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阿契理斯追烏龜 [列印本頁]

作者: coolermaster    時間: 2008-12-6 19:25
標題: 阿契理斯追烏龜
西元前485年希臘哲學家齊諾(Zeno)提出幾個困擾當時數學家的幾個古典邏輯的著名問題。其中之一,就是「阿契理斯追烏龜」。
阿契理斯據傳是當時希臘跑的最快的人,而齊諾(Zeno)提出的悖論說,如果讓烏龜先爬行100公尺後,阿契理斯再追趕,他的速度比烏龜快10倍,那麼,阿契理斯始終將無法追上烏龜。當阿契理斯跑了100公尺時,烏龜也向前爬行10公尺了;當他再追跑10公尺時,烏龜又向前1公尺了。依此類推,兩者之間總有一段距離(可以是些微差距),所以阿契理斯是無法追上烏龜的。

齊諾(Zeno)當然知道,事實上阿契理斯可以追上烏龜,假如他以每秒鐘10公尺跑步,烏龜以每秒鐘1公尺爬行。他追上烏龜所需的時間是
秒。
齊諾(Zeno)提出這個悖論,主要是針對一個疑問,當我們將直線分成「若干個」分離的點,這些點一個接一個並且愈來愈接近;同時將時間看成前後不相疊的區隔。依此說明運動所可能帶來的疑惑,因為在無窮的追趕歷程中,總是有一段差距。

著名哲學家羅素認為,到了十九世紀數學家喬治.康妥提出無窮集理論後,齊諾(Zeno)悖論才得到解答。喬治.康妥證明了:一直線上的點是「不可數的」,也就是說直線上的所有點是無法和正整數一一對應的。

http://blog.xuite.net/tony11092001/b2/5387144

[ 本帖最後由 coolermaster 於 2008-12-6 19:28 編輯 ]
作者: qionghua    時間: 2008-12-7 05:39
記得當年上微積分課的時候,老師講過這個例子。
不過,這個問題非常容易把人誤導。
作者: 也和話    時間: 2008-12-7 13:08
標題: 回復 樓主 coolermaster 的帖子
同樣,在一個房間裡面要走出門來,走了一半距離,中間還有一半,如此類推,任意兩點之間都有一個中點,而出發點和門之間有無數的中點,因此,我們永遠走不出房間。

基諾自己解決不了無限這個概念,古希臘人也解決不了,只好敬而遠之,也是為什麼古希臘人沒有發明微積分,雖然,亞基米德還差一點點就發明了微積分。(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他的羊皮紙手稿後來被一個基督牧師拿來刷掉了再寫祈禱文,一直到最近才用高科技把他的手稿重新現世,如果兩千多年前發明了微積分,世界現在不知道發展到什麼地步了。)

中國的《莊子》里就有「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而萬世不竭。」

魏晉時期數學家劉徽的割圓術「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於不可割,則與圓周合體而無所失矣。」(「以至於不可割」錯了)

牛頓和萊布尼茨發明了微積分,但是,他們也說不清楚「無限小」是什麼東西。

「無限」這個概念一直到了康妥才認為是解決了。康妥又是另外一個故事,本來是猶太人的後裔,但是信基督教(猶太人被歧視,信天主教或基督教才有機會到社會工作,另一個著名的數學家 Alfred Tarski 也被迫改了從猶太教到天主教),但他發現了無限大的不同等級時(他的一一對應關係(不是他的發明)和對角線證明值得一看),他說:「我看到了,但我不相信」。他一直都認為他的發現是神給他的禮物,後來死於精神病院。

康托的「連續統假設」(在零級無限大和第一級無限大之間存不存在一個無限大)引發了一次數學革命(就好像歐幾里得幾何和非歐幾里得幾何的分化一樣)。

關於無限大,我們現代的悖論有 Banach-Tarski (前面提到的)Paradox (巴拿赫-塔斯基悖論),一個球可以被分割成有限的塊數,通過移動,而合成兩個原來體積的球。

本來想要寫一篇關於無限的文章,但是時間不多,後來又改寫了那幾篇關於耶和華、大洪水、靈魂的進化,這篇文章也被擱在一邊了,以後有時間才繼續寫,或者叫菜鳥寫吧。
作者: 無限還原    時間: 2008-12-7 13:19
我看,基督徒會在這裡說。人類啊,你們永遠都追不上我耶和華。。。
還是乖乖坐我的羔羊。。
作者: 傻蛋吞椰酥    時間: 2008-12-7 21:10
標題: 回復 4樓 無限還原 的帖子
所以還是叫「羔得」吧。

拿根2耍的木頭狼不知敢不敢來應戰。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