓(1-2月)學習護理的規程和某些技術(幫病人在床上擦身的做法)。職責:到病人或老年人的家裡提供服務:買菜做飯餵食,病人的衛生和做清潔等家務。如果病人有不適,例如說腹痛,護理員的任務是打電話給家庭醫生。如果護理員「好心」讓病人服用「保濟丸」或為病人在腹部擦萬金油/ 紅花油等土辦法,這是違反工作條例會被辭掉。護理員的工作基本等於「母親」的職責。工資約8美元/小時。

2,  護助(nurse aid/patient care technician): 高中文憑,短期培訓(2-3月),學習護理的規程和某些技術(生命指征的檢查,抽血等)。職責:在醫院或老人院提供護理,除了端茶餵食,洗身換衣等工作,還要檢查血壓心跳體溫等。發現異常體征(血壓高/低,體溫高/低等等)或發現病人有不適,例如說腹痛,護助應馬上通知護士。他們應該懂得一點醫學常識。工資約14美元/小時。

3,  (IV nurse) 打靜脈針的護士:註冊護士,至少有高中文憑,完成護士的培訓,通過執照考試,有五個不同的學位(高中,大專,本科,碩士和博士)。。我的看法,如果一個護士只希望成為打靜脈針的高手,有中專文憑就足夠了。這麼一個簡單的手工操作,幹上數個月仍未能成高手的話,也許這不是你的專長。成了高手也就是這麼一回事,這是不太需要大腦的工作。工資約33-40美元/小時。

4,  臨床護士:註冊護士,有五個不同的學位(高中,大專,本科,碩士和博士)。除了上述的所有工作以外,護士需要對病人做評估工作,並決定處理方式。例如病人說腹痛,護士要對病人做檢查(望聞問切),如果病人有胃痛史,最近醫生加用了一些傷胃的藥物,現在腹痛的性質與胃痛相同,病人也差不多到時間服用胃藥了,護士可以提早把胃藥讓病人服下然後把病人的癥狀向醫生報告(非緊急的)。如果病人的病史和腹痛的性質與心肌梗死相似,護士馬上向醫生報告(緊急的),並留在床邊監測病人生命體征和讓病人吸氧。然後護士配合醫生來做必要的診斷和治療工作。工資約33-40美元/小時。
作者: huimelody    時間: 2009-2-13 09:15
Thanks for the information!!!))
作者: goodoctor2    時間: 2009-2-14 16:42
標題: RNLEX-RN和RN
  註冊護士」Registed Nurse, 簡稱RN,在美國是一種專業人員,無論在美國的那一州,都必須通過該州的專業執照考試,取得該州頒發的註冊護士執照,才能從事護理工作。

全國護士局聯合委員會
 
  各州護士局為了統一全美國的護士水平,也為了避免各州分別舉辦不同的執照考試,以及不同州之間換髮執照的困擾,因此共同組織了一個「全國護士局聯合委員會」National Council of State Board of Nursing,簡稱「NCSBN」

網址:https://www.ncsbn.org/index.htm

從1987年起,統一舉辦「全國聯合委員會註冊護士執照考試」National Council Licensure Examination for Registed Nurses, 簡稱NCLEX-RN。要取得註冊護士執照,首先須向該州護士局申請執照考試(Licensure Examination)資格,經審核批准后,再向「全國護士局聯合委員會」報名參加「註冊護士執照考試(NCLEX-RN)」。通過考試后,才能拿到該州頒發的註冊護士執照。

美國州護士局

  在美國,聯邦政府與州政府之間權利與職責是有區別的。聯邦政府不負責護士執照的頒發,也沒有各州之間通用的執照。每個州有各州特定的護士法律條例,由該州護士局(State Board of Nursing)執行該州護士的政策和管理。對註冊護士的執照考試而言,從接受報名,學歷與工作經歷的要求,護士資格的審核,通過考試后護士執照的頒發,以及對其頒發執照持有人的查詢,到而後每年執照的更新,或其他州RN執照的換髮等,都屬於該州政府護士局的管轄範圍。

註冊護士執照考試

  從1994年4月起,NCLEX-RN(註冊護士執照考試)從傳統的紙筆方式轉變為電腦方式,稱為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簡稱 NCLEX-CAT。電腦考試與以前傳統紙筆方式基本相同,考生不須有電腦知識要求. 考試通過後,會獲得該州護士局頒發的RN註冊護士執照,執照上有該護士的姓名、執照號碼:通常有效期為2年,每2年要向該州護士局更新一次。每次更新執照的標準根據各州護士局分別而定。
 
  NCLEX-RN(註冊護士執照考試)的考試內容是按照美國護校新畢業生應具有的知識和能力而擬定的,分為護理理論和臨床兩部分,包括護理工作的五個傳統領域,即內科、外科、產科、兒科和精神科,採取整體綜合性考試,並不是各科分科考試。

NCLEX-RN考試結構

  NCLEX-RN或稱NCLEX-CAT的題目為四選一多選題。考題數目依考生臨場表現而定。最少75題,最多265題。考試時間5小時,2 小時后休息10分鐘。考試時電腦每次只顯示一題,每題都必須回答,否則不會顯示下一題。已回答過的題目不能查看或修改。電腦會根據考生的答題質量來給出隨後的考題。如考生回答正確,電腦將提高考題的難度;回答錯誤,則將降低考題難度。考試成績是由正確答案的難度、而非正確答案的數量來決定的。因此,當電腦根據考生的答題難度與正確率,對考生水平作出判斷(即合格和不合格)后,就會停止該考生的考試。若無法確定,考生就得繼續答題,直至電腦可以判斷考生的程度為止。當滿5小時(包括考前練習及考間休息)或考生做完了265題時,考試也結束。

NCLEX-CAT考題分為以下類別:

Safety,Effective care environment安全有效的護理環境(15-21%)
Health Promotion and maintenance 人體的生長發育與健康保健(17-23%)
Psychosocial integrity 社會心理完整(8-16%)
Physiological integrity 生理完整(46-54%)

考試結果:

  考完試后,電腦中心不會立刻告訴你考試結果,但會將你的成績立即傳給該州的護士局。該州護士局會在2至3周內把考試結果通知考生。考試採用合格分數線,並不通知具體考試分數。如沒通過,考生可以重考,但每次要等91天後才能重考,重考次數限制是由各州護士局分別而定的。

註冊護士執照(License of RN)

  考試通過後,會獲得該州護士局頒發的RN註冊護士執照,執照上有該護士的姓名、執照號碼:通常有效期為2年,每2年要向該州護士局更新一次。每次更新執照的標準根據各州護士局分別而定。

外籍護士報考條件(Foreign Nurse Requirements)

  外籍考生必須在其本國擁有一級護士執照,並受過全面的護理教育。某些州(佔80%以上的州)的護士局,要求在美國之外地區受非英文護理教育的護士,先取得CGFNS機構頒發的「護士資格證書」,以此作為參加註冊護士執照考試的先決條件。美國有一些州護士局要求外籍護士,英文TOEFL分數線在 550分以上,才可以參加註冊護士執照考試。

政府認可的高中畢業, 政府認可、至少2年的護理專科學校畢業,並已從事過內科、外科、婦科/新生兒科、小兒科和精神科護理的理論與臨床實習。有政府認可的一級護士執業許可證。通過CGFNS及TOEFL考試。

報考必備材料(Reruired Documentation)

 (1) 2」×2」英寸護照相片。 (2) 報考申請表格及費用。 (3) 護理學校成績單(包括科目、課時(理論)和臨床實習的天數/小時)。 (4) 美國「外國護校畢業生委員會」(護士資格證書CGFNS Certificate)(5) TOEFL成績單 (6) 現在有效的護士執業許可證。 (7) 高中畢業證書或文憑。 (8) 護士學校畢業證書或醫學院護理學士學位證書和畢業文憑。 (9) 美國社會安全號碼(Social Security Number) (10) 指紋卡(Fingerprints Card)註:所有參加註冊護士執照考試的申請人,必須接受該州司法部的指紋檢查,申請人要按規定提交指紋卡(Fingerprints Card),指紋調查時間通常在3至4個月左右。
註冊護士RN報考程序(The Process)

(1) 向報考的州護士局索取簡章; (2)按要求填寫所有必需的申請表格,連同申請費用、指紋費用及相關證明文件、指紋卡,寄給該州政府護士局; (3)按要求將相關表格及給本人畢業的護理學校,向學校申請成績單,填好后,連同考試費用,直接寄給全國護士局聯合委員會NCSBN等級考試; (4)請準時參加考試,最好應在考前30分鐘到達考試中心。

NCLEX-RN與CGFNS考試的關係

  CGFNS考試是NCLEX-RN考試的預篩選考試。其目的是避免人們千里迢迢去美國考RN通不過而進退兩難。作為NCLEX-RN的預篩選考試,CGFNS考試和NCLEX-RN考試的難度和基礎是相同的,甚至更難一點。因為只有稍難一點,才能提高預篩選的準確性。總之,CGFNS考試是按照NCLEX-RN考試來設計的。美國官方出版的學習指南和考試戰略、學習資料及考試題型等對兩者都適用。

  根據美國外國護校畢業生委員會公布的數字,持有CGFNS證書者入美后參加NCLEX-RN考試的一次通過率為88%~92%。而未持有CGFNS證書的外國護士直接參加NCLEX-RN考試一次通過率僅為15-20%。

[ 本帖最後由 goodoctor2 於 2009-2-14 00:43 編輯 ]
作者: 招財貓    時間: 2009-2-15 04:06
Your posts are very informative, it is awesome for people who are seeking education toward that direction.
But honestly I don't think the test for RN license guarantees that people qualify to make painless IV injections! I for myself had a terrible nurse who had to stab me quite a few times to find my vein, and of course the doctor can't do anything because nurses are always lacking.
Plus, isn't there some sort of studies show a rate to high risk diseases associated with nurse who work the graveyard shift for many years?
作者: zink    時間: 2009-2-15 05:01
如果在外國養老,在去見上帝之前,還真的脫不了「護士」這一關口!人人如此!

[ 本帖最後由 zink 於 2009-2-15 05:58 編輯 ]
作者: zink    時間: 2009-2-15 05:52
1,嚴重不分CNA 與 RN 的工作責任!

2, 你是美國資格的醫生嗎?幾年了?
作者: lmfiyl    時間: 2009-3-26 06:03
謝謝,樓上的帖子對於我這種想進入護士行業的人來說,很有用.我剛來美國一個月,準備學習護士專業,但是現在英語不過關,剛剛報了一個ESL,希望多寫一些關於這方面的內容,無限感謝!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