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一段關於「核心課程」的說明: 「The philosophy of the Core Curriculum rests on the conviction that every Harvard graduate should be broadly educated, as well as trained in a particular academic specialty or concentration. It assumes that students need some guidance in achieving this goal, and that the faculty has an obligation to direct them toward the knowledge, intellectual skills, and habits of thought that are the hallmarks of educated men and women.」
哈佛的「核心課程」分成七個板塊:Foreign Cultures; Historical Study; Literature and Arts; Moral Reasoning; Quantitative Reasoning; Science; Social Analysis. 拿Moral Reasoning這個板塊做為例子,所給的課程包括:
1。民主與平等,2。正義,3。國際關係與倫理,4。倫理學中的基本問題,5。儒家人文主義
6。有神論與道德觀念,7。自我,自由與存在,8。西方政治思想中的奴隸制,9。社會反抗的道德基礎,10。共和政府的理論與實踐,11。比較宗教論理,12。傳統中國的倫理和政治理論,13。古代與中世紀政治哲學史,14。現代政治哲學史
拿科學這個板塊來說,所給課程包括:1。光與物質的性質,2。空氣
3。宇宙中的物質,4。觀察太陽與恆星,5。時間
6。愛因斯坦革命,7。環境的風險與災難,8。現實中的物理
9。Cosmic connections,10. 音樂和聲音的物理學,11。看不見的世界:科技與公共政策
12。能源、環境與工業發展,13。Life as a Planetary Phenomenon
其它的板塊,就不列了,太長。基本上,「核心課程」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們在開始研究樹木之前,能夠先看一眼森林。最好能夠把這個森林地圖印在大腦上,以後走到再細小的道路上,也不會迷路。
我再列一些「本科新生研討會」的課程(freshman seminar)――這個freshman seminar是什麼宗旨,什麼來頭,我不大清楚,但是有些課程名稱開得非常誘人,因為名單太長,我只列上那些我感興趣的課程――也就是如果我有三頭六臂會去旁聽的課程。
1。人的進化,2。翅膀的進化,3。細菌的歷史,4。銀河與宇宙,5。象棋與數學
6。疾病的話語,7。DNA簡史,8。美國的兒童醫療衛生政策,9。應然:道德判斷的本質
10。火星上的水,11。醫藥公司與全球健康,12。傳染病對歷史的影響
13。非洲的艾滋病,14。關於意識的科學研究,15。什麼是大學,它的目的是什麼?
16。俄羅斯小說中的愛情,17。懷疑主義與知識,18。一個社區的研究
19。基督教與美,20。怎樣欣賞畫,21。浮士德
22。黑人作家筆下的白人,23。香蕉的文化歷史,24。烏托邦與反烏托邦
25。蘇格拉底及其批評者,26。怎樣讀中國的詩歌,27。網際網路與法律
28。美國的70年代,29。The American Creed: Exceptionalism and Nationalism.
30。語言與政治,31。信任與民主,32。美國的總統選舉
33。60年代的青春文化,34。盜版,35。全球變暖與公共政策
36。當代印度,37。公共健康與不平等,38。公墓的歷史
39。人權,40。政治演講與美國的民主,41。「犯罪」的概念
42。現代歐洲國家的民族主義,43。煙草的歷史,44。酷刑與現代法律
45。大腦的測量:心理學實驗的興起,
你看,隨便這麼一列,就有45個。對於一個求知慾很強的人來說,這些課程簡直就是一場饕餮之宴,舉著筷子,不知從何下手。
不知道清華北大,能給那些剛剛背井離鄉的18歲孩子,開出上述45門課中的幾門。
我相信,大學精神的本質,並不是為了讓我們變得深奧,而恰恰是恢復人類的天真。
天真的人,才會無窮無盡地追問關於這個世界的道理。關於自然、關於社會。大學要造就的,正是達爾文的天真。愛因斯坦的天真。黑格爾的天真。顧準的天真。也就是那些「成熟的人」不屑一顧的「獃子氣」。
「成熟的人」永遠是在告訴你: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而合理的就是不必追究的,不必改變的。
真正的人文教育,是引領一群孩童,突破由事務主義引起的短視,來到星空之下,整個世界,政治、經濟、文化、歷史、數學、物理、生物、心理,象星星一樣在深藍的天空中閃耀,大人們手把手地告訴兒童,那個星叫什麼星,它離我們有多遠,它又為什麼在那裡。
前兩天讀王璐小友的文章,其中有句話說的挺好玩,說到國內某現象,他說:兩個連大學都算不上的什麼機構,竟然為自己還算不算一流大學而辯得臉紅脖子粗。
這事我沒怎麼跟蹤,所以也不太清楚。好像是香港幾個大學挖了幾個高考狀元走,清華北大就開始捶胸頓足,覺得自己不再「一流」。這種捶胸頓足有點滑稽,彷彿宋祖德為自己不再是一線男星而痛心疾首。其實,清華北大的確應該捶胸頓足,但不該是為了幾個高考狀元,而應當是為自己與天真的距離。作者: musicsun 時間: 2008-9-28 15:33 作者: mikey1021 時間: 2008-9-30 06:55
that's only for faculty of Arts&Sciences. There are many other faculties @ harvard too.作者: 世道變了 時間: 2008-10-1 06:37
這個問題我要思考思考。