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中國貧困人口已減少至1400多萬
[列印本頁]
作者:
zjd713
時間:
2008-12-5 12:32
標題:
中國貧困人口已減少至1400多萬
中新網12月5日電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副司長、高級統計師趙建華今日表示,中國的反貧困力度在世界上也是舉世矚目的,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改革開放初,全國有2.5億貧困口,到2007年,貧困人口只剩下1400多萬,貧困發生率從30.7%下降到1.6%。
趙建華是在「改革開放以來農業農村發展成就」網上座談會上作上述表示的。
趙建華表示,改革開放30年以來,中國農業和農民取得的巨大成就,主要表現在三方面:
第一,農業生產快速發展,解決了中國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國際社會對此給予高度讚揚。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國家糧食達到了總量基本平衡的狀況,這個狀況給國家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2007年糧食人均佔有量381公斤,比1978年提高19.4%;棉花5.8公斤,增長1.5倍;油料19公斤,增長2.5倍;肉類人均佔有量52公斤,增長4.3倍;水產品36公斤,增長6.3倍。
第二,農業、農村經濟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這種變化主要反映在三個層次:
一是農業內部。過去主要以種糧食,種植業為主,現在在農業內部,種植業比重已經下降了52%,下降了20多個百分點,而畜牧業比重增加了18個百分點,達到了30%多。同時,漁業也增加了將近8個百分點。
二是區域間變化。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業專業化、區域化生產格局已經基本形成。13個糧食主產省生產的糧食佔全國的70%以上,提供的商品糧佔全國的80%以上。過去一直說南糧北調的狀況,現在已經一去不復返了。13個糧食主產省主要集中在北方,現在是北糧南運。四川、湖南等13 個生豬主產省豬肉產量已佔到全國的75%以上。內蒙古、黑龍江等7個奶業主產省牛奶產量佔全國的60%以上。
三是整個農村經濟的結構變化,過去農民是以種糧種地為主,現在就業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吸收了大量從土地解放出來的農村勞動力,同時大量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現在有1.3億農村勞動力到鄉級以上的地域範圍打工,使得整個農村經濟結構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農村勞動力就業情況,根據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結果,現在將近30%的農業人員從事非農業生產,70%在從事農業生產。
第三,農民收入變化。改革開放初期,農民人均收入只有136塊錢,到2007年,收入達到了4100多塊錢。扣除物價因素,平均每年增長 7.1%,增長非常快的。由於就業結構變化,使得農民務工收入增加,養殖業收入增加等。農民收入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再是以農業,不再是以收入,過去實物都折成收入,現在現金收入很多。(據新華網直播)
作者:
零下三度V
時間:
2008-12-5 19:46
根據什麼標準得出的結果?
作者:
tylz888999
時間:
2008-12-5 20:09
作者:
真愛我中華
時間:
2008-12-5 21:26
30年改革開放結「數果」累累啊
作者:
belayashma
時間:
2008-12-5 23:20
希望扶助農業的各項措施出台後,貧困人口能夠進一步減少。
不過城市失業人口怎麼辦?有什麼具體措施么?
弱勢群體都需要關注。
改革措施能否城鄉並進呢?
作者:
zjd713
時間:
2008-12-7 07:53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